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1篇文章
< 1 2 2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视锥蛋白样蛋白-1表达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孙李晴 江依勇 +1 位作者 蔡溢 肖剑英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69-372,共4页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rve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视锥蛋白样蛋白-1(cone-like protein-1,VILIP-1)表达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5例为疾病组,进行健康体检的人...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rve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视锥蛋白样蛋白-1(cone-like protein-1,VILIP-1)表达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5例为疾病组,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60名为健康组。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NCAM、VILIP-1;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对患者精神分裂症严重情况进行评定;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对患者自身认知功能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与健康组相比,疾病组NCAM表达水平降低,VILIP-1升高(P均<0.05);NCAM与PANSS评分之间呈负相关性,NCAM与MoCA评分之间呈正相关性(P均<0.05);VILIP-1与PANSS评分之间呈正相关性,VILIP-1与MoCA评分之间呈负相关性(P均<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ROC)分析显示,与NCAM、VILIP-1单项诊断相比,联合检测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价值较高(P均<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机体内NCAM和VILIP-1表达水平的异常升高或降低是精神分裂症的风险预测因子,可能与病情的诊断、发展及认知功能等具有紧密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视锥蛋白样蛋白-1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神经细胞黏附分子水平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及对认知障碍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娜 于振剑 +2 位作者 张顺 马文有 王丽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20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水平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及对认知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开滦总医院2017年5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研究组,并根据中文版蒙...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水平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及对认知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开滦总医院2017年5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研究组,并根据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结果分为认知障碍组(46例)和认知正常组(54例)。另选取100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观察比较各组间的血清IGF-1、NCAM水平、临床症状[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分析研究组患者血清IGF-1、NCAM水平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及对认知障碍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IGF-1、NCA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障碍组患者IGF-1、NCAM水平均低于认知正常组,PANSS评分高于认知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IGF-1、NCAM水平与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及总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血清IGF-1、NCAM及两者联合对认知障碍诊断的敏感度依次为95.65%、89.13%、89.13%,特异性依次为81.48%、88.89%、98.15%,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936、0.947、0.95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IGF-1、NCAM水平降低,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且两者对患者认知功能变化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慢性精神分裂症 临床症状 认知功能
下载PDF
白介素-10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核因子-кB、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蒋国红 陈然 +2 位作者 黄良国 施迎兵 祝红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IL)-10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核因子(NF)-кB、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IL-10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后3组再随机分为6 h、12 h、1 d、3 d及7 d 5个时间点... 目的探讨白介素(IL)-10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核因子(NF)-кB、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IL-10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后3组再随机分为6 h、12 h、1 d、3 d及7 d 5个时间点。应用Ⅶ型胶原酶注射法制备脑出血模型;制模成功后3 hIL-10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IL-10 5μg/kg或30μg/kg、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以后每天1次。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血肿周围脑组织NF-кB及ICAM-1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其他各组各时间点脑组织NF-кB、ICAM-1表达明显升高,神经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多(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IL-10低剂量组NF-кB表达制模后12 h开始降低,ICAM-1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数量自1 d开始降低,7 d时降低最显著(P<0.05~0.01);IL-10高剂量组上述变化在制模后12 h开始,且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0.01)。结论 IL-10可抑制脑组织NF-кB及ICAM-1表达,减轻血肿周边炎症反应及神经细胞凋亡,对出血性脑损伤起保护作用;高剂量组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白介素-10 核因子B 细胞黏附分子-1 凋亡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和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郎尉雅 刘忠锦 +2 位作者 张海燕 孙丽慧 朱坤杰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5-501,共7页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素1(PS1)双转基因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和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8周龄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EGCG组、盐...