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屈原作品中“人神恋爱”表达模式解读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勇 《青海社会科学》 2005年第3期86-89,共4页
《离骚》和《九歌》中抒写“人神恋爱”的章节都以爱情的发生发展为基本线索,它们不但有着如出一辙的情节模式,而且情感意绪都笼罩着孤独、迷茫的色彩,然而爱情的追求不在爱情本身,而在于情感的安慰作用,它裹挟着诗人屈原的命运悲剧和... 《离骚》和《九歌》中抒写“人神恋爱”的章节都以爱情的发生发展为基本线索,它们不但有着如出一辙的情节模式,而且情感意绪都笼罩着孤独、迷茫的色彩,然而爱情的追求不在爱情本身,而在于情感的安慰作用,它裹挟着诗人屈原的命运悲剧和人格力量,成为情感的载体和个体情绪的发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神恋爱 模式 孤独 体验
下载PDF
中西方文学中的人神恋爱故事比较——以《聊斋志异》和《希腊神话故事》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关文义 《文教资料》 2013年第17期5-6,共2页
中西方神话文学的爱情故事中多有人神恋爱的故事,然而情节和意义因为彼此所处文化背景不同而差异显著。在蒲松龄的名作《聊斋志异》中的恋爱故事表现的是蒲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叛逆形式的回归。在《希腊神话故事》中,人神恋爱大多围绕... 中西方神话文学的爱情故事中多有人神恋爱的故事,然而情节和意义因为彼此所处文化背景不同而差异显著。在蒲松龄的名作《聊斋志异》中的恋爱故事表现的是蒲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叛逆形式的回归。在《希腊神话故事》中,人神恋爱大多围绕宙斯家族开展,与其说是爱情,倒不如说是在原始欲望的驱使下的占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希腊话故事》 人神恋爱
下载PDF
《聊斋志异》的“人神恋爱”原型分析——从《九歌》《离骚》谈起
3
作者 林尔 《绥化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59-61,共3页
用神话-原形批评理论来解读屈原作品《九歌》《离骚》中的“人神恋爱”模式,及其裹挟着屈原的人格魅力和情感力量的“人神恋爱”原型模式在《聊斋志异》的表现和变形。
关键词 人神恋爱 原型模式 《聊斋志异》
下载PDF
“人神恋爱”模式的继承和发展:从《九歌》到《洛神赋》
4
作者 袁雁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0年第7期3-4,共2页
人神恋爱主题在《九歌》中表现为单向的情感,造就出浓郁的悲剧氛围。汉魏以来,这类文学主题更受到推崇,其中曹植的《洛神赋》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吸收并继承了先秦以来人神恋歌这一文学传统,并结合创作主体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提炼... 人神恋爱主题在《九歌》中表现为单向的情感,造就出浓郁的悲剧氛围。汉魏以来,这类文学主题更受到推崇,其中曹植的《洛神赋》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吸收并继承了先秦以来人神恋歌这一文学传统,并结合创作主体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提炼升华出集“美与爱”、“神性与人性”于一身的审美形象,使这一文学母题得以丰富、完善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神恋爱 模式 《九歌孰《洛赋》
下载PDF
古代“人神恋爱”模式的流变小议
5
作者 廖金莎 《魅力中国》 2011年第17期222-222,共1页
本文试图理清“人神恋爱”模式从屈原到蒲松龄的发展脉络,探讨“人神恋爱”模式在屈原和蒲松龄作品中的表现形式,以及蒲松龄对“人神恋爱”模式的继承与发展,同时挖掘二者的精神内核。并以这二者为代表,采用西方文艺理论中的“神话... 本文试图理清“人神恋爱”模式从屈原到蒲松龄的发展脉络,探讨“人神恋爱”模式在屈原和蒲松龄作品中的表现形式,以及蒲松龄对“人神恋爱”模式的继承与发展,同时挖掘二者的精神内核。并以这二者为代表,采用西方文艺理论中的“神话——原型批评”方法探讨这种模式在我国传统文化和古代文人中所表现出的共同的精神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神恋爱”模式 流变 内核
下载PDF
古代文学作品中“人神恋爱”母题的嬗变
6
作者 高勇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年第7期192-193,共2页
在屈原的《离骚》、《九歌》中都有摹写"人神恋爱"的章节,自此"人神恋爱"成为一个深沉的文学母题。本文就将以文学史的发展为线索梳理"人神恋爱"这一文学母题在后世的流变与发展。
关键词 人神恋爱 角色 情节 体裁
原文传递
《洛神赋》的渊源及其魅力所在 被引量:4
7
作者 梁海燕 《中国韵文学刊》 1998年第2期88-90,共3页
《洛神赋》是一首以人神恋爱悲剧为题材、具有强烈浪漫主义色彩的象征型抒情诗。它的远源为《国风·汉广》,近源是《九歌·山鬼》。《洛神赋》的巨大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创造了洛神边一个“东方维纳斯”(美神)形象,而且更重... 《洛神赋》是一首以人神恋爱悲剧为题材、具有强烈浪漫主义色彩的象征型抒情诗。它的远源为《国风·汉广》,近源是《九歌·山鬼》。《洛神赋》的巨大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创造了洛神边一个“东方维纳斯”(美神)形象,而且更重要的是从以之象征曹植自己的美好政治理想。这是《洛神赋》的魅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渊源 魅力 人神恋爱悲剧
