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评估神经退行性疾病基因变异体功能的一种人类小胶质样细胞模型
1
作者 肖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98-798,共1页
小胶质细胞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关键细胞类型,然而在体外研究人类小胶质细胞具有一定难度。Ryan等开发了一种体外细胞模型系统,该系统由源于人类单核细胞的小胶质样细胞(monocyte-derived microglia-like cells,MDMi细胞)组成,这些... 小胶质细胞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关键细胞类型,然而在体外研究人类小胶质细胞具有一定难度。Ryan等开发了一种体外细胞模型系统,该系统由源于人类单核细胞的小胶质样细胞(monocyte-derived microglia-like cells,MDMi细胞)组成,这些细胞表现出小胶质细胞的主要表型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疾病 基因变异体功 人类小胶质样细胞模型 细胞类型
下载PDF
β-淀粉样肽诱导小胶质细胞培养上清致海马神经元损伤模型的建立
2
作者 谢春英 胡冬 +3 位作者 邓春艳 孙顺昌 刘香萍 孙世惠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9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建立β淀粉样肽(Aβ1-40)诱导激活小胶质细胞的上清致海马神经元损伤的细胞模型,并初步研究神经元损伤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可溶性Aβ1-40诱导激活小胶质细胞,光镜下观察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形态,ELISA检测其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 目的:建立β淀粉样肽(Aβ1-40)诱导激活小胶质细胞的上清致海马神经元损伤的细胞模型,并初步研究神经元损伤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可溶性Aβ1-40诱导激活小胶质细胞,光镜下观察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形态,ELISA检测其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α;用激活后的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刺激海马神经元,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blot检测刺激后海马神经元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硝基酪氨酸(NT)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海马神经元内胱冬蛋白酶-3(caspase-3)活性来评价神经元的损伤程度。结果:终浓度为10μmol/L的Aβ1-40与小胶质细胞孵育24h后,取上清液加到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孵育24~72h,海马神经元较对照组形态有明显变化;经Westernblot检测,神经元内iNOS、NT表达明显增加;ELISA检测神经元内caspase-3活性明显增高。结论:小胶质细胞被Aβ1-40激活后,其释放物有明显的致神经元损伤效应,表明建立了神经元损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 小胶质细胞 海马神经元 损伤模型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Toll样受体4变异可减弱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神经胶质细胞活化,增加Aβ沉积并加重认知缺陷
3
作者 行妍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90-2290,共1页
Aβ沉积作为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一个病理特征,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同时出现。在AD的发病机制中,激活的小胶质细胞的作用仍存在争议:它们可能通过吞噬作用清除Aβ沉积物,也可能通过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物质而起致病作用。美... Aβ沉积作为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一个病理特征,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同时出现。在AD的发病机制中,激活的小胶质细胞的作用仍存在争议:它们可能通过吞噬作用清除Aβ沉积物,也可能通过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物质而起致病作用。美国科学家之前证实小胶质细胞可以被T011样受体(TLRs)所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受体4变异 阿尔茨海默病模型 神经胶质细胞活化 AΒ沉积 认知缺陷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阻断A1型星形胶质细胞转化在帕金森病模型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肖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6-86,共1页
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被经典炎症介质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以使星形胶质细胞转化为具有神经毒性的A1表型。开发抑制A1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形成的药物可以用来治疗这些尚无明确有效疗法的疾病。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ucagon-like peptide-... 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被经典炎症介质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以使星形胶质细胞转化为具有神经毒性的A1表型。开发抑制A1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形成的药物可以用来治疗这些尚无明确有效疗法的疾病。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GLP1R)激动剂已被认为是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潜在神经保护剂,但其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保护作用 帕金森病模型 星形胶质 细胞转化 神经系统疾病 胰高血糖素肽1 receptor 胞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4对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徐文芹 尹婕 王雨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7-323,共7页
