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6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虚构的人类学根据 被引量:20
1
作者 贺晓武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45-49,共5页
文学虚构之所以具有人类学根据,是因为它与人类的本质属性紧密相关。文学虚构不但能够满足人类的审美交流需要,还能满足我们超越现实、超越自我和扩展自我的需要。虚构通过表演与文本游戏,把难以表现的可能性世界表现出来。现实限制着... 文学虚构之所以具有人类学根据,是因为它与人类的本质属性紧密相关。文学虚构不但能够满足人类的审美交流需要,还能满足我们超越现实、超越自我和扩展自我的需要。虚构通过表演与文本游戏,把难以表现的可能性世界表现出来。现实限制着我们对自我的认识,文学虚构却能够让我们发现存在的秘密,体验生命的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虚构 审美交流 自我扩展 超越 人类学根据
下载PDF
诗歌、歌曲和舞蹈的数字人类学根据及其美学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托马斯.克伦普 郑元者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11,1,共4页
诗歌、歌曲和舞蹈作为交流的工具,超越了音乐的诸多限制。它们在传达某种信息上所需要的那种转换,实质上是以数字来表示的。本文所介绍的诗歌、歌曲和舞蹈的数字原则的应用,极好地说明了它们有着明确规定的数字人类学根据以及美学意义。
关键词 诗歌 歌曲 舞蹈 数字人类学根据 美学意义
下载PDF
音乐的结构及其数字人类学根据 被引量:1
3
作者 托马斯.克伦普 郑元者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89-93,共5页
音乐作为一种纯粹的文化制度,有其固有的结构和强加的结构。音乐结构原理的应用有力地说明,音乐有其明确规定的数字人类学根据。
关键词 音乐 文化制度 内在结构 强加结构 数字人类学根据
下载PDF
日记的教育价值——朱永新与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艾伦•麦克法兰教授的对话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永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6,共8页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日记不仅是教育生活的记录方式,它也在历史研究和文化塑造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是,有关日记在个人成长、家庭传承、历史研究等方面的教育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本文通过朱永新与剑桥大学社会人类...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日记不仅是教育生活的记录方式,它也在历史研究和文化塑造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是,有关日记在个人成长、家庭传承、历史研究等方面的教育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本文通过朱永新与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教授艾伦·麦克法兰进行的对话,重申了日记在作为教育生活的记录方式、作为历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作为促进师生成长的行动路径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教育价值,并解释了撰写日记的主要原因以及介绍了周记、月记、书信等日记的其他补充形式,最后结合新教育实验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理念提出了共同体写作的日记写作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记 教育价值 社会人类学 共同体写作
下载PDF
费孝通学术思想中的中国式现代化路径--从乡土中国到转型中国的一种文化转型人类学的新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旭东 海子奕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89,共10页
费孝通的学术生涯与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交相辉映。无论是“差序格局”“志在富民”“文化自觉”这些经典概念,抑或是学术生涯晚期对“心态”的关注,费孝通始终基于本乡本土的立场来思考中国作为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应当如何实现现代化。同... 费孝通的学术生涯与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交相辉映。无论是“差序格局”“志在富民”“文化自觉”这些经典概念,抑或是学术生涯晚期对“心态”的关注,费孝通始终基于本乡本土的立场来思考中国作为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应当如何实现现代化。同时,他也特别关心不同的现代化模式对中国人历史传统和家庭人伦的冲击。梳理费孝通不同学术阶段中内隐的中国式现代化追求,从他思考的层次、方向和力度中汲取营养,可以为当下中国式现代化以及人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相关讨论提供新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转型人类学 文化自觉
