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善民生:保障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被引量:1
1
作者 黄羽新 韦国友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7,76,共4页
改善民生就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仍然存在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条件保障不足这一问题。劳动是保障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唯一途径,唯有劳动才能创造社会价值。文章认为,人人必须参加劳动,才能创造社会财富来满足人的生... 改善民生就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仍然存在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条件保障不足这一问题。劳动是保障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唯一途径,唯有劳动才能创造社会价值。文章认为,人人必须参加劳动,才能创造社会财富来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重视劳动价值有助于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应该做到:有劳动能力的每一个人都要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并且因此实现自身的劳动价值;政府和社会要努力实现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够就业;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原则,让每一个劳动者充分享受他的劳动价值;弱化资本的功能,以劳动为杠杆,推动社会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善民生 人的生存与发展 劳动价值
下载PDF
价值:人的生存与发展
2
作者 孙民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2期13-15,共3页
价值是人的生存与发展;人的存在价值是建立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的;马克思的实践观揭示了人的存在价值这个主题。
关键词 价值 实践 人的生存与发展
下载PDF
试论科技发展对国家安全的双重影响
3
作者 陶军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14-117,共4页
科技发展与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当代科技哲学问题说到底是一个人类安全问题。在当代,对科技价值问题的反思需要从国家间政治生态角度出发进行对策思考,把握当代科技哲学问题更多地是一个国家安全问题的实质。本文探讨了... 科技发展与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当代科技哲学问题说到底是一个人类安全问题。在当代,对科技价值问题的反思需要从国家间政治生态角度出发进行对策思考,把握当代科技哲学问题更多地是一个国家安全问题的实质。本文探讨了科技发展对国家安全的七个方面的双重影响,并给出了总体对策思考。认为在大力发展科技尤其是军事科技的同时,必须以我军新使命重新认识、选定国家利益边界、安全边界、战略边界及军事能力,按照推动建立和谐世界、和谐社会的思维要求谋划自身安全问题乃至全球安全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哲学 人的生存与发展 国家安全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评《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学》 被引量:1
4
作者 成迎富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5883-5884,共2页
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食物,没有食物,一切理想与追求便失去了根基,变得不名一文、毫无价值。随着人类文明的向前挺进,食物匮乏现象已经几近消失,但新的问题又开始出现,即食品安全。目前,人们所接触到的大部分食品都要经过加工程序,如果... 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食物,没有食物,一切理想与追求便失去了根基,变得不名一文、毫无价值。随着人类文明的向前挺进,食物匮乏现象已经几近消失,但新的问题又开始出现,即食品安全。目前,人们所接触到的大部分食品都要经过加工程序,如果加工过程中存在安全问题,生产出的食品便不再安全,人体摄入之后可能会引发很多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课程思政 加工程序 食品安全 毫无价值 人的生存与发展 教学改革研究 加工过程
下载PDF
论法治文化的重建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树桥 《嘉应学院学报》 2014年第10期53-56,共4页
由于西方法治文化使当今世界面临着生态危机、区际危机、社会危机等多重危机的威胁。因此,必须重新认识法治文化并进行法治文化的重建。唯如此,才能保证法治建设的正确轨道。而法治文化的重建,需要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价值指引,秉持法治... 由于西方法治文化使当今世界面临着生态危机、区际危机、社会危机等多重危机的威胁。因此,必须重新认识法治文化并进行法治文化的重建。唯如此,才能保证法治建设的正确轨道。而法治文化的重建,需要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价值指引,秉持法治文化的多元立场,更新法治观念,形成超越民族界限的、生态化的法治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文化 人的生存与发展 生态法治文化
下载PDF
所有制起源及其变迁致因新探
6
作者 张昆仑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0-50,共11页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稀缺产生产权的认识是肤浅的;传统政治经济学提出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建立社会公有制,认为生产工具的性质决定所有制的性质和形式无法解释诸多实际中的所有制现象。文章认为,在资源稀缺前提下之所以要求建立所有制,概由人...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稀缺产生产权的认识是肤浅的;传统政治经济学提出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建立社会公有制,认为生产工具的性质决定所有制的性质和形式无法解释诸多实际中的所有制现象。文章认为,在资源稀缺前提下之所以要求建立所有制,概由人的生存与发展需求所使然,因此,应以人的需求的满足为准则来评判和选择特定社会制度性质的所有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制 产权 稀缺 人的生存与发展需求
下载PDF
论马克思关于公正原则的制度建构及实践
7
作者 张志勇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第1期10-14,共5页
公正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类对美好社会的一种向往和价值追求,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也是评价社会制度的一种道德标准。罗尔斯从正义原则出发来论证公民的政治权利和社会经济利益是否被平等分配考验制度的合理性与合法性,马克思则从历... 公正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类对美好社会的一种向往和价值追求,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也是评价社会制度的一种道德标准。罗尔斯从正义原则出发来论证公民的政治权利和社会经济利益是否被平等分配考验制度的合理性与合法性,马克思则从历史的辩证的角度来建构制度的正义原则,将劳动和分配作为衡量公正与否的尺度,并提出了实现社会公正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正 人的生存与发展 制度建构 社会实践
