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学语境中的马克思政治哲学 被引量:1
1
作者 臧峰宇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08年第3期70-74,共5页
鉴于资本主义社会摆脱危机能力增强,英国工人阶级开展共产主义运动自觉意识降低,历史唯物主义遭到反马克思政治学和经济学的挑战。在柯瓦列夫斯基、摩尔根等人类学家研究基础上,马克思对原始社会的血缘关系、无功利交往、以人为目的的... 鉴于资本主义社会摆脱危机能力增强,英国工人阶级开展共产主义运动自觉意识降低,历史唯物主义遭到反马克思政治学和经济学的挑战。在柯瓦列夫斯基、摩尔根等人类学家研究基础上,马克思对原始社会的血缘关系、无功利交往、以人为目的的劳动等加以深刻阐发,提出"跳越卡夫丁峡谷"的可能。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研究为解决现实问题做出了最后的理论努力,对早年人学思想加以经验回应,彻底地批判资本主义政治与经济逻辑,从而呈现出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整体视界,这种视界对理解当代社会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语境 古代东方社会 交往
下载PDF
中国法人类学语境中的“权利”概念
2
作者 刘顺峰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43,共13页
“权利”作为人类生活与行动的凭籍,蕴含着丰富的人类学内涵。西方法人类学与一般法理学的分析框架不适合中国法人类学中“权利”的概念分析。在中国法人类学语境中,“权利”的概念本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直到19世纪后期,“权利”才完成... “权利”作为人类生活与行动的凭籍,蕴含着丰富的人类学内涵。西方法人类学与一般法理学的分析框架不适合中国法人类学中“权利”的概念分析。在中国法人类学语境中,“权利”的概念本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直到19世纪后期,“权利”才完成了从“日常概念”向“法律概念”的转变。“权利”的概念特征是“双重经验性”,以及基于“双重经验性”形成的“意义多元性”与“意义不确定性”。辨析“习惯权利”与“法定权利”的差异,厘清法律民族志中“权利”概念的新内涵,以整体论的历史、过程和文化三重视角深描“权利”,是找到中国法人类学语境中“权利”概念的“重新理解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 人类学 中国法人类学语境 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
原文传递
中国法律人类学语境中的“田野”概念
3
作者 刘顺峰 《新华文摘》 2024年第11期21-22,共2页
近年来,中国法学界对标识性概念的关注力度与日俱增,但主要围绕法教义学知识传统展开,社科法学知识传统中的标识性概念甚少受到关注。“田野”作为社科法学,特别是法律人类学的标识性概念,虽然频繁出现于各类学术专著与论文之中,但学界... 近年来,中国法学界对标识性概念的关注力度与日俱增,但主要围绕法教义学知识传统展开,社科法学知识传统中的标识性概念甚少受到关注。“田野”作为社科法学,特别是法律人类学的标识性概念,虽然频繁出现于各类学术专著与论文之中,但学界对其概念认知却存在诸多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学界 社科法学 法教义学 法律人类学 标识性概念 学术专著 人类学语境 概念认知
原文传递
人类学语境中的“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覃琮 《民俗研究》 CSSCI 2012年第5期58-69,共12页
在人类学的语境中,民间信仰的概念界定虽具动态性,但却有约定俗成的研究范畴。基于此,关于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三个相关议题:民间信仰与现代化,民间信仰领域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的互构。学者们在不断... 在人类学的语境中,民间信仰的概念界定虽具动态性,但却有约定俗成的研究范畴。基于此,关于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三个相关议题:民间信仰与现代化,民间信仰领域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的互构。学者们在不断拓展民间信仰研究内容的同时,也在寻求研究范式的转换,这表明在人类学语境中,民间信仰研究已有共同的问题、方法和学术取向,初具学术范式的意义。但是,在"非遗"之后的民间信仰研究要获得进一步学术推进,必须不断探索新的分析框架,深化问题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语境 民间信仰 中国社会研究 研究范式 学术推进
原文传递
现代与传统之间的精神探寻——张炜小说的人物塑造与人类学语境
5
作者 王雪瑛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2021年第1期79-84,92,共7页
全球化时代的个人如何在现代与传统之间,构建自己的精神高地?本文以张炜的长篇小说《艾约堡秘史》《独药师》等作品为例,分析在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中,如何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叙写人物的心灵史,在审视动荡的历史,直面复杂的现实... 全球化时代的个人如何在现代与传统之间,构建自己的精神高地?本文以张炜的长篇小说《艾约堡秘史》《独药师》等作品为例,分析在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中,如何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叙写人物的心灵史,在审视动荡的历史,直面复杂的现实的过程中,追踪人物的精神历险,呈现着个人与时代的深刻联系,体现着张炜真实的价值取向、思考深度和艺术创造力,也体现着中国当代作家的问题意识、思想资源以及文学追踪现实的能力。论文还从人物塑造和人类学语境中,分析张炜小说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韵致,呈现张炜小说诗性的审美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史 人物塑造 直面现实 现代性 人类学语境
原文传递
《三里湾》:文学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真实 被引量:3
6
作者 孙正国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4-109,共6页
文学人类学的问题 ,也就是在人类学体系中解读文学文本的新思路 ,力图从具有浓厚的人类主体性意义的文学中 ,透视其深层次的蕴含审美在内的人类学本质。这一思路作为文学文本阅读的有益探索 ,既是跨学科互渗的拓展 ,也是文学文本自身的... 文学人类学的问题 ,也就是在人类学体系中解读文学文本的新思路 ,力图从具有浓厚的人类主体性意义的文学中 ,透视其深层次的蕴含审美在内的人类学本质。这一思路作为文学文本阅读的有益探索 ,既是跨学科互渗的拓展 ,也是文学文本自身的丰富性的发掘 ,因而具有方法论与本体论的双重价值。依据这一观点 ,文章对长篇小说《三里湾》进行文学人类学批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里湾》 文学人类学 文化真实 人类学语境 小说 口语传统
下载PDF
我国当代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相关的语境的探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应华 谢嘉幸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6-133,共8页
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当今音乐教育的哲学、音乐学、教育学以及当代文化策略、教育政策密切相关,构成了一个开放性的"网状结构"。在21世纪的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研究中,其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就是对其"网状结... 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当今音乐教育的哲学、音乐学、教育学以及当代文化策略、教育政策密切相关,构成了一个开放性的"网状结构"。在21世纪的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研究中,其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就是对其"网状结构"的研究,即所谓的"语境"研究,它主要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哲学语境、人类学语境和音乐教育学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音乐教育 哲学语境 人类学语境 音乐教育学语境
下载PDF
我国当代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相关的语境的探析
8
作者 徐有银 《北方音乐》 2014年第6期230-230,共1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少数民族相亲相爱,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五十六个少数民族的人们能歌善舞,音乐更是各个民族传递感情的重要桥梁,少数民族音乐在不断发展中为我国音乐的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少数民族音...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少数民族相亲相爱,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五十六个少数民族的人们能歌善舞,音乐更是各个民族传递感情的重要桥梁,少数民族音乐在不断发展中为我国音乐的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相关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少数民族教育相关的语境研究日趋增多,与其相关的哲学语境、人类学语境、音乐教育学语境都列在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音乐 哲学语境 人类学语境 音乐教育学语境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n the Concept of Local Aesthetic Experience in Chinese Context
