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文化语境中的周作人文艺思想——黄开发《人在旅途》与卜立德《一个中国人的文学观》之比较
1
作者 佘爱春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8-130,共3页
《人在旅途》和《一个中国人的文学观》是众多周作人研究成果中值得注意的两本专著。前者主要从社会历史角度入手,将周作人的文艺思想置于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周作人自身思想发展的坐标中来考察,认为周作人只是假借传统的思想形式,表... 《人在旅途》和《一个中国人的文学观》是众多周作人研究成果中值得注意的两本专著。前者主要从社会历史角度入手,将周作人的文艺思想置于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周作人自身思想发展的坐标中来考察,认为周作人只是假借传统的思想形式,表述的是西方人本主义的精神实质;而后者从"一个中国人的文学观"出发,采用西方现代语言学中词源学的研究手法,把周作人的文艺思想放在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长河中来考察,认为周作人的文艺思想是古老的,中国式的文艺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文艺思想 人在旅途 一个中国人的文学观
下载PDF
周作人的人本主义文化观及人的文学观
2
作者 葛红兵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26-29,共4页
赵京华在《寻找精神家园》一书中将周作人与胡适一起列为“温和的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赵京华如是说:他们曾经是五四新文化阵营中激烈反传统的人物,有过激进主义的倾向,但始终坚持唯义化主义的立场;不能认可突变式(暴力革命)的社会改... 赵京华在《寻找精神家园》一书中将周作人与胡适一起列为“温和的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赵京华如是说:他们曾经是五四新文化阵营中激烈反传统的人物,有过激进主义的倾向,但始终坚持唯义化主义的立场;不能认可突变式(暴力革命)的社会改造方式、他们执守五四民主精神,努力于西方文化的输入,对传统文化有所肯定而志在两种文化的重新整合,理智上拥抱西方而在情感上同情以至迷恋于传统.他们不忘现代意识和世界视野,却脱不去传统士大夫的精神气质,热心于中国的社会政治,但因对历史的忧患与现实的失望而往往疏离政治,最后又莫明其妙地卷入复杂的政治旋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人本主义 人的文学 人道主义 文化 人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 白话文学 司马长风 个性解放
下载PDF
周作人的人本主义文化观及人的文学观
3
作者 葛红兵 《淮阴师专学报》 1994年第2期52-53,70,共3页
周作人的人本主义文化观及人的文学观葛红兵赵京华在《寻找精神家园》一书中将周作人与胡适一起列为“温和的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赵京华如是说:他们曾经是五四新文化阵营中激烈反传统的人物,有过激进主义的倾向.但始终坚持唯文化... 周作人的人本主义文化观及人的文学观葛红兵赵京华在《寻找精神家园》一书中将周作人与胡适一起列为“温和的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赵京华如是说:他们曾经是五四新文化阵营中激烈反传统的人物,有过激进主义的倾向.但始终坚持唯文化主义的立场;不能认可突变式(暴力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人本主义 人的文学 人道主义 文化 人的文学 人的本质 白话文学 司马长风 文学
下载PDF
论“五四”“人的文学”观的内涵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健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94-97,共4页
“五四”“人的文学”观初萌于晚清文学改良运动 ,此间 ,文学开始由贵族阶层转向广大民众 ,并初步树立了“人生”的价值意义。及至“五四”文学革命时期 ,“人的文学”观由起初“泛人性”地揭示人的“自然存在”,发展为“人生化”地描... “五四”“人的文学”观初萌于晚清文学改良运动 ,此间 ,文学开始由贵族阶层转向广大民众 ,并初步树立了“人生”的价值意义。及至“五四”文学革命时期 ,“人的文学”观由起初“泛人性”地揭示人的“自然存在”,发展为“人生化”地描绘人的“社会存在”,进而达到了“个性化”地表现人的“主体存在”。之后的革命文学的倡导 ,进一步发展了“人的文学”观的意义内涵 ,它更加密切了文学与民众、文学与现实、文学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并且在文学中确立了广大民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五四”“人的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文学 "人的文学" 意义内涵
下载PDF
论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观——以《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为例
5
作者 钟观凤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61-65,共5页