下载PDF
“海洋中国”的人类学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利兵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伴随海洋自觉意识的显现和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正处在逐渐超越“乡土中国”,走向“海洋中国”的新发展阶段。面对这一重大社会转型,人类学作为一门以比较性视角和整体性视角见长的学科,理应积极参与海洋中国的研究,履行人类学的公共... 伴随海洋自觉意识的显现和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正处在逐渐超越“乡土中国”,走向“海洋中国”的新发展阶段。面对这一重大社会转型,人类学作为一门以比较性视角和整体性视角见长的学科,理应积极参与海洋中国的研究,履行人类学的公共责任与社会价值。从莫斯的“总体性”概念出发,海洋可以被看作一个“总体性社会事实”,围绕价值、知识、平等、政治和治理等五个议题对其展开人类学分析,其中任一人类学议题都是自然与文化交织和转化的结果。通过人类学的视角,由海洋串起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复杂关联也将更加清晰。发现和认识这些文化性与关联性,对于构建人类-海洋命运共同体和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中国 总体性社会事实 人类学议题 海洋治理
下载PDF
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的对象、方法与结果运用——基于人类学视角的反思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南 杨光钦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98,共9页
评估虽然被视作促进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其高利害性使它可能产生诸多消极影响。基于人类学视角,对评估的关键要素进行反思,可以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为实现以评促建的目的我们需要做出评估改革。以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为例,从人类学的... 评估虽然被视作促进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其高利害性使它可能产生诸多消极影响。基于人类学视角,对评估的关键要素进行反思,可以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为实现以评促建的目的我们需要做出评估改革。以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为例,从人类学的整体视角来看,评估不应仅针对单个的幼儿园进行,真正的评估对象应是地方教育生态环境中的幼儿园。从人类学的差异视角来看,更好的评估方法应是各方共商评估方案,而不是以研制统一的评估标准为核心。从人类学的他者视角来看,更有价值的评估结果运用方式是听取和尊重幼儿园对其评估结果的解释,使评估结果成为帮助幼儿园深度认识自己的材料与工具,而不是基于评估结果给幼儿园定级或是要求幼儿园马上对照评估要点限期整改。在人类学视角的观照下,评估应首先对拥有管理权和奖惩权的评估主体提要求。评估主体建立并始终坚持关怀的基本原则,了解并满足评估对象的真实发展需要,促使评估对象实现有益于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才是评估真正的价值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 保教质量 评估 教育评估 评估要素 人类学视角
下载PDF
人类学文化研究的基本路径——地方性知识的采集与利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建新 马蕾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2,共10页
人类学的文化研究是以地方性知识的挖掘分析为主要任务。在文化研究发展过程中,研究者逐渐创建了一套采集与利用地方性知识的理论方法体系。这套理论方法能帮助研究者立足经验主义的治学原理,通过对特定人群社会生活实践的近距离参与,... 人类学的文化研究是以地方性知识的挖掘分析为主要任务。在文化研究发展过程中,研究者逐渐创建了一套采集与利用地方性知识的理论方法体系。这套理论方法能帮助研究者立足经验主义的治学原理,通过对特定人群社会生活实践的近距离参与,采集包含地方性知识的田野信息,再从田野信息到文本资料的加工转化过程中完成对地方性知识及其功用和意义的客观科学解释。这种地方性知识的采集与利用能帮助研究者有效进行文化研究所需要资料的挖掘、整理和分析,从而形成有助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创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文化研究 地方性知识 田野调查 理论范式
下载PDF
景观人类学视角下的泮溪酒家保护更新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郭谦 肖磊 +1 位作者 王慧 孙琦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0,共7页
