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输血前患者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核酸检测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程金凤 焦巍 +22 位作者 周红霞 周俊 孟芹 凌锋 蔡丹 黄远帅 邓智华 王顺 陈亚军 唐曙明 谢小兵 李志波 黄丽芳 王占科 吕小英 江小工 谢华斌 周明 骆群 王勇军 桂嵘 陈军浩 王海燕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0年第6期568-573,共6页
目的探讨在术前/输血前患者中开展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核酸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0年6月间23家临床医疗机构术前/输血前HBV、HCV、HIV血清学检测血液样本进行HBV DNA、HCV RNA、H... 目的探讨在术前/输血前患者中开展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核酸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0年6月间23家临床医疗机构术前/输血前HBV、HCV、HIV血清学检测血液样本进行HBV DNA、HCV RNA、HIV-1/2 RNA检测,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共10173例样本纳入本研究,HBV DNA阳性1142例(11.23%)、HCV RNA阳性34例(0.33%)、HIV-1/2 RNA阳性9例(0.09%)、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反应性987例(9.70%)、HCV抗体(Anti-HCV)反应性77例(0.76%)、HIV抗原抗体(HIV Ag/Ab)反应性14例(0.14%),其中HBV及HCV阳性样本比例在两种检测方法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种病毒血清学检测与核酸检测结果比较,一致性结果共9754例(95.88%),不一致的结果共有419例(4.12%);不一致结果中,血清学无反应性、核酸阳性263例(HBV 254例、HCV 7例、HIV 2例),血清学反应性、核酸阴性156例(HBV 99例、HCV 50例、HIV 7例);HBV血清学和核酸检测一致性很好(kappa=0.815)、HIV较好(kappa=0.608)、HCV一般(kappa=0.484),化学发光法在三种病毒的检测中与核酸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均较酶免法好。结论核酸检测技术有助于提高手术前/输血前患者HBV、HCV、HIV检出率和增加检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血清学检测 核酸检测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核酸扩增荧光检测试剂盒在血液筛查中的敏感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朱文斯 张克强 +1 位作者 罗光弼 高小博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83-184,共2页
目的 评价深圳匹基公司开发的HCV和HIV核酸扩增(PCR)荧光检测试剂盒在血液筛查中的灵敏度和检测极限。方法 以阴性血浆梯度稀释WHO的HCV及HIV标准品,病毒稀释液滴度分别为200、100、50、25和0 IU/ml,每个满度平行做24个重复,利用该试剂... 目的 评价深圳匹基公司开发的HCV和HIV核酸扩增(PCR)荧光检测试剂盒在血液筛查中的灵敏度和检测极限。方法 以阴性血浆梯度稀释WHO的HCV及HIV标准品,病毒稀释液滴度分别为200、100、50、25和0 IU/ml,每个满度平行做24个重复,利用该试剂盒及检测方案测定各滴度的 HCV和 HIV的24个重复的检出例数和阳性率(检测阳性例数/总重复数)。结果 滴度≥50IU/ml的HCV检出率为100%(24/24),而25IU/ml为75%(18/24)。滴度≥100IU/ml的HIV检出率为100%(24/24),50IU/ml为92%(22/24)。结论 匹基公司开发的HCV和HIV核酸扩增荧光检测试剂盒在特异性和灵敏度方面已经达到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NAT)的要求,基本达到国际同类试剂的检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核酸扩增 荧光检测试剂盒 血液筛查
下载PDF
凉山州某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雪莲 毛会芳 +5 位作者 杨仙 周树星 阿苏木且 吴治阳 曹汴川 段鸿飞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4期439-442,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合并肺结核(HIV/PTB)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诊断和治疗该类患者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23年1—8月就诊于四川省凉山州某县的HIV/PTB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合并肺结核(HIV/PTB)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诊断和治疗该类患者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23年1—8月就诊于四川省凉山州某县的HIV/PTB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共纳入HIV/PTB患者60例,其中男52例(86.7%),女8例(13.3%),年龄16~81岁,平均(42.0±11.3)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39例(65.0%)、腹痛腹泻26例(43.3%)、胸痛胸闷18例(30.0%)、头痛头晕14例(23.3%)等;影像学表现主要为斑片实变影(38例,63.3%),其次为纤维钙化灶(21例,35.0%)和胸腔积液(10例,16.7%)。35例(58.3%)进行了痰抗酸杆菌涂片检测,4例(6.7%)进行了痰结核菌培养,7例(11.7%)进行了痰X-pert MTB/RIF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7.1%、75.0%和100.0%。