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素1(PS1)双转基因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和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8周龄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EGCG组、盐酸多奈哌齐组,另以同窝阴性小鼠设立正常组,每组12只。连续灌胃给药6个月后进行相关指标检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测APP/PS1转基因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小鼠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和唾液酸转移酶(ST8SiaⅡ)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延长;与模型组比较,EGCG组、盐酸多奈哌齐组小鼠逃避潜伏期下降(P<0.05)。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EGCG组和盐酸多奈哌齐组突触界面曲率变化不明显;突触间隙宽度变窄,突触后致密物厚度增加(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海马CA1区NCAM、ST8SiaⅡ蛋白表达在神经元的胞体内,EGCG组和盐酸多奈哌齐组NCAM、ST8SiaⅡ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免疫印迹实验发现其含量亦呈高表达水平(P<0.05)。结论EGCG对APP/PS1转基因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小鼠海马突触结构,提高小鼠海马神经黏附分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阿尔茨海默病 突触可塑性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免疫印迹法 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1双转基因小鼠
下载PDF
肝癌患者高表达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预后差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少芬 池秀芳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055-3057,共3页
目的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L1CAM)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10例肝癌样本用Western blot及qRT-PCR方法检测L1CAM蛋白和mRNA的表达,分析了L1CAM表达与肝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L1CAM蛋白、mRNA表达水平... 目的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L1CAM)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10例肝癌样本用Western blot及qRT-PCR方法检测L1CAM蛋白和mRNA的表达,分析了L1CAM表达与肝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L1CAM蛋白、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应非肿瘤组织(P<0.01);在中-低分化肝癌患者L1CAM表达量高于高分化肝癌患者(P<0.01);L1CAM mRNA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高表达L1CAM患者预后差(P<0.01)。结论 L1CAM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或许可作为评估肝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 预后
下载PDF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血清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与转甲状腺素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吴云虹 周少珑 +2 位作者 王景 蔡奕秋 林雅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35-1440,共6页
背景结核性脑膜炎(TBM)是结核病最严重的类型,通常会导致高死亡率。脑脊液病原学诊断是TBM实验诊断的金标准,但培养时间长(42 d)、培养成本高,容易导致患者病情被延误。目前非侵入性监测技术展现出较广的应用前景,探讨与其相关的指标有... 背景结核性脑膜炎(TBM)是结核病最严重的类型,通常会导致高死亡率。脑脊液病原学诊断是TBM实验诊断的金标准,但培养时间长(42 d)、培养成本高,容易导致患者病情被延误。目前非侵入性监测技术展现出较广的应用前景,探讨与其相关的指标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目的探讨TBM患者血清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NCAM1)、转甲状腺素蛋白(TTR)的表达,分析其与TBM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12月三亚市人民医院和三亚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4例TBM患者为TBM组,根据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分期标准分为Ⅰ期31例、Ⅱ期45例、Ⅲ期38例,TBM患者入组后均接受抗结核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根据改良Rankin量表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0~2分,63例)和预后不良(≥3分,51例)。另选择同期46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TBM组不同时间点血清NCAM1、TTR水平及对照组基线NCAM1、TTR水平,分析其与TBM预后的关系以及对TBM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TBM组基线血清NCAM1、TT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Ⅲ期TBM患者基线血清NCAM1、TTR水平低于Ⅱ期TBM患者和Ⅰ期TBM患者(P<0.05)。预后不良TBM患者基线、入院7 d、入院14 d、随访1个月、随访6个月、随访12个月血清NCAM1、TTR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TBM患者(P<0.05)。MRC分期Ⅲ期是TBM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基线高水平NCAM1、TTR是TBM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基线NCAM1、TTR预测TBM患者预后不良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665、0.689,联合指标(基线NCAM1+基线TTR)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9,高于单独基线NCAM1、TTR的ROC曲线下面积(Z=4.428、3.941,P<0.05)。结论TBM患者血清NCAM1、TTR水平均降低,且与TBM病情和预后不良有关,MRC分期Ⅲ期是TBM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 转甲状腺素蛋白 神经功能缺损 预后
下载PDF
甲状腺转录因子-1和细胞角蛋白7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D56及p63蛋白在支气管针吸活检确诊肺癌标本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7