下载PDF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应通过产城融合来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 被引量:25
8
作者 王政武 《改革与战略》 2013年第12期7-12,85,共7页
解决好人的生存和发展保障问题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传统城镇化出现"城市病"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让位。就业的实现和水平的提高在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中是根本性的、全面性的和可持续性的,推进... 解决好人的生存和发展保障问题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传统城镇化出现"城市病"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让位。就业的实现和水平的提高在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中是根本性的、全面性的和可持续性的,推进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可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突破点。文章认为,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在制度设计中植入和强化人的发展权理念;培育和扶持乡镇集体经济发展,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和功能完善,创新农民主导的就地转移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探索资源分配共享机制,促进城乡居民发展权的公平性与均衡性;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在产业与城市的协调发展中增强人的发展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人的生存与发展 公共服务均等化 制度保障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道德的内在相容
9
作者 于淑红 魏黎波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9期57-58,共2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道德是否相容问题,是目前理论界和学术界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在前人讨论的基础上,从一个新的视角,即价值论的视角,通过考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道德的结合点——对于每个人的全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道德是否相容问题,是目前理论界和学术界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在前人讨论的基础上,从一个新的视角,即价值论的视角,通过考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道德的结合点——对于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价值的追求,找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道德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以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道德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集体主义道德 内在相容 价值 人的生存与发展
下载PDF
记者的社会职责——人文关怀
10
作者 朱振山 《东南传播》 2007年第1期80-81,共2页
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
关键词 职责 人的生存与发展 自觉意识 文明进步 人文关怀 关心人 标志
下载PDF
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摭谈
11
作者 李小春 《陕西教育(教学)》 2022年第1期91-92,共2页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大任务,从目前的实际学情来看,“读写”独领风骚,“听说”备受冷落,其中“说”甚至还有被忽视的倾向。新课程改革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不仅仅是叙述上的变化,而且是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大任务,从目前的实际学情来看,“读写”独领风骚,“听说”备受冷落,其中“说”甚至还有被忽视的倾向。新课程改革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不仅仅是叙述上的变化,而且是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一个人要正常生存与生活,都离不开交际。通过交际,人与人才能达成理解,实现沟通。但由于诸多原因,口语交际课并未达到课程设置的目标。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研究,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语交际课 语文教学 听话说话 课程设置 新课程改革 小学口语交际教学 实际学情 人的生存与发展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何以关注人本身
12
作者 邓欢 《理论界》 2024年第4期38-45,共8页
共同体是个体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人类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能量转换、交往变换的场所。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及相应的人类才可能实现自由。共同体与人的发展始... 共同体是个体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人类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能量转换、交往变换的场所。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及相应的人类才可能实现自由。共同体与人的发展始终缠绕并清晰体现在人类共同体发展过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发展是在社会历史实践中,一个从自发到自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过程,其内核就在于对人本身的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新时代的理论自觉,是当下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对科学理论的呼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的生存与发展 交往 世界历史
原文传递
“回县青年”县域体制内就业及其成因
13
作者 刘畅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第4期139-140,共2页
体制内就业已成为中国青年就业的趋势之一。体制内就业一方面可以为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基本保障,另一方面有助于个体追求其他个人目标和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体制内就业是青年抵御社会结构性困境。
关键词 青年就业 结构性困境 人的生存与发展 个体追求 体制 基本保障
原文传递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视野下高新区转型发展路径探索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尚汉 《改革与战略》 2014年第4期105-108,共4页