60例患者中53例(88.3%)接受了抗结核药物治疗,55例(91.7%)接受了抗病毒药物治疗;3例(5.0%)患者死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IV患者合并丙肝者患PTB的风险是不合并丙肝者的3.44倍,血清白蛋白≤30 g/L者患PTB的风险是血清白蛋白>30 g/L者的15.79倍,病毒载量>500拷贝/ml者患PTB的风险是病毒载量≤500拷贝/ml者的3.61倍。结论凉山州某县HIV/PTB患者以男性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影像学表现以斑片实变影为主,多累及3个以上肺野,病原学送检率低;合并丙肝、血清白蛋白≤30 g/L以及病毒载量>500拷贝/ml是HIV/PTB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Th17和调节性T细胞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疾病进展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4
作者 李延卿 任伟宏 +3 位作者 张岱 李文博 张旭冉 桑锋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6期45-50,共6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及其相关转录因子、细胞因子的表达,进一步揭示Th17、Treg细胞的调控机制及其在HIV感染者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0月河南省上蔡县HIV感染者8...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及其相关转录因子、细胞因子的表达,进一步揭示Th17、Treg细胞的调控机制及其在HIV感染者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0月河南省上蔡县HIV感染者8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地区健康人群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CD8^(+)T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7、Tre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IL-23水平,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转录因子ROR-γt及Foxp3 mRNA表达,Pearson法分析Th17、Treg与CD4^(+)T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CD4^(+)T、CD4^(+)T/CD3+T、CD4^(+)T/CD8^(+)T低于对照组(P<0.05),CD8^(+)T和CD8^(+)T/CD3+T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h17/CD4^(+)T、Th17/Treg低于对照组(P<0.05),Treg/CD4^(+)T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ROR-γtmRNA高于对照组(P<0.05),Foxp3mRNA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L-17、IL-2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示,Th17细胞百分比与CD4^(+)T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293,P<0.05),Treg细胞百分比与CD4^(+)T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198,P<0.05)。结论HIV感染能降低Th17细胞、升高Treg细胞,破坏机体免疫平衡,其机制与调控转录因子ROR-γt、Foxp3及细胞因子IL-17、IL-23表达有关,Th17细胞、Treg细胞与HIV感染者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ROR-γt FOXP3
下载PDF
2019—2023年江西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及梅毒螺旋体感染现状及特征分析
5
作者 余薇 樊璐 +1 位作者 刘强 李琳波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4124-4128,共5页
目的:调查2019—2023年江西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梅毒螺旋体(TP)感染现状,并分析其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江西省血液中心的408605名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调查,对标本进行HIV、TP项目常规检测,... 目的:调查2019—2023年江西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梅毒螺旋体(TP)感染现状,并分析其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江西省血液中心的408605名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调查,对标本进行HIV、TP项目常规检测,HIV反应性标本送HIV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证。结果:2019—2023年无偿献血者HIV初筛阳性率为0.062%,TP初筛阳性率为0.227%,总阳性率为0.289%。各年度初筛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法确证检测结果显示,34名无偿献血者为HIV阳性,HIV阳性率为0.008%。2019—2023年的无偿献血者中,女性HIV及TP初筛阳性率(0.324%)高于男性(0.268%),45~<56岁的无偿献血者HIV及TP初筛阳性率(0.542%)较高,研究生HIV及TP初筛阳性率(0.160%)较低,初筛阳性率随学历降低而呈现升高的趋势,农民HIV及TP初筛阳性率(0.629%)较高,初次献血者HIV及TP初筛阳性率(0.417%)较高。2019—2023年34名HIV确证阳性的献血者中,女性占比(5.882%)低于男性(94.118%),18~<25岁者占比(50.000%)最高,学生占比(41.176%)最高。结论:不同特征的无偿献血者HIV及TP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可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和“献血后回告”宣教、强化献血前征询与筛查、构建区域性的献血者监测系统和艾滋病疫情管理共享系统等方式推进我国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梅毒螺旋体(TP) 血液安全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初筛阳性确证结果分析及化学发光法检测抗体吸光度值/临界值灰区范围的合理性探究