基于景观人类学的理念和方法指导泮溪酒家历史环境的保护更新,以空间生产和场所构建的理论结合人类学田野调查、结构化访谈及大数据分析等方法研究泮溪酒家及所处西关历史环境的“空间”“场所”景观及二者“多相”共生的情况。在此基... 基于景观人类学的理念和方法指导泮溪酒家历史环境的保护更新,以空间生产和场所构建的理论结合人类学田野调查、结构化访谈及大数据分析等方法研究泮溪酒家及所处西关历史环境的“空间”“场所”景观及二者“多相”共生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泮溪酒家保护更新的实践,以“空间”和“场所”视角扩大研究范围,串联象征符号,挖掘当地居民日常生活实践与社会关系,生产与构建出具有地方特色且符合当地居民情感记忆的景观。最后以“多相律”理论探求内外景观的统一与融合共生,为中国城乡建设中的历史环境保护更新提供新视角与方法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人类学 空间与场所 多相律 泮溪酒家 历史环境保护更新
下载PDF
中国人类学的重塑:成为一门在世界看世界的新文科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丙中 《新文科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16-25,141,共11页
中国人类学同行多年都是在预设中国社会科学的既定格局下呼吁人类学的学科升级,而现实的发展显示,人类学在新文科建设中重塑自身并参与改变社会科学,才能够顺理成章地得到提升。置身于一个技术创新和流动性剧增的新社会,中国人类学由海... 中国人类学同行多年都是在预设中国社会科学的既定格局下呼吁人类学的学科升级,而现实的发展显示,人类学在新文科建设中重塑自身并参与改变社会科学,才能够顺理成章地得到提升。置身于一个技术创新和流动性剧增的新社会,中国人类学由海外民族志的开拓到融合“家乡”和“海外”的世界社会研究,适逢区域国别研究的兴起并能够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社会科学各个学科提供参与观察的视野和方法、整体论的理念,提供比较的经验案例,由此促成中国社会科学成为中文知识共同体在经验研究上打通中国与世界的学术,从而在完成一门在世界看世界的新文科建设中重塑自己的学术身份与学科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类学 中国社会科学 新文科 世界社会
下载PDF
[亻革]家人生物人类学研究进展
11
作者 龙友国 杨胜荣 +2 位作者 黄文强 龙思方 余跃生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4年第1期112-115,共4页
目的:了解贵州[亻革]家人群体生物人类学研究方面的进展。方法:收集国内外有关贵州[亻革]家人群体生物人类学研究的文献,并进行综合和总结。结果:目前,贵州亻革家人群体生物人类学研究主要在体质人类学、群体遗传学等领域。结论:要对贵... 目的:了解贵州[亻革]家人群体生物人类学研究方面的进展。方法:收集国内外有关贵州[亻革]家人群体生物人类学研究的文献,并进行综合和总结。结果:目前,贵州亻革家人群体生物人类学研究主要在体质人类学、群体遗传学等领域。结论:要对贵州[亻革]家人进行深入识别,尚需拓展其生物人类学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人类学 群体遗传学 生物人类学 [亻革]家人 贵州
下载PDF
心理学与人类学的再联结——布鲁纳文化心理学中的人类学经验
12
作者 李鹏程 罗媛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0,共8页
在促成心理学与人类学的再联结以及推动文化心理学的发展中,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杰罗姆·布鲁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初识人类学”“与人类学的密切接触”和“布鲁纳的人类学实践”三个方面,展现了布鲁纳及其文化心理学与人... 在促成心理学与人类学的再联结以及推动文化心理学的发展中,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杰罗姆·布鲁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初识人类学”“与人类学的密切接触”和“布鲁纳的人类学实践”三个方面,展现了布鲁纳及其文化心理学与人类学之间的密切关联。同时,对布鲁纳文化心理学进行了类型学分析,追溯了其“文化观”的人类学谱系,指出人类学中符号主义学派和文化相对主义学派对布鲁纳文化心理学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展现布鲁纳的学术经历及其文化心理学中被忽视的“人类学经验”,既有助于全面了解文化心理学的学术发展史,同时也能更好地反思创建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初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杰罗姆·布鲁纳 文化心理学 人类学经验 心理学史
下载PDF
“乡村医疗社会”的生成与显现——基于一个农村老人生病、治疗与护理的医学人类学观察与思考
13
作者 杜靖 杜若桑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4,共10页
