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人文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范式超越
1
作者 周典恩 方恺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7-154,共8页
人类学传统研究范式陷入科学与人文对垒的二元论思维之中,这不仅造成了学科理论发展的困惑和危机,且严重阻碍着人类学知识体系的建构。马克思立足实践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辩证统一,为当下人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与资源。将实践引入人... 人类学传统研究范式陷入科学与人文对垒的二元论思维之中,这不仅造成了学科理论发展的困惑和危机,且严重阻碍着人类学知识体系的建构。马克思立足实践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辩证统一,为当下人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与资源。将实践引入人类学研究,探索人类学的实践转向,能有效引导人类学从二元对立走向多元交互的范式转变,从表象静态式观察研究走向行动参与式动态建构,从看似客观的价值中立走向坦然承认价值追求,从而为人类学研究范式提供一种新的可能,为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注入新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的人类学 范式超越 实践转向 科学与人文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下载PDF
进化与对话:从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到“后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被引量:2
2
作者 巴胜超 彭兆荣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共5页
由进化论思潮的流变所主导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理论,在"后现代转向"中面临着理论困境和表述危机,而由后现代转向的解构性生发的反思与讨论,使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在对旧有进化模式的省思中,具有新的理论转向的路径——后马克思主... 由进化论思潮的流变所主导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理论,在"后现代转向"中面临着理论困境和表述危机,而由后现代转向的解构性生发的反思与讨论,使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在对旧有进化模式的省思中,具有新的理论转向的路径——后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学理建构和理论表述,形成了一个需要引起学界关注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下载PDF
回归“民族志”与重塑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被引量:10
3
作者 陶庆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3-94,共12页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灵魂"是实践民族志与历史民族志,两者构成了共时性与历时性有机统一的"科学民族志"雏形。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科学民族志"是后续兴起的文化人类学及其民族志的萌芽形态,是文化人类学...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灵魂"是实践民族志与历史民族志,两者构成了共时性与历时性有机统一的"科学民族志"雏形。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科学民族志"是后续兴起的文化人类学及其民族志的萌芽形态,是文化人类学的先期探索与重要组成部分。既不宜把马克思主义人类学限定在"哲学人类学"层面,使之失去人类学"民族志"的核心内涵与主要特征;也不宜将其禁锢在"进化论"等历史人类学的旧有框架下,使之失去融入文化人类学的学术地位与发展机遇。随着文化人类学范式不断演进和民族志书写文本不断多样化,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实践民族志与历史民族志一方面需要在文化人类学的框架下进一步融合,以巩固与优化科学民族志的范式;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科学民族志"雏形也需要与时俱进,把民族志探索"部分的真理"的历史使命与"写文化"的多元民主政治有机结合起来,把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性与人类政治文化的多样性有机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民族志 历史民族志 科学民族志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下载PDF
本体观人:重温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被引量:4
4
作者 朱晓阳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4-100,共7页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对当代人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一方面来自马克思和恩格斯所经验的关于工人阶级状况的事实,另一方面来自关于人和世界、精神与异化、类本质以及实践/生产本体论的影响。在哲学人类学层面,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对当代人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一方面来自马克思和恩格斯所经验的关于工人阶级状况的事实,另一方面来自关于人和世界、精神与异化、类本质以及实践/生产本体论的影响。在哲学人类学层面,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与当代本体论人类学之间的联系来自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的观点,这种联系已经受到当代人类学的重视;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关于资本主义的辩证形式分析,对于当代人类学研究国家、权力和阶层仍然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在实践层面,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与当代人类学中的"积极行动人类学"和"本体政治"也有直接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本体论 类本质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当代进路——兼论《资本论》第一卷中的工业民族志及其双重叙述 被引量:3
5
作者 黄志辉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38,共10页
马克思与恩格斯开拓了工业民族志的经典,他们的诸多著作均是围绕19世纪工人、工厂、工业议题写作而成的。恩格斯根据田野调查材料撰写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使用双重叙事方法开展了民族志的书写,两个经典... 马克思与恩格斯开拓了工业民族志的经典,他们的诸多著作均是围绕19世纪工人、工厂、工业议题写作而成的。恩格斯根据田野调查材料撰写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使用双重叙事方法开展了民族志的书写,两个经典文本构织了一条以劳动过程、价值分配、工人生活境况为核心议题的研究进路,在全世界范围内促发了无数研究“三工”问题的工业民族志。这一谱系将工业民族志放置于宽广的全球化视野中来认识,是当代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重要现实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叙述 《资本论》Ⅰ 工业民族志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大平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59,共9页
马克思主义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与人类学始终具有不解之缘。在形成阶段,人类学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早期社会研究的支撑,证实了其科学价值,同时亦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叙事深化和拓展的基本路径。20世纪50年代以后,受结构主义等思潮影响,... 马克思主义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与人类学始终具有不解之缘。在形成阶段,人类学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早期社会研究的支撑,证实了其科学价值,同时亦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叙事深化和拓展的基本路径。20世纪50年代以后,受结构主义等思潮影响,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动向,这一动向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解以及进行当代批评的视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人类学内部产生了诸多受益于马克思主义的新进展,在现代社会批判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的多层次和多维度融合成为基本趋势。在整体上,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代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人类学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略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娜 马宇峰 张彩霞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88-90,共3页