6
作者 李小琼 王雅 +2 位作者 董琳婕 张一帆 罗瑶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1期48-52,共5页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初筛阳性确证结果及化学发光法检测抗体吸光度值/临界值(S/CO值)灰区范围的合理性。方法收集184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采用免疫印迹法(WB)及病毒核酸测定法进行确证,观察确证结果及条带分布。采用...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初筛阳性确证结果及化学发光法检测抗体吸光度值/临界值(S/CO值)灰区范围的合理性。方法收集184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采用免疫印迹法(WB)及病毒核酸测定法进行确证,观察确证结果及条带分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最佳临界值,分析HIV抗体S/CO值灰区设置的合理性。结果184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中,经化学发光法初筛153例(83.15%),经胶体金法初筛31例(16.85%)。男性(57.07%)、年龄在40岁以上(75.00%)的HIV抗体初筛阳性病例占比高于女性及其他年龄段病例。WB补充试验发现,共101例(54.89%)病例确证为HIV-1抗体阳性,56例(30.43%)病例确证为HIV-1抗体阴性,27例(14.67%)病例为HIV-1抗体不确定。27例中,1例经核酸检测为阳性(化学发光法初筛抗体S/CO值:5.60),其余26例为阴性。化学发光法、胶体金法与WB补充试验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65.36%、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91,P<0.05)。27例HIV-1抗体不确定病例经核酸检测载量发现,1例病例WB带型为P24+gp160,核酸检测该病例为阳性。不确定样本带型分布中,P24出现率最高(74.07%),其后依次是P66(11.11%)、gp160(7.41%)和P17(3.70%)、gp41(3.70%)。ROC曲线预测HIV抗体S/CO最佳临界值为5.15,曲线下面积(AUC)为0.904,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3.30%、76.40%,95%CI为0.861~0.948。HIV抗体初筛阳性病例的WB检测带型与确证结果之间具有较好相关性(P<0.05),其中P24带型与确证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最高(r=0.910)。结论HIV抗体初筛阳性病例中存在一定的假阳性,采用WB实验能进行有效排查。此外,基于本实验检测平台设置化学发光法检测HIV抗体S/CO值灰区范围为1.00~5.15,其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化学发光法 免疫印迹法 灰区设置 核酸检测
下载PDF
针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结构蛋白Gag-Pol的抑制剂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7
作者 黄国锋 李聪宜 +1 位作者 王虹 张文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6-1163,共8页
Gag-Pol蛋白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重要结构蛋白之一,其组成成分包含了HIV的基本骨架蛋白和生命周期中所需要的功能酶,目前以Gag-Pol上不同的功能区为靶点开发的抑制剂包括衣壳(CA)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逆转录酶抑制剂和整合酶抑制... Gag-Pol蛋白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重要结构蛋白之一,其组成成分包含了HIV的基本骨架蛋白和生命周期中所需要的功能酶,目前以Gag-Pol上不同的功能区为靶点开发的抑制剂包括衣壳(CA)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逆转录酶抑制剂和整合酶抑制剂等。CA抑制剂通过抑制CA的成熟或者破坏CA的组装进而影响HIV复制。蛋白酶抑制剂主要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蛋白酶对切割位点CA-间隔多肽1(SP1)的切割,逆转录酶抑制剂通过模仿逆转录底物,阻断HIV的逆转录过程,整合酶抑制剂通过靶向整合酶活性中心—锌指结构影响整合酶活性。本文总结了针对HIV Gag-Pol蛋白的抑制剂及其作用机制,并对已批准上市成药的用法用量进行综述,为今后临床联合用药和针对HIV Gag-pol蛋白的新型抑制剂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Gag-Pol蛋白 蛋白酶抑制剂 逆转录酶抑制剂 整合酶抑制剂 成熟抑制剂
下载PDF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1例及文献复习
8
作者 张静 李军友 +1 位作者 黄蓉 骆志成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628-630,共3页
