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巫觋与祭祀:三代思想信仰体系与人神交接模式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翟新明
-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殷都学刊》
2017年第2期21-27,33,共8页
-
文摘
夏商周三代思想信仰的发展系从非理性的巫觋文化,通过祭祀文化的转折而走向理性的礼乐文明,对于神灵的崇拜经由祖先崇拜的转移而走向以民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与此相呼应,三代人神交接模式也经历了以甲骨、蓍草为中介的卜筮到以祝嘏为中介的祭祀的多种间接交接形式演变,作为最直接中介的巫觋则进一步演变为礼乐制度下的史,构成中国的巫史传统。
-
关键词
巫史传统
巫觋
祭祀
人神交接
-
分类号
K2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洛神赋》新探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顾农
-
机构
扬州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1997年第1期57-62,共6页
-
-
关键词
《洛神赋》
曹植
曹丕
《神女赋》
人神恋
三国志
楚文化
人神交接
《文选》李善注
洛阳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魏晋时期的入神观念与曹植《洛神赋》的创作动机
被引量:1
- 3
-
-
作者
熊伟业
-
机构
四川文理学院 四川 达州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77-78,共2页
-
文摘
曹植《洛神赋》的创作动机,有现实与想象两个层面意识的交汇,既诱惑于洛水女神清丽脱俗的风姿韵态,又停止于礼教背后的禁锢现实的暗示。人神交接既是曹植的美感情感需求,也是曹植及魏晋时期士人超脱现实、灵魂救赎的途径之一。
-
关键词
人神交接
救赎超脱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魏晋时期的西王母传说以及产生背景
- 4
-
-
作者
王青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
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118-122,共5页
-
文摘
两汉以后的西王母传说,开始在人神交接的框架内发展,与此相应,当时也出现了许多神女降真传说。这些传说的兴盛,反映了在本土宗教中灵媒技法的广泛运用。其接神仪式、西王母的服饰及服食之说等细节上反映了此一时期西王母传说的发展。类似的神女降真传说具有共同结构。
-
关键词
西王母传说
人神交接
灵媒技法
神女降真
-
分类号
I207.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商周陟神仪式与《离骚》中有关描写
被引量:2
- 5
-
-
作者
王青
-
机构
华东工学院社科系
-
出处
《东南文化》
CSSCI
1993年第2期167-173,共7页
-
文摘
张光直先生在其《中国青铜时代》中曾提出过一个开始不被重视,以后又引起争议的观点,他认为: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乃是巫觋通天地工作的一部分工具。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是否有这种意义,笔者没有资格置喙。但我觉得,张光直先生与此相关的另一个观点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在早期巫术中,动物乃是帮助巫师交通人神的重要伙伴。张光直先生的研究,使我们对商周时期的巫术观念及巫师沟通天地时的操作过程有了全新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把楚辞放在原始巫术文化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将会有新的理解与感受。 在商周巫术中,巫师贯通天地、与神交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降神,即巫师通过一定的仪式,邀请或召唤神灵自上界来到人间,卜辞中有许多例子:
-
关键词
《离骚》
人神交接
张光直
卜辞
人神交通
巫术仪式
中国青铜
飞廉
香草
动物纹样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89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从游戏规则想到《空城计》的另一种演法
- 6
-
-
作者
赵大民
-
出处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4-55,共2页
-
-
关键词
游戏规则
诸葛亮
游戏发展
《三国演义》
军事才能
《哈姆雷特》
人神交接
《鸿门宴》
戏剧和电影
莎士比亚
-
分类号
J821
[艺术—戏剧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