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省改革开放40年来人类影响综合指数对植被覆盖的影响
1
作者 喻艳菁 吴小红 +2 位作者 熊劲枫 熊文亮 谢运生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23年第3期18-24,共7页
利用人类影响综合指数HAI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分别来量化人类影响格局、植被覆盖分布,两者之间的关系及时间上的动态变化,了解江西省改革开放10年来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影响,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来衡量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示:(1)HA... 利用人类影响综合指数HAI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分别来量化人类影响格局、植被覆盖分布,两者之间的关系及时间上的动态变化,了解江西省改革开放10年来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影响,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来衡量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示:(1)HAI高值多集中在平原区域,低值集中在丘陵区域,而NDVI的低值区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高值区则呈带状沿着山脉分布。对比40年内的空间分布来看,低值区在扩张、增加,赣州市西部、景德镇市北部等区域增加较为明显。(2)HAI增加的最快的市为鹰潭市,吉安市的HAI增加的最小。NDVI的降低幅度略大于HAI的增加幅度大。(3)随着时间的变化,HAI对NDVI的影响更加剧烈,两者的负相关性越来越大。一元线性结果为,在1980年,NDVI=-0.308×HAI+0.896;在2020年,NDVI=-0.442×HAI+0.882。结果可以为江西省后续的产业布局和生态保护提供参考价值,区域植被覆盖提升建议为:缓解持续增加的人类影响,优化土地利用的空间分配;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执行有差异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人类影响综合指数HAI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人类活动影响指数建模与计算——以甘肃省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 被引量:6
2
作者 韦惠兰 朱婷 +1 位作者 白建明 陈海云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1-614,共4页
综合考虑到计量研究的特点与实际工作的需要,在SPSS和EXCEL软件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效性评价的人类活动影响指数模型。基于数据无量纲化法、变异系数法、指数加权法等多种计算方法,量化了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并根据... 综合考虑到计量研究的特点与实际工作的需要,在SPSS和EXCEL软件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效性评价的人类活动影响指数模型。基于数据无量纲化法、变异系数法、指数加权法等多种计算方法,量化了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并根据实地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得到实际的人类活动影响指数,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理论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人类活动影响指数 建模
下载PDF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干扰对生境质量的影响及空间优化策略 被引量:7
3
作者 张京生 郜梦妍 +2 位作者 张煜森 漆良华 雷雅凯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0-150,共11页
[目的]探究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强度对生境质量的影响,为提升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和空间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21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其他空间数据,利用InVEST模型、人类影响指数模型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分析河南黄河湿地... [目的]探究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强度对生境质量的影响,为提升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和空间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21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其他空间数据,利用InVEST模型、人类影响指数模型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分析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黄河保护区)内出现的主要用地冲突问题,生境质量与人类活动影响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空间上的相关性。[结果]①研究区主要用地冲突类型为农村建设用地、农田和鱼塘,共占总面积的28.85%。②人类影响指数中等以上面积占总面积的37.97%,人类影响指数呈现“东西两侧高,中间区域低”的空间分布特征。③生境质量指数均值0.65,中级生境质量以下面积比例达52.46%,总体呈中级以下水平。④人类影响指数与生境质量之间呈现空间负相关(Moran’s I为-0.519)。[结论]今后整合优化过程中黄河保护区需清退农田与鱼塘,将东部平原区河道湿地作为保护重点,优化保护范围,结合人类活动特点制定管控和优化策略,提升生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生境质量 人类影响指数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 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省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潘晨 周立志 +2 位作者 王晓辉 徐文彬 宋昀微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2期116-124,共9页
自然保护地通常是重要的生态敏感区域,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和社会经济价值,因此维持自然状况,避免人为干扰是日常管理的基本要求。借助遥感手段,快速识别人为扰动引起的景观变化,是加强保护地管理的有效手段。以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地通常是重要的生态敏感区域,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和社会经济价值,因此维持自然状况,避免人为干扰是日常管理的基本要求。借助遥感手段,快速识别人为扰动引起的景观变化,是加强保护地管理的有效手段。以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基于RS和GIS空间分析等技术方法,利用人为干扰度模型,并结合特定人类活动干扰类型的变化情况,研究了1995、2006和2017年人类干扰强度时空分异特征以及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类干扰活动增强,升金湖自然保护区景观破碎化加剧,相同区域间连通性减弱,斑块的形状逐渐变得更加复杂和不规则,景观多样性和空间异质性增加。1995-2017年升金湖自然保护区人为干扰度呈逐渐增加趋势,从0.476上升到0.499,但是后期(2006-2017年)的增长速度缓于前期(1995-2006年);在空间上,人为干扰度等级基本呈实验区>缓冲区>核心区的规律。自1995至2017年,升金湖自然保护区总体以及各个功能分区的人类活动影响指数均不断增加,在人类活动因子中,农田所占面积最大,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0%左右,而围网养殖的人类活动影响指数最高,高达5.5×10^(-3)。针对上述现象,建议严格控制建筑用地,加强林地保护;大力推进“退养还湿”和“退耕还湿”;开展生态补偿试点,推进渔民转产和发展社区替代产业,缓解自然保护区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景观格局 人为干扰度 人类活动影响指数
下载PDF
安徽省大方寺省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
5
作者 林涛 彭鹏 李煜 《安徽地质》 2022年第S01期71-75,共5页
