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5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的本质是现实性与可能性的辩证统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重新解读和阐释 被引量:4
1
作者 方同义 黄瑞瑞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44,共7页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是多视角多方面的。马克思关于人的现实性本质的理论是批判把人的本质抽象化的锐利武器,是对以往人的本质理论的超越。然而,现实性本质并不是人的本质的全部,人也有其可能性本质。人的本质实质上是现实性与可...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是多视角多方面的。马克思关于人的现实性本质的理论是批判把人的本质抽象化的锐利武器,是对以往人的本质理论的超越。然而,现实性本质并不是人的本质的全部,人也有其可能性本质。人的本质实质上是现实性与可能性的统一,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的结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可能性本质的有关论述蕴藏在他的"无产阶级解放"、"人类的解放"、"人性的复归"、"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论之中,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只有从现实性和可能性相统一的视角界说和研究人,才能全面、深刻、科学地把握人的本质,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人的主体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真正的"人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现实性 可能性 主体精神
下载PDF
重温大同梦——人类大同理想与现实社会和人性本质之间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富仁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1期31-36,共6页
在 2 0世纪末 ,人类产生了普遍的精神缺失。对理想社会的追寻 ,仍是人类社会的梦想。中国本土的大同理想作为一种积极的思想资源 ,其现代意义日见显明。怎样处理大同理想与现实社会、人性本质间的深刻矛盾 ,克服乌托邦思想不可避免的悲... 在 2 0世纪末 ,人类产生了普遍的精神缺失。对理想社会的追寻 ,仍是人类社会的梦想。中国本土的大同理想作为一种积极的思想资源 ,其现代意义日见显明。怎样处理大同理想与现实社会、人性本质间的深刻矛盾 ,克服乌托邦思想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理想 乌托邦 现实社会 人性本质 文化解读
下载PDF
对立统一性与差异现实性:马克思辩证法的深层本质之辨
3
作者 张丽霞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69,共6页
马克思辩证法应当作为中国道路体制架构的理论基础。传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对马克思辩证法的深层本质(即本质特征)理解为对立统一性,教科书改革后理解为批判性,这些理解与追求以社会和谐为构筑目标的中国道路不尽相同。差异现实... 马克思辩证法应当作为中国道路体制架构的理论基础。传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对马克思辩证法的深层本质(即本质特征)理解为对立统一性,教科书改革后理解为批判性,这些理解与追求以社会和谐为构筑目标的中国道路不尽相同。差异现实性是从社会建设的视角理解的马克思辩证法的本质特征,应该能够成为当前中国道路建设的辩证法解释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辩证法 本质特征 对立统一性 批判性 差异现实性
下载PDF
方法·本质·现实性——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新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徐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63-69,共7页
研究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必须从整体的角度、动态的角度和历史的角度来进行,这是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的方法论基础。遵循这一新的视角,重新界定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即“人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在改革开放时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 研究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必须从整体的角度、动态的角度和历史的角度来进行,这是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的方法论基础。遵循这一新的视角,重新界定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即“人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在改革开放时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青年学生在当代的发展日益全面不仅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方法论 本质 现实性
下载PDF
文化自信现实性的本质内涵与提增路径 被引量:5
5
作者 杨丽 盛新娣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4-138,共5页
