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的完成及其多重向度——哲学视域中的教育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国荣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共7页
教育过程与人紧密相关,正如康德所说,世间只有人需要教育。教育的本质在于"使人成其为人",其目标则是"人的完成"。"人的完成"意味着使人成为社会意义上的存在,获得文化的品格,达到文明的形态(由"野&... 教育过程与人紧密相关,正如康德所说,世间只有人需要教育。教育的本质在于"使人成其为人",其目标则是"人的完成"。"人的完成"意味着使人成为社会意义上的存在,获得文化的品格,达到文明的形态(由"野"而"文")。作为实现以上目标的重要前提和条件,教育涉及多重方面,并展开为一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人的完成 过程与关系
下载PDF
心与人的完成:三重坐标中的孟子道德教育哲学 被引量:1
2
作者 彭文超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80,共6页
道德教育指向“人的完成”,孟子的道德哲学包含丰富而深刻的人的完成思想。将孟子放入他所处的三重时空坐标,分别与同时代的中华文化外部西方文明代表亚里士多德、中华文化内部不同学派代表杨墨和儒家学派内部不同分支代表荀子进行对比... 道德教育指向“人的完成”,孟子的道德哲学包含丰富而深刻的人的完成思想。将孟子放入他所处的三重时空坐标,分别与同时代的中华文化外部西方文明代表亚里士多德、中华文化内部不同学派代表杨墨和儒家学派内部不同分支代表荀子进行对比观照,可以勾勒孟子道德哲学的基本框架和相应的人的完成图景。与亚氏的“灵魂”对观,可知孟子以心为道德本体的本体论特色;与荀子的“外求”对观,可知孟子以尽心内求为道德获得路径的认识论进路;与杨墨的“为我”和“兼爱”对观,可知孟子以心际情理为价值依据的价值论立场。孟子的如上“心”哲学为道德教育奠定了一个在“人间”的、以人心内求为成德路径、以情理为价值依据的道德教育哲学基础,足以为当下的道德教育提供有益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道德哲学 人的完成 道德教育
下载PDF
哲学视域中的教育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国荣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60,共6页
教育以人的完成为目标。人的完成关乎人的社会化或“人文化成”,它意味着超越生物学层面的自然形态,走向真正意义上的人,这一过程表现为“野”而“文”,其实现基于广义的教育。人的完成过程涉及多重因素,其中,价值引导构成了基本的前提... 教育以人的完成为目标。人的完成关乎人的社会化或“人文化成”,它意味着超越生物学层面的自然形态,走向真正意义上的人,这一过程表现为“野”而“文”,其实现基于广义的教育。人的完成过程涉及多重因素,其中,价值引导构成了基本的前提,它使人的完成过程具有自觉的形态。教育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传授具体的知识,而且应关注如何在方法论层面的引导,后者既涉及特定领域的知识获得的方式,也关乎一般意义上的方法论,包括知性与理性之间的合理互动。在教育过程中,兴趣的培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兴趣,既能够使之具有持久的学习动力,也可以帮助他们在学习和受训的过程中获得幸福感。教育过程中的幸福感关乎愉快感,在肯定教育的愉快性的同时,不能忘却确立真理的权威,确立真理的权威不仅涉及教育过程,而且与宽泛意义上人的存在过程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完成 价值引导 思维方式 真理权威
下载PDF
主奴辩证法与后现代主义
4
作者 操奇 邱观建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9-42,共4页
黑格尔的"主奴关系辩证法"在东西方思想史上均有不同的阐释;后现代主义在中西学术界也有殊异之解读。本文倾向于把主奴关系辩证法解读为"人的内在自我教化"和"方法论功能",并以此作为理论质点,绘出现代... 黑格尔的"主奴关系辩证法"在东西方思想史上均有不同的阐释;后现代主义在中西学术界也有殊异之解读。本文倾向于把主奴关系辩证法解读为"人的内在自我教化"和"方法论功能",并以此作为理论质点,绘出现代性的主人谱系和后现代性的奴隶谱系,把主奴关系的辩证运动理解为后现代主义思潮发生的真正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奴法 后现代主义 主体精神 人的完成
下载PDF
Immunomodulative effects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in vivo and in vitro 被引量:4
5
作者 Zhou TAN Zhong-yuan SU +4 位作者 Rong-rong WU Bin GU Yu-kan LIU Xiao-li ZHAO Ming ZHA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8-27,共10页
Objective: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hESCs) have recently been reported as an unlimited source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The present study not only provides an identical and clinically compliant MSC source de... Objective: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hESCs) have recently been reported as an unlimited source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The present study not only provides an identical and clinically compliant MSC source derived from hESCs (hESC-MSCs),but also describes the immunomodulative effects of hESC-MSCs in vitro and in vivo for a carbon tetrachloride (CCl4)-induced liver inflammation model.Methods: Undifferentiated hESCs were treated with Rho-associated kinase (ROCK) inhibitor and induced to fibroblast-looking cells.These cells were tested for their surface markers and multilineage differentiation capability.Further more,we analyzed their immune characteristics by 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s (MLRs) and animal experiments.Results: hESC-MSCs show a homogenous fibroblastic morphology that resembles bone marrow-derived MSCs (BM-MSCs).The cell markers and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of hESC-MSCs are also similar to those of BM-MSCs.Unlike their original cells,hESC-MSCs possess poor immunogenicity and can survive and be engrafted into a xenogenic immunocompetent environment.Conclusions: The hESC-MSCs demonstrate strong inhibitory effects on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in vitro and anti-inflammatory infiltration properties in vivo.This study offers information essential to the applications of hESC-MSC-based therapies and evidence for the therapeutic mechanisms of 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IFFERENTIATION Immunomodulative effect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