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人类关键区的科学逻辑与研究趋势
被引量:8
- 1
-
-
作者
曹小曙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国土资源研究中心
-
出处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42,共12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831284)资助。
-
文摘
人类关键区是人类社会进入人类世时代,人类所创造的地表景观在地理圈层中的特征区域。人类近万年历史对人地关系的认知可分为人类文明与地球环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空间行为与土地利用3个层级。人类关键区具有全球尺度、国家尺度、区域尺度、地方尺度以及社区尺度。全球尺度的人类关键区可划分为建成区、农业区、生态区、裸露区。人类关键区未来的研究主要包括人类关键区的识别,人类关键区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人类关键区耦合机理与动力机制,人类关键区地理模拟(器)与调控决策。人类关键区的提出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地理科学的创新理论与实践路径。
-
关键词
人类关键区
人类世
地球关键带
科学逻辑
-
Keywords
human critical area
Anthropocene
earth critical zone
scientific logic
-
分类号
K90-0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地理可达性减贫效应与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 2
-
-
作者
曹小曙
徐建斌
李涛
黄晓燕
欧阳世殊
李保超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国土资源研究中心
山西财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
出处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05-1116,共12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西部贫困山区可达性减贫效应与机理”(编号:41831284)资助。
-
文摘
可达性是早期人地关系产生的最重要媒介。地理可达性作为地理要素的主要表征模式之一,是解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影响、效应及机理的有效手段与方法。分析地理可达性的演化与发展,剖析地理可达性与贫困的关系,地理可达性减贫的影响及其耦合作用,对于系统性构建地理可达性减贫的研究框架具有重要意义。在梳理地理可达性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发现可达性内涵逐渐从单一的距离表征(可进入性)转变为多维要素的可获性,凸显了可达性表征内涵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伴随着我国区域性绝对贫困的消除,贫困研究的重心也逐步从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转变,从精准脱贫向可持续减贫及乡村振兴转变;已有文献中地理可达性与贫困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地理空间对贫困的基础性作用,地理可达性对减贫影响的多重路径等方面。基于已有研究,以系统性和整体性为基础,构建了地理可达性减贫的研究框架,认为应当从"关系—影响—效应—机理"4个板块对地理可达性减贫进行探究,系统性地剖析地理可达性对减贫的影响效应和机理。研究结果对于丰富基于中国国情的减贫地理学理论,实践上支撑减少相对贫困、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地理可达性
地理要素
地理空间
减贫
人地耦合系统
人类关键区
-
Keywords
Geographical accessibility
Geographic elements
Geographic space
Poverty reduction
Man-Land Coupling System
Human critical areas
-
分类号
P963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