文化自信现实性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确信、认同与其所凭籍的形式之间的辩证统一。其合理性在于:以反映人类社会发展内在必然性规律为真理追求,以"... 文化自信现实性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确信、认同与其所凭籍的形式之间的辩证统一。其合理性在于:以反映人类社会发展内在必然性规律为真理追求,以"为人民服务"和"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目标,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达成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提增文化自信的现实性路径:不断提高和增强对文化自信本质内涵的确信和认同;大力创造并运用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丰富表现形式;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加强文化传播方式及手段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现实性 本质内涵 提增路径
下载PDF
语言之思与现实关切的双重变奏
6
作者 张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08,共3页
一、新视觉启示中的媒介探究我的艺术创作起始于改革开放新思潮不断涌入的80年代,身处时代潮流中的我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心态面对世界,对艺术的新表现和新理念充满了无限探索欲。艺术家把艺术看作一种人类的情感符号,艺术的表现形式... 一、新视觉启示中的媒介探究我的艺术创作起始于改革开放新思潮不断涌入的80年代,身处时代潮流中的我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心态面对世界,对艺术的新表现和新理念充满了无限探索欲。艺术家把艺术看作一种人类的情感符号,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自己的生命、情感密切相关,也是个人经验和情感交织的过程。我认为绘画是用主观方式进行的情感表达,是追寻人性本质所在。绘画形式语言能够唤醒人的情感,激发个体的想象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开启了追求形式自律的现代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本质 情感符号 开放心态 现实关切 艺术创作 双重变奏 新视觉 探索欲
下载PDF
先秦儒家人性观的社会现实性
7
作者 谢树放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2-44,共3页
关于人性与人的本质,马克思的著名论断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既具自然属性又具社会属性,而人之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是由社会关系特别是... 关于人性与人的本质,马克思的著名论断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既具自然属性又具社会属性,而人之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是由社会关系特别是生产关系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人的本质 先秦儒家 社会现实 本质属性 社会秩序 道德规范 道德属性 孔子 “礼”
下载PDF
《天净沙·秋思》中愁绪的本质
8
作者 赵永光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2期61-63,共3页
有关《天净沙·秋思》主题的探讨和争议已有诸多研究,但大多数研究者都将其聚焦于个人性、日常性的愁绪加以解读,教师的授课大致也是如此。个人性、日常性的愁绪在文中的确是一种非常鲜明的情感,这是不可否认的存在。但只要联系诗... 有关《天净沙·秋思》主题的探讨和争议已有诸多研究,但大多数研究者都将其聚焦于个人性、日常性的愁绪加以解读,教师的授课大致也是如此。个人性、日常性的愁绪在文中的确是一种非常鲜明的情感,这是不可否认的存在。但只要联系诗人所处的时代及其相关的创作,就不难发现,《天净沙·秋思》的愁绪的本质是具有时代性的,是一个时代无法逃脱的宏大的愁绪,它不仅是个人性的,也是一个时代的不可承受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净沙·秋思》 愁绪 本质 人性 时代性
下载PDF
人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对立统一
9
作者 尚党卫 《榆林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1-3,共3页
人是什么?究竟该怎样理解人的本质?历史上可谓众说纷纭。但只有马克思把实践引入唯物主义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学说,才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的存在,人的本质就在人的实践活动之中,实践是全面理解... 人是什么?究竟该怎样理解人的本质?历史上可谓众说纷纭。但只有马克思把实践引入唯物主义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学说,才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的存在,人的本质就在人的实践活动之中,实践是全面理解人的一把钥匙。那么,单个人在社会性的实践活动中所展示的本质是什么?实践又是怎样形成人的本质呢?本文认为,人的本质是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对立统一。一方面,人的实践活动肯定人、确证人,生成人的现实性本质。这是对人的本质的唯物主义解决。另一方面,人的实践活动又使人不断超越,否定现实,从而使人的本质具有理想性特征。这体现了人的本质问题上的辩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理想性与现实性 人的实践活动 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现实本质 现实性本质 实践唯物主义 生产关系
下载PDF
“人性”还是“党性”—分层视域下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追问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基 汪玉峰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4-117,共4页
