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更多的人死于心碎》的人称转换和视角越界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兮颖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74-76,共3页
索尔·贝娄在《更多的人死于心碎》的小说中采用了人称转换和视角越界的叙事技巧。贝娄运用灵活变换的不定人称叙事方式 ,在“你”、“我”、“他”的人称转换之间游刃自如 ,并巧妙地由第一人称有限视角转入全知视角。叙述者“我”... 索尔·贝娄在《更多的人死于心碎》的小说中采用了人称转换和视角越界的叙事技巧。贝娄运用灵活变换的不定人称叙事方式 ,在“你”、“我”、“他”的人称转换之间游刃自如 ,并巧妙地由第一人称有限视角转入全知视角。叙述者“我”通过对人物 (包括本诺和“我”本身 )命运的叙述 ,不断的追问生存意义和价值、阐释生命的目的 ,而“你”的频繁出现则促使读者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 ,从而达成了叙述者、人物与读者这三者之间在对话基础上的相互沟通和理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人称转换 视角越界 美国 小说
下载PDF
《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人称转换及其美学意义
2
作者 邹建军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第17期75-77,共3页
在艾青的诗歌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存在着诸多有待破解的谜底,只有准确地破解了这些谜一样隐藏的东西,才有可能最终阐释其思想和艺术魅力的来源。我们不得不承认,这首诗不仅已经成为了百年以来中国新诗史上的名篇,似乎还有可能成... 在艾青的诗歌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存在着诸多有待破解的谜底,只有准确地破解了这些谜一样隐藏的东西,才有可能最终阐释其思想和艺术魅力的来源。我们不得不承认,这首诗不仅已经成为了百年以来中国新诗史上的名篇,似乎还有可能成为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名篇。那些本来不怎么看好新诗的人,在读了艾青的这首诗以后,往往也不得不认可新诗也有为古诗所少有的思想、情感与艺术质素,而这些质素的存在与呈现,正是中国新诗之所以成为现代文学之重要—体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史 艾青 人称转换 中国文学史 《大堰河 我的保姆》 思想和艺术 千古名篇 质素
下载PDF
《最后一次讲演》——巧妙探究人称转换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建清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人称转换 《最后一次讲演》 初中 语文教学 问题设计
下载PDF
论高行健的创作转向及剧作的人称转换
4
作者 夏镕 《艺苑》 2018年第5期64-67,共4页
高行健的剧作以《彼岸》为分界点,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偏于形式探索和对社会问题的反映,后期则更加关注人的内心世界,极力传达作者的人生感悟。后期剧本中所使用的人称也渐渐发生变化,不再以具体的姓名来指称人物,而是代之以&... 高行健的剧作以《彼岸》为分界点,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偏于形式探索和对社会问题的反映,后期则更加关注人的内心世界,极力传达作者的人生感悟。后期剧本中所使用的人称也渐渐发生变化,不再以具体的姓名来指称人物,而是代之以"男人""女人",甚至是"你""我""她/他"这样的人称代词,同时也不是一种人称贯穿到底,而是频繁转换,甚至会涉及三种人称。人称转换不单是剧本文学方面的创新,也与剧作家的"表演的三重性"理论有关,更是剧作家借以强化剧本对人际关系、人的生存困境思考的手段,进而达到使读者、观众进行自我观审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行健 创作转向 人称转换 生存困境
下载PDF
庄严的颂歌 赞美的诗篇——《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人称转换赏析
5
作者 彭远华 黄文忠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6年第3期58-60,共3页
一般来说,一篇文章中,如果只运用一种人称,要么就是第一人称,要么就是第三人称。但事实上,在叙事类文章和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运用多种人称相互转换的叙述方法,因而,形象生动鲜明,意境清新优美,意蕴丰富深邃,主题更加深化。正如艾青所... 一般来说,一篇文章中,如果只运用一种人称,要么就是第一人称,要么就是第三人称。但事实上,在叙事类文章和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运用多种人称相互转换的叙述方法,因而,形象生动鲜明,意境清新优美,意蕴丰富深邃,主题更加深化。正如艾青所说:"诗人应该为了内容而变换形式,像我们为了气候而变换服装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称转换 颂歌 庄严 赏析 保姆 诗篇 赞美 第一人称
