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鼎湖山马尾松林凋落物及其对人类干扰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莫江明 孔国辉 +2 位作者 Sandra BROWN 方运霆 张佑昌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56-664,共9页
通过处理 (根据当地习惯收割凋落物和林下层 )和保护 (无任何人类活动 )样地的比较 ,在 3年时间里研究了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林凋落物、养分动态及其对人类干扰的响应。处理和保护样地年平均凋落物总量分别为 :... 通过处理 (根据当地习惯收割凋落物和林下层 )和保护 (无任何人类活动 )样地的比较 ,在 3年时间里研究了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林凋落物、养分动态及其对人类干扰的响应。处理和保护样地年平均凋落物总量分别为 :2 .388和 2 .342 t· hm- 2 · a- 1 ,它们主要由针叶组成 (45 .4 %~ 78.8% ) ,皮 +枝占12 .4 %~ 14 .4 % ,杂物 8.6 %~ 4 0 .2 %。凋落物量具有明显的年、季和月变化规律。尽管为人工起源的马尾松林 ,但其凋落物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 (变异系数 >2 2 % )。凋落物中主要营养元素浓度因组分和季节不同而异 ,但总的趋势以杂物和春季的浓度最高。凋落物主要营养元素的归还量亦随季节和组分不同而异 ,其年平均归还总量为 :处理样地 N 15 .85 kg· hm- 2 · a- 1 ,P 0 .6 3kg· hm- 2 · a- 1 ,K 2 .86 kg· hm- 2 · a- 1 ,Ca 6 .0 4 kg· hm- 2 · a- 1 和 Mg1.77kg· hm- 2 · a- 1 ;保护样地 N 16 .2 4 kg· hm- 2 · a- 1 ,P 0 .6 7kg· hm- 2 · a- 1 ,K 2 .6 1kg· hm- 2 · a- 1 ,Ca 5 .4 1kg· hm- 2 · a- 1 和 Mg 2 .0 9kg· hm- 2 · a- 1 。当停止人为干扰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林 人类干扰 鼎湖山 凋落物 养分动态 生物保护区
下载PDF
朱鹮游荡期对人类干扰的耐受性 被引量:20
2
作者 周学红 蒋琳 +3 位作者 王强 张伟 程鲲 丁海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176-5184,共9页
随着野生动物旅游业的发展,野生动物对人类干扰的耐受性研究在科学管理野生动物旅游业,提高游客体验,促进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2007年10~11月应用可操纵试验法在陕西汉中朱鹮(Nipponia nippon)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 随着野生动物旅游业的发展,野生动物对人类干扰的耐受性研究在科学管理野生动物旅游业,提高游客体验,促进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2007年10~11月应用可操纵试验法在陕西汉中朱鹮(Nipponia nippon)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了朱鹮游荡期对人类干扰的耐受性。研究结果表明,朱鹮游荡期对人类干扰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并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朱鹮的警戒距离为(38.57±14.01)m,惊飞距离为(23.84±9.45)m,警戒距离是惊飞距离的1.6倍左右,两者存在着显著相关性。干扰者的衣着颜色是影响朱鹮对人类干扰的耐受性的主要因子,朱鹮对鲜艳衣物敏感。随着距居民点距离的减小,朱鹮对人类干扰的耐受性逐渐增强,但朱鹮对道路有一定回避效应。建议最小接近区域的面积应该是以警戒距离(AD)为半径的圆形区域,朱鹮最小接近区域的面积=∏×38.572≈4700m2,该区域范围内限制游客进入,并禁止游客穿着鲜艳色衣物进入自然保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Nipponia nippon) 人类干扰 耐受性 警戒距离 惊飞距离
下载PDF
草地植物多样性对人类干扰的多尺度响应 被引量:24
3
作者 郑伟 朱进忠 潘存德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2-80,共9页
人类干扰是草地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导因之一。植物多样性的形成依赖于一定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生态系统结构与过程,只有在特定的时空尺度上才能充分表达其主导作用与效应。植物多样性的尺度特征和人类干扰的大尺度效应决定了... 人类干扰是草地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导因之一。植物多样性的形成依赖于一定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生态系统结构与过程,只有在特定的时空尺度上才能充分表达其主导作用与效应。植物多样性的尺度特征和人类干扰的大尺度效应决定了草地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论述了不同尺度的草地植物多样性对放牧、旅游、刈割、施肥及开垦等各种人类干扰响应的方式、过程与生态后果,明确了尺度问题在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草地植物多样性在人类干扰下的变化导因与响应机制,以期为草地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合理利用及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人类干扰 多尺度 响应 草地生态系统
