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38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子》虚静人生论及现代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崔元君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8-24,共7页
《老子》从广阔的宇宙本体论视角出发,建构了道家特有的虚静人生论。虚静人生论以最高本体——“道”——为哲学基础,以保持淳朴自然本性并遵从此本性进行人生活动为理想境界,而达至这一理想境界的修身工夫即是损。损的工夫包含着两个维... 《老子》从广阔的宇宙本体论视角出发,建构了道家特有的虚静人生论。虚静人生论以最高本体——“道”——为哲学基础,以保持淳朴自然本性并遵从此本性进行人生活动为理想境界,而达至这一理想境界的修身工夫即是损。损的工夫包含着两个维度:损知和损欲。此知和欲,乃《老子》所特指的智巧和贪欲,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和正常需要。《老子》的这一人生哲学蕴藏着对治当今诸种社会病症的精神宝藏。研究虚静人生论及其现代价值,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构建良性的社会秩序、竞争秩序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道家 虚静 人生哲学 现代价值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美学的人生论传统 被引量:7
2
作者 金雅 聂振斌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14,共5页
19、20世纪之交至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现代美学在融中西古今而直面民族现实的理论探索中,创化了既不同于西方经典理论美学又区别于中国古典伦理美学的人生论美学传统。这一民族化传统以审美艺术人生之统一为标志,突出了艺术品鉴与人生品... 19、20世纪之交至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现代美学在融中西古今而直面民族现实的理论探索中,创化了既不同于西方经典理论美学又区别于中国古典伦理美学的人生论美学传统。这一民族化传统以审美艺术人生之统一为标志,突出了艺术品鉴与人生品鉴的统一、真善美的贯通、远功利而入世的诗性价值指向,建构起审美活动、艺术实践、人生践履三维交融的大审美大艺术大人生的诗性情致。这一民族审美传统的确立为中国美学民族思想体系的建设和民族审美精神的化育奠定了重要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美学 人生论传统 民族审美精神
下载PDF
别现代:人生论美学的学科边界与内在根据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建疆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4-172,共9页
从别现代而非后现代的角度看,人生论美学的学科边界需要厘清,它是在同社会美研究、伦理美研究、自然美研究以及同美育研究、境界研究的区分中确立自己的地位的。人生论美学具有形态学特征,这就是内审美形态。内审美包括无对象审美、内... 从别现代而非后现代的角度看,人生论美学的学科边界需要厘清,它是在同社会美研究、伦理美研究、自然美研究以及同美育研究、境界研究的区分中确立自己的地位的。人生论美学具有形态学特征,这就是内审美形态。内审美包括无对象审美、内景型审美和精神境界型审美,是人生论美学的识别标志和内在根据。中国修养文化中的人生理想、人生境界和修养方式构成了中国人生论美学的具体内涵。只有通过对学科边界的把握、对审美形态的确认和对学科基础的了解,才能深化人生论美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论美学 形态特征 文化背景 人生修养
下载PDF
蒋孔阳人生论美学思想述评 被引量:4
4
作者 郑元者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36,共7页
本刊即将付印之际 ,惊闻我国著名的美学家 ,我校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蒋孔阳先生不幸病逝的噩耗 ,编辑部全体同仁深为悲痛。蒋孔阳先生生前曾经担任《复旦学报》编委会主任 ,为本刊的发展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他的不幸病逝 ,对本刊和祖... 本刊即将付印之际 ,惊闻我国著名的美学家 ,我校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蒋孔阳先生不幸病逝的噩耗 ,编辑部全体同仁深为悲痛。蒋孔阳先生生前曾经担任《复旦学报》编委会主任 ,为本刊的发展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他的不幸病逝 ,对本刊和祖国的学术事业来说 ,都是莫大的损失。本期特发表此文以及他的绝笔之作《贯通古今 ,蔚为大观——谈〈中国修辞学通史〉》一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人生论美学 人的本质力量 美的创造 美学思想体系 思想述评 美学研究 审美关系 美的规律 人生过程
下载PDF
人生论美学释义 被引量:6
5
作者 聂振斌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29-35,共7页
人生论美学根植于中国古代美学,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人的生命活动与艺术的生命精神"、"生活与生活的艺术化"、"生存环境与生态环境美"、"文化理想与艺术—审美境界"。这些方面基本涵... 人生论美学根植于中国古代美学,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人的生命活动与艺术的生命精神"、"生活与生活的艺术化"、"生存环境与生态环境美"、"文化理想与艺术—审美境界"。这些方面基本涵盖了审美、艺术、人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构建具有民族特征的中国现代美学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论美学 生命活动 艺术精神 审美境界