周作人认为文学应该重新发现"人",倡导"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并主张以"时代"审视古今中外之文学。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文学观的提出其意义重大:一是体现了"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热潮... 周作人认为文学应该重新发现"人",倡导"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并主张以"时代"审视古今中外之文学。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文学观的提出其意义重大:一是体现了"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热潮;二是对周作人日后创作有着指导意义,并推进了新文学的发展进程;三是促进中西文化交汇与撞击。同时,随着对"人的文学"观的日益重视,人们开始反思"为人生"与"为艺术"、借鉴与自我殖民化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人的文学 意义 反思
下载PDF
德性融汇文学 垂范践行致远——钱谷融先生的审美人格发微 被引量:2
6
作者 吴俊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6-33,共8页
本文从钱谷融先生自选集的编排体例,探析“人的文学观”理论体系及其批评实践特色,辨析他批评理论的内涵底色,并从文章所见的性格表现,论析其审美人格的风范。以知识经验和趣味修养论,钱先生是融通古今、兼达中外的学院学者,尤以经典审... 本文从钱谷融先生自选集的编排体例,探析“人的文学观”理论体系及其批评实践特色,辨析他批评理论的内涵底色,并从文章所见的性格表现,论析其审美人格的风范。以知识经验和趣味修养论,钱先生是融通古今、兼达中外的学院学者,尤以经典审美的人格化育为重,以接续传统文化为专业己任。以专业身份及其实践论,钱先生形塑了一个坚守自身文艺观和价值立场的理论批评家人格,成为中国士人风骨的当代典范。以德性境界论,钱先生则是一位明哲保身、体用相融的达观智者。其生命百年示范了从才子,经名士,至君子的精神气质的蜕变与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谷融 审美人格 《艺术·人·真诚》 人的文学观
下载PDF
形成、调整与质变——周作人“人的文学”观与日本文学的关系 被引量:7
7
作者 方长安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4-101,共8页
本文认为 ,由日本获得的崇尚自然的文化观 ,是周作人倡导、建构“人的文学”观的内在驱力与基本原则 ,它决定了周作人对厨川白村灵肉调和论、新村主义和《小说神髓》的认同 ,由此形成了“人的文学”观。“五四”后 ,他自觉告别新村 ,对... 本文认为 ,由日本获得的崇尚自然的文化观 ,是周作人倡导、建构“人的文学”观的内在驱力与基本原则 ,它决定了周作人对厨川白村灵肉调和论、新村主义和《小说神髓》的认同 ,由此形成了“人的文学”观。“五四”后 ,他自觉告别新村 ,对“人的文学”观内在结构进行某种调整 ,但他未意识到 ,他是以更地道的新村方式告别新村 ,于是调整后的文学观着上了更深的新村主义色素。他以调整后的文学观 ,整合夏目漱石、有岛武郎的文学论及俳句、川柳等 ,致使“人的文学”观发生质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人的文学 日本文学 人文精神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发生期新文学科学“人学”观念的建构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先飞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5-171,共7页
现代“灵肉一元观”是周作人“人的文学”观念中的核心部分,在“五四”新文学发生期产生了重大影响。周作人作为现代“灵肉一元观”在“五四”中国的主要理论代表,力图将这一观念建立在进化论基础上的生物学理论之上,其核心是科学的“... 现代“灵肉一元观”是周作人“人的文学”观念中的核心部分,在“五四”新文学发生期产生了重大影响。周作人作为现代“灵肉一元观”在“五四”中国的主要理论代表,力图将这一观念建立在进化论基础上的生物学理论之上,其核心是科学的“人学”观念。现代“灵肉一元观”的理论创新是在传统的“二希”理论框架内完成的,但这一框架又局限了这种科学理论建构的努力,使这一观念未能脱尽形而上学的痕迹。同时这一理论构想潜存着深刻的内在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学” 文学科学 发生期 “五四”新文学 人的文学 生物学理论 理论创新 科学理论 形而上学 内在矛盾
原文传递
王安忆小说中两性关系的建构与想象
9
作者 王振滔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8-75,共8页
“文学是人学”如果用一个简洁的词或短语来概括20世纪中国文学,“人的文学”应该是极具说服力的。1918年12月15日《新青年》5卷6号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该文详细阐释了“人的文学”观念,并对当时及其后的文艺理论界和文艺创作... “文学是人学”如果用一个简洁的词或短语来概括20世纪中国文学,“人的文学”应该是极具说服力的。1918年12月15日《新青年》5卷6号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该文详细阐释了“人的文学”观念,并对当时及其后的文艺理论界和文艺创作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小说 两性关系 人的文学 人的文学 想象 文艺创作 文学是人学 《新青年》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的文学:思潮与文脉