背景研究发现,Toll样受体(TLRs)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TLR4对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中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8只7日龄新生C57BL/6J小鼠以随机数字表法按小鼠... 背景研究发现,Toll样受体(TLRs)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TLR4对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中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8只7日龄新生C57BL/6J小鼠以随机数字表法按小鼠窝别分为常氧组、OIR组及0IR+脂多糖(LPS)-EB组,常氧组小鼠在正常氧环境中饲养,OIR组及OIR+LPS—EB组小鼠于生后第7天(P7)与母鼠置于体积分数(75±2)%高氧氧箱中饲养5d以诱导OIR模型,于P12在正常氧环境中饲养,OIR+LPS-EB组P12小鼠腹腔内注射LPS-EB,剂量为1mg/kg,OIR组同法注射PBS。各组摘取P17小鼠眼球于质量分数4%多聚甲醛中固定并行视网膜铺片和Lectin染色,计算视网膜无血管区和新生血管区面积占全视网膜的百分比。各组制备P17小鼠眼后节组织冰冻切片并行免疫荧光检测,计数小鼠5mm视网膜全长活化小胶质细胞数目;采用CDllb和TLR4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中CDllb、TLR4的表达及其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p(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水平。结果常氧组P17小鼠视网膜血管分布和形态正常,OIR组和OIR+LPS—EB组P17小鼠视网膜中央均出现无血管区和新生血管簇,OIR+LPS-EB组小鼠视网膜无血管区面积比为(18.47±1.32)%,新生血管面积比为(3.29±0.85)%,分别大于OIR组的(15.78±1.44)%和(1.77±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6,P=0.01;t=4.22,P=0.00)。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常氧组P17小鼠视网膜中活化小胶质细胞数量极少,OIR组和OIR+LPS—EB组P17小鼠视网膜中活化小胶质细胞荧光强度增强,活化小胶质细胞数量增加,其中OIR+LPS-EB组小鼠视网膜中小胶质细胞数明显多于O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50±4.77)/5mm与(74.83±4.17)/5mm,t=8.00,P〈0.01]。常氧组小鼠视网膜中TLR4阳性小胶质细胞数量极少,OIR组和OIR+LPS—EB组小鼠视网膜中TLR4荧光增强,TLR4阳性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增加,OIR+LPS—EB组小鼠视网膜中TLR4阳性小胶质细胞数目明显多于O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50±6.38)/5mm与(28.17±6.24)/5mm,t=5.86,P〈0.01)]。常氧组P17小鼠视网膜中CDllb和VEGF/IL-1β/TNF-a共表达的小胶质细胞数量分别为(1.17±0.75)/5mm、0和0,而OIR+LPS—EB组小鼠视网膜中共表达CDllb和VEGF/IL·1β/TNF—d的小胶质细胞数量多于O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50±8.78)/5mm与(28.50±5.61)/5mm,F=44.07,P〈0.01;(24.10±6.49)/5mm与(16.00±3.46)/5nlm,F=11.31,P〈0.01;(33.83±14.82)/5mm与(23.00±2.83)/5mm,t=19.92,P〈0.01]。结论TLR4可促进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LR4激活视网膜小胶质细胞中相关的下游信号通路,促进血管生长因子及炎性因子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受体4 视网膜新生血管 血管生成 缺血/病理 神经胶质细胞/代谢 动物模型 近交系C57BL小鼠 炎性介质/代谢 信号转导
下载PDF
分子疫苗防治老年性痴呆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薇 华茜 +1 位作者 张岱 赫荣乔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81-782,共2页
老年斑是老年性痴呆 (Alzheimer sdisease ,AD)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β 淀粉样 (β amyloid ,Aβ)是其主要成分 .将Aβ作为疫苗对动物进行免疫 ,有明显抑制转基因小鼠脑内Aβ的沉积 ,清除原有斑块的作用 ,从而减少异常Aβ沉积对认知功能... 老年斑是老年性痴呆 (Alzheimer sdisease ,AD)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β 淀粉样 (β amyloid ,Aβ)是其主要成分 .将Aβ作为疫苗对动物进行免疫 ,有明显抑制转基因小鼠脑内Aβ的沉积 ,清除原有斑块的作用 ,从而减少异常Aβ沉积对认知功能的损害 .疫苗没有引起针对动物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 老年性痴呆 星形胶质细胞聚集 分子疫苗 防治 小鼠模型
下载PDF
高通量数据分析DNA损伤诱导转录样蛋白4在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少校 吴瑛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018-1021,共4页