乡村居家治疗与照护中的疾病不仅是科学的存在,也是宇宙论意义的存在以及在世的存在。就科学的存在而言,疾病是自然界的物质与病者的身体相遇而互构出来的一种界面,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在这个界面上实施干预。就宇宙论意义的存在而言,疾... 乡村居家治疗与照护中的疾病不仅是科学的存在,也是宇宙论意义的存在以及在世的存在。就科学的存在而言,疾病是自然界的物质与病者的身体相遇而互构出来的一种界面,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在这个界面上实施干预。就宇宙论意义的存在而言,疾病是宇宙神秘力量的显象,需要借助秘术和民俗医疗手段进行救治。就在世的存在而言,疾病创建了以病人为核心的医疗社会,该类医疗社会是各种医学知识观念显象、具身与交流的场域,即科学的存在和宇宙论的存在在其中存在。然而,按照西方医学科学模式开展救治和护理的城镇医院则把上述诸多内容屏蔽在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居家医疗照护 乡村医疗社会 医疗人类学 在世
下载PDF
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重塑——人工智能时代来临的一种文化转型人类学的新观察
14
作者 赵旭东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147,共17页
在人类学家所津津乐道的文化与文明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分野与融合,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支配领域,也有彼此共同性的转化空间,因此就需要在这二者之间建立起一种既相互区分又相互联系的理解机制,而不是任由两种概念不分彼此的混淆。人类发展... 在人类学家所津津乐道的文化与文明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分野与融合,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支配领域,也有彼此共同性的转化空间,因此就需要在这二者之间建立起一种既相互区分又相互联系的理解机制,而不是任由两种概念不分彼此的混淆。人类发展史中,文明自身所具有的否定性价值可谓是真正带动人类生活不断向前的动力所在,它促动着文明自身的跃升,从而构造出一种作为阶梯等级的文明模式结构,人类的文明相对于人类文化存在而言显然是在不断地阶梯性地向上攀升。相比于文明的躁动性特征,文化有着自身的静谧性,文化与文明这二者间都在发挥着各自对人的生活追求美好理想的方向性塑造作用。面对扑面而来的人工智能时代,从一种文化转型人类学的视角去考察,我们的文化应承担着一种不断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重塑的新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明重塑 人工智能时代 文化转型人类学 文化
下载PDF
论旅行人类学
15
作者 田俊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30,共13页
本文旨在消除学界对旅行的消费主义误读,从人类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旅行的本体意义。作为一种地理的空间位移行为,旅行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从远古时代非洲智人的群体迁徙一直延续到当代的跨国流动。人类学意义上的旅行,不仅涵盖族群... 本文旨在消除学界对旅行的消费主义误读,从人类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旅行的本体意义。作为一种地理的空间位移行为,旅行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从远古时代非洲智人的群体迁徙一直延续到当代的跨国流动。人类学意义上的旅行,不仅涵盖族群迁徙、地理探险、军事远征、商贾贸易、外事交往等各种空间位移行为,而且指涉人类在从事这些行为时的各种思想交锋和碰撞,由此体现出人类的现代性进程。因此,古典人类学认为,人类的核心进程就是旅行,对旅行的忘却就是人类自身的失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旅行 旅行人类学 现代性进程
下载PDF
中国教育人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研究
16
作者 巴战龙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109,共9页
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构建研究是当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中国教育人类学已经走过百余年的曲折发展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不俗成就,用鲜活的事实强有力地质询和否证学科文化的“西方根基论”,即认为教育人... 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构建研究是当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中国教育人类学已经走过百余年的曲折发展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不俗成就,用鲜活的事实强有力地质询和否证学科文化的“西方根基论”,即认为教育人类学最初产生于西方,就始终离不开西方的陈腐论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历史性的新判断出发,中国教育人类学应主动作为,通过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示范案例和作出扎实贡献,从而积极履行为中国及全球教育提供知识基础和智力支持的学科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知识体系 学术议程 历史转向 人类教育 教育人类学
下载PDF
从日常食物到文化符号:饮食人类学视域下“在地化”的明太鱼
17