下载PDF
从人生论美学到实践美学——中国悲剧观演变论 被引量:5
6
作者 郭玉生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55-62,共8页
中国传统美学在伦理型文化的制约之下 ,从先秦时代以来就造就了“向内求善”的审美品格 ,从人的本性和特质出发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使中国传统美学具有了人生论美学的特征 ,同时相应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悲剧意识。由于西方哲学... 中国传统美学在伦理型文化的制约之下 ,从先秦时代以来就造就了“向内求善”的审美品格 ,从人的本性和特质出发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使中国传统美学具有了人生论美学的特征 ,同时相应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悲剧意识。由于西方哲学美学对中国近代美学的影响 ,中国美学逐渐靠拢了哲学的、形而上的探寻 ,王国维、鲁迅、朱光潜、蔡仪等在移植西方哲学美学的基础上建构中国的美学体系包括悲剧观 ,虽然他们仍然关注艺术、审美与人生的关系问题 ,但人生论美学这个中国传统美学的优长之处仍然在当代中国美学发展过程中曾经长期被中断或淡漠。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的实践美学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以人类的自然实现为根本目标 ,能够把审美人类学和人生论美学统一起来 ,真正阐明悲剧的内在根源和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悲剧观 人生论美学 实践美学
下载PDF
论墨家的人生论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凤林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31-34,共4页
关键词 墨家 墨子 人生论 人生理想 儒家 交相利 兼相爱 君臣之义 兼以易别 “义”与“利”
下载PDF
审美人类学与人生论美学的统一——人的自身生产的新实践美学维度透视 被引量:2
8
作者 郭玉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17,共5页
审美人类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来研究人的本性和特质,人生论美学则是从人的本性和特质出发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新实践美学立足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历史地来到了将人的自身生产从审美人... 审美人类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来研究人的本性和特质,人生论美学则是从人的本性和特质出发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新实践美学立足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历史地来到了将人的自身生产从审美人类学和人生论美学统一起来进行透视的交汇点上。新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实践唯物主义,为新实践美学统一审美人类学和人生论美学来阐述人的自身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新实践美学紧扣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这个关键环节,从审美关系出发去研究人的自身生产,把人的本质研究和人的审美活动的研究统一起来,从而实现审美人类学和人生论美学统一。新实践美学的现实目的——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对于人的自身生产的研究走向审美人类学和人生论美学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人类学 人生论美学 新实践美学 人的自身生产
下载PDF
试论王元骧人生论美学的理论探索及其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陶水平 张学文 《美育学刊》 2018年第3期61-66,共6页
王元骧近年来所倡导的人生论美学,是其学术思想在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的推动下,向人生本体论方向的深入。人生论美学的"中观"视角既能涵盖实践论的宏观研究,又能走向后实践论美学的微观、具体研究。王元骧把美学研究的起点规... 王元骧近年来所倡导的人生论美学,是其学术思想在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的推动下,向人生本体论方向的深入。人生论美学的"中观"视角既能涵盖实践论的宏观研究,又能走向后实践论美学的微观、具体研究。王元骧把美学研究的起点规定为与"抽象的人"相对的"社会性的个人"或曰"具体的人"。对审美对象的内感性、超验性以及审美关系的意向性静观性质的阐发,构成了人生论美学的主要理论内涵。对审美主体、审美对象以及审美关系这三者的创造性阐发,正是人生论美学的理论创新价值所在,其实践价值则突出地体现在他的美育理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元骧 人生论美学 “具体的人” 内感性 意向性静观
下载PDF
人生论视域下《淮南子》天人合一观及其价值意蕴 被引量:2
