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困与生——贵州凯里市南花村旅游开发的人类学调查
1
作者 田应仟 《西南教育论丛》 2009年第1期25-27,19,共4页
本文以人类学调查为研究方法,以南花村的旅游开发为例子,发现民族旅游中出现的困境,如:借、假、杂等现象,并试图提出发展“原、真、纯”民族旅游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南花村 民族旅游 人类学调查
下载PDF
彝族羊皮鼓舞的社会功能——基于云南楚雄板凳山人类学调查
2
作者 张艺含琦 《尚舞》 2024年第8期108-110,共3页
羊皮鼓舞广泛流传于云南楚雄境内的彝族村寨,是以羊皮鼓为基本道具的一种民间祭祀性歌舞活动,集祭祀、歌舞、娱乐为一体,具有吉庆,增强族群文化认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促进旅游业发展和展示民族自信的社会... 羊皮鼓舞广泛流传于云南楚雄境内的彝族村寨,是以羊皮鼓为基本道具的一种民间祭祀性歌舞活动,集祭祀、歌舞、娱乐为一体,具有吉庆,增强族群文化认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促进旅游业发展和展示民族自信的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皮鼓舞 社会功能 人类学调查
原文传递
20世纪初鸟居龙藏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人类学调查及其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志强 罗婷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60,共10页
1902-1903年间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人类学调查,是外国人在中国进行的早期人类学调查活动之一。基于此次调查,鸟居提出了田野与文献相结合,注重文化风俗研究等新的见解,对后来人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有关中国西南少... 1902-1903年间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人类学调查,是外国人在中国进行的早期人类学调查活动之一。基于此次调查,鸟居提出了田野与文献相结合,注重文化风俗研究等新的见解,对后来人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有关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介绍及分类,作为一种知识体系,间接参与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话语的建构过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居龙藏 中国西南地区 人类学调查 苗夷
原文传递
田野影像笔记——影视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之道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靖江 《民间文化论坛》 2015年第5期20-26,共7页
所谓"田野影像笔记",在人类学研究领域主要是指与田野调查同期进行的影像拍摄与影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掌握影像创作能力的人类学者可以独自操控一台小型数字摄像机,将它作为参与观察的记录工具,随时拍摄眼前的社会行为与文... 所谓"田野影像笔记",在人类学研究领域主要是指与田野调查同期进行的影像拍摄与影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掌握影像创作能力的人类学者可以独自操控一台小型数字摄像机,将它作为参与观察的记录工具,随时拍摄眼前的社会行为与文化事象,不会错失那些很可能不再重现的历史事件。在当代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活动中,人类学者应当越来越注重田野影像的现场拍摄、积累与研究,这不仅是这一学科在数字影像时代继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人类文化在历史变迁的过程中得以记录与保存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人类学田野调查 影像笔记 参与观察
下载PDF
论中国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历史”过程 被引量:1
5
作者 罗康隆 暨爱民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1年第3期128-132,共5页
人类学自20世纪20年代由西方传入中国后即开始了其"中国化"的过程,作为文化人类学方法论指导的田野调查,在中国亦同样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大体言之,中国人类学田野调查按时序可分为4个时期:1934年以前为第一个时... 人类学自20世纪20年代由西方传入中国后即开始了其"中国化"的过程,作为文化人类学方法论指导的田野调查,在中国亦同样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大体言之,中国人类学田野调查按时序可分为4个时期:1934年以前为第一个时期;1934-1949年为第二个时期,1949-1980年为第三个时期,1980年到现在为第四个时期,每个时期皆有其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类学田野调查 “历史”过程
下载PDF
商学院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的应用与实践
6
作者 袁建伟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102-105,共4页