目的 提高临床医师对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药疹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1例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伴HI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并行文献复习。结果 病人因“... 目的 提高临床医师对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药疹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1例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伴HI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并行文献复习。结果 病人因“全身出红斑伴痒20 d”入院,入院前有复杂的用药史,入院后反复发热,查体面部水肿、淋巴结肿大、脾大,辅助检查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HIV抗体筛查阳性,明确诊断为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予以糖皮质激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为主的治疗,病情缓解。结论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是一种病毒激活相关的重症药疹,典型特征为发热、皮疹、面部水肿、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淋巴结肿大、肝酶异常和病情反复,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有效。HIV感染可参与该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反应 迟发型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嗜酸粒细胞增多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艾滋病 糖皮质激素类
下载PDF
3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暴露后预防分析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向治纬 蔡红霞 +1 位作者 骆红 吴爱贞 《传染病信息》 2024年第1期90-92,共3页
总结3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暴露者进行暴露后预防的阻断用药特点,对暴露后预防的求询者进行暴露后预防评估,分析暴露后时间、暴露者行为风险、暴露源感染状况、暴露后阻断药物的选择与阻断的效果,并复... 总结3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暴露者进行暴露后预防的阻断用药特点,对暴露后预防的求询者进行暴露后预防评估,分析暴露后时间、暴露者行为风险、暴露源感染状况、暴露后阻断药物的选择与阻断的效果,并复习相关文献,为临床HIV暴露后预防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暴露后预防 阻断用药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法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的检测价值分析
10
作者 刘婷 高晓梅 +1 位作者 贺军 颜彬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4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析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于枣庄市立医院接受HIV抗体检测的320例疑似艾滋病(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ELISA及GICA检测。以实... 目的探析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于枣庄市立医院接受HIV抗体检测的320例疑似艾滋病(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ELISA及GICA检测。以实验室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HIV阳性病例检出情况及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结果实验室病例组织活检结果显示,阴性285例,阳性35例;GICA检测阴性298例,阳性22例,与实验室病理组织活检结果相比,假阳性5例,假阴性18例;ELISA检测阴性282例,阳性38例,与实验室病例组组活检结果相比,假阳性4例,假阴性1例。ELISA诊断准确度为98.44%、灵敏度为97.14%,高于GICA的92.81%、4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GICA相比,ELISA检测HIV抗体的准确度、灵敏度较高,因此,可将ELISA作为检测HIV抗体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睡眠障碍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1
作者 陈茜 倪东方 +1 位作者 张文慧 陈利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6期66-69,共4页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睡眠障碍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西溪医院就诊的HIV感染者26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睡眠障碍发生率,并对其情况进行单因素及多因...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睡眠障碍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西溪医院就诊的HIV感染者26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睡眠障碍发生率,并对其情况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60例HIV感染者中,睡眠障碍11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IV感染者不同工作类型、药物类型、焦虑、抑郁、不同治疗时间HIV感染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工作(无稳定工作)[OR(95%CI)=0.479(0.287~0.801)]、药物类型(EFV)[OR(95%CI)=3.179(1.011~10.000)]、焦虑(有)[OR(95%CI)=16.721(8.786~31.822)]、抑郁(有)[OR(95%CI)=8.050(4.219~15.360)]、治疗时间(≥3个月)[OR(95%CI)=0.178(0.099~0.321)]是HIV感染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不同工作、焦虑、抑郁、治疗时间是HIV感染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应给予针对性干预,为降低睡眠障碍,提高临床效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睡眠障碍 焦虑 抑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2018-2022年北京市密云区医院孕产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螺旋体、乙型肝炎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12