下载PDF
人类干扰对五大连池药泉山放线菌群落结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关健飞 王继华 +3 位作者 张雪萍 龚雪 王淼 周小倩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0-466,共7页
为了解人类干扰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以五大连池药泉山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干扰对土壤放线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放线菌群落结构与土壤化学性质、酶活性变化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药泉山土壤中可培养放线菌数量为0.48×... 为了解人类干扰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以五大连池药泉山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干扰对土壤放线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放线菌群落结构与土壤化学性质、酶活性变化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药泉山土壤中可培养放线菌数量为0.48×10^7~5.13×10^7cfu/g,共分离放线菌118株,分属于11个属.药泉山土壤中放线菌相似度为65.38%.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在活动区分离频率较为一致;小多孢菌属(Streptoverticillium)、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分别在缓冲区和背景区占较高分离频率.5个化学因子和5种酶活性与放线菌种群分布存在不同程度的响应关系,其中蔗糖酶对于放线菌群落结构组成相对影响较大,其次为有机质、脲酶、速效磷.放线菌属(Actinomyce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分布广泛,主要集中于冗余分析图的中心位置,为各采样点处共有放线菌菌属.小多孢菌属(Streptoverticillium)与蔗糖酶、链轮丝菌属(Micromonospora)与磷酸酶、马杜拉放线菌属(Frankia)与脲酶均呈现正相关性,而丝核菌属(Actinomadura)则与速效磷呈现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泉山 人类干扰 放线菌 群落结构
下载PDF
基于ArcGIS的辽河流域水生态人类干扰性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付保荣 惠秀娟 +3 位作者 侯伟 孙妍 张润洁 李法云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87-91,共5页
以辽宁省内辽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以小流域为评价单元.在相关数据调查基础上,构建辽河流域水生态干扰性的组成和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标准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度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在此基础上运用ArcGIS技术生成辽河流域水生态系... 以辽宁省内辽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以小流域为评价单元.在相关数据调查基础上,构建辽河流域水生态干扰性的组成和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标准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度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在此基础上运用ArcGIS技术生成辽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干扰性评价分级图.结果表明:辽宁省辽河流域低、中、高干扰区域分别约占全流域面积的37.3%、58.4%、4.3%.低干扰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部丘陵和低起伏山地区,主要集中在抚顺、本溪、阜新和锦州等市(县);中干扰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山区和西南部河流冲积平原地区,主要位于辽河干流沿线城市,包括铁岭、沈阳、本溪、辽阳、鞍山、营口、锦州、盘锦等市的部分地区;高干扰主要分布于中部平原地区,主要是沈阳、鞍山、辽阳等市的部分地区.人类干扰度贡献率排序依次为资源利用状况>社会发展水平>污染物排放压力>经济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内辽河流域 灰色关联度法 ARCGIS 人类干扰性评价
下载PDF
人类干扰和竹类侵扰下的四面山南方红豆杉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罗涛 何平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7-93,共7页