10
作者 张未民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9年第1期20-21,共2页
进入21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持续发展,呈现了更加清晰的历史动向。中国文化和文学面临着“世界文学”的新的格局,这样的时代现场被话语表述为“新世纪、新阶段”。“新世纪、新阶段”同样也适用于对当代文学的现场表述。它以更加饱满的“... 进入21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持续发展,呈现了更加清晰的历史动向。中国文化和文学面临着“世界文学”的新的格局,这样的时代现场被话语表述为“新世纪、新阶段”。“新世纪、新阶段”同样也适用于对当代文学的现场表述。它以更加饱满的“人的文学”观念,更加稳健的“现代性”,以及更加多元一体、稳步开放的文学格局,让“新时期”过渡到了“新世纪”,进而让“新世纪”表征了“新时期”,从而显示了与“五四”以来的“20世纪中国文学”概念的很多不同特点,勾勒出“21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最初的基本发展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格局 当代文学 人的文学 发展轮廓 中国现代文学 多元一体 话语表述 新世纪以来
原文传递
“人的文学”与周作人的生活美论
11
作者 齐宇冲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6-120,共5页
在新文化运动视域下,周作人的《人的文学》是一篇无声的檄文,开启了文学和文化改革的新篇章,被胡适誉为是“当时关于改革文学内容的一篇最重要的宣言”“’。周作人除了对“人”给予关注之外,也同样关注文学中的生活思想和生活理想... 在新文化运动视域下,周作人的《人的文学》是一篇无声的檄文,开启了文学和文化改革的新篇章,被胡适誉为是“当时关于改革文学内容的一篇最重要的宣言”“’。周作人除了对“人”给予关注之外,也同样关注文学中的生活思想和生活理想,无论是《日本的新村》《新村的理想与实际》,还是《人的文学》《新文学的要求》都或多或少地强调生活之于文学的重要性。他甚至在《平民的文学》中,直呼平民文学是“研究平民生活——人的生活——的文学”),足见“人的文学”观念同时也是一种关于生活的文学观念。因此,从“人的文学”出发,透视新文化时期的广阔时代背景,分析周作人本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可以进一步对“人的文学”及其思想内涵进行新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文学 生活理想 周作人 人的文学 新文化运动 美论 平民文学 文化改革
原文传递
西方现代主义哲学思想与文学的转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长安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18-20,共3页
中国近现代文学观念的转型,一方面与“五四”前后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这些变迁为文学观的转换提供了历史的必然性与可能性;另一方面与文化思想界盛行的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思想有着更为直接的精神联系,它强调了人的自由... 中国近现代文学观念的转型,一方面与“五四”前后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这些变迁为文学观的转换提供了历史的必然性与可能性;另一方面与文化思想界盛行的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思想有着更为直接的精神联系,它强调了人的自由与平等,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的人文理想与审美旨趣。但我以为还有一个为许多人所忽略的原因,即20世纪初传入的西方现代主义哲学思想。它加入到当时中国各种文化思想撞击、整合的漩流中,加速了近代“政治文学”观向现代“人的文学”观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代主义 思想与文学 人的文学 近代文学 文学 哲学思想 近现代文学 中国文学 “五四”前 梁启超
原文传递
中国生态散文中的石头意象
13
作者 王兆胜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2年第1期94-95,共2页
中国文学包括散文一向重视石头描写,中国古代还形成了瘦、漏、透、皱等赏石文化传统,不少文人墨客都写过或画过石头。现当代以来,在“人的文学”观念指导下,“物”的地位有所下降,石头当然也不例外。不过.纵观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特别是散... 中国文学包括散文一向重视石头描写,中国古代还形成了瘦、漏、透、皱等赏石文化传统,不少文人墨客都写过或画过石头。现当代以来,在“人的文学”观念指导下,“物”的地位有所下降,石头当然也不例外。不过.纵观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特别是散文史,仍有不少关于石头的书写,特别是在生态观念的强化下,石头在生态散文中出现的频次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散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 散文史 石头意象 人的文学 生态 赏石文化 文人墨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