马克思主义学说与人类学有着密切的不解之缘。马克思受到人类学思想的影响,人类学理论也积极采借马克思主义理论,因而诞生了人类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或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从单线进化论到多线进化论,从文化生态学到文化唯物主义,以及到... 马克思主义学说与人类学有着密切的不解之缘。马克思受到人类学思想的影响,人类学理论也积极采借马克思主义理论,因而诞生了人类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或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从单线进化论到多线进化论,从文化生态学到文化唯物主义,以及到影响巨大的政治经济学派,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为丰富社会科学提供了多样的研究理论与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批评理论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庆卫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5-142,178,共8页
伊格尔顿将人类学批评列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四种形态中的首位,而文化批评则是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批评在当代的主要表现形式。从人类学学科的发展来看,它的研究方向已发生了从异文化或原始文化到自身文化的转向,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人类... 伊格尔顿将人类学批评列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四种形态中的首位,而文化批评则是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批评在当代的主要表现形式。从人类学学科的发展来看,它的研究方向已发生了从异文化或原始文化到自身文化的转向,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在当代取得了共同的问题域,人类学理论成为文化批评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将文化视为整个人类生活的观点,是沟通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与文化批评的关键,这使文化批评获得了宏阔的哲学人类学视野,对于明确文化批评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理论定位以及研究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思想的当代发展,都具有巨大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批评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文学批评
下载PDF
从马克思“人类学笔记”到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学派
9
作者 陈文红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2期5-7,共3页
马克思在晚年阅读了大量的人类学著作形成了"人类学笔记".该笔记不仅体现了马克思在晚年的思想转变,更对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学派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类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学派
下载PDF
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境界
10
作者 苗启明 杨晶 《学术探索》 2019年第10期29-35,共7页
本文的“人类学”一词,不是指具体实证的人类学这门学科,而是一个广义的哲学性、价值性范畴,用以指称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理论特质和21世纪的时代特质。21世纪是全人类通过全球化运动而走向人类学时代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世纪新时代,... 本文的“人类学”一词,不是指具体实证的人类学这门学科,而是一个广义的哲学性、价值性范畴,用以指称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理论特质和21世纪的时代特质。21世纪是全人类通过全球化运动而走向人类学时代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世纪新时代,它要求从人类学高度开辟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境界。这首先要看到马克思的双重历史使命和双重理论构建:立足于阶级性和经济学的为无产阶级解放服务的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和立足于人类性与人类学的为全人类解放服务的人类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后者将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要走上这一新境界,一是要突破对马克思主义的单纯经济学理解,而突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人类学理解,这样才能找准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发展的新天地。二是要突破对马克思本人的单纯阶级性理解,突出对马克思的人类性和人类学的新理解,这样才能让马克思成为21世纪世界历史的人类学发展和走向人类学文明的导师。三是要突破把人类解放放逐到未来有朝一日的社会变革上去的旧观念,突出人类解放是在世界历史的以及人的人类学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的新思想,这样才能推动现实世界自觉向人类解放方向发展。通过三突破三突出方法论,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人类学 马克思的双重历史使命和双重理论构建 人类学马克思主义 三突破三突出方法论
下载PDF
“新政治人类学”范式的新境界——有关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访谈录
11
作者 冯景源 李佳 《政治人类学评论》 2023年第1期1-24,338-342,391,共30页
“新政治人类学”范式是循照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道路前进的,立足新时代呈现新的亮点——历史的跨越发展,即微观的实证研究与宏观的历史文献研究结合起来。这种结合需要借助马克思的“从后思索”的思维方法。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 “新政治人类学”范式是循照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道路前进的,立足新时代呈现新的亮点——历史的跨越发展,即微观的实证研究与宏观的历史文献研究结合起来。这种结合需要借助马克思的“从后思索”的思维方法。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和实践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政治人类学评论》及其所阐发的“新政治人类学”范式正逢其时,不仅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学科范畴,还拓展了马克思的“从后思索”的思维方法的研究领域,使“新政治人类学”范式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研究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政治人类学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从后思索”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
原文传递
“意识形态”作为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重要路径
12
作者 李晋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8-56,共9页
二十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以文化生态学、结构马克思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派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人类学从未停止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洞见中获得支持与启发。相比于经济基础,以研究文化和象征秩序起家的人类学更重... 二十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以文化生态学、结构马克思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派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人类学从未停止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洞见中获得支持与启发。相比于经济基础,以研究文化和象征秩序起家的人类学更重视马克思主义对上层建筑的讨论。围绕“意识形态”这个核心概念及其演变,本文尝试通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理论变化解释清楚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人类学中的形式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意识形态 文化