下载PDF
利用人称转换,表达真挚情感
6
作者 李立军 孔雀绿(图)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3年第5期13-15,共3页
在写作中,有时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可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以及第三人称之间互相转换,这不但有利于更清楚地叙述和描写,使行文流畅活泼,也便于更直接抒发感情,产生独特的表达效果。
关键词 人称转换 利用 情感 第一人称 第三人称 第二人称 表达效果 流畅
下载PDF
信息界域理论视阈下的人称代词视角转换与礼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曹静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49-53,共5页
人称代词的有标记用法能产生特殊的含义。以移情理论、心理距离理论和信息界域理论为基础,人称代词视角转换产生的礼貌效果能得到更好的分析。信息界域理论将证据和礼貌联系起来,为礼貌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以信息界域理论和中西方文化... 人称代词的有标记用法能产生特殊的含义。以移情理论、心理距离理论和信息界域理论为基础,人称代词视角转换产生的礼貌效果能得到更好的分析。信息界域理论将证据和礼貌联系起来,为礼貌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以信息界域理论和中西方文化差异为根据,证据标记的省略和使用产生的礼貌效果能得到更好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界域理论 人称代词视角转换 礼貌
下载PDF
极致化的人称视角转换构建的叙事迷宫——论莫言小说《十三步》的叙事视角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西强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理论)》 2011年第1期83-84,共2页
《十三步》是当代文学史上罕见的创新性叙事实验文本,小说通过极致化的人称转换、散点透视和元(小说)叙事,以高度叙事审美陌生化倾向的视角试验在叙事上实现了对传统叙事模式和人称机制的颠覆与解构,并创造性地赋予了内视角(限知... 《十三步》是当代文学史上罕见的创新性叙事实验文本,小说通过极致化的人称转换、散点透视和元(小说)叙事,以高度叙事审美陌生化倾向的视角试验在叙事上实现了对传统叙事模式和人称机制的颠覆与解构,并创造性地赋予了内视角(限知视角)叙述者全知全能的叙述能力。《十三步》在以强烈的艺术叛逆性和实验性造成阅读障碍和批评缺席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极致(极端)化的叙述人称视角频繁转换的标本性叙事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十三步》 人称视角转换 元叙事 叙事试验
下载PDF
古典诗词叙述人称的转换
9
作者 唐雪凝 《阅读与写作》 2003年第8期31-32,共2页
人称是使话语参加者在语言环境中彼此发生关系的指示范畴。古典诗词的叙述人称从观察生活、表达事件的角度看,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直抒胸臆的第一人称,一种是冷静客观的第三人称。
关键词 古典诗词 叙述人称 人称转换 人称偏移 人称互移 人称暗移 汉语
下载PDF
试论抒情诗的视角和人称 被引量:2
10
作者 许霆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1995年第4X期41-47,共7页
本文讨论了历来为人忽视的抒情诗的视角和人称问题。作者把抒情诗的视角分为外视角、内视角,以及两种视角结合的三种,并具体分析了各种视角的基本特点。同视角变化相联系的就是抒情诗人称的变化,作者概括了抒情诗各种人称的特点和优势,... 本文讨论了历来为人忽视的抒情诗的视角和人称问题。作者把抒情诗的视角分为外视角、内视角,以及两种视角结合的三种,并具体分析了各种视角的基本特点。同视角变化相联系的就是抒情诗人称的变化,作者概括了抒情诗各种人称的特点和优势,讨论了人称转换的基本情况,并认为人称转换是构成抒情诗现代意味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诗 外视角 人称转换 内视角 卞之琳 双桅船 飞毛腿 叙事文学 第三人称 叙述人
下载PDF
汉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考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阳春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56-60,共5页
本文从语用的角度出发,对不同类别的人称指示语在汉语中的基本用法、活用、以及人称间的转换进行考察。基本用法包括:1、都可通过添加后缀“们”表示复数。2、都没有主格和宾格的区分。3、一般都可在人称代词后加“的”表领属关系。4... 本文从语用的角度出发,对不同类别的人称指示语在汉语中的基本用法、活用、以及人称间的转换进行考察。基本用法包括:1、都可通过添加后缀“们”表示复数。2、都没有主格和宾格的区分。3、一般都可在人称代词后加“的”表领属关系。4、一般都可与表示所指称对象的名词连用。人称活用包括:1、变数用法。2、变称用法。3、泛指和虚指用法、人称转换包括:1、人称转换的理据。2、对话过程的人称转换。3、陈述过程的人称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称指示语 人称转换 语用考察 人称代词 第二人称 陈述过程 基本用法 汉语 语言学 说话人和听话人