高新区与城镇化发展相互促进,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功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高新区必须注入更多的人文因素、明确发展定位、增强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文章认为,在未来发展中,高新区应构建多... 高新区与城镇化发展相互促进,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功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高新区必须注入更多的人文因素、明确发展定位、增强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文章认为,在未来发展中,高新区应构建多主体共赢的规划体系,增强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能力;强化要素聚集功能,提升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引领与带动能力;在推进高新区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中增强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保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型城镇化 高新区 人的生存与发展 以人为核心
原文传递
《阿长与<山海经>》答问续——《朝花夕拾》教学访谈之二
15
作者 李怡 毕于阳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3年第22期3-7,共5页
“文学即人学。”鲁迅一生致力于改造中国人的国民性,以审视并关切中国人的生存与发展为创作目的,其创作深刻而本质地体现着文学创作的人学特征。文学阅读就其本质而言,是多维主体间生命对话与相互作用、建构意义的动态过程。文学阅读... “文学即人学。”鲁迅一生致力于改造中国人的国民性,以审视并关切中国人的生存与发展为创作目的,其创作深刻而本质地体现着文学创作的人学特征。文学阅读就其本质而言,是多维主体间生命对话与相互作用、建构意义的动态过程。文学阅读教学中如果一味追求简单直接的结论,将极大消解作者、文本、读者及其多维对话活动的深刻性与丰富性。本期《学人视角》专栏李怡教授与毕于阳老师继续就《阿长与<山海经>》中的一些所谓“定解”展开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长与<山海经>》 《朝花夕拾》 文学阅读 文学即人学 教学访谈 建构意义 人的生存与发展 多维对话
下载PDF
以人民为中心构建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的方向与逻辑
16
作者 蒙启成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3-36,共4页
文章认为,资本导向性的制度安排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境的重要根源,具体体现为:以就业率为核心的就业评价体系和领导政绩评价体系形成大学生就业的虚假空间;产业制度与教育制度的脱节导致大学生就业供需结构失衡;以市场竞争为主体的就业... 文章认为,资本导向性的制度安排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境的重要根源,具体体现为:以就业率为核心的就业评价体系和领导政绩评价体系形成大学生就业的虚假空间;产业制度与教育制度的脱节导致大学生就业供需结构失衡;以市场竞争为主体的就业方式不可能实现大学生的平等就业。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的构建,要植入和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导向理念;大学生就业要考虑和做到就业公平、就业真实、就业方向与兴趣爱好相适应;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联动,扩大大学生就业的广度与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大学生就业 人的生存与发展
原文传递
马克思以实践活动把握社会历史存在
17
作者 林默彪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1年第2期151-151,共1页
马克思以人的社会历史性实践活动把握人与世界的社会历史性关系,把握人的社会历史性存在,把握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历史性结构和过程。历史不是抽象的时间隧道,而是呈现为具体的社会现实,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历史”是现实意义上的历史,... 马克思以人的社会历史性实践活动把握人与世界的社会历史性关系,把握人的社会历史性存在,把握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历史性结构和过程。历史不是抽象的时间隧道,而是呈现为具体的社会现实,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历史”是现实意义上的历史,或者说是历史视野中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历史性 时间隧道 历史视野 人的生存与发展 人与世界 马克思 现实意义 把握
原文传递
和谐,宏伟乐章的主旋律
18
作者 马军 《党课》 2022年第8期4-5,共2页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思考世界运行的规律,体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平共处、和而不同、家和万事兴等和谐理念,深入人心。和谐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和睦、...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思考世界运行的规律,体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平共处、和而不同、家和万事兴等和谐理念,深入人心。和谐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和睦、融洽、协调、适度对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国家的繁荣与稳定,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衷共济 人生哲理 和谐理念 现象思考 人的生存与发展 主旋律 和平共处 万物并育
原文传递
论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整体性逻辑
19
作者 耿步健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1年第5期161-162,共2页
一、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念的逻辑起点:人的生存与发展习近平提出和反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因为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的生存、发展与幸福的根基。也正是为了凸显人的生存、发展与幸福的自然生态环境这一根基,增强人们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自觉... 一、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念的逻辑起点:人的生存与发展习近平提出和反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因为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的生存、发展与幸福的根基。也正是为了凸显人的生存、发展与幸福的自然生态环境这一根基,增强人们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自觉,习近平基于对西方自然(生态)共同体理念的反思,并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理念 自然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 主体自觉 人的生存与发展 习近平 整体性 逻辑起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