目的探讨DNA损伤诱导转录样蛋白4(DDIT4L)在人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相关机制。方法分别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人类肿瘤相关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下载GBM的RNASeq V2数据,以及GBM样本数据集GSE769... 目的探讨DNA损伤诱导转录样蛋白4(DDIT4L)在人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相关机制。方法分别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人类肿瘤相关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下载GBM的RNASeq V2数据,以及GBM样本数据集GSE7696的系列矩阵数据。应用Kaplan-Meier和多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确定DDIT4L的预后价值,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方法分析DDIT4L相关的信号通路。结果 DDIT4L高表达是提示GBM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其高表达与烟酸-烟酰胺代谢、组氨酸代谢、氮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相关通路增强有关。结论 DDIT4L高表达的GBM患者预后不良,可能通过对GBM中的烟酸-烟酰胺、组氨酸、氮或苯丙氨酸代谢的调节而发挥促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肿瘤相关基因表达汇编 多形性胶质细胞 DNA损伤诱导转录蛋白4 癌症基因组图谱
下载PDF
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在罕见癌症中的应用进展
8
作者 陈诚 曹保红 《药物评价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0-1168,共9页
随着早期诊疗、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的普遍应用,大部分常见癌症的5年生存率都有较明显的提升。相比于常见癌症,罕见癌症由于其发病率较低,长期缺乏足够的关注度。然而,基于庞大的人口总数,罕见癌症的发病数依然是不容忽视的,但有效治疗... 随着早期诊疗、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的普遍应用,大部分常见癌症的5年生存率都有较明显的提升。相比于常见癌症,罕见癌症由于其发病率较低,长期缺乏足够的关注度。然而,基于庞大的人口总数,罕见癌症的发病数依然是不容忽视的,但有效治疗手段的缺失使得罕见癌症患者的预后不佳。罕见癌症的研究难点之一在于癌种群体分散,样本量较小,难以进行相关的临床研究。而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模型可有效保存患者样本,高度模拟原发肿瘤,是研究罕见癌症的有利工具。就罕见癌症的概念和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在不同类别的罕见癌症如腺样囊性癌、胆管癌、肛管癌、恶性间皮瘤、罕见妇科癌症、睾丸癌、黑色素瘤、恶性胚胎肿瘤、脊索瘤、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肾上腺皮质癌、胶质母细胞瘤、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探索罕见癌症发病机制及开发更具有前景的抗罕见癌症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罕见癌症 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 囊性癌 胆管癌 肛管癌 恶性间皮瘤 罕见妇科癌症 睾丸癌 黑色素瘤 恶性胚胎肿瘤 脊索瘤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 肾上腺皮质癌 胶质细胞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原文传递
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研究
9
作者 孟婕 《神经药理学报》 2017年第2期22-48,共27页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在中国,AD患者人数已居世界第一,也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由于AD病因复杂,目前有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沉积假说,炎症反应假说以及...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在中国,AD患者人数已居世界第一,也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由于AD病因复杂,目前有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沉积假说,炎症反应假说以及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假说,但却没有极为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最近,基于淀粉样蛋白级联反应假说,一系列淀粉样蛋白(Aβ)抗体及Aβ分泌酶抑制剂被运用到临床试验,但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面临失败。中医药作为传统医药,其药性平和以,副作用小,使用方便,但在AD治疗方面报道甚少。藏边大黄(RheumaustraleD.Don,Rt)作为一种传统的藏医药,在临床中,被当作抗炎,抗微生物和抗肿瘤性质的常见药物。本课题基于AD炎症反应假说,旨在探索Rt在AD病理发生过程中的保护作用。小胶质细胞是脑内最主要的炎症反应细胞,其活化状态呈现M1伤害型和M2保护型。在AD病理发生过程中,小胶质细胞倾向于呈现慢性活化的M1型。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A,CGA)被发现为AD脑内内源性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因子。方法:本课题运用体外实验探索Rt对CGA活化的小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①运用RT-PCR技术检测Rt对CGA引起的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②探索Rt对炎症反应调节的机制;③确定Rt起保护作用的具体有效成分。结果:①Rt显著抑制CGA引起的小胶质细胞的M1极化,表现为抑制了促炎因子(IL-1β,TNFα,iNOS)的表达,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②作为促炎症反应的两种主要转录因子NF-κB和STAT-1,其活化能被Rt有效抑制,表现为NF-κB入核率降低,STAT-1磷酸化降低,抗炎因子IL-10表达升高;③在Rt主要的7种成分中,三种成分被验证为有效抗炎成分。结论:①Rt作为传统的藏药,能有效抑制小胶质细胞促炎症的发生并促进抗炎因子的表达;②Rt通过抑制促炎转录因子活化实现抗炎效果;③Rt中的三种有效成分在抗炎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本课题运用体外细胞实验探索了Rt在小胶质细胞中抗炎作用的机制及有效成分,在AD治疗药物筛选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验证Rt在AD发生过程中的保护作用,课题下一步将要进行Rt在AD模型老鼠进行保护作用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蛋白 小胶质细胞 AD模型 炎症反应 抗炎作用 神经退行性疾病 保护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