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9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第一人称自传体叙事的开端——回望“遇罗锦事件”的一个视角
1
作者 孙桂荣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3,共8页
“遇罗锦事件”在1980年代初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和文坛风波,目前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史料钩沉层面,本文从文体形式层面切入遇罗锦“实话文学”研究。第一人称自传体叙事是最鲜明体现写作者个性、经验、人格的文类。遇罗锦以写“我”与讲“真... “遇罗锦事件”在1980年代初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和文坛风波,目前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史料钩沉层面,本文从文体形式层面切入遇罗锦“实话文学”研究。第一人称自传体叙事是最鲜明体现写作者个性、经验、人格的文类。遇罗锦以写“我”与讲“真”的私语叙事偏离了同质化的伤痕文学主调,顺应了改革开放的个性解放、女性解放呼声,促成了这一文体在新时期小说中的发生,但在主观臆断、个人恩怨影射、现实材料堆积等层面也成为反思性写作案例。对遇罗锦不应只注重史料挖掘或盲目“翻案”,而是要纳入到百年中国女性小说自传体写作谱系中,其创作对新时期文学的第一人称自传体叙事有一定启示与警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自传体叙事 遇罗锦 “实话文学” 新时期开端
下载PDF
第一人称叙事下的反转故事——论贾平凹长篇小说的视角魔术
2
作者 李雨庭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1期90-97,共8页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中,全篇采用第一人称视角人物叙事的方法重复了六次,可见他对此法的钟情程度。叙事视角和人称的变换作为一种重要的小说艺术,不仅促进了贾氏文学创作思想艺术的成熟,也丰富了当代小说的叙事艺术。尤其是用第一人称人物...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中,全篇采用第一人称视角人物叙事的方法重复了六次,可见他对此法的钟情程度。叙事视角和人称的变换作为一种重要的小说艺术,不仅促进了贾氏文学创作思想艺术的成熟,也丰富了当代小说的叙事艺术。尤其是用第一人称人物视角来叙事能达到一种“深入揭秘”的效果,将隐秘细节和心理入情入理地展现出来,获得读者的共情,达到情感或评价反转的效果,这是典型的视角魔术,也是贾氏的特色与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长篇小说 第一人称 视角魔术
下载PDF
阿Q精神胜利法的表里逻辑——从“我”“我们”等人称代词说起
3
作者 朱前珍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17期39-41,共3页
《阿Q正传》里存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倒置、单数和复数的转换使用等现象,据此我们可开展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表里逻辑的探究。赵太爷对“我”的强调,未庄闲人们处于“我们”这一群体中的自我意识的缺失,阿Q对“先前阔”的“我们”的幻... 《阿Q正传》里存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倒置、单数和复数的转换使用等现象,据此我们可开展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表里逻辑的探究。赵太爷对“我”的强调,未庄闲人们处于“我们”这一群体中的自我意识的缺失,阿Q对“先前阔”的“我们”的幻想,以及对更弱的另一个“我”的欺凌,恰好构成等级制度中由强到弱的层级。精神胜利法是弱者在现实中无力反抗而在心里撕开的一道喘息的口子,却又反过来维护着恃强凌弱、层层压迫的统治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称代词 倒置 替换 精神胜利法
下载PDF
读后续写关于人称的这些“坑”,你千万别踩
4
作者 黄馥 《广东教育(高中版)》 2024年第2期48-49,共2页
你一定听说过故事创作时常用的两种人称视角: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就是故事里有“I”,从“我”的角度去讲述这个故事,这种叙述角度,可以让读故事的人更有角色代入感,进而使小说的情节显得更为真切。第三人称,就是以故事中某个... 你一定听说过故事创作时常用的两种人称视角: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就是故事里有“I”,从“我”的角度去讲述这个故事,这种叙述角度,可以让读故事的人更有角色代入感,进而使小说的情节显得更为真切。第三人称,就是以故事中某个角色的角度去感知故事的情节,这个第三人称的角色是无法知道故事里其他角色的所想所感的。所以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的以第三人称视角在讲述的故事,事实上并不是真正的以第三人称视角讲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角度 讲故事 第一人称 第三人称 故事创作 读故事 读后续写 角色代入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时序交互的第一人称行为识别方法
