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山羊》的列维纳斯式解读
1
作者
张静
《经济研究导刊》
2013年第28期302-303,共2页
《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一个悲剧定义的注解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著名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的剧作。剧作中荒诞不经的语言、惊世骇俗的情节以及其揭示的深刻社会问题让这部剧作获得了美国戏剧界的最高荣誉奖——托尼奖。本文主要以...
《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一个悲剧定义的注解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著名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的剧作。剧作中荒诞不经的语言、惊世骇俗的情节以及其揭示的深刻社会问题让这部剧作获得了美国戏剧界的最高荣誉奖——托尼奖。本文主要以列维纳斯的理论为依托,解读这部作品。把男主人公和山羊的关系放到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关系这个更广的角度之下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维纳斯
荒诞
西尔维娅
人类与非人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对自然负有道德义务之依据探析
2
作者
覃蔚玲
覃艳姝
《传承》
2010年第33期52-53,共2页
道德义务是伦理学的核心概念,人们往往把道德义务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义务,忽视了人对自然的道德义务。随着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化,生态伦理学产生,道德义务也从人与人之间扩展到了人与自然之间。人对自然负有道德义务,这不仅是人类...
道德义务是伦理学的核心概念,人们往往把道德义务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义务,忽视了人对自然的道德义务。随着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化,生态伦理学产生,道德义务也从人与人之间扩展到了人与自然之间。人对自然负有道德义务,这不仅是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重叠共识,而且是生命共同体的利益要求,还是儒家文化中对人的道德境界的一种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
自然
人类
中心
与非
人类
中心
生命共同体
儒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面向新唯物主义的文化地理学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郭文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22-2938,共17页
新唯物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客体导向哲学”和“重返物质”研究而兴起的学术思潮,该思潮主张广义对称和本体论重构,是人们理解人地关系和社会文化实践的全新视角。目前地理学界对新唯物主义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对其学术进展的介...
新唯物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客体导向哲学”和“重返物质”研究而兴起的学术思潮,该思潮主张广义对称和本体论重构,是人们理解人地关系和社会文化实践的全新视角。目前地理学界对新唯物主义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对其学术进展的介绍和述评层面,在内涵、发展、演化、应用等方面还未作出较好回答。有研究认为,新唯物主义否定了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规律,是一种“去人类中心主义”和否定实践的唯心主义思潮,这难免会让人们对新唯物主义理论气质产生疑虑、怀疑和迷惑;也有人担忧,呼吁文化地理学的唯物主义范式,是否会重蹈早期地理环境决定论的理论覆辙?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分析了新唯物主义出场的现实背景、后结构主义“物质/话语”存在的问题以及支撑该思潮的理论基石,并对新唯物主义在文化地理学中的认知转向、研究取向以及追踪并感受物质的空间和地方运作、物质空间互动及社会文化意义生产、人与非人类共创地理环境及生态秩序等内容进行了深入剖析。同时,在文化地理学新唯物主义范式的实践主体和能动力差异方面,回应了学术界关于新唯物主义和传统唯物史观关联问题的质疑;在分析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发展与演化基础上,厘清了文化地理学新唯物主义范式不是对传统理论的复归,而是时代的超越。新唯物主义将会在不断完善中,变得更为成熟。研究呼吁,中国目前面临许多需要新唯物主义介入的研究与实践,正确理解并吸纳新唯物主义理论的合理成分,对弥合自然与人文地理学分野具有裨益,也有利于创新并推动文化地理乃至地理学在中国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新唯物主义
人类与非人类
共同体
文化地理学
研究转向
原文传递
以物为伴,让物思考:基于《森林如何思考》等三部民族志的书写评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陈正府
《文学人类学研究》
2023年第1期60-78,共19页
物会思考吗?人一直被各种物所包围,所造之物也定义着人。物具有能动性,并影响着人的生活。人类与非人类(物)的关系是当下社会科学关心的热点话题。如何以超越人类的人类学视野看待身边的人类与非人类(物),这有助于我们改变人类中心主义...