通过粗略的大面积踏查和精细的样地调查,分析了重庆四面山南方红豆杉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与人为干扰和竹类侵扰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群落存在较大人类旅游活动和农事活动的干扰,在垂直结构上可划分为乔木、灌木和草本3层.通过模糊聚类... 通过粗略的大面积踏查和精细的样地调查,分析了重庆四面山南方红豆杉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与人为干扰和竹类侵扰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群落存在较大人类旅游活动和农事活动的干扰,在垂直结构上可划分为乔木、灌木和草本3层.通过模糊聚类可以将所有调查样方划分为1个群系组3个群丛,慈竹是四面山南方红豆杉群落的优势种,而南方红豆杉则为该群落灌木层的优势种和群落的特征种.群落乔木层的丰富度指数、辛普森指数与人类干扰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从群落香农指数来看,灌木层的多样性与人类干扰呈显著正相关.可以认为,在四面山特殊的具有中度竹类侵扰下的南方红豆杉群落中,高的人类干扰对于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是有利的,草本层对这种强的人类干扰和竹类入侵具有最灵敏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物种多样性 四面山 人类干扰
下载PDF
人类干扰对若尔盖高原景观格局变化影响的遥感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谢家丽 宋翔 颜长珍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16-20,共5页
利用1965年至2010年间7期遥感影像数据为信息源,通过目视解译提取若尔盖高原土地覆盖,在GIS空间分析功能支持下,依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对景观时空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65~2010年间,研究区人类活动干扰程度呈持续增加的趋势,... 利用1965年至2010年间7期遥感影像数据为信息源,通过目视解译提取若尔盖高原土地覆盖,在GIS空间分析功能支持下,依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对景观时空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65~2010年间,研究区人类活动干扰程度呈持续增加的趋势,且对环境变化产生双面效应,即以2000年为时间节点,区域生态环境呈现先恶化后恢复的发展趋势;其中,2010年相对于1965年农田、草地、城镇和荒漠的面积呈增加的趋势,而森林和湿地的面积呈减少的趋势;2000年后湿地面积萎缩速度明显减缓,且荒漠面积也呈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高原 人类干扰程度 景观格局 遥感
下载PDF
多重人类干扰下长江流域的水生态系统健康修复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宇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23,共5页
首先概述了水生态系统健康的定义,即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组分的完整性。然后介绍了长江流域的主要人类活动干扰和水生态系统健康现状,主要包括水生生物生境的破碎和丧失、污染物的排放和水质问题,以及水生生物资源的衰减现状。最后... 首先概述了水生态系统健康的定义,即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组分的完整性。然后介绍了长江流域的主要人类活动干扰和水生态系统健康现状,主要包括水生生物生境的破碎和丧失、污染物的排放和水质问题,以及水生生物资源的衰减现状。最后在水电开发、航运、化工、采矿、农业、城镇化及渔业过度捕捞等多重人类活动干扰下,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修复长江流域的水生态系统健康:①腾让并修复水生态空间;②恢复鱼类等水生生物资源;③调整各项人类活动并开展生态修复;④加强长江生态保护法的立法以确保长效的生态修复机制的形成和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系统健康 多重人类干扰 生态修复 长江流域
下载PDF
从自然干扰看人类干扰的合理性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成 《吉林林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223-227,共5页
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来说又称人类干扰.总结了人类干扰的特点:①干扰方式的相似性与作用时间的同步性;②干扰历时的长期性与作用程度的深刻性;③干扰范围的广泛性与作用方式的多样性;④干扰活动的小尺度与作用后果的大尺度.在... 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来说又称人类干扰.总结了人类干扰的特点:①干扰方式的相似性与作用时间的同步性;②干扰历时的长期性与作用程度的深刻性;③干扰范围的广泛性与作用方式的多样性;④干扰活动的小尺度与作用后果的大尺度.在此基础上,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分析了自然干扰与人类干扰在作用机制和尺度等方面的差异,指出自然干扰的运行机制对于人类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干扰 自然干扰 合理性 自然生态系统 森林
下载PDF
紫花含笑适宜生境的保护空缺与人类干扰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慧明 高吉喜 +1 位作者 宋创业 于胜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976-3981,共6页