5
作者 罗祥奎 高陈强 +1 位作者 陈欣悦 王升伟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4-532,共9页
对于第一人称行为识别任务,现有方法大多使用了目标边界框和人眼视线数据等非行为类别标签对深度神经网络进行辅助监督,以使其关注视频中手部及其交互物体所在区域。这既需要更多的人工标注数据,又使得视频特征的提取过程变得更为复杂... 对于第一人称行为识别任务,现有方法大多使用了目标边界框和人眼视线数据等非行为类别标签对深度神经网络进行辅助监督,以使其关注视频中手部及其交互物体所在区域。这既需要更多的人工标注数据,又使得视频特征的提取过程变得更为复杂。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尺度时序交互模块,通过不同尺度的3D时序卷积使2D神经网络提取的视频帧特征进行时序交互,从而使得单一视频帧的特征融合其近邻帧的特征。在只需行为类别标签作监督的情况下,多尺度时序交互能够促使网络更加关注第一人称视频中手部及其交互物体所在区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识别准确率优于现有第一人称行为识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识别 第一人称视觉 时序交互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古代汉语与现代日语第一人称代词使用对比--以《论语》及其现代日语译本为例
6
作者 邓超群 颜忻怡 《外语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聚焦于中国古典名著《论语》及其现代日语译本,从第一人称代词之省略、第一人称代词之翻译、第一人称代词之“礼”等方面探讨了古代汉语与现代日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论语》的原文和现代日语译文中第一人称代词使... 聚焦于中国古典名著《论语》及其现代日语译本,从第一人称代词之省略、第一人称代词之翻译、第一人称代词之“礼”等方面探讨了古代汉语与现代日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论语》的原文和现代日语译文中第一人称代词使用数量相差不大,这与古代汉语和现代日语的表达中都有大量的第一人称代词省略的现象有关;在第一人称代词翻译的过程中,对某个古代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的现代日语译词的选择并不固定,且存在诸多增译和减译的情况;古代汉语和现代日语的表达都十分重视“礼”,为了适应不同场合的需要,不同种类的第一人称代词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代词 古代汉语 现代日语 《论语》 日译本
下载PDF
从《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看村上文学的转变——以人称的变化为中心
7
作者 黄小英 杨烨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7-110,共4页
基于《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审视村上文学的转变,既有助于从多个维度对两部作品的创作内容进行对比,又能够从宏观视角把握作家村上春树的创作历程。文章以人称的变化为中心,分析人称的灵活切换对村上春树文学创作的影响,并围绕... 基于《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审视村上文学的转变,既有助于从多个维度对两部作品的创作内容进行对比,又能够从宏观视角把握作家村上春树的创作历程。文章以人称的变化为中心,分析人称的灵活切换对村上春树文学创作的影响,并围绕村上文学青春叙事转变、自我救赎转变、世界观转变三方面展开全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挪威的森林》 《海边的卡夫卡》 村上文学 第一人称 叙述
下载PDF
论视觉艺术图像中的人称视角
8
作者 李渝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0期202-204,共3页
目的:文章旨在探讨视觉艺术图像中人称视角的应用及其对艺术体验的影响,分析不同艺术形式中视角的演变及其与身体认同的关联。方法:文章首先界定视觉艺术中人称视角的概念、特点及运用。通过比较不同艺术形式中的视角差异,分析艺术发展... 目的:文章旨在探讨视觉艺术图像中人称视角的应用及其对艺术体验的影响,分析不同艺术形式中视角的演变及其与身体认同的关联。方法:文章首先界定视觉艺术中人称视角的概念、特点及运用。通过比较不同艺术形式中的视角差异,分析艺术发展规律、技术发展和身体介入方式的变化对视角差异产生的影响。结果:绘画图像采用第三人称视角,电影以第三人称视角为主,第一人称视角作为补充;电子游戏则是两种人称视角并重,虚拟现实技术是第一人称视角的全感官沉浸。结论:人称视角在视觉艺术图像中的发展和应用反映了文化艺术和技术的进步,也体现了人类对身体认同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艺术 图像 人称视角