10
作者 斯洪桥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3-31,共9页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观念之一,其落脚点在于研究人生的意义、价值、境界等问题,主要体现在天人合德合性上。《淮南子》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从人的本性上来讲,天人本是合德合性的。天人合一彰显了担当意...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观念之一,其落脚点在于研究人生的意义、价值、境界等问题,主要体现在天人合德合性上。《淮南子》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从人的本性上来讲,天人本是合德合性的。天人合一彰显了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天人合一的最终价值取向是解决人的生存价值、人的境界层次、人的安身立命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人生论 天人合一 合德合性 价值意蕴
下载PDF
《内经》的人生论治理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香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13-817,共5页
关键词 《内经》 人生论治理论
下载PDF
基于人生论美学视角的普通高校音乐审美教育走向 被引量:5
12
作者 于晓燕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第9期109-110,共2页
音乐教育是培养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普通高校大学生的音乐教育可以从审美教育入手,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人生论美学为理论基础,以培养音乐素养、综合素质和弘扬社会文化为目标,达到建构完美人格、提高人文素养的作用。
关键词 人生论美学 音乐审美 审美教育
下载PDF
论道教之道的人生论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敏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4-127,共4页
道教的最高追求、根本信仰是道。道教继承了道家思想中道的哲学内涵,视道为宇宙的本原和主宰,并将其演化为宗教的至上神,以它为道教的根本信仰,由此推演出道教的宇宙观、生命观、伦理观和人生观。道教的道之追求不仅是一种理论探求,也... 道教的最高追求、根本信仰是道。道教继承了道家思想中道的哲学内涵,视道为宇宙的本原和主宰,并将其演化为宗教的至上神,以它为道教的根本信仰,由此推演出道教的宇宙观、生命观、伦理观和人生观。道教的道之追求不仅是一种理论探求,也是一种现实行为,重视道对治理国家整顿政治秩序和帮助人生命永存提升生命境界的作用和意义,有着丰富的人生论内涵,由此形成了道教独特的人生境界论、人生价值观、生存环境论和性别意识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人生论
下载PDF
儒道互济的人生论及其启示
14
作者 郑丹凌 郑维铭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21-126,共6页
传统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儒法兼有,而在人生处世立身方面,则是儒道佛杂糅、儒道互济,给人生以力量和智慧,引导人生开拓与避险,给人以精神安身之所。探究儒道互济的人生论,对我们有重要的启迪意义:从积极进取与无为无欲的人生态... 传统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儒法兼有,而在人生处世立身方面,则是儒道佛杂糅、儒道互济,给人生以力量和智慧,引导人生开拓与避险,给人以精神安身之所。探究儒道互济的人生论,对我们有重要的启迪意义:从积极进取与无为无欲的人生态度中吸取智慧,在人生征途上进退有方,徐疾有度;从见利思义与物我两忘义利观中寻找平衡点,享受现代物质生活,更注重高尚精神生活追求;从推己及人与顺世安命的处世准则学习为人处世艺术;从仁民惜物与道生万物互利共生自然观中借鉴善待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道相济 人生论 人生智慧
下载PDF
实践论美学与人生论美学建构的公民立场
15
作者 李咏吟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5-164,共10页
实践论美学与人生论美学,既是现代中国美学的两大重要流派,也是现代中国美学的两种基本思想建构方式。现代中国实践论美学的建立,源于马克思的实践立场,即通过对劳动实践的价值肯定,确证人的生命本质力量;现代中国人生论美学的建立,则... 实践论美学与人生论美学,既是现代中国美学的两大重要流派,也是现代中国美学的两种基本思想建构方式。现代中国实践论美学的建立,源于马克思的实践立场,即通过对劳动实践的价值肯定,确证人的生命本质力量;现代中国人生论美学的建立,则源于先秦儒家的诗乐人生理想或先秦道家的道法自然观念,强调人生的幸福自由。从变革意义上说,确立实践论美学与人生论美学的当代方案,只要引入公民原则,就能超越美学观念之争或美学概念辨析的积弊,为两种美学理论建构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论美学 人生论美学 美学主张 实践方案
下载PDF
稷下人生论之进展
16
作者 蔡德贵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2期78-82,共5页