全文增补中
云中君·雨师·云雨——《云中君》的民俗学新证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从仁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3-80,共8页
殷商卜辞中云神只是天帝属下的小神,《九歌.云中君》专章祭祀云神,而且云中君又是《九歌》中唯一被称为"帝"的大神,值得深思。《楚辞》中,云中君的名字为丰隆,又叫屏翳,实际丰隆是雷神的名字,屏翳则是雨师的名字,云中君缺失... 殷商卜辞中云神只是天帝属下的小神,《九歌.云中君》专章祭祀云神,而且云中君又是《九歌》中唯一被称为"帝"的大神,值得深思。《楚辞》中,云中君的名字为丰隆,又叫屏翳,实际丰隆是雷神的名字,屏翳则是雨师的名字,云中君缺失了名字。其实,云中君是西方大神少昊,为落霞之神。南楚尤重以歌舞祭祀云神,具有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民间习俗背景,导致了《云中君》"人神恋爱"特色,发展成南楚特有的"云雨"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人专祭云 云中君 落霞之 人神恋爱 云雨 屈原
下载PDF
《九歌》主题研究述评(下)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强 杨颖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2-16,共5页
《九歌》在屈赋中别具一格,自东汉王逸以来,《九歌》主题研究出现了聚讼纷纭的局面。先后形成了寄兴说、民间祭歌说、国家祭典说、人神恋爱说等四种主题说。寄兴说产生最早,它着重强调屈原在《九歌》中所寄托的忠君爱国之情,在传统《九... 《九歌》在屈赋中别具一格,自东汉王逸以来,《九歌》主题研究出现了聚讼纷纭的局面。先后形成了寄兴说、民间祭歌说、国家祭典说、人神恋爱说等四种主题说。寄兴说产生最早,它着重强调屈原在《九歌》中所寄托的忠君爱国之情,在传统《九歌》研究中影响颇大。民间祭歌说关注到《九歌》所展现出的明显的地域性特色,将《九歌》主题的研究和地域文化发展演变的研究结合到一起,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九歌》研究的视野。国家祭典说将重点放在《国殇》等较为特别的篇目上,弥补了民间祭歌说在解读中的缺陷,而结合出土文献的研究方法,使得《九歌》超出了某一特定地域的文化氛围而具有更大的历史视野。至于人神恋爱说,虽有时欠缺纯学术研究的严谨力度,却始终在追寻着《九歌》作为文学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浪漫的特质,使《九歌》始终保持着作为泽被后人的精彩诗篇的鲜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九歌》主题 寄兴说 民间祭歌说 国家祭典说 人神恋爱
下载PDF
《九歌》主题研究述评(上)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强 杨颖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9-15,共7页
《九歌》在屈赋中别具一格,自东汉王逸以来,《九歌》主题研究出现了聚讼纷纭的局面。先后形成了寄兴说、民间祭歌说、国家祭典说、人神恋爱说等四种主题说。寄兴说产生最早,它着重强调屈原在《九歌》中所寄托的忠君爱国之情,在传统《九... 《九歌》在屈赋中别具一格,自东汉王逸以来,《九歌》主题研究出现了聚讼纷纭的局面。先后形成了寄兴说、民间祭歌说、国家祭典说、人神恋爱说等四种主题说。寄兴说产生最早,它着重强调屈原在《九歌》中所寄托的忠君爱国之情,在传统《九歌》研究中影响颇大。民间祭歌说关注到《九歌》所展现出的明显的地域性特色,将《九歌》主题的研究和地域文化发展演变的研究结合到一起,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九歌》研究的视野。国家祭典说将重点放在《国殇》等较为特别的篇目上,弥补了民间祭歌说在解读中的缺陷,而结合出土文献的研究方法,使得《九歌》超出了某一特定地域的文化氛围而具有更大的历史视野。至于人神恋爱说,虽有时欠缺纯学术研究的严谨力度,却始终在追寻着《九歌》作为文学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浪漫的特质,使《九歌》始终保持着作为泽被后人的精彩诗篇的鲜活。这四种看法各有侧重,也有互相结合和补充的部分,对推动《九歌》主题的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九歌》主题 寄兴说 民间祭歌说 国家祭典说 人神恋爱
下载PDF
评周勋初《九歌新考》
11
作者 邓韶玉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88年第1期206-208,共3页
《九歌》撷取了古代文学语言的英华,抒写人神恋爱缠绵悱恻的哀怨之情,其文辞的绚丽动人,脍炙人口,在楚辞中实首屈一指。但《九歌》内容偏于阴阳人鬼之间,其性质难于确说,历代解释者异说独众,分歧至巨。周勋初先生特撰著《九歌新... 《九歌》撷取了古代文学语言的英华,抒写人神恋爱缠绵悱恻的哀怨之情,其文辞的绚丽动人,脍炙人口,在楚辞中实首屈一指。但《九歌》内容偏于阴阳人鬼之间,其性质难于确说,历代解释者异说独众,分歧至巨。周勋初先生特撰著《九歌新考》(上海古籍版一九八六年八月)十多万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歌》 周勋初 文学语言 人神恋爱 解释者 哀怨 文辞 楚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