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哲学和人的理解原则的变革探索
1
作者 徐丹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第36期245-245,共1页
本文通过理解以及领会马克思哲学对于人的理解原则以及方法,对马克思哲学对于人的理解原则和思维方法进行分析,从传统哲学关于人的基本理解方式和马克思对人本性的理解方式变革以及人生存本性的基本体现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和探讨马克思... 本文通过理解以及领会马克思哲学对于人的理解原则以及方法,对马克思哲学对于人的理解原则和思维方法进行分析,从传统哲学关于人的基本理解方式和马克思对人本性的理解方式变革以及人生存本性的基本体现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和探讨马克思哲学与人的理解原则的根本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人的理解原则 根本变革
下载PDF
走向“人对人的理解”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铁芳 《教育科学研究》 2004年第5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道德教育 “人对人的理解 对话性 生活性 德育内容
原文传递
“以人为本”何以是一个唯物史观的科学命题 被引量:6
3
作者 梁树发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年第2期4-6,共3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前提。以人为本作为一个科学的哲学命题纳入科学发展观体系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在于它对人的理解是现实的、科学的,从而对一个本属资产阶级人道主义...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前提。以人为本作为一个科学的哲学命题纳入科学发展观体系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在于它对人的理解是现实的、科学的,从而对一个本属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旧的哲学命题实现了批判的科学的改造。以人为本的实质在于以人民为本,而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观意义在于此。对于每个人、每位领导干部和任何一级党的组织和政府机构来说,重要的是实现由以人为本的观念主体到实践主体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人的理解方式 观念主体到实践主体的转化
下载PDF
“和”与“分”、“义”与“利”、“律”与“法”——中西方“人权”之“人”的差异 被引量:1
4
作者 曹慧 《黑河学刊》 2011年第10期73-77,共5页
在中国文化框架之下,"人"是与他人密不可分的社会的"人";在价值观方面,中国文化强调"见利思义",甚至于"舍生取义";为了保证和谐大同,中国文化强调"律"的永恒,主张"德治"... 在中国文化框架之下,"人"是与他人密不可分的社会的"人";在价值观方面,中国文化强调"见利思义",甚至于"舍生取义";为了保证和谐大同,中国文化强调"律"的永恒,主张"德治"天下。柏拉图认为人是肉体和灵魂二分对立的人,奠定了西方对"个人"理解的基调。人是独立的,与他人分割开来的,对于"利益"的无限追求是本能的,也是合理的。为了实现个人"人权",西方主张"法"治治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西方 人的理解差异 分与合 义与利 律与法
下载PDF
「はず」和「わけ」的异同再考
5
作者 周苏萌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10期109-110,共2页
「はず」和「わけ」区分使用历来是日语学习中中级日语进阶上的难点。由于中文母语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将其用法和意义准确地领悟,更别说正确地使用了。本文基于这一点,在两者意义句型的类型,及两者可替换性上作了进一步分类... 「はず」和「わけ」区分使用历来是日语学习中中级日语进阶上的难点。由于中文母语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将其用法和意义准确地领悟,更别说正确地使用了。本文基于这一点,在两者意义句型的类型,及两者可替换性上作了进一步分类和阐释。以期对于这一难点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わけ はず 结论及主张 原因和理由 说话人的理解 派生用法
下载PDF
“计算机理解”论题的探究——从“中文屋论证”到“比较三段论论证”
6
作者 魏屹东 杨小爱 《心智与计算》 2008年第3期244-251,共8页
塞尔的"中文屋论证"名义上是探讨"计算机能否理解"问题,实质是在反对"程序理解"。"中文屋论证"及其哲学争论对于"计算机理解"的认知有重要意义。比较三段论是一种探讨"计算机理... 塞尔的"中文屋论证"名义上是探讨"计算机能否理解"问题,实质是在反对"程序理解"。"中文屋论证"及其哲学争论对于"计算机理解"的认知有重要意义。比较三段论是一种探讨"计算机理解"的新方法,它是通过人类与计算机各方面的比较,得出智能机具有理解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理解 人的理解 中文屋论证 比较三段论论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