以紫花含笑地理分布点数据为基础,结合地形和气候数据,使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紫花含笑的生境适宜度进行了评估,并基于阈值法,将紫花含笑生境分为适宜区和最适宜区,分析了紫花含笑生境适宜区和最适宜区在我国的地理分布、保护现状以... 以紫花含笑地理分布点数据为基础,结合地形和气候数据,使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紫花含笑的生境适宜度进行了评估,并基于阈值法,将紫花含笑生境分为适宜区和最适宜区,分析了紫花含笑生境适宜区和最适宜区在我国的地理分布、保护现状以及人类干扰状况,结果表明:年均降雨量对紫花含笑的分布影响最为重要,地形因子和温度因子对紫花含笑的分布影响相对较小;紫花含笑的生境最适宜区面积为13.7万km^2,适宜区为27.0万km^2,分布在22°~30°N,107°~120°E之间.广东、福建、广西、江西和湖南等5个省是紫花含笑生境最适宜分布区面积最广的地区;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生境最适宜区和适宜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9%,大部分适宜生境未得到有效保护;紫花含笑生境适宜区和最适宜区内,林地是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但是各项人类活动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适宜度 最大熵模型 ROC曲线 土地利用 自然保护区 人类干扰
下载PDF
准格尔盆地不同程度人类干扰下土壤盐分及离子组成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宁 熊黑钢 +2 位作者 叶红云 马利芳 张芳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77,189,共8页
以新疆受不同程度干扰土壤的盐分及离子含量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方法,探究人类干扰对土壤盐分和离子的含量及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随着人为干扰的增强,土壤盐渍化程度加深;无论何... 以新疆受不同程度干扰土壤的盐分及离子含量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方法,探究人类干扰对土壤盐分和离子的含量及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随着人为干扰的增强,土壤盐渍化程度加深;无论何种人为干扰程度下,土壤中Cl^-和Na^+均为含量最高的阴、阳离子,其含量均随着人为干扰的加剧逐渐增大,其中Cl^-含量变化最显著,其在中、重度人为干扰区比无人干扰区分别增加了67%和234%,Na^+分别增加34%和86%;土壤盐分含量与Cl^-含量的相关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随着人为干扰程度的加深分别增大51%和77%;离子间的相关系数最大的为重度人为干扰区的Cl^-和Na^+,达到0.98;土壤盐分与Cl^-、Na^+、SO4^2-的空间分布对应度随着人为干扰的增强而增大,其中与Cl^-对应度最高,在无、中、重度分别达到53%、66%、89%,Cl^-与Na^+在重度人为干扰区对应度达到96%。综上,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不同,从而使土壤所受干扰方式(灌溉、翻耕)与频率有差异,导致土壤受到的干扰程度不同,盐分和离子变化情况各异,因此对新疆干旱地区的土壤盐渍化修复时应进行有针对性地精确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程度人类干扰 土壤盐分 土壤离子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不同人类干扰背景下横断山南段保护优先区规划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成文 王文礼 +5 位作者 刘冬梅 代光辉 刘维鸿 李泞吕 朱颖 张志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9655-9668,共14页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最基本的措施。在有限的资金和人力条件下,如何参考不同人类干扰在保护优先区建设中的影响并选择合适的保护规划方案,在更大程度上的保护本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一直以来都是保护生物学家争...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最基本的措施。在有限的资金和人力条件下,如何参考不同人类干扰在保护优先区建设中的影响并选择合适的保护规划方案,在更大程度上的保护本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一直以来都是保护生物学家争论的焦点。以横断山南段区为例,重点关注保护区建设过程中不同的人类干扰程度,以人类干扰的高低为切入点,基于多准则决策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以横断山南植被生态系统和人类干扰强度因子为基础,对比分析横断山南的生态系统保护价值分布、人类干扰格局和保护成效,结果显示:一是区域内森林生态系统(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混交林、常绿针叶林)、湿地生态系统(湖泊、河流、草本湿地)、高山生态系统(冰川和永久积雪、高寒草甸、高寒草原)价值高且分值在21分以上;二是从人类干扰高低分析入手,基于维持和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的保护优先区域和保护策略。三是识别出横断山南段区的保护优先区主要包括峨边县、马边县、石棉县、越西县、保山市、腾冲市、维西县、德钦县、察隅县等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山南段区 生态系统 人类干扰 保护优先区