国际化商学院教育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的多元性、课程设置的应用性、学生培养的专业性.社会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是连接有限的商学院课堂与广阔的企业经济实践的重要教学科研方法和认识工具,是现代商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走出传统的经管类教育... 国际化商学院教育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的多元性、课程设置的应用性、学生培养的专业性.社会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是连接有限的商学院课堂与广阔的企业经济实践的重要教学科研方法和认识工具,是现代商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走出传统的经管类教育模式,是积极应对现代商业社会与企业经济迅猛发展趋势的主动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学院教育 人类学田野调查 应用实践
下载PDF
济南章丘区龙山镇黑陶作坊的人类学调查
7
作者 陆青玉 《东方考古》 2021年第1期345-358,共14页
龙山镇黑陶作坊从生产的主要产品类型上可分为高端艺术品作坊和普通日用品作坊两类。陶器的生产过程包括陶土制备、胎体成形、修整、装饰、晾晒和烧制环节。在生产工艺和社会发展层面,筛选和淘洗并非原料加工的必要环节,轮制技术可进一... 龙山镇黑陶作坊从生产的主要产品类型上可分为高端艺术品作坊和普通日用品作坊两类。陶器的生产过程包括陶土制备、胎体成形、修整、装饰、晾晒和烧制环节。在生产工艺和社会发展层面,筛选和淘洗并非原料加工的必要环节,轮制技术可进一步分为一次性拉坯成形和泥条盘筑后再拉坯成形;生产标准化与专业化之间、产品类型和技术的变化与社会变革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山镇 黑陶作坊 人类学调查 生产工艺 社会变革
原文传递
毛泽东调查理论和实践对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反思和启示 被引量:2
8
作者 谭宏 《毛泽东思想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18,共5页
毛泽东在长期的调查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来源于西方的理论和方法,如何在中国落地、发芽、生长、壮大,毛泽东的调查理论和方法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对于来自西方的理论和方法,不能照搬照抄,要充分考虑中国社会的... 毛泽东在长期的调查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来源于西方的理论和方法,如何在中国落地、发芽、生长、壮大,毛泽东的调查理论和方法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对于来自西方的理论和方法,不能照搬照抄,要充分考虑中国社会的具体而特殊的国情,要根据中国社会独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因素对这种一般性方法进行调整、改造、补充、完善和创新,才能在中国获得新的生命力,得到发展和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调查理论 人类学田野调查 反思和启示
原文传递
“回乡走基层”: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写法与问题
9
作者 赵旭东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63,共7页
“回乡走基层”不仅是一个口号还是一种方法。从“回乡走基层”概念入手,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写法以及问题意识联系起来讨论,引入人类学田野方法的一些基本向度及其对它们的新的理解,包括方法上的选择、书写的方式以及问题等。华... “回乡走基层”不仅是一个口号还是一种方法。从“回乡走基层”概念入手,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写法以及问题意识联系起来讨论,引入人类学田野方法的一些基本向度及其对它们的新的理解,包括方法上的选择、书写的方式以及问题等。华北平原乡村年度性庙会的场景,就是具有社会象征意义的时空安排,可以释放平日内心积累的能量,并且促成社会意义上的彼此往来以及共同体生活的维持与加强。人类学田野工作方法与新知识的获取必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类学自身需要去面对不断变化的现实世界,特别是转型世界的发生,努力去寻求研究方法上的改变,以求能够更为精准地把握各种新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乡走基层 人类学田野调查 庙会 新知
原文传递
试论我国野菜产业的发展及野菜文化遗产承传——以武当山“仙山野菜”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旭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0-146,153,共7页
野菜及野菜产业文化在国外早已引起食物人类学研究者的高度关注,但国内此一领域的研究似乎还处于空白状态。中国是个野生植物资源丰富、采集及食用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而在中国目前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中,作为新兴绿色食品工程的野菜产... 野菜及野菜产业文化在国外早已引起食物人类学研究者的高度关注,但国内此一领域的研究似乎还处于空白状态。中国是个野生植物资源丰富、采集及食用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而在中国目前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中,作为新兴绿色食品工程的野菜产业也逐渐被看成是一项惠市民、富村民、让城乡互赢互利的德政工程。通过对湖北武当山野菜产业文化的调查,可以发现当地村民在野菜产业建构以及野菜知识文化传承等方面,均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在城乡互动关系中产生了积极影响。事实证明,野菜产业与野菜文化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拓展农民致富的渠道,也有助于丰富我国的食物结构,促进城乡互惠关系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菜 武当山 城乡互惠 人类学调查
下载PDF