物会思考吗?人一直被各种物所包围,所造之物也定义着人。物具有能动性,并影响着人的生活。人类与非人类(物)的关系是当下社会科学关心的热点话题。如何以超越人类的人类学视野看待身边的人类与非人类(物),这有助于我们改变人类中心主义,加深对人的定义以及人栖居于这个世界的整体性理解,从而以更为广阔和包容的视野去看待无数非人类(物)与人们生活世界之间的纠缠与关系。本文基于《森林如何思考》《金宝螺胡撇仔》《与帆为乐》三部民族志的书写评析,认为当下的民族志不仅要关注人或物,还要从人与物之间的关联性、共生性和开放性上打破封闭的认知循环。为此要提倡从多中心、多维度,交织、共生、纠缠,以及网络化、异质化、平等性和关联性思维研究人与物,同时加大对物的生命传记与叙事功能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与非人类
物性
去
人类
中心主义
纠缠
多物种民族志
整体观
原文传递
题名
《山羊》的列维纳斯式解读
1
作者
张静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
出处
《经济研究导刊》
2013年第28期302-303,共2页
基金
黑龙江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JGXM_HLJ_2013065)
文摘
《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一个悲剧定义的注解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著名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的剧作。剧作中荒诞不经的语言、惊世骇俗的情节以及其揭示的深刻社会问题让这部剧作获得了美国戏剧界的最高荣誉奖——托尼奖。本文主要以列维纳斯的理论为依托,解读这部作品。把男主人公和山羊的关系放到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关系这个更广的角度之下进行探讨。
关键词
列维纳斯
荒诞
西尔维娅
人类与非人类
Keywords
Levinas
absurd
Sylvi
human and non-human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对自然负有道德义务之依据探析
2
作者
覃蔚玲
覃艳姝
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
出处
《传承》
2010年第33期52-53,共2页
文摘
道德义务是伦理学的核心概念,人们往往把道德义务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义务,忽视了人对自然的道德义务。随着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化,生态伦理学产生,道德义务也从人与人之间扩展到了人与自然之间。人对自然负有道德义务,这不仅是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重叠共识,而且是生命共同体的利益要求,还是儒家文化中对人的道德境界的一种追求。
关键词
人
自然
人类
中心
与非
人类
中心
生命共同体
儒家
分类号
B82-058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面向新唯物主义的文化地理学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郭文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出处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22-2938,共1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186,42171240)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科研基金项目。
文摘
新唯物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客体导向哲学”和“重返物质”研究而兴起的学术思潮,该思潮主张广义对称和本体论重构,是人们理解人地关系和社会文化实践的全新视角。目前地理学界对新唯物主义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对其学术进展的介绍和述评层面,在内涵、发展、演化、应用等方面还未作出较好回答。有研究认为,新唯物主义否定了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规律,是一种“去人类中心主义”和否定实践的唯心主义思潮,这难免会让人们对新唯物主义理论气质产生疑虑、怀疑和迷惑;也有人担忧,呼吁文化地理学的唯物主义范式,是否会重蹈早期地理环境决定论的理论覆辙?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分析了新唯物主义出场的现实背景、后结构主义“物质/话语”存在的问题以及支撑该思潮的理论基石,并对新唯物主义在文化地理学中的认知转向、研究取向以及追踪并感受物质的空间和地方运作、物质空间互动及社会文化意义生产、人与非人类共创地理环境及生态秩序等内容进行了深入剖析。同时,在文化地理学新唯物主义范式的实践主体和能动力差异方面,回应了学术界关于新唯物主义和传统唯物史观关联问题的质疑;在分析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发展与演化基础上,厘清了文化地理学新唯物主义范式不是对传统理论的复归,而是时代的超越。新唯物主义将会在不断完善中,变得更为成熟。研究呼吁,中国目前面临许多需要新唯物主义介入的研究与实践,正确理解并吸纳新唯物主义理论的合理成分,对弥合自然与人文地理学分野具有裨益,也有利于创新并推动文化地理乃至地理学在中国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新唯物主义
人类与非人类
共同体
文化地理学
研究转向
Keyword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new materialism
human and non-human communities
cultural geography
research turn
分类号
K901.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B019.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以物为伴,让物思考:基于《森林如何思考》等三部民族志的书写评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陈正府
机构
不详
出处
《文学人类学研究》
2023年第1期60-78,共1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南民族手工艺价值利用与乡村文化振兴耦合机制研究”(编号:21XMZ00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物会思考吗?人一直被各种物所包围,所造之物也定义着人。物具有能动性,并影响着人的生活。人类与非人类(物)的关系是当下社会科学关心的热点话题。如何以超越人类的人类学视野看待身边的人类与非人类(物),这有助于我们改变人类中心主义,加深对人的定义以及人栖居于这个世界的整体性理解,从而以更为广阔和包容的视野去看待无数非人类(物)与人们生活世界之间的纠缠与关系。本文基于《森林如何思考》《金宝螺胡撇仔》《与帆为乐》三部民族志的书写评析,认为当下的民族志不仅要关注人或物,还要从人与物之间的关联性、共生性和开放性上打破封闭的认知循环。为此要提倡从多中心、多维度,交织、共生、纠缠,以及网络化、异质化、平等性和关联性思维研究人与物,同时加大对物的生命传记与叙事功能的研究。
关键词
人类与非人类
物性
去
人类
中心主义
纠缠
多物种民族志
整体观
分类号
C912.4 [经济管理]
I0-05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山羊》的列维纳斯式解读
张静
《经济研究导刊》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人对自然负有道德义务之依据探析
覃蔚玲
覃艳姝
《传承》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面向新唯物主义的文化地理学研究
郭文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
5
原文传递
4
以物为伴,让物思考:基于《森林如何思考》等三部民族志的书写评析
陈正府
《文学人类学研究》
2023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