下载PDF
山东东明方言人称代词研究
9
作者 杨雅楠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6期39-43,共5页
该文以山东东明城关片方言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东明方言人称代词的句法、语义和语用进行全面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可知,东明方言人称代词的使用存在独特性。东明方言三身代词“俺”“恁”“咱”有许多沿袭近代汉语的用法。... 该文以山东东明城关片方言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东明方言人称代词的句法、语义和语用进行全面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可知,东明方言人称代词的使用存在独特性。东明方言三身代词“俺”“恁”“咱”有许多沿袭近代汉语的用法。三身代词使用了三种复数表示法,即同字法、换字法和增标法。同字法即“俺”和“恁”既可以用于单数,也可以用于复数。换字法即用“咱”表示第一人称复数。增标法,即增添合音词和数量短语。发现在增标法中,增添的复数标记“班儿”应该是和“帮儿”在音节儿化时合流成一个音“班儿”,且在东明方言中“帮儿”已经消失了。这些发现对理解东明方言人称代词的语言特点和语用情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明方言 人称代词 班儿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散文人称代词英译显化现象分析——以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四部为例
10
作者 余婷 《海外英语》 2024年第10期53-55,59,共4页
人称代词显化一直是翻译共性假设讨论的重点问题之一。通过运用语料库方法,以张培基《英译现代散文选》一至四部中的中文散文及其英译文为语料,自建两个可比单语语料库,研究中国近现代散文英译中的人称代词显化现象,并从语法、散文文体... 人称代词显化一直是翻译共性假设讨论的重点问题之一。通过运用语料库方法,以张培基《英译现代散文选》一至四部中的中文散文及其英译文为语料,自建两个可比单语语料库,研究中国近现代散文英译中的人称代词显化现象,并从语法、散文文体和译者三个方面解释英译散文中人称代词显化的差异原因,为翻译共性假设讨论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化 人称代词 语料库 散文
下载PDF
英汉口译中人称代词的转换——以20年总理记者会为例
11
作者 赵圣洁 《时代人物》 2024年第10期257-259,共3页
作为讲者和听众之间的协调者,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对人称代词的选择和使用十分讲究,其直接指示了交际各方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就职业口译规范来讲,译员被要求以第一人称产出译语,沿用源语中的人称代词,保持原有视角和立场,直接代表讲者发言... 作为讲者和听众之间的协调者,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对人称代词的选择和使用十分讲究,其直接指示了交际各方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就职业口译规范来讲,译员被要求以第一人称产出译语,沿用源语中的人称代词,保持原有视角和立场,直接代表讲者发言。但在特定情况下,译员也会违背“规范”,使用同源语不同的人称代词(Shifts of personalPronouns)。本篇文章以2020年总理记者会现场口译为语料,整理其中译员修改人称代词的例子,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分析,最后总结该现象出现的四个主要原因:表明立场与身份;拉近交际参与者距离;调整句子语序与结构;补充、明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称代词 口译 英汉对比
下载PDF
上林西燕壮语第三人称代词研究
12
作者 韦茏珍 《百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4-85,共12页
上林西燕壮语第三人称代词有两种类型,分别指人和物,并各有多种形式。指人的第三人称代词中,单数形式有ʔduːi⁵、ʔai¹、kwaːn¹、ta⁶、ʔbɯk⁷、pa²6种,使用情况受性别、年龄等条件限制;复数形式ti¹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上林西燕壮语第三人称代词有两种类型,分别指人和物,并各有多种形式。指人的第三人称代词中,单数形式有ʔduːi⁵、ʔai¹、kwaːn¹、ta⁶、ʔbɯk⁷、pa²6种,使用情况受性别、年龄等条件限制;复数形式ti¹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不分性别。指物的第三人称代词中,tu²、kai⁵分别指动物、物件。ti¹源于指示代词,其余人称代词源于分类词。第三人称代词可作主、宾、定语。只有指人的7种形式能出现在“中心词+表领属结构的结构助词tu⁴+第三人称代词”的结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语 第三人称代词 来源 语法特征
下载PDF