齐家文化草作农业续论概要 被引量:2
11
作者 叶茂林 《农业考古》 2018年第6期17-21,共5页
2015年第6期本刊刊发了我们的一篇论文,本文是对上篇论文的补充和进一步的续论。从齐家文化区域现在推广的农作物饲草生产集约化方式,到齐家文化遗址点上调查所见现今耕地仍然是杂草呈现优势,再联系到羌系民族流徙西南的高山游牧生业伴... 2015年第6期本刊刊发了我们的一篇论文,本文是对上篇论文的补充和进一步的续论。从齐家文化区域现在推广的农作物饲草生产集约化方式,到齐家文化遗址点上调查所见现今耕地仍然是杂草呈现优势,再联系到羌系民族流徙西南的高山游牧生业伴随刀耕火种生态系统,与齐家文化经济转型的生态化构成了发展变化的逻辑关系,再前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广谱革命已孕育多样化的因子,特定的环境地位和特殊的气候影响,催生了齐家文化草作农业并随后分化为游牧与农耕的对立,从而酿成中国历史的长城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饲草产业 广谱革命 杂草与牧草 刀耕火种生态系统 人类学调查
下载PDF
鸟居龙藏与西南中国——以其著《西南中国行纪》为中心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志强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5期68-75,共8页
20世纪初,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在中国西南民族地区所进行的人类学调查之旅,其调查成果不仅受到当时在日中国学者的关注,对民国时期中国南方民族的分类等带来影响,并且鸟居提出中国西南诸族与日本的渊源关系等观点也成为战后日本民族起源论... 20世纪初,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在中国西南民族地区所进行的人类学调查之旅,其调查成果不仅受到当时在日中国学者的关注,对民国时期中国南方民族的分类等带来影响,并且鸟居提出中国西南诸族与日本的渊源关系等观点也成为战后日本民族起源论的滥觞。基于此次调查,鸟居龙藏先后出版了两部有关中国西南民族的重要著作,其中《苗族调查报告》一书1936年被译成中文出版,然另一本基于调查日志整理而成的《人类学视野下的西南中国》虽然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却一直未有完整的中译本问世。近期,《人类学视野下的西南中国》中译本即将由商务印书馆更名为《西南中国行纪》出版发行。值此之际,笔者拟以该书为中心,就其颇具“深描”功底呈现出的资料价值、鸟居龙藏一些重要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与本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若干回顾与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居龙藏 西南中国行纪 苗族 彝族(罗倮) 人类学旅行调查
下载PDF
高氟、低碘并存环境对体质的影响
13
作者 罗昌霞 袁红 +1 位作者 杨玉恺 黄铁柱 《同济医科大学郧阳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85-89,共5页
对高氟、低碘并存地区一个自然村的人群进行了体质人类学调查,并与邻近氟、碘含量正常地区汉族群体的调查资料进行了比较,发现外环境中高氟、低碘并存时.不仅可影响神经系统和牙齿、骨质的正常代谢及生长发育,而且对体质特征亦可产... 对高氟、低碘并存地区一个自然村的人群进行了体质人类学调查,并与邻近氟、碘含量正常地区汉族群体的调查资料进行了比较,发现外环境中高氟、低碘并存时.不仅可影响神经系统和牙齿、骨质的正常代谢及生长发育,而且对体质特征亦可产生一定影响。进而提出同一人种、民族、居住同一地理位置所产生的体质差异可能和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及微量元素的交互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氟 低碘 体质人类学调查 生长发育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条件
全文增补中
贵州凯里市南花村旅游开发调查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田应仟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5-117,共3页
以人类学调查为研究方法,以南花村的旅游开发为例子,针对民族旅游中出现的问题,如农家乐不乐、民族标志失真、民族歌舞杂、旅游商品借等现象,提出对策建议,如梳理民族资源,还原文化本色;民族文化教育从自在走向自为;"农家乐"... 以人类学调查为研究方法,以南花村的旅游开发为例子,针对民族旅游中出现的问题,如农家乐不乐、民族标志失真、民族歌舞杂、旅游商品借等现象,提出对策建议,如梳理民族资源,还原文化本色;民族文化教育从自在走向自为;"农家乐"回归休闲与放松;加强节日游的打造与整合;定位于研究型、科考型旅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花村 民族旅游 人类学调查
原文传递
20世纪上半叶社会学的“中国学派” 被引量:44
15
作者 李培林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3-210,共8页
20世纪上半叶形成的社会学的"中国学派",以认识国情和改造社会为主旨追求,把人类学的方法运用于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国的社会调查,注重对与经济相联系的社会组织和与文化相联系的社会非正式制度的分析。这个"中国学派&q... 20世纪上半叶形成的社会学的"中国学派",以认识国情和改造社会为主旨追求,把人类学的方法运用于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国的社会调查,注重对与经济相联系的社会组织和与文化相联系的社会非正式制度的分析。这个"中国学派"成为此后中国社会学发展的主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中国社会学研究的主导方向。社会学的"中国学派"的研究成果达到了那个时期所能达到的巅峰,迄今难以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的“中国学派” 文化人类学调查 社会人类学的社区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