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被引量:1
1
作者 黄长健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年第1期245-246,共2页
教育不仅要服务于社会的工具,更要服务于人的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必须要尊重学生的自由、学生生命的整体性、学生的个性。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教育理念 人的整体性 个性
下载PDF
素养论转向与作为人文教育的文艺美学
2
作者 陈雪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5,共4页
"素养论转向"的提法彰显了人文学科的人文取向和文化意旨,有助于推进当代人文教育。"素养论转向"规定着作为人文教育的当代文艺美学的基本内涵,即:一是面向"人的整体性",二是追求"人文沟通",... "素养论转向"的提法彰显了人文学科的人文取向和文化意旨,有助于推进当代人文教育。"素养论转向"规定着作为人文教育的当代文艺美学的基本内涵,即:一是面向"人的整体性",二是追求"人文沟通",三是重视各类人文符号及其修辞体式。从这个角度重新理解当代文艺美学,所谓"素养论转向"其实是试图重申大学人文教育和文艺美学的本来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养论转向 人的整体性 人文沟通 文艺美学 人文教育
下载PDF
卢卡奇与“左联”时期的现实主义美学
3
作者 赵华丽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6期77-78,共2页
卢卡奇和左翼作家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被倡导于不同国度,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个体,但相同氛围产生的现实主义创作有明显的一致性。二者的现实主义学说都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有渊源;坚持艺术“反映论”原则,把现实主义艺术反映论理解为... 卢卡奇和左翼作家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被倡导于不同国度,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个体,但相同氛围产生的现实主义创作有明显的一致性。二者的现实主义学说都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有渊源;坚持艺术“反映论”原则,把现实主义艺术反映论理解为对现象和本质进行综合认识、整体反映的总体观。卢卡奇关注人的整体性,认为文学创作是生活的再度体验;左联注重文学的阶级性,认为文学应为阶级斗争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总体观 人的整体性 阶级性
下载PDF
马克思生命哲学视域中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意蕴探析
4
作者 刘力红 《马克思主义哲学》 CSSCI 2023年第5期98-105,共8页
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像任何科学方法一样,可以被形式化的概括。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科学的方法,它只有不被形式化的使用,而是基于人的整体性生命存在被理解,才能真正变成一种解放人的整体性生命存在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智慧... 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像任何科学方法一样,可以被形式化的概括。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科学的方法,它只有不被形式化的使用,而是基于人的整体性生命存在被理解,才能真正变成一种解放人的整体性生命存在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智慧性的力量。立足于唯物辩证法,打开人的整体性生命存在,体认整体性的社会生活逻辑,呈现完整的生命个体与社会生活的辩证关系,展现内在于人类历史之中的辩证逻辑,有利于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下,个体生命存在自觉尊重人类历史逻辑,建构人的整体性生命存在,形成健全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 人的整体性生命存在 整体性社会生活逻辑 人类历史逻辑
原文传递
马克思生命观的实质:在社会生活中理解人的本质
5
作者 张懿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8年第9期149-149,共1页
马克思的生命观并不是一种对远离人的整体性生命需求的艺术化生存状态的希冀,它不仅解释世界而且在回归生活本来的面貌中改造世界。在马克思看来,生命之意义不能拘囿于自我的狭小世界,而应走出自我才能解放自我。马克思指出:社会从私有... 马克思的生命观并不是一种对远离人的整体性生命需求的艺术化生存状态的希冀,它不仅解释世界而且在回归生活本来的面貌中改造世界。在马克思看来,生命之意义不能拘囿于自我的狭小世界,而应走出自我才能解放自我。马克思指出:社会从私有财产和奴役制等解放出来,借助的是工人解放的政治形式,但这并不仅仅涉及工人的解放,还包含着普遍的人的解放。这就是说,只有在实现人类生命的普遍解放和满足中才能实现个人生命的解放和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化生存 回归生活 生命需求 生命观 人的整体性 人的本质 私有财产 人的解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