作者 王宁 赵宗玲 孟凡超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1期138-140,共3页
目的:分析2018-2022年北京市密云区医院孕产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于密云区医院进行孕产期保健及分娩的孕产妇19 327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分析孕产妇一般资... 目的:分析2018-2022年北京市密云区医院孕产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于密云区医院进行孕产期保健及分娩的孕产妇19 327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分析孕产妇一般资料及HIV、梅毒螺旋体和HBV初筛结果。结果:19 327例孕产妇中,HIV阳性0例,梅毒螺旋体阳性101例(0.52%),HBV阳性175例(0.91%)。2018-2022年梅毒螺旋体和HBV阳性呈小幅度波动,其中以2021年明显降低。孕产妇梅毒螺旋体、HBV阳性率及构成比均以20~29岁最高,40~45岁最低。结论:2018-2022年北京市密云区医院孕产妇HIV、梅毒螺旋体、HBV阳性率较低,以20~29岁最多,临床应针对此情况采取应对措施,消除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梅毒螺旋体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学检测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储存库检测方法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13
作者 赵豪梅 张清燕 +4 位作者 桑锋 杨瑶瑶 邓博文 袁硕阳 李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44-2451,共8页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高死亡率传染病。即使经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原病毒整合在宿主基因组形成病毒储存库仍可逃避宿主免疫监视及清除。现有的HIV储存库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细胞体外培养诱导病毒生长试验...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高死亡率传染病。即使经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原病毒整合在宿主基因组形成病毒储存库仍可逃避宿主免疫监视及清除。现有的HIV储存库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细胞体外培养诱导病毒生长试验和基于PCR技术直接检测原病毒基因组方法。了解并精准检测HIV储存库可为治疗HIV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本文通过对近年来HIV储存库的各种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总结分析,以期能够选择出针对不同检测对象的HIV储存库的最优检测方法,并给出恰当建议,为艾滋病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储存库 病毒生长试验 PCR 检测方法
下载PDF
快速启动抗病毒治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结果的影响
14
作者 翟元一 画伟 +6 位作者 王茜 高月 李爱新 邵英 叶江竹 孙丽君 代丽丽 《传染病信息》 2024年第4期294-298,共5页
目的通过真实世界队列研究,探讨“快速启动抗病毒治疗”策略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启动率、病毒抑制率、免疫功能恢复、治疗维持率等的影响。方法以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间在北京佑安... 目的通过真实世界队列研究,探讨“快速启动抗病毒治疗”策略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启动率、病毒抑制率、免疫功能恢复、治疗维持率等的影响。方法以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间在北京佑安医院开始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在诊断14 d内启动抗病毒治疗分为快速治疗组和非快速治疗组,对比2组患者抗病毒治疗启动时间,6、12个月的病毒抑制率、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及治疗维持率等数据,探讨快速启动抗病毒治疗对HIV感染者临床转归的影响。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472例,其中快速治疗组281例(59.5%),非快速治疗组191例(40.5%);非快速治疗组3个月治疗启动率88%,12个月治疗启动率95%。快速治疗组6个月(90.0%vs.72.8%,P=0.001)、12个月(92.5%vs.77.5%,P=0.001)的病毒学抑制率均高于非快速治疗组。快速治疗组与非快速治疗组在长期治疗维持率、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增长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快速启动抗病毒治疗能提高HIV感染者6个月及12个月病毒学抑制率,但在长期治疗维持率和免疫功能恢复方面未见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快速启动抗病毒治疗 病毒抑制率
下载PDF
赣州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筛查方法假阳性分析
15