作者 熊云刚 成克伦 陈秀婵 《当代医学》 2022年第25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和细胞角蛋白7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D56及p63蛋白在支气管针吸活检确诊肺癌标本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200例行支气管针吸活检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和细胞角蛋白7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D56及p63蛋白在支气管针吸活检确诊肺癌标本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200例行支气管针吸活检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肺癌患者标本中甲状腺转录因子-1、细胞角蛋白7、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D56及p63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甲状腺转录因子-1、细胞角蛋白7、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D56及p63蛋白在不同病理类型中的阳性表达率,分析甲状腺转录因子-1、细胞角蛋白7、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D56诊断小细胞肺癌、腺癌和p63蛋白诊断鳞癌的价值。结果不同病理类型中,小细胞肺癌中甲状腺转录因子-1阳性表达率高于腺癌和鳞癌,且腺癌中甲状腺转录因子-1阳性表达率高于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肺癌中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D56阳性表达率高于腺癌和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中细胞角蛋白7阳性表达率高于小细胞肺癌和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中p6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腺癌和小细胞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转录因子-1单项检测小细胞肺癌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低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D56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转录因子-1、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D56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小细胞肺癌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状腺转录因子-1单项检测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低于细胞角蛋白7和联合检测,且细胞角蛋白7单项检测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低于联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63蛋白诊断鳞癌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86.00%,阳性预测值为70.42%,阴性预测值为100.00%。结论肺癌患者支气管针吸活检标本的甲状腺转录因子-1、细胞角蛋白7、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D56及p6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及组织学分型,具有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甲状腺转录因子-1 细胞角蛋白7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D56 P63蛋白 组织分型
下载PDF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表达
8
作者 曹振杰 陈琦 +1 位作者 孙雪花 夏冰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6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研究L 1型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 ICAM)基因在先天性巨结肠不同肠段的表达。方法:分别取16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狭窄段和正常段平滑肌组织,经处理后提取总RNA,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扩增目的基因和看家基因片段,观察狭窄段和... 目的:研究L 1型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 ICAM)基因在先天性巨结肠不同肠段的表达。方法:分别取16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狭窄段和正常段平滑肌组织,经处理后提取总RNA,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扩增目的基因和看家基因片段,观察狭窄段和正常段的L 1CAM基因的表达,并与看家基因(-βactin)在狭窄段和正常段的表达作对比。结果:16例患者正常段L ICAM和-βactin均有明显的表达,狭窄段-βactin亦有明显的表达,但L ICAM均无表达或弱表达。结论: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狭窄段L ICAM减少的原因可能是L ICAM的mRNA的减少或缺如,并进一步引起病变段运动障碍和巨结肠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促进神经细胞突起和功能性突触的形成(英文)
9
作者 钟振国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5期5422-5423,共2页
背景: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对神经细胞的发生、发育和神经-神经黏附发挥重要作用,然而L1对细胞突起和功能性突触形成的影响是不清楚的。目的:探讨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在神经细胞突起生长和功能性突触形成中的作用。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 背景: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对神经细胞的发生、发育和神经-神经黏附发挥重要作用,然而L1对细胞突起和功能性突触形成的影响是不清楚的。目的:探讨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在神经细胞突起生长和功能性突触形成中的作用。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地点为广西中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材料为NG108-15神经细胞株、L1cDNA、抗L1抗体:由日本金泽大学神经物性部门提供。方法:在体外细胞培养,用脂质转染剂将黏附分子L1cDNA表达到NG108-15细胞,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电生理学检查技术测定细胞-肌突触的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主要观察指标:细胞突起指数、突触形成率、微小终板电位的频率。结果:以分化剂cAMP处理4d后,L1-转染组有突起分叉的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数为(31±8)%,明显高于非转染组的(13±2)%或Mock-转染组的(15±5)%(P<0.001)。L1-转染组的细胞突起平均长度为(142.5±12.3)μm,明显高于非转染组的(94.2±12.3)μm或Mock-转染组的(86.8±6.7)μm(P<0.05)。L1转染组功能性突触的形成率为(58.0±11.5)%,也高于非转染组的(36.7±0.83)%或Mock-转染组的(39.2±0.84)%(P<0.001)。但突触后膜电位的频率在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L1在NG108-15细胞的高度表达提高cAMP诱发的神经细胞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 神经细胞 细胞突起 功能性突触 突触形成
下载PDF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促进神经细胞突起和功能性突触的形成
10
作者 钟振国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795-798,共4页
目的 :探讨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L 1(以下简称 L 1)在神经细胞突起生长和功能性突触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在体外培养 ,用脂质转染剂将 L 1c DNA表达到 NG10 8- 15细胞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用电生理学检测技术测定细胞 -肌突触的突... 目的 :探讨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L 1(以下简称 L 1)在神经细胞突起生长和功能性突触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在体外培养 ,用脂质转染剂将 L 1c DNA表达到 NG10 8- 15细胞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用电生理学检测技术测定细胞 -肌突触的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结果 :以分化剂 c AMP处理 4 d后 ,L 1-转染组有突起分叉的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数为 (31± 8) % ,明显高于非转染组的 (13± 2 ) %或 Mock-转染组的 (15± 5 ) % (P <0 .0 0 1)。 L 1-转染组的细胞突起平均长度为 (14 2 .5± 12 .3)μm ,明显高于非转染组的 (94 .2± 12 .3)μm或 Mock-转染组的 (86 .8± 6 .7)μm(P <0 .0 5 )。 L 1-转染组功能性突触的形成率为 (5 8.0± 11.5 ) % ,也高于非转染组的 (36 .7± 0 .83) %或 Mock-转染组的 (39.2± 0 .84 ) % (P <0 .0 0 1)。但突触后膜电位的频率在 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L 1在 NG10 8- 15细胞的高度表达 ,提高 c AMP诱发的神经细胞突起和功能性突触的形成 ,功能性突触形成率的增加是通过增加神经细胞突起分叉和突起的长度 ,从而增加神经 -肌连接数量来实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附分子L1 细胞突起 突触形成