下载PDF
天津盘山风景名胜区人类干扰对野生动物活动节律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莫秀洪 莫麒颖 +6 位作者 卢宪旺 关洪武 张卫兵 孙宝军 冀贺莲 田雅慧 赵大鹏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41,共12页
2019年7月—2020年8月,应用红外相机技术研究天津盘山风景名胜区人类干扰对野生动物活动节律的影响效应,比较分析相对多度指数(RAI)前5位的留鸟和哺乳动物在有、无人类干扰位点区域之间的活动节律差异,以及不同强度人类干扰区域之间的... 2019年7月—2020年8月,应用红外相机技术研究天津盘山风景名胜区人类干扰对野生动物活动节律的影响效应,比较分析相对多度指数(RAI)前5位的留鸟和哺乳动物在有、无人类干扰位点区域之间的活动节律差异,以及不同强度人类干扰区域之间的活动节律差异。结果发现:1)人类干扰对留鸟活动节律的影响较小,RAI最大的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yncha(重叠系数△=0.8257,P=0.0410)的区域间活动节律存在显著分化;而山噪鹛Garrulax davidi(△=0.8575,P=0.1700)、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0.8780,P=0.7050)、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0.8703,P=0.3610)和喜鹊Pica pica(△=0.7802,P=0.1010)的区域间活动节律无显著分化;2)人类干扰对昼行性哺乳类活动节律的影响高于夜行性哺乳类,猪獾Arctonyx collaris(△=0.6686,P=0.4480)和亚洲狗獾Meles leucurus(△=0.8420,P=0.6410)的区域间活动节律无显著分化;而松鼠Sciurus vulgaris(△=0.7752,P<0.0001)、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0.8535,P=0.0240)和蒙古兔Lepus tolai(△=0.8534,P=0.0390)的区域间活动节律存在显著分化;3)野生动物对不同强度人类干扰作出不同的行为反应,部分个体可以忍耐低强度人类干扰,绝大部分个体均回避高强度人类干扰。本研究为相关自然保护地对野生动物综合保护与管理提供了基础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山 人类干扰 活动节律 野生动物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人类干扰对滇金丝猴潜在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钱天陆 秦淑洁 +2 位作者 吴朝宁 席唱白 王结臣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9-361,共13页
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bieti)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灵长类动物,预测其栖息地变化,评估人类活动影响,进而识别保护空缺,对该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出行大数据估计人类出行密度,并将这一指标引入栖息地模型的构建;运用MaxEnt模型... 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bieti)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灵长类动物,预测其栖息地变化,评估人类活动影响,进而识别保护空缺,对该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出行大数据估计人类出行密度,并将这一指标引入栖息地模型的构建;运用MaxEnt模型和空间分析技术分别构建自然环境和人类干扰两种情景下滇金丝猴的适宜栖息地模型,并分析自然环境与人类干扰两类共计11个变量对栖息地的影响。结果显示:(1)MaxEnt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基于出行大数据的人类出行密度这一指标能很好表征人类干扰对栖息地的影响。(2)模型预测得到滇金丝猴高适宜栖息地面积3487.28 km2,认为影响滇金丝猴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是海拔、年降水量、人类出行密度和距道路距离。(3)人类干扰对滇金丝猴栖息地有明显的负影响(使适宜栖息地面积相较于自然环境下减少9.32%),其中人类出行活动对滇金丝猴的栖息地干扰最为明显;同时还发现研究区78.8%的区域均受到一个或多个人类变量的较强干扰。(4)在现有15个滇金丝猴群的活动斑块中,3个同时具有较高栖息地适宜性和较多人类干扰的斑块,可作为重点保护区域;同时发现栖息地质量在距道路和居民点约2500 m处均出现明显拐点,可作为开展保护工作的缓冲区参考距离。降低这些区域的人类干扰强度,对滇金丝猴的生存具有更重要的现实保护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金丝猴 MaxEnt模型 人类干扰 出行大数据 潜在分布
下载PDF
浙江象山湾海岸线分形与人类干扰强度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盘玉玲 梁勤欧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106-113,共8页