下载PDF
关于直接和间接引语转换的心理距离浅析
12
作者 张荣建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1992年第3期1-3,共3页
在英语直接引语到间接引语的转换(shift)中通常要涉及到三个方面:人称:(person),地点(place)和时间(time).例如,一、二人称转换成三人称:I,We,You→He,They.“I/We like the musicbut not the performance”,he/they said.→He/They sai... 在英语直接引语到间接引语的转换(shift)中通常要涉及到三个方面:人称:(person),地点(place)和时间(time).例如,一、二人称转换成三人称:I,We,You→He,They.“I/We like the musicbut not the performance”,he/they said.→He/They said that he/they liked the musicbut not the performance.地点状语常用here转换成there,时间状语常出现下列变化,today→that day,tomorrow→the next day/the following day,yesterday→theprevious day/the day before.“I live here,”he said.→He said he lived there.“Mr Johnson will be back tomorrow,”he said。→He said Mr Johnson would b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引语 心理距离 过去完成时 远位 近位 直接和 过去时态 FRIEND 直接引语 人称转换
下载PDF
英语主语在汉语中的转换及其实用价值
13
作者 陈倚伶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84-89,共6页
在英语主动语态(本文仅论及主动语态)和汉语语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是全句的主体;它的位置一般在句首,即谓语之前,表示“谁,什么,”这是毋容置疑的。很多英语主动语态语句和汉语语句都遵循着这一规律。但是笔者注意到,有相当一些英... 在英语主动语态(本文仅论及主动语态)和汉语语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是全句的主体;它的位置一般在句首,即谓语之前,表示“谁,什么,”这是毋容置疑的。很多英语主动语态语句和汉语语句都遵循着这一规律。但是笔者注意到,有相当一些英语句以及它们对应的汉语句,并不体现这一规律,英语句主语原来的语法位置、语法功能和人称在汉语里都有一定的变化。请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主语 汉语 语法功能 主动语态 语言环境 特殊性 介词宾语 人称转换 介词结构 实用价值
下载PDF
小说的知情叙述者及其叙事优势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慧娟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3-6,共4页
知情叙述者,是对叙述者与叙述对象的关系进行考察而提出的概念,“他”与叙述对象有着某种特殊的社会关系,由此决定了他的知情身份,并区别于全知叙述者、隐含或显露叙述者,表现出自己特有的性质和叙事作用。知情叙述者叙事,实际上是一种... 知情叙述者,是对叙述者与叙述对象的关系进行考察而提出的概念,“他”与叙述对象有着某种特殊的社会关系,由此决定了他的知情身份,并区别于全知叙述者、隐含或显露叙述者,表现出自己特有的性质和叙事作用。知情叙述者叙事,实际上是一种跨界叙事,不仅融合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事长处,而且在叙述的可靠性及人称转换的便利性上表现出特有的叙事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关系 知情叙述者 可靠性 人称转换
下载PDF
从叙述学角度看《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艺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琼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23-25,44,共4页
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变革了传统的叙事手法与视角,突破旧有的叙事模式的局限,从一个全新的切入点使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完美地统一起来,并赋予人物、读者更多平等、独立的空间。
关键词 第一人称见证人 叙述分层 人称转换 视角越界 《了不起的盖茨比》
下载PDF
论《贝拉罗莎暗道》的叙事技巧
16