下载PDF
ZEB1上调神经细胞黏附分子促进胶质瘤细胞侵袭与转移 被引量:3
11
作者 邱惠思 吴华振 +5 位作者 王馨 汤锐明 潘辉林 宋慧胜 李志英 冯正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9-564,共6页
胶质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其侵袭转移能力强,影响临床疗效。探讨胶质瘤发生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靶点干预胶质瘤侵袭转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我们前期研究中发现,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uronal cell adhesion mol... 胶质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其侵袭转移能力强,影响临床疗效。探讨胶质瘤发生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靶点干预胶质瘤侵袭转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我们前期研究中发现,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uron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NRCAM)在各种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在人正常星形胶质细胞(NHA)中的表达量(NRCAM在胶质瘤A172和T98G中的表达量分别是其在NHA中的2. 15和17. 63倍);且根据人类蛋白质组学数据库信息及qRT-PCR结果证实,NRCAM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量也显著高于其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Kaplan-Meier分析提示,高表达的NRCAM与胶质瘤患者较差的预后正相关。在此基础上,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的方法结合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转录因子锌指E盒结合蛋白1(ZEB1)能够增加NRCAM启动子活性,上调NRCAM 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量。通过Transwell实验证实,在过表达ZEB1的胶质瘤细胞A172中,沉默NRCAM将抑制该细胞的侵袭能力。而在敲低ZEB1的胶质瘤细胞T98G中,过表达NRCAM将增加该细胞的侵袭能力。总之,NRCAM在胶质瘤中显著高表达且与患者较差的预后正相关。ZEB1转录上调NRCAM来增加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锌指E盒结合蛋白1 侵袭与转移 胶质瘤
下载PDF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和平滑肌肌动蛋白对瘢痕疙瘩综合治疗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羊逸飞 许辉 +1 位作者 龙卫国 李遇梅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究瘢痕疙瘩血管内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与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的表达水平对瘢痕疙瘩综合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6... 目的:探究瘢痕疙瘩血管内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与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的表达水平对瘢痕疙瘩综合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瘢痕疙瘩患者61例,共计69处瘢痕疙瘩,均接受手术切除与^(90)Sr同位素敷贴综合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手术切除瘢痕疙瘩标本血管内PECAM-1及SMA表达水平,电话及门诊随访6个月。结果:19处(27.5%)瘢痕疙瘩6个月内复发,11处(15.9%)在^(90)Sr同位素敷贴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复发组PECAM-1与SMA的高表达率均高于未复发组(χ^(2)=7.496,P=0.006;χ^(2)=5.197,P=0.023);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PECAM-1及SMA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关系(χ^(2)=0.172,P=0.935;χ^(2)=1.110,P=0.484)。结论:瘢痕疙瘩血管内PECAM-1及SMA的表达水平与综合治疗预后呈负相关,二者可能是判断瘢痕疙瘩预后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平滑肌肌动蛋白
下载PDF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
13
作者 王露朝 马妮娜 +1 位作者 曹建 耿李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54-1357,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 AIP)对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 目的 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 AIP)对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NSTE-ACS)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汉中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一病区就诊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NSTE-ACS患者180例,根据6个月后是否发生MACE分为发生MACE组49例和未发生MACE组131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NSTE-ACS患者介入诊疗6个月后MACE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VCAM-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IP以及联合诊断模型对老年NSTE-ACS介入诊疗6个月后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发生MACE组肌酐、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AIP以及VCAM-1水平高于未发生MACE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未发生MACE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向前法显示,VCAM-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标准化AIP为老年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MACE的危险因素(OR=1.024,95%CI:1.014~1.035,P=0.000;OR=1.957,95%CI:1.174~3.262,P=0.000;OR=2.808,95%CI:1.343~5.871,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VCAM-1预测老年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MACE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929(95%CI:0.890~0.968,P=0.000),敏感性为81.60%,特异性为90.80%,约登指数为0.72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预测老年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MACE的AUC为0.824(95%CI:0.759~0.889,P=0.000),敏感性为75.50%,特异性为83.20%,约登指数为0.587;AIP预测老年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MACE的AUC为0.862(95%CI:0.806~0.917,P=0.000),敏感性为91.80%,特异性为66.40%,约登指数为0.725;三者联合检测预测老年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MACE的AUC为0.950(95%CI:0.919~0.982,P=0.000),敏感性为87.85%,特异性为86.30%,约登指数为0.740;三者联合检测的AUC显著优于单独检测(P<0.05,P<0.01)。