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在有些方面经历了和西方哲学思想同样的道路,如它最初产生时,往往也只是探讨人身以外的事情,如天、鬼神等问题,后来逐渐进到研究政治、社会,但还不是直接以人为对象进行研究,以人为对象是后来的事.中国哲学到了孔子... 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在有些方面经历了和西方哲学思想同样的道路,如它最初产生时,往往也只是探讨人身以外的事情,如天、鬼神等问题,后来逐渐进到研究政治、社会,但还不是直接以人为对象进行研究,以人为对象是后来的事.中国哲学到了孔子才初步接触到人性问题,他指出人"性相近,习相远也"(《论语·阳货》),算是给研究人性开了个头.到了战国中后期,研究人的哲学家多起来了,稷下哲学家中孟子、告子、荀子等更多地注意探讨人本身.他们围绕着天人关系问题、人性问题、人生理想问题、人性修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荀子 人生理想 人性修养 人生论 哲学家 主观能动性 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关系 西方哲学思想
下载PDF
安身立命有新篇——评《仁山智水论人生——中国传统人生论述评》一书
17
作者 龚隽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14-15,13,共3页
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正如有些学者所说是实践理性的,其突出了人生意义的价值理论,中国哲学中的任何一派学说之成立,总是要说明宇宙而最终又落实到人生的层面。宇宙以生命迁化不已,流衍无穷,乃是挟其善性以贯注人类。因此,宇宙是广大悉备... 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正如有些学者所说是实践理性的,其突出了人生意义的价值理论,中国哲学中的任何一派学说之成立,总是要说明宇宙而最终又落实到人生的层面。宇宙以生命迁化不已,流衍无穷,乃是挟其善性以贯注人类。因此,宇宙是广大悉备的生命领域,浑浩周遍的价值园地,这一点与西方哲人眼中的宇宙机械系统观恰成一反照。中国哲学总是以人的生命道德为纲纪而统摄天地,不管是原始儒家、道家、抑或大乘佛学、新儒家,他们都要藉着哲学思想的积蓄,把人格的精神点化出来。如作为中国文化主干的儒门学脉,无论是早期儒学所追求的“孔颜之乐”,还是宋明新儒家所谓“变化气质”之学,千言万语,无非是教人作个”圣人”。所以,我们不妨说,中国哲学的根本旨趣在于凝炼内在生命的深度,由内圣开出外王,由“德性之知”开出“见闻之知”。道德的“圣人”也就是宇宙的知者,“明於庶物”必须“本於孝悌”,穷神知化,“由通於礼乐”(《近思录集注》,江永注)。德与业,学与修是辅成而不二的。这种基於人生而“一以贯之”的哲学进路,既是中国哲学的长处,同时也是它的弱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论 中国传统人生哲学 中国哲学史 安身立命 中国人生 述评 传统文化 新儒家 价值理论 “德性之知”
下载PDF
王元骧与人生论美学的当代发展
18
作者 陶水平 张学文 《宜春学院学报》 2018年第11期104-110,共7页
中国传统美学向来将美与人生联系在一起探讨。这一人生论美学传统发端于儒道哲学,并在历朝历代的文人知识分子中得到稳固传承。具备了学科意识的现代美学先驱吸收西方美学思想,对人生论美学的理论内涵做了进一步地明确。五六十年代后我... 中国传统美学向来将美与人生联系在一起探讨。这一人生论美学传统发端于儒道哲学,并在历朝历代的文人知识分子中得到稳固传承。具备了学科意识的现代美学先驱吸收西方美学思想,对人生论美学的理论内涵做了进一步地明确。五六十年代后我国美学研究更多受到西方认识论美学的影响,使人生论的传统短暂中断。晚近以来,王元骧教授与他的团队以实践论美学为理论前提,倡导走两大美学系统的融合之路,从基本概念、理论资源、理论内涵等多个方面对人生论美学进行了全方位的建构,赋予了人生论美学一个明确的理论形态。王元骧与金雅等人的人生论美学不仅是中国传统人生论美学的创新发展,而且在对人的理解上显示出对西方人文主义美学的某种超越。人生论美学在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学理论,促成中西方美学交流对话等方面具有突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论美学 王元骧 当代发展 实践论美学 民族特色
下载PDF
人生论美学与席勒人性美学
19
作者 张玉能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55-66,共12页
席勒的美学体系是一个人性美学体系,即以人性为中心的美学体系。席勒人性美学体系的出发点是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人性分裂的事实,最终目的是恢复古希腊时代的人性完整。恢复人性完整的必要途径是美和艺术的审美教育,其理论根据是席勒通... 席勒的美学体系是一个人性美学体系,即以人性为中心的美学体系。席勒人性美学体系的出发点是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人性分裂的事实,最终目的是恢复古希腊时代的人性完整。恢复人性完整的必要途径是美和艺术的审美教育,其理论根据是席勒通过对人性的分析所得出的人性的三种形态:感性的人(自然的人)、审美的人(自由的人)、理性的人(道德的人或政治的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人生论美学与席勒人性美学体系是息息相通的。从王国维到蒋孔阳,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借鉴席勒人性美学思想体系,逐步完善了中国传统人生论美学。蒋孔阳先生则更进一步,在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新型的人生论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勒 人性 人性美学体系 人生论美学
下载PDF
中国传统人生论概说
20
作者 郭莹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2-6,共5页
关键词 人生论 中国传统 家庭义务 中国古代 “为人” 养生理论 养生之道 道德理想主义 现实生活 古代思想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