品牌故事类型和叙事人称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黄婉玲 《老字号品牌营销》 2024年第8期33-35,共3页
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的需要,还是中国企业打造世界级品牌的需要。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品牌故事类型与叙事人称对品牌态度的交互影响。本研究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示弱型故事能产生更积极的品牌态... 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的需要,还是中国企业打造世界级品牌的需要。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品牌故事类型与叙事人称对品牌态度的交互影响。本研究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示弱型故事能产生更积极的品牌态度;采用第三人称叙述示强型故事能产生更积极的品牌态度。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为营销人员进行品牌推广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故事类型 叙事人称 品牌态度
下载PDF
第一人称复指代词的语用移情功能--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用语为例
14
作者 芮燕 《海外英语》 2024年第3期52-54,共3页
人称指示语是言语交际中用以表示说话人、听话人或第三者的词语或结构,它们直接体现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反映说话人的观点、态度和话语意图。人称指示语的使用并不完全受制于语法规则,其选择更容易体现对所指称对象的视角依... 人称指示语是言语交际中用以表示说话人、听话人或第三者的词语或结构,它们直接体现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反映说话人的观点、态度和话语意图。人称指示语的使用并不完全受制于语法规则,其选择更容易体现对所指称对象的视角依赖和语用移情。第一人称复指代词具有强大的语用移情功能,可以缩短交际主体之间的心理或情感距离,从而顺利地实现交际目的。文章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用语为例,对第一人称复指代词的相关指示现象进行分析,意在在以后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使用人称指示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复指代词 移情功能 大学英语教学
下载PDF
同位复指式“人称代词单+专有人名”与“专有人名+人称代词单”的结构和功能对称性特征
15
作者 陈泽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2期50-54,共5页
汉语交际语境下,“PN_(人)+PP_(单)”与“PP_(单)+PN_(人)”这对线性序列相反、指称对象相同的同位复指表达式在结构形式和表达功能层面大体上呈现出完全对称、完全不对称与不完全对称性特征。其中,“PN_(人)+我”意在弱化说话者的主体... 汉语交际语境下,“PN_(人)+PP_(单)”与“PP_(单)+PN_(人)”这对线性序列相反、指称对象相同的同位复指表达式在结构形式和表达功能层面大体上呈现出完全对称、完全不对称与不完全对称性特征。其中,“PN_(人)+我”意在弱化说话者的主体地位,表明说话者站在听话者角度来看待自己;而“我+PN_(人)”强调说话者的自我中心地位,表明说话者站在自我的立场来评判自己。“PN_(人)+你”凸显说话者对所指对象的尊敬或亲近,而“你+PN_(人)”多用于表达对举或对比,且前式比后式更符合言语交际的礼貌原则。在话题功能表达方面,“PN_(人)+他/她”要强于“他/她+PN_(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同位复指 专有人名+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专有人名 结构对称 功能对称
下载PDF
共情在社会互动提取中的作用:第二人称的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环 李婧文 +3 位作者 王海曼 沙玛丽·阿哈提 何云凤 卢春明 《心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54-1261,共8页
共情是人们进行社会互动的基本能力。为了探究共情在社会互动提取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第二人称”视角,在双脑水平上考察共情对社会互动提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互动提取范式下,互动双方右侧颞顶联合区表现出脑间活动同步性的增强,且... 共情是人们进行社会互动的基本能力。为了探究共情在社会互动提取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第二人称”视角,在双脑水平上考察共情对社会互动提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互动提取范式下,互动双方右侧颞顶联合区表现出脑间活动同步性的增强,且这种脑间活动同步性的增强在双方共情能力对记忆准确性的影响中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以上结果为理解共情影响社会互动提取的群体脑机制提供了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 互动提取 第二人称视角 脑间活动同步性