作者 尤广杰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411-414,共4页
阐述了《贝拉罗莎暗道》的叙事技巧,分析了叙事视角、人称转换、视角越界对深化主题和加强审美效果的作用,提出第一人称经验视角叙事使读者洞察"我"的内心世界,"你""你们""我们"的人称转换赋... 阐述了《贝拉罗莎暗道》的叙事技巧,分析了叙事视角、人称转换、视角越界对深化主题和加强审美效果的作用,提出第一人称经验视角叙事使读者洞察"我"的内心世界,"你""你们""我们"的人称转换赋予读者极大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第一人称有限视角转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视角越界及"我"的评论敦促读者思索如何"记住"大屠杀和如何应对犹太移民"美国化",指出《贝拉罗莎暗道》的叙事技巧表明了索尔·贝娄的犹太民族的文化立场和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视角 人称转换 视角越界
下载PDF
《广岛之恋》:穿越时空隧道的战争梦魇
17
作者 黎小锋 史剑琨 《社会观察》 2015年第7期71-73,共3页
在广岛,一个法国女演员在即将回国前夕,邂逅了一个日本男人,并迅速发生了露水之情。女人向日本男人讲述了二战期间在纳韦尔遭遇的一切:她18岁,爱上了一个德国士兵——她祖国的敌人。他们在谷仓、河边、花园里幽会,甚至还在一个小木屋... 在广岛,一个法国女演员在即将回国前夕,邂逅了一个日本男人,并迅速发生了露水之情。女人向日本男人讲述了二战期间在纳韦尔遭遇的一切:她18岁,爱上了一个德国士兵——她祖国的敌人。他们在谷仓、河边、花园里幽会,甚至还在一个小木屋里私下举行了"纳韦尔的婚礼",然后,这个德国士兵,在战争结束前夕被打死了,而她被剃成光头,拉到大街上游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岛之恋 时空隧道 女演员 雷乃 花园里 镜头语言 人称转换 内心独白 即兴发挥 间离效果
下载PDF
无理而妙——关于“诗歌语言的超常性”的问答
18
作者 张森 《语文知识》 2002年第3期30-31,共2页
问: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有一首著名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面对家乡的来人,王维只问自己家中窗前的梅花开了没有,他就不问家里的其他情况了吗? 答:表面看来,这的确与常理不相符合,但作为一首诗来看,却... 问: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有一首著名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面对家乡的来人,王维只问自己家中窗前的梅花开了没有,他就不问家里的其他情况了吗? 答:表面看来,这的确与常理不相符合,但作为一首诗来看,却自有道理。首先,诗歌讲求精练,因此不能把什么都写进去。诗人探问家中其他情况,自是情理中的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语言 超常性 柳宗元 《江雪》 人称转换
下载PDF
小说叙述观点散议
19
作者 蔡宇知 《新疆社科论坛》 CSSCI 1991年第2期32-35,共4页
近十年来,小说叙述观点研究日益引起我国文论界和批评界的重视,不少文论家撰文评介中外研究成果,并越来越多地将这些成果运用到小说批评实践中。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有部分理论文章,尤其是一些文艺批评论著,出现了概念混淆、术语混乱的现... 近十年来,小说叙述观点研究日益引起我国文论界和批评界的重视,不少文论家撰文评介中外研究成果,并越来越多地将这些成果运用到小说批评实践中。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有部分理论文章,尤其是一些文艺批评论著,出现了概念混淆、术语混乱的现象。其中有的可能是笔误,有的则可能是尚未完全搞清楚就匆忙上阵造成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叙述 小说批评 文论界 文论家 全知视角 批评界 视角转换 叙述人 人称转换 研究成果
下载PDF
翟永明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敞开性与混杂性
20
作者 范云晶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47-55,共9页
20世纪90年代是翟永明诗歌创作的重要阶段。诗人通过"转喻"语型的运用,公共场域"媒介空间"作用的挖掘以及"多角色"混合与"多声部"发声等表意方式,实现了意义扩展、时空扩展以及声音扩展,并使... 20世纪90年代是翟永明诗歌创作的重要阶段。诗人通过"转喻"语型的运用,公共场域"媒介空间"作用的挖掘以及"多角色"混合与"多声部"发声等表意方式,实现了意义扩展、时空扩展以及声音扩展,并使得这一时期的诗歌具有敞开性与混杂性。敞开性与混杂性准确地命名了经验主体与语言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是诗人对于时代的创造性呈示与主动性回应,彰显出不断求新求变与突破自我的诗学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翟永明 20世纪90年代 诗歌 转喻 媒介空间 人称转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