作者 高倩 廖勇 +3 位作者 胡晓军 苏俊枝 刘俊杰 唐满妹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赣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筛查实验室4697份样本的假阳性。方法对赣州市辖区内筛查阳性的4697份样本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确诊实验,统计分析获得各县区及各年份的假阳性率。结... 目的探讨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赣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筛查实验室4697份样本的假阳性。方法对赣州市辖区内筛查阳性的4697份样本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确诊实验,统计分析获得各县区及各年份的假阳性率。结果通过人口特征分析发现女性的检测假阳性率高于男性,孕产期检测和献血人员检测假阳性率高于其他样本来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临床检测时需注意特殊人群;在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集的4697份样本总的假阳性率高达12.14%,并且呈现不断增长趋势,不同年份样本的假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个县区中有10个县区假阳性率大于10%,CDC均使用第三代酶联免疫法试剂,而医疗机构以化学发光试剂为主。结论HIV抗体筛查阳性时依然非常有必要进行确诊实验检测,进一步确诊HIV感染,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假阳性 筛查方法 确诊实验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共感染者CD4/CD8比值与肝功能及乙型肝炎病毒载量的关系研究
16
作者 李冰洁 田小星 +3 位作者 严俊 黄长武 魏红璐 朱斌 《传染病信息》 2024年第4期318-322,共5页
目的探讨长期抗病毒治疗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共感染者CD4/CD8比值与肝功能及HBV脱氧核糖核酸(HBV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 ... 目的探讨长期抗病毒治疗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共感染者CD4/CD8比值与肝功能及HBV脱氧核糖核酸(HBV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 DNA)的关系。方法以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51例HIV/HBV共感染者作为HIV/HBV共感染组,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51例单纯HBV感染者作为单纯HBV感染组。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2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CD4^(+)T细胞计数、CD8^(+)T细胞计数、CD4/CD8比值)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水平;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HIV/HBV共感染者CD4/CD8比值与肝功能指标及HBV DNA的关系。结果HIV/HBV共感染组CD4^(+)T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均低于单纯HBV感染组,CD8^(+)T细胞计数高于单纯HBV感染组(P均<0.05)。HIV/HBV共感染组ALB水平低于单纯HBV感染组,AST、ALT、HBV DNA水平均高于单纯HBV感染组(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IV/HBV共感染者CD4/CD8比值与肝功能指标AST、ALT水平均呈负相关(r=-0.435、-0.413),与ALB水平呈正相关(r=0.455),与HBV DNA水平呈负相关(r=-0.397)。结论HIV感染者合并HBV感染后机体免疫功能进一步受损,CD4/CD8比值下降,使HBV DNA复制更加活跃,导致肝脏损伤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共感染 CD4/CD8比值 肝功能 HBV载量
下载PDF
改良心电导引定位技术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患者PICC的影响
17
作者 岳逸 骆英 +1 位作者 王霞英 王文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3期2283-2287,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心电导引定位技术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患者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需行PICC的HIV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改良心电导引定位技术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患者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需行PICC的HIV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42例、女8例,年龄(46.60±14.63)岁,予人工手动推注生理盐水;试验组男46例、女4例,年龄(46.24±15.71)岁,予改良心电导引定位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置管后导管头端到位率、置管时导管异位率、心电导引定位耗时、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试验组患者PICC头端准确到位率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98.0%(49/50)比82.0%(41/50)、98.0%(49/50)比80.0%(40/50)],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5/50)比30.0%(15/50)],心电导引定位耗时短于对照组[(17.56±1.64)s比(33.22±2.7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11、8.274、6.250,t=32.604;均P<0.05)。试验组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发生导管异位率为2.0%(1/50),与对照组[6.0%(3/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2,P=0.307)。结论改良心电导引定位技术在HIV患者中应用安全精准,经济实用,可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改良心电导引定位技术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