为研究象山湾海岸线形态的时空变化,总结不同人类干扰强度下海岸线的分维值范围,采用遥感影像图结合Arc GIS分别对1995年、2002年、2014年的海岸线进行了数字化,并根据一定原则对不同干扰强度下的岸线进行了分段,运用网格法进行分形维... 为研究象山湾海岸线形态的时空变化,总结不同人类干扰强度下海岸线的分维值范围,采用遥感影像图结合Arc GIS分别对1995年、2002年、2014年的海岸线进行了数字化,并根据一定原则对不同干扰强度下的岸线进行了分段,运用网格法进行分形维数的计算.最后,对海岸线分形与人类干扰强度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1995—2014年,象山湾海岸线的分维值稳定在1.04左右,但呈现下降趋势;2)全人工岸线分维值为0.97~1.04,半人工岸线分维值为0.99~1.02,全自然岸线分维值为1.03~1.09.说明受人类干扰强度越小,海岸线分维值一般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湾 海岸线 分形 人类干扰强度
下载PDF
大庆市人类干扰活动强度变化及其景观格局响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晗 田宇 孟祥庄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63-671,共9页
基于遥感技术与GIS空间分析法,运用人为干扰度模型,结合研究区域自然资源情况、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并参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10—2017)建立了大庆市主城区生态干扰模型。通过计算景观格局指数探讨了大庆市主城区2000—2018年生... 基于遥感技术与GIS空间分析法,运用人为干扰度模型,结合研究区域自然资源情况、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并参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10—2017)建立了大庆市主城区生态干扰模型。通过计算景观格局指数探讨了大庆市主城区2000—2018年生态干扰度时空动态与景观格局的响应机制。研究表明:1)研究区人为干扰度(HI)变化具有非均质特征和地区差异性,HI≤3区域面积逐年减少,HI>6区域面积逐年增加,其他干扰度区域变化不显著;人为干扰度地域分布具有中间高四周低的特点,高人为干扰度主要分布于让胡路区与大同区。2)斑块密度(PD)、边缘密度(ED)、景观形状指数(LSI)、最大斑块指数(LPI)4项景观格局指数呈降低趋势,而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则呈明显上升趋势,斑块聚合度指数(AI)先升高后降低;区域景观异质性随着景观丰富度和复杂性降低而降低,景观斑块趋于均质化。3)空间上,整个研究区域范围内人为干扰度指数与景观格局指数空间分布相关性大小依次为:LPI>SHDI>ED>LSI>AI,斑块密度PD与人为干扰度指数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干扰活动 人为干扰 景观格局 资源型城市
下载PDF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覆被和人类干扰下亚高山草地蒸散发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云飞 赵传燕 +3 位作者 戎战磊 刘俊杰 毛亚花 郭朝霞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6-362,共7页
2017年利用Lysimeter蒸散仪对不同覆被和人类干扰下祁连山亚高山草地实际蒸散发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日尺度上蒸发量,水面最大,平均为5.71 mm/d,裸土最小,为2.75 mm/d.3种不同覆被条件下(自然状态、垂穗披碱草群落和水面)的蒸发差距不大.... 2017年利用Lysimeter蒸散仪对不同覆被和人类干扰下祁连山亚高山草地实际蒸散发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日尺度上蒸发量,水面最大,平均为5.71 mm/d,裸土最小,为2.75 mm/d.3种不同覆被条件下(自然状态、垂穗披碱草群落和水面)的蒸发差距不大.模拟人类干扰下(重度放牧、中度放牧、轻度放牧和自然状态),中度放牧日蒸散发量最大,平均为5.10 mm/d,其次为自然状态下的,平均为4.41 mm/d,轻度和重度放牧的相互交替,4种情况下日蒸散发量差距不大.小时尺度上蒸散发量,自然状态较大,中度放牧下变化较大,轻度和重度放牧下较小.自然条件下,小时蒸散发量与空气温度和净辐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风速无显著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覆被 人类干扰 亚高山草地 祁连山
下载PDF
大金川切割山地鸟类多样性及人类干扰因子研究
18
作者 王玉君 向姣 +4 位作者 白文科 李玉杰 赵姗姗 张晋东 周材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6期119-123,共5页
[目的]调查大金川切割山地鸟类资源及人类干扰状况。[方法]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调查了大金川切割山地鸟类的物种组成、鸟类多样性及人为干扰等。[结果]共调查到61种鸟类,隶属6目23科49属,其中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 [目的]调查大金川切割山地鸟类资源及人类干扰状况。[方法]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调查了大金川切割山地鸟类的物种组成、鸟类多样性及人为干扰等。[结果]共调查到61种鸟类,隶属6目23科49属,其中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名录的鸟类4种,皆为近危(NT),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8种,其中鹰科、雉科、鸫科、鹟科鸟类的多样性较高。不同海拔、生境下的鸟类多样性存在差异,其中2000~4000m中高海拔地区的鸟类物种丰富度较高,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灌丛中的鸟类丰富度高于草甸、针叶林等。放牧是调查区域主要的人类干扰因子,受干扰的主要是鸡形目和隼形目鸟类。[结论]大金山切割山地鸟类资源丰富,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人为干扰。建议当地政府应注重发展当地居民的其他生计,控制放牧干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同时相关保护部门也应加强非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的监测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物种多样性 生境类型 人类干扰