结论 VCAM-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标准化AIP联合检测在预测老年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MACE风险方面展现出更高的预测价值。相比单一指标检测,三者联合检测可能更有效地识别高风险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预后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胆固醇 LDL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
下载PDF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P14Arf蛋白表达与脑胶质瘤患者肿瘤恶性程度及术后复发的关系
14
作者 雷艳杰 赵舒杨 +2 位作者 卜晓红 宋艳芳 马世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4期4479-4483,共5页
目的 探究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P14Arf蛋白表达与脑胶质瘤患者肿瘤恶性程度及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收取102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脑胶质瘤组织标本(脑胶质瘤组)以及30例因颅脑损伤行内减压术患者的正常脑组织(对照组),通过免疫组... 目的 探究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P14Arf蛋白表达与脑胶质瘤患者肿瘤恶性程度及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收取102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脑胶质瘤组织标本(脑胶质瘤组)以及30例因颅脑损伤行内减压术患者的正常脑组织(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VCAM-1和P14Arf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各级别之间的表达差异。根据术后6个月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脑胶质瘤组织血管VCAM-1和P14Arf蛋白表达,分析各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脑胶质瘤组中胶质瘤家族史、汽柴油接触史、射线或电磁场接触史、金属铅接触史、农药接触史、VCAM-1和P14Arf蛋白阳性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吸烟及饮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升高,VCAM-1高表达率逐渐上升,P14Arf蛋白高表达率逐渐下降,Ⅲ、Ⅳ级别脑胶质瘤患者VCAM-1和P14Arf蛋白高表达水平与Ⅰ、Ⅱ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级、Ⅱ级患者间VCAM-1和P14Arf蛋白高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分化程度、Karnofsky评分患者VCAM-1和P14Arf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VCAM-1高表达率及P14Arf蛋白低表达率高于未复发组(P<0.05)。结论 VCAM-1和P14Arf蛋白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病情进展及预后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治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血清细胞黏附分子1 P14ARF蛋白
下载PDF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和骨调蛋白在神经管畸形中的变化
15
作者 吴云慧 梁晨 +3 位作者 唐邓 朱鹏程 冼伟谦 潘三强 《解剖学研究》 CAS 2015年第3期175-178,F0004,共5页
目的初步探究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和骨调蛋白在神经管畸形中的变化。方法20只健康成年SD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神经管畸形实验组,每组10只。通过胃饲维甲酸建立胚胎大鼠神经管畸形模型,检查了神经管畸形鼠体重的变化;用HE染色观察神... 目的初步探究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和骨调蛋白在神经管畸形中的变化。方法20只健康成年SD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神经管畸形实验组,每组10只。通过胃饲维甲酸建立胚胎大鼠神经管畸形模型,检查了神经管畸形鼠体重的变化;用HE染色观察神经管畸形鼠神经管结构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分析神经管畸形鼠组织中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和骨调蛋白的变化。结果神经管畸形鼠形态偏小,体质量为(0.34±0.45)g,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53±056)g。胚胎鼠在第9天神经管处于未闭合状态,在第11天已完全闭合。胚胎第9天和11天神经管畸形大鼠的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比正常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骨调蛋白在胚胎第9 d神经管畸形大鼠中的表达比正常明显增高(P<0.01),但在胚胎第11天的表达与正常相比没有差异(P>0.05)。结论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和骨调蛋白的变化可能与神经管畸形形成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畸形 维甲酸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 骨调蛋白
下载PDF
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心肌病易感性及预后的关联
16
作者 穆巴拉克·亚库甫 热甫开提·阿不都哈力克 +1 位作者 孙娟 艾力曼·马合木提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3期104-109,共6页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易感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因ICM入院的患者64例为ICM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38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血液...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易感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因ICM入院的患者64例为ICM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38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血液标本并提取DNA。应用SNaPshot基因分型技术检测ICAM-1基因rs12462944、rs281430、rs281434、rs3093030、rs5491、rs923366共6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其与ICM易感性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ICM组rs5491位点变异基因型AT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等位基因T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显性遗传模型中,rs281434位点变异基因型(AG+GG)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s5491位点AT型携带者ICM风险是AA型的3.428倍(95%CI:1.152~7.74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s5491位点AT基因型是ICM心源性死亡的危险因素(HR=5.075,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T基因型ICM患者较AA基因型3年内死亡风险更高(P<0.05)。结论ICAM-1rs5491基因型的变异提高了ICM的患病风险,AT型ICM患者较AA型预后较差。ICAM-1rs281434多态性可能与ICM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黏附分子-1 基因多态性 缺血性心肌病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及相关性