原文传递
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小柳 胡敏哲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23,139,共13页
自中国共产党建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开展了大量马克思主义民族学人类学的科学探索,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为理论基石,以农民社会和少数民族为主要研究议题,以实地调查为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相... 自中国共产党建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开展了大量马克思主义民族学人类学的科学探索,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为理论基石,以农民社会和少数民族为主要研究议题,以实地调查为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民族学人类学研究道路。从学术的角度去回顾和总结,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人类学,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民族学人类学 中国共产党人 革命时期
原文传递
艺术的必然性:恩斯特·费歇尔的马克思主义审美人类学思想
14
作者 傅其林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3年第1期15-26,共12页
恩斯特·费歇尔从马克思主义立场论述了艺术存在之必然的历史哲学的使命,为审美意识形态奠定了人类学的基础。本文从审美人类学的角度对费歇尔的专著《艺术的必然性》进行阐释,考察他对艺术起源和功能、内容与形式等美学核心问题的... 恩斯特·费歇尔从马克思主义立场论述了艺术存在之必然的历史哲学的使命,为审美意识形态奠定了人类学的基础。本文从审美人类学的角度对费歇尔的专著《艺术的必然性》进行阐释,考察他对艺术起源和功能、内容与形式等美学核心问题的解答,并反思其宏大叙事的美学建构在后现代语境中的价值与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斯特·费歇尔 马克思主义审美人类学 艺术的必然性 审美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本体观人:重温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15
作者 朱晓阳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2年第6期137-138,共2页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对当代人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为事实前提,讨论其在当代人类学本体论视阈中的意义。人的哲学与“类存在”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本体论是人的感性活动。
关键词 事实前提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人的哲学 本体观 本体论 当代
原文传递
政治学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被引量:1
16
作者 陶庆 梁晓安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7-79,共13页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理所当然需要纳于政治学视域下展示其内在的理论魅力。众所周知,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为基础,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广泛深入的研究,但学术上仍然...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理所当然需要纳于政治学视域下展示其内在的理论魅力。众所周知,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为基础,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广泛深入的研究,但学术上仍然呈现出“混沌”现象。因此需要立足于政治学,全面梳理国内外重要研究著述,从哲学人类学、历史人类学、经验人类学等不同类型归纳分析。源于西学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本身是一个跨越多种学科的宏大命题,但由于各个学科之间壁垒叠障,各自沿着自身惯性力量迅猛发展,跨学科之间彼此界线鸿沟裂痕仍在加剧扩大,导致该领域至今处于扑朔迷离、变幻莫测、一题各表的复杂状态。故此,梳理以上传统研究方法上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才能真实有效地将其引入政治学科学化的交叉复合学术境界,并推演出新政治人类学范式下具有中国话语和中国风格的新型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学 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政治学科学化
原文传递
政治学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17
作者 陶庆 梁晓安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2年第5期198-198,共1页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最大的政治,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理所当然需要纳于政治学视域下展示其内在的理论魅力。众所周知,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为基础,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广泛深入的研究,但学术上仍然呈现出“混沌...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最大的政治,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理所当然需要纳于政治学视域下展示其内在的理论魅力。众所周知,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为基础,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广泛深入的研究,但学术上仍然呈现出“混沌”现象。因此需要立足于政治学,全面梳理国内外重要研究著述,从哲学人类学、历史人类学、经验人类学等不同类型归纳分析。源于西学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本身是一个跨越多种学科的宏大命题,但由于各个学科之间壁垒叠障,各自沿着自身惯性力量迅猛发展,跨学科之间彼此界线鸿沟裂痕仍在加剧扩大,导致该领域至今处于扑朔迷离、变幻莫测、一题各表的复杂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人类学 哲学人类学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理论魅力 跨学科 政治学
原文传递
马克思的审美人类学思想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杰 海力波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01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人类学的总体目标应当是把对人的精神现象的研究和对人的物质存在、生理基础的研究加以统一,使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建立在实证的基础上,以驳斥人文科学是伪科学的观点。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审美人类学 人类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美学 人文科学 不同之处 文化人类学 现代化进程 审美活动 神秘性 古希腊神话
原文传递
《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1~6期目录
19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F0002-F0002,160,F0003,共3页
关键词 社会科学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政治 云南 目录 检索工具
下载PDF
学科开放与学术共享——《政治人类学评论》代总序
20
作者 陶庆 《政治人类学评论》 2022年第2期I0011-I0013,F0002,350-353,共8页
《政治人类学评论》及其所阐发的“新政治人类学”暨“政策人类学”等学科范式,迫切呼唤学科开放与学术共享的“春天”!迄今,它刚满4周岁,仍是学术界很不显眼甚至有些“扎眼”的“丑小鸭”,但期待它有朝一日凌空翱翔。《政治人类学评论... 《政治人类学评论》及其所阐发的“新政治人类学”暨“政策人类学”等学科范式,迫切呼唤学科开放与学术共享的“春天”!迄今,它刚满4周岁,仍是学术界很不显眼甚至有些“扎眼”的“丑小鸭”,但期待它有朝一日凌空翱翔。《政治人类学评论》是目前国内第一个政治人类学专业集刊--即便包括英语文献全球范围内也仅存二三--涵盖政治学、公共管理学、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文化社会学等多个学科与交叉领域,具有交叉跨学科的潜质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人类学 社会人类学 政策人类学 文化社会学 公共管理学 英语文献 学科范式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