下载PDF
妊娠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对阴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18
作者 张双霞 白会会 +3 位作者 张展 范琳媛 朱云霞 刘朝晖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6期119-123,共5页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孕妇阴道微生物特征。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在北京佑安医院进行产检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HIV感染的23例孕妇作为HIV组,23名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采集研究对象...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孕妇阴道微生物特征。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在北京佑安医院进行产检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HIV感染的23例孕妇作为HIV组,23名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采集研究对象的阴道分泌物,提取阴道细菌基因组DNA,对细菌16S rRNA基因V3~V4高变区进行基因测序和微生物群落分析;以97%相似度将有效序列分为不同的操作分类单元(OTU),并选择丰度最高的序列作为OTU代表序列。比较两组的菌种构成、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寻找组间差异物种。结果本研究共注释出31个门、78个纲、202个目、385个科、796个属、1024个种水平的物种。在种水平上,HIV组优势菌为惰性乳杆菌,对照组优势菌为卷曲乳杆菌。与对照组比较,HIV组卷曲乳杆菌占比减少,惰性乳杆菌、詹氏乳杆菌及其他厌氧菌占比增加。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两组ACE指数、Chao1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两组阴道菌群物种组成相似。结论HIV感染孕妇妊娠期阴道菌群失衡,表现卷曲乳杆菌占比减少,惰性乳杆菌及其他厌氧菌比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妊娠期 阴道微生物 菌种组成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疱疹病毒合并感染的流行现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怡心 刘攀 +4 位作者 钟春如 邓婕 张开娜 李梅正 任莉 《传染病信息》 2024年第3期282-286,共5页
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时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people livingwithHIV,PLWH)的主要发病及死亡原因是机会性感染。全球现存活的PLWH中,约6.2%的病例合并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 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时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people livingwithHIV,PLWH)的主要发病及死亡原因是机会性感染。全球现存活的PLWH中,约6.2%的病例合并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而几乎所有病例至少合并感染了1种人类疱疹病毒(human herpesvirus,HHV)。因全球检测和治疗覆盖率不足,且受社会经济不平等、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和政策限制等的严重影响,HIV的机会性感染已成为全球艾滋病领域最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HIV/HCV及HIV/HHVs合并感染的流行现状,并总结了相应的防控策略,以期为防控HIV的机会性感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人类疱疹病毒 合并感染 机会性感染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肠道微生态及代谢物和肠黏膜屏障损伤的相关性
20
作者 邓忠芸 崔凡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4期168-172,共5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过程中,肠道CD4^(+)T细胞被大量破坏,黏膜屏障损伤、免疫功能障碍。这导致肠道微生物群、肠道上皮细胞和肠道黏膜免疫组成的肠道微生态失衡,从而微生物易位、免疫激活。肠黏膜损伤和微生物易位的水平与非艾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过程中,肠道CD4^(+)T细胞被大量破坏,黏膜屏障损伤、免疫功能障碍。这导致肠道微生物群、肠道上皮细胞和肠道黏膜免疫组成的肠道微生态失衡,从而微生物易位、免疫激活。肠黏膜损伤和微生物易位的水平与非艾滋病合并症的风险和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死亡率密切相关。HIV感染者肠道损伤和微生物易位的血液生物标志物在大量文献中被作为非艾滋病共病的风险标志物。在这篇综述中,重点讨论HIV感染者中肠道微生态的变化、肠黏膜屏障的损伤以及作为血液生物标志物的代谢物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肠道微生态 肠黏膜屏障 代谢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