下载PDF
《全相平话五种》中的人称代词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育花 白维国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3-58,共6页
本文对《全相平话五种》中的人称代词作了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平话》中的人称代词是一个具有不同时间层次的 词汇系统,其中单复数的表述还不严格,第二人称代词“您”也还不表示敬称。
关键词 《全相平话五种》 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讲史话本 民间口语 汉语 语法
下载PDF
多因素分析视角下字幕翻译中人称代词的显隐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秋荣 范舒琪 《外语与翻译》 2023年第2期17-23,I0001,共8页
本文基于自然类纪录片字幕语料库,采用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人称代词显隐的翻译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相比原创汉语字幕,翻译汉语字幕中人称代词使用频率更高。(2)第三人称代词翻译转换过程中,对应(49.25%)>改译(17.76%)>明... 本文基于自然类纪录片字幕语料库,采用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人称代词显隐的翻译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相比原创汉语字幕,翻译汉语字幕中人称代词使用频率更高。(2)第三人称代词翻译转换过程中,对应(49.25%)>改译(17.76%)>明示(14.14%)>隐去(12.06%)>添加(6.79%)。(3)多因素统计分析表明,字幕翻译中人称代词的显隐一定程度上与句子完整度、潜在指称干扰与回指距离有关。本文有助于为字幕翻译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称代词 显隐化 多因素分析 自然类纪录片 字幕语料库
下载PDF
用逻辑知识解叙述人称的难题
19
作者 朱庆华 《丽水学院学报》 1988年第Z1期81-83,47,共4页
叙述是写文章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说起来人们并不陌生,然而,令人苦恼的是,长期以来,关于有没有第二人称叙述法的问题,人们总还是有些纠缠不清,一直存在着争论,以致于虽然绝大多数书上讲到叙述人称时,只肯定了第一人称叙述法及第三人称... 叙述是写文章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说起来人们并不陌生,然而,令人苦恼的是,长期以来,关于有没有第二人称叙述法的问题,人们总还是有些纠缠不清,一直存在着争论,以致于虽然绝大多数书上讲到叙述人称时,只肯定了第一人称叙述法及第三人称叙述法的存在,否定了第二人称叙述法的存在性,但在讲完了第一人叙称述法及第三人称叙述法后,不得不化或详或略的笔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人称 第三人称叙述 叙述法 第一人称叙述 逻辑知识 第二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 令人 文中 第三人称代词
下载PDF
第二人称叙事中的受述者
20
作者 谭君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0-136,F0002,共8页
在叙事学研究与叙事作品分析中,与叙述者相比,受述者受到的关注要少得多。实际上,作为整个叙述交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受述者的地位及其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第二人称叙事或“你—叙事”是伴随后现代小说的兴起而频繁出现的一种叙事... 在叙事学研究与叙事作品分析中,与叙述者相比,受述者受到的关注要少得多。实际上,作为整个叙述交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受述者的地位及其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第二人称叙事或“你—叙事”是伴随后现代小说的兴起而频繁出现的一种叙事模式,其中的受述者“你”在叙事文本中不是叙述施动者,而是叙述者信息发送的对象。这一对象同时成为叙事文本中的人物,甚至作品的主人公。从根本上说,受述者“你”不可能讲述,而是接受讲述。作为人物的受述者“你”,可以与叙述者处于同一叙述层次上,产生交流与互动,成为具有独特意义的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人称叙事 受述者 叙述者 叙述层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