17
作者 杨震宇 刘静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8-1301,共4页
目的 分析C反应蛋白(CRP)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含量及相关性。方法 将健康人群和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6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非老年组,≥6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老年... 目的 分析C反应蛋白(CRP)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含量及相关性。方法 将健康人群和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6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非老年组,≥6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老年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外周血中CRP和ICAM1含量。结果 糖尿病组外周血中CRP和ICAM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尿病非老年组和老年组外周血中CRP和ICAM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尿病老年组外周血中CRP和ICAM1含量显著高于糖尿病非老年组(均P<0.05);糖尿病老年组外周血中CRP与ICAM1含量、CRP含量与患者年龄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CRP和ICAM1含量升高,且两者及CRP与患者年龄具有相关性,因此检测外周血CRP和ICAM1含量可作为临床评估老年2型糖尿病进程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C反应蛋白 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水平及其与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群 谭丹凤 +3 位作者 马敏 黄广文 龙小兰 吴虹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8-371,共4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protein,HMGB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新生儿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新生儿神经行...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protein,HMGB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新生儿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新生儿神经行为(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0例正常新生儿和30例HIE患儿血液标本,分离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浆HMGB1和ICAM-1浓度。并由受过专业培训的新生儿医师对其进行NBNA评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IE患儿血浆ICAM-1和HMGB1水平显著升高(P<0.01);HIE患儿血浆HMGB1与ICAM-1呈正相关(r=0.854,P<0.01),而ICAM-1、HMGB1水平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分别为r=-0.851,P<0.01;r=-0.871,P<0.01)。结论 HIE患儿血浆HMGB1、ICAM-1浓度较非HIE新生儿明显升高且与HIE病情轻重密切相关,提示HMGB1、ICAM-1可能在新生儿HIE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婴儿 新生 高迁移率族蛋白类 胞间黏附分子1 神经行为学表现
下载PDF
通腑通络开窍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患者髓鞘碱性蛋白、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仇珺 林生君 +2 位作者 王胜芳 严兴国 徐文武 《陕西中医》 CAS 2021年第5期586-589,共4页
目的:探讨通腑通络开窍汤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ACI)效果及对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风痰瘀阻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探讨通腑通络开窍汤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ACI)效果及对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风痰瘀阻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通腑通络开窍汤,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神经功能评分、脑血流情况及血清神经因子变化情况,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相近(P>0.05),两组治疗后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峰流速、MCA平均流速、血流灌注指数(P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CA峰流速、MCA平均流速均提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I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ICAM-1、MBP、NSE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接近(P>0.05)。结论:对风痰瘀阻型ACI患者实施通腑通络开窍汤治疗可有效减轻其病情及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脑血流及血清神经因子状况,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通腑通络开窍汤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髓鞘碱性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建强 王满侠 +1 位作者 刘利宁 秦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2-484,共3页
目的观察在不同病因所致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患者的脑脊液(CSF)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5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15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和25... 目的观察在不同病因所致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患者的脑脊液(CSF)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5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15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和25例病毒性脑膜炎(病脑)患者急性期脑脊液中sIL-2R和sICAM-1的水平并与对照组(20例头痛患者)比较,同时将重症患者和轻症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CNS感染各组脑脊液中sIL-2R、sI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L-2R水平结脑组高于化脑组和病脑组,sICAM-1水平结脑组、化脑组高于病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脑脊液中sIL-2R、sICAM-1水平高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L-2R和sICAM-1参与了CNS感染的病理过程,sIL-2R和sICAM-1水平与病情轻重有关,脑脊液中sIL-2R水平有助于结脑与化脑、病脑的鉴别诊断;脑脊液中sICAM-1水平可能在病脑与结脑、化脑的鉴别诊断中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