下载PDF
中国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人类干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晓曼 王超 +4 位作者 肖如林 付卓 吕娜 袁静芳 侯鹏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82-1090,共9页
构建人类干扰指数,从时间和空间双重角度,评估中国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人类干扰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总体来说,2018年中国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人类干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80―2018年,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中国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人类干扰增加... 构建人类干扰指数,从时间和空间双重角度,评估中国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人类干扰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总体来说,2018年中国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人类干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80―2018年,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中国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人类干扰增加幅度小、增长趋势慢,定量说明中国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人类活动整体管控成效好;(2)1980―2018年,3类重要生态保护区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优先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人类干扰指数均呈逐步增加趋势。以“胡焕庸线”为界,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以西、以北人类干扰总体较小,增加相对缓慢;以东、以南人类干扰相对明显,增加也相对明显,今后对这些区域要重点加强管控;(3)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干扰指数在5个监测年份均最低,增加趋势最平缓、增幅最小,人类活动实际管控成效最好;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物多样性优先区人类干扰相对较大,管控成效有待显现,结果反映中国对重要生态保护区域分类管控力度和梯度的差异;(4)重要生态保护区域内部人类干扰指数及增幅均低于外部未受保护区域,构建重要生态保护区域有效降低人类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区域 人类干扰 保护成效 管控
下载PDF
人类干扰对洪泽湖湿地植被分布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爱民 高振美 段娟娟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4年第3期57-60,共4页
洪泽湖具有防洪、调蓄、灌溉、水产、航运、发电等多个功能,人类干扰对洪泽湖湿地植被的影响对湿地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人工水位调控、渔业生产及水质恶化等人类干扰对湿地植被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长期且密集的人类干扰下... 洪泽湖具有防洪、调蓄、灌溉、水产、航运、发电等多个功能,人类干扰对洪泽湖湿地植被的影响对湿地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人工水位调控、渔业生产及水质恶化等人类干扰对湿地植被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长期且密集的人类干扰下,洪泽湖水位表现出春低、夏高、秋冬平稳的格局,使得洪泽湖湿地植被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和年内波动;洪泽湖的水位每年5-6月达全年最低,这使得一些耐涝性较强的湿生植物在挺水植被分布区广泛分布;受渔业生产和水质恶化的影响,洪泽湖湿地植被分布总体呈下降的趋势,随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竣工,还将面临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干扰 洪泽湖 湿地植被 分布格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