遥感监测是自然保护地监管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以大方寺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选用2018—2022年多期卫星影像进行遥感监测,提取人类活动信息,并进行影响评估。研究表明,2018—2022年,大方寺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类型中农田面积最大,养殖和... 遥感监测是自然保护地监管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以大方寺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选用2018—2022年多期卫星影像进行遥感监测,提取人类活动信息,并进行影响评估。研究表明,2018—2022年,大方寺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类型中农田面积最大,养殖和居民点等人类活动逐步减少;保护区内人类活动影响程度逐步减小,实验区影响程度大于缓冲区大于核心区。大方寺自然保护区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较小,但仍需严格控制旅游开发,加强林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方寺省级自然保护区 遥感监测 人类活动影响评价/指数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Human Impacts on Vegetation in Built-up Areas in China Based on AVHRR,MODIS and DMSP_OLS Nighttime Light Data,1992–2010 被引量:5
6
作者 LIU Qinping YANG Yongchun +2 位作者 TIAN Hongzhen ZHANG Bo GU Le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2期231-244,共14页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rogram started in 1978,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has increased rapidly in China.Rapid urban expansion and restructuring have had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spec...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rogram started in 1978,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has increased rapidly in China.Rapid urban expansion and restructuring have had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specially within built-up areas.In this study,ArcGIS 10,ENVI 4.5,and Visual FoxPro 6.0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human impacts on vegetation in the built-up areas of 656Chinese cities from 1992 to 2010.Firstly,an existing algorithm was refined to extract the boundaries of the built-up areas based on the Defen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Program Operational Linescan System(DMSP_OLS)nighttime light data.This improved algorithm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accuracy and speed.Secondly,a mathematical model(Human impacts(HI))was constructed to measure the impacts of human factors on vegetation during rapid urbanization based on 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AVHRR)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and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NDVI.HI values greater than zero indicate relatively beneficial effects while values less than zero indicate proportionally adverse effects.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from four aspects:the size of cities(metropolises,large cities,medium-sized cities,and small cities),large regions(the eastern,central,western,and northeastern China),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of China(provinces,autonomous regions,and municipalities)and vegetation zones(humid and semi-humid forest zone,semi-arid steppe zone,and arid desert zone).Finally,we discussed how human factors impacted on vegetation changes in the built-up areas.We found that urban planning policies and developmental stages impacted on vegetation changes in the built-up areas.The negative human impacts followed an inverted′U′shape,first rising and then falling with increase of urban scales.China′s national policies,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ffected vegetation changes in the built-up areas.The findings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municipal planning departments,a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for government,and scientific guidan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etation change human impact urbanization built-up areas nighttime light data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
下载PDF
中国沿海陆地自然保护区景观连接度评价 被引量:12
7
作者 金奇豪 汪倩旻 +1 位作者 李艺 李杨帆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830-2840,共11页
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人新世时期,以人类活动为主导的高频率干扰和自然资源的高强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提升自然保护区的景观连接度是缓解和应对外界干扰的关键手段之一。传统意义上景观连接度研究侧重于景观基质对物种迁徙的累积... 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人新世时期,以人类活动为主导的高频率干扰和自然资源的高强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提升自然保护区的景观连接度是缓解和应对外界干扰的关键手段之一。传统意义上景观连接度研究侧重于景观基质对物种迁徙的累积负向阻碍作用,评价体系中忽略了生物多样性对物种迁徙的正向支持作用。本文以中国沿海省份作为研究区域,将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作为生态系统关键功能的表征,并将其纳入景观连接度评价体系,构建了生态廊道的连通适宜性及生态支持力二维评价新方法,进一步分析人类活动干扰和物种空间分布对自然保护区景观连接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沿海地区人类活动对景观连接度的影响存在明显的边缘效应,即自然保护区边缘地带的人类干扰范围(46.46%)明显高于其内部区域,人类活动干扰使保护区面积减少约720.25 km^(2),且造成廊道起点和终点位置的改变。自然保护区边缘地带人类干扰导致了研究区域内95条廊道的连通适宜性下降;78条廊道的生态支持力有明显提升,"一降一升"的评价结果能有效地衡量景观基质对物种迁移的支持能力变化。基于景观基质阻碍和促进作用的二维评价可为中国未来自然保护区连通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更为全面的时空格局动态变化模拟,为优化自然保护区空间布局提供更为完善的景观连接度评估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连接度 自然保护区 生态廊道 适宜性 生物多样性 边缘效应 人类影响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