9
作者 WANG Da-qiao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5年第12期1129-1136,共8页
Aesthetic anthropology is a new paradigm of the modem aesthetic research of China. Professor Wang Jie and his research team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local aesthetic experience i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 The concept... Aesthetic anthropology is a new paradigm of the modem aesthetic research of China. Professor Wang Jie and his research team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local aesthetic experience i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 The concept is used to summarize and refer to the existing way and existing form of non-westem mainstream culture in aesthetic dimension under global context. Local aesthetic experience converges many important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on aesthetic anthrop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context local aesthetic experience aesthetic anthropology
下载PDF
Analysis of Modem Art Design Context innovation and aesthetics
10
作者 Huanjun C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3年第4期27-29,共3页
The design is a cultural activity. The design always influences all aspects of our daily lives, as large as the country's politics, economic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s small as the necessities of daily life. All th... The design is a cultural activity. The design always influences all aspects of our daily lives, as large as the country's politics, economic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s small as the necessities of daily life. All the designs mentioned here consist of both sensual activities of art and the rational activities of science. "Design is also a culture". Design is a culture-based, which means to absorb nutrients from the culture. Whether in ancient or modem, East or West, design is always to have a certain culture. Design and culture interrelate with, influence and promote each other. We humans live in a designed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atmosphere which is constantly being designed. The design has become a way for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Works of our designers are no longer just a product, a brand, a package, a poster or a building, but design of a new lifestyle, a new culture, which are a reflection, expansion and continuation of the culture. The design itself is creating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m Art Design Context innovation Aesthetics.
下载PDF
The Discourse Analysis of Ec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11
作者 ZHAO Xue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7年第4期119-121,共3页
In recent decades, ecological problem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which are focused worldwide. "Eco-[inguistics" (EL) also called "Ecology of Language" emerges in the situation that scholars try their b... In recent decades, ecological problem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which are focused worldwide. "Eco-[inguistics" (EL) also called "Ecology of Language" emerges in the situation that scholars try their best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linguistics. As an emerging interdisciplinary area of ecology and linguistics, eco-linguistics aims at analyzing the ecological phenomenon in language, explor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environment, and looking for the variety of internal patterns of language. At present, scholars at home have made a lot of achievements with the tendency from theoretical studies to practical studies.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eco-linguistics and the transitivity method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SFL), by analyzing two texts excerpted from BBC news reports which involve two kinds of animals, this article trie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 between human and animals and our attitudes toward different animals, analyze the ecological elements and hidden non-ecological features in the discourses, reveal the essential reasons for ecological disruption---inherent human ideology, interpret the influences on nature. We expect that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ssues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hange anthropocentrism to ecocentrism which builds the harmonious relation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eco-linguistics discourse analys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