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析和追问,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近年来学界探讨的热点。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内部矛盾,运用教育学的分层理论,把思想政治教育从对象、内容和方法三个层面进行了分层探讨,进一步凸显了思... 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析和追问,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近年来学界探讨的热点。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内部矛盾,运用教育学的分层理论,把思想政治教育从对象、内容和方法三个层面进行了分层探讨,进一步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党性和人性的有机统一。从分层的视角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不仅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党性 分层 本质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人性视阈下的体育本质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顾善光 周学荣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22,共6页
人和身体是构成体育存在的核心要素,人和身体的运动价值关系是体育价值意义存在的根源。体育具有怎样的本质,取决于身体面前人是"什么人"或具有何种人性。人性是价值与道德判断的根本参照标准。根据萨特"存在先于本质&qu... 人和身体是构成体育存在的核心要素,人和身体的运动价值关系是体育价值意义存在的根源。体育具有怎样的本质,取决于身体面前人是"什么人"或具有何种人性。人性是价值与道德判断的根本参照标准。根据萨特"存在先于本质"的哲学观和海德格尔"存在本体论"的人学观启示。人只有生成合乎身体自然的人性,并以这种人性作为体育本质存在的规范依据,才能确保身体面前人之为人的存在;才能保证体育改造身体的价值合理性与道德正当性。在人与身体自然和谐的人性视阈下,体育本质是身体自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本质 人性 身体 身体自然
下载PDF
大学人性本质的历史叙事——基于西方大学思想史的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英杰 陈理宣 《重庆高教研究》 2014年第2期7-11,27,共6页
大学应是人的本质无条件提出和自由探讨的地方,它的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各项活动的开展和实现都要以其为根本价值指向,这是大学在兴起之初就确立的自身合法性和合理性的不可还原的第一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需要... 大学应是人的本质无条件提出和自由探讨的地方,它的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各项活动的开展和实现都要以其为根本价值指向,这是大学在兴起之初就确立的自身合法性和合理性的不可还原的第一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需要,大学原初的职业性、加之后来出现的市场的功利性、政治的意识形态性等一起成为支配现代大学的强势因素,工具理性的实用逻辑彰显了知识力的绝对优势,遮蔽了大学的人性本质。大学在构建技术王国的同时,把人之生存置于危险境地。现代大学的无边界性及其文化自觉不惟使大学的人性本质重新得以澄明,而且它自觉地把审美的人作为其澄明的最高境界和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的人性本质 精神迷失 审美的人
下载PDF
论现实的人与人的现实的同一性——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特色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树智 李军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第2期5-8,共4页
马克思主义人性观提出了“现实的人”的总概念,论证了人性的现实性在于社会物质生产劳动性是人的本性,人性的具体性在于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的统一性,人性的历史性在于生成性、变动性、发展性的过程性,因此,现实的人与人的现实的同... 马克思主义人性观提出了“现实的人”的总概念,论证了人性的现实性在于社会物质生产劳动性是人的本性,人性的具体性在于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的统一性,人性的历史性在于生成性、变动性、发展性的过程性,因此,现实的人与人的现实的同一性是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真正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人的本质 现实的人 人的现实 同一性
下载PDF
人性的能动本质及其教育—学习的生态性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傅松涛 李松丽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年第2期79-94,共16页
能动性是现实生态人自主生存的本质所在,是人类生命律动性实质存在过程中自我意识与行动不断生发生成和展示创造的生态趋向、主导性能和元生动力,是人类元个体生态及其复合社会生态简单性有效生产和复杂性公平生活有机统一的简明性质量... 能动性是现实生态人自主生存的本质所在,是人类生命律动性实质存在过程中自我意识与行动不断生发生成和展示创造的生态趋向、主导性能和元生动力,是人类元个体生态及其复合社会生态简单性有效生产和复杂性公平生活有机统一的简明性质量生存的人性主导要素。能动性本质与律动性实质有机结合构成完整的人性全质,合力演化出人类更好生存、享有和发展的丰富文明形态。能动性具有进取性和退行性生存取向的二重性。既定的文化—道德—制度体系的低成本惯性和保守倾向往往会诱发、激活和强化能动性的退行性向,成为文化肥大—贫瘠、教育过度—短缺、学习狭隘—泛化乃至教育—社会被动退化的始佣与元凶。人类必然且必须自觉激发和利用能动性的进取品性与张力,尊重和依托律动性的基本限度与定力,把人类生存引向择良施教、竟优为学、自主互动、进取博弈和实值创新的健全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能动性 实质本质全质性 趋教向学性 进取退行二重性
下载PDF
从人的本质属性谈教育管理的人性化 被引量:6
15
作者 谈红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3-244,共2页
关键词 本质属性 教育管理 人性
下载PDF
论人的本质和人性规律 被引量:2
16
作者 邹化政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89年第1期1-7,共7页