作者 袁同凯 李抒函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84,共9页
近年来,延边地区的明太鱼从餐桌上的日常食物,逐渐成为地方的文化符号,并渗透到当地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当地居民从食用明太鱼的历史文化起源出发,在品尝、感知、制作和销售明太鱼的实践过程中,通过食物、环境和人的社会互动,使得传... 近年来,延边地区的明太鱼从餐桌上的日常食物,逐渐成为地方的文化符号,并渗透到当地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当地居民从食用明太鱼的历史文化起源出发,在品尝、感知、制作和销售明太鱼的实践过程中,通过食物、环境和人的社会互动,使得传统饮食在地方调适中形成其独特风味。基于饮食人类学的视角,探讨明太鱼如何成为承载吉林延边地区人们意义表达的符号,解读其“好吃”和“好想”的符号意义,探索当地人如何通过“明太鱼加工厂”和“明太鱼屋”提升其经济价值,并阐释其融入当地生活、实现符号在地化的过程。延边地区的明太鱼与当地人的社会生活相联系并被赋予意义,实践着从饮食形态到文化形态、从食物到符号的变迁,从而最终实现其在地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太鱼 文化符号 在地化 饮食人类学
下载PDF
人类学视域下数字符号的内涵、类型及文化意义
18
作者 张和平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5,154,共12页
数字是人类一份特殊文化遗产,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现了人们的宇宙观与价值观。人类学视域下数字符号的内涵丰富,类型多样,其文化意义主要体现在朴素的阴阳哲学观、传统生活数字文化智慧、解... 数字是人类一份特殊文化遗产,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现了人们的宇宙观与价值观。人类学视域下数字符号的内涵丰富,类型多样,其文化意义主要体现在朴素的阴阳哲学观、传统生活数字文化智慧、解决问题思维模型以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多个方面。调查与研究既定区域的数字符号及文化意义,是深入研究文理交叉的数字人类学的重要基础,揭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进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鲜活的多民族融合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数字文化 数字人类学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防灾、预警、处置与重建——中国灾害人类学研究对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之贡献
19
作者 陈祥军 高致远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94,154,155,共16页
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灾害人类学为实现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认为,灾害人类学以文化为视角强调灾害与文化的互构效应。灾害人类学通过总结文化归因,发掘防灾文化,提升预防准备能力;... 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灾害人类学为实现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认为,灾害人类学以文化为视角强调灾害与文化的互构效应。灾害人类学通过总结文化归因,发掘防灾文化,提升预防准备能力;通过分析致灾因子与灾难象征符号,提升监测预警能力;通过挖掘地方性知识,实现文化御灾,提升处置救援能力;通过重构城市记忆与保护灾区文化,为防灾知识生产与民族文化传承提供路径,提升恢复重建能力。在未来,灾害人类学可通过研究科学化、研究整体化等路径为国家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管理 灾害人类学 灾害文化 现代化
下载PDF
地方性知识如何参与乡村媒介行动:“土味”短视频传播的人类学考察
20
作者 李菲 李士艳 《符号与传媒》 2024年第2期151-167,共17页
人类学有关地方性知识的论说,以“情境”“特定”“专属”等特征与前现代/传统社会的特定时空、地方和人群相联系。在传媒技术、话语生态快速迭代的当前社会语境下,众多“土味”短视频凭借低门槛、高弥散的媒介技术属性全面介入日常生活... 人类学有关地方性知识的论说,以“情境”“特定”“专属”等特征与前现代/传统社会的特定时空、地方和人群相联系。在传媒技术、话语生态快速迭代的当前社会语境下,众多“土味”短视频凭借低门槛、高弥散的媒介技术属性全面介入日常生活,也在中国城乡关系的重构过程中拓展了地方性知识嵌入媒介社会行动的新讨论空间。本研究凸显媒介空间地方性知识的实践面向,基于一个西北乡村媒介生活图景的民族志深描,从符号人类学视域出发考察乡村日常生活的符号化与媒介化的具身实践,观照“刷”短视频这一微观身体操演中隐含的知识平权、信息扁平和基层主体身份意识的建构和表达,从而在媒介符号“可见性”“可供性”与“可刷性”的复杂关联中看到,地方性知识不仅作为一种知识要素嵌入了“土味”乡村的媒介符号图景,也作为重要的行动路径折射出乡村民众从“地方”这一特定历史位置参与当下媒介世界的复杂经验和主体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媒介行动 “土味” 符号人类学 乡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