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而当前流行的某些关于人的观点,在我看来,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片面理解。在本文中,我拟根据马克思的有关论述,就人的本质和人性规律等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社会性 人性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与人 社会整体 社会属性 社会关系 本质 实践活动 现实性
下载PDF
“人性”概念考辩与人的本质探要——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 被引量:2
17
作者 秦志龙 王岩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6-61,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术界关于人学的研究不断丰富,取得了相当的知识存量和理论成果。但与此同时,由于长期缺乏对人性这一基础概念的"元思考"和人性善恶这一基本论题的"元批判",人学理论园地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术界关于人学的研究不断丰富,取得了相当的知识存量和理论成果。但与此同时,由于长期缺乏对人性这一基础概念的"元思考"和人性善恶这一基本论题的"元批判",人学理论园地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这典型表现在:人性概念在人的属性、人的特性、人的本质和人的本性四维不同向度上同时被使用。而无论在何种意义上被理解和使用,人性概念与"人的本质"之间的关系都亟需得到梳理与澄清。有鉴于此,"回到马克思",完整把握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人的本质"的丰富内涵,科学揭示人的本质思想的内在逻辑层次,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基础理论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人的本质 历史唯物主义 斯芬克斯之谜
下载PDF
人性与人的本质——马克思的视角 被引量:2
18
作者 苗贵山 崔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28-31,共4页
在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中,人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存在物,而是基于自身生命需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在所从事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生成的历史存在物。人正是由于在自身需要的驱使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里和所从事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才获得... 在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中,人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存在物,而是基于自身生命需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在所从事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生成的历史存在物。人正是由于在自身需要的驱使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里和所从事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才获得人之为人的真正本质,成为具体的、历史的人。这样,马克思就从具体人性的视角规定了人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人的本质 社会关系
下载PDF
现实性·形式感·多因论——艺术起源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1
19
作者 庞弘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6-143,共8页
在美学和艺术理论中,“艺术的起源”是一个古老而难以回避的问题。当前流行的起源说大多将艺术的“起源”与“本质”彼此混淆。倘若抛开对起源的刻板印象,可以从三个向度来勾勒艺术起源的轨迹:首先,艺术并非纯然的审美对象,而是与人类... 在美学和艺术理论中,“艺术的起源”是一个古老而难以回避的问题。当前流行的起源说大多将艺术的“起源”与“本质”彼此混淆。倘若抛开对起源的刻板印象,可以从三个向度来勾勒艺术起源的轨迹:首先,艺术并非纯然的审美对象,而是与人类在远古时期的现实生存需要紧密关联;其次,艺术的独特性来源于先民在生产活动中对形式的高度敏感以及为情感或经验“赋形”的内在冲动;再次,艺术绝非由单一因素所孕育或塑造,而是在多重动因的张力结构中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起源 艺术本质 现实性 形式感 多因论
下载PDF
论实践“直接现实性品格”的真谛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继武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1-55,共5页
本文认为,实践作为检验和实现真理的根本方式,其本质特征是创造物化结果的直接现实性。理由之一是:就实践方式同理论或认识、逻辑证明、感性直观和客观对象的比较来看,它们都没有这种特征。因为理论或认识只有间接的现实性,不具有直接... 本文认为,实践作为检验和实现真理的根本方式,其本质特征是创造物化结果的直接现实性。理由之一是:就实践方式同理论或认识、逻辑证明、感性直观和客观对象的比较来看,它们都没有这种特征。因为理论或认识只有间接的现实性,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逻辑证明也只具有间接的现实性,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感性直观只有直接现实性而不具有创造物化结果的直接现实性;客观事物只具有物化结果或物化过的结果的直接现实性,而不具有创造物化结果的直接现实性。理由之二:就实践方式所具有的唯一最终性、直接现实性、社会全局性、反复无限性等特征来看,它们都根源于这种特征。因为,创造物化结果的直接现实性使实践在检验和实现真理时具有了唯一最终性;创造物化结果的直接现实性使实践具有了反复无限性;创造物化结果的直接现实性是实践的社会全局性的前提和基础;创造物化结果的直接现实性是实践“直接现实性品格”的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真理 直接现实性 本质特征 创造物化结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