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便携式人类活动环境中氡气监测仿生电子警犬
1
作者 葛彦泽 《电子世界》 2017年第23期174-175,共2页
氡气是人类患肺癌污染源,氡气监测仿生电子警犬,本文利用鼻腔氡气采集头,犬身上氡气采集吸附桶罩,二种采集合一,通过氡气监测CPU处理器与氡气报警控制器,仿生警犬眼发光、嘴发出犬叫声、发射电子信号,警示氡气已超出人类生存环境中危害... 氡气是人类患肺癌污染源,氡气监测仿生电子警犬,本文利用鼻腔氡气采集头,犬身上氡气采集吸附桶罩,二种采集合一,通过氡气监测CPU处理器与氡气报警控制器,仿生警犬眼发光、嘴发出犬叫声、发射电子信号,警示氡气已超出人类生存环境中危害健康的辐射数值,提醒人们远离氡气辐射地,该装置携带方便、自备电源、易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 人类活动环境 氡气监测 仿生电子警犬
下载PDF
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强度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程弘毅 黄银洲 韩宇翔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60-363,共4页
本文通过对河西走廊人口和耕地面积的重建和经济史相关研究成果,利用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公式I=PAT,定量重建了河西走廊地区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强度。重建结果显示,可将近2000年以来河西走廊地区的人类活动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本文通过对河西走廊人口和耕地面积的重建和经济史相关研究成果,利用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公式I=PAT,定量重建了河西走廊地区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强度。重建结果显示,可将近2000年以来河西走廊地区的人类活动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清代中期以前、清代中期至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标准化后的环境影响值2千年来平均为6.20,清代中期以前平均为2.79,清代中期以来达到22.50,而近50年来为69.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环境影响强度 历史时期 河西走廊 定量研究
下载PDF
福泉山考古遗址孢粉组合与先人活动环境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封卫青 《上海地质》 1994年第1期40-46,共7页
通过对福泉山遗址的孢粉分析,根据其特征从下到上共划分了六个孢粉组合带,对其古地理、古气候和古人类活动也均作了详细的讨论。从中反映出遗址的各阶段气候、古环境变化与古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而且显示了先人生产活动的程度和能力,这... 通过对福泉山遗址的孢粉分析,根据其特征从下到上共划分了六个孢粉组合带,对其古地理、古气候和古人类活动也均作了详细的讨论。从中反映出遗址的各阶段气候、古环境变化与古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而且显示了先人生产活动的程度和能力,这些都证明了孢粉分析在考古研究中能提供相当有价值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遗址 孢粉分析 人类活动环境
下载PDF
《环境科学概论》学习辅导
4
作者 李兴平 《河南林业》 1999年第6期54-54,共1页
一、关于学习方法 (一)要有整体与系统的观念 环境科学概论重点研究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突出了人类活动与环境质量的关系,特别是全球性环境问题状况及其与林业的关系。本门课程的主要框架如下图所示。
关键词 全球性环境问题 环境科学 固体废物 生物多样性 人类活动环境 防治对策 生态学原理 危险废物 环境质量 大气污染物
下载PDF
光释光测年揭示浑善达克沙地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25
5
作者 张小艳 周亚利 +4 位作者 庞奖励 鹿化煜 黄春长 周亮 顾洪亮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35-546,共12页
为了深入了解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浑善达克沙地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对沙地5个具有代表性的风成砂——砂质土剖面序列进行了光释光测年研究。结合粒度、磁化率、烧失量等气候替代性指标及地层中的文化遗存分析,得到了浑善达克沙地近... 为了深入了解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浑善达克沙地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对沙地5个具有代表性的风成砂——砂质土剖面序列进行了光释光测年研究。结合粒度、磁化率、烧失量等气候替代性指标及地层中的文化遗存分析,得到了浑善达克沙地近2ka来的环境变迁记录:距今1.45~1.10ka和0.83~0.58ka,浑善达克沙地发育砂质土层,气候温暖湿润,与中国唐朝暖期和元朝暖期相对应,欧洲此时经历了中世纪暖期,该地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旱作农业文化发展。距今1.10~0.83ka和0.58~0.20ka,浑善达克沙地发育浅黄色砂层,气候干旱寒冷,沙丘活化,分别与我国宋辽和清朝冷期相对应,其中宋辽冷期是中世纪暖期的气候波动,清朝冷期则对应于欧洲小冰期,游牧文化发展。浑善达克沙地地层序列、气候替代性指标及其所保存的人类文化遗存揭示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2ka以来,气候经历了暖湿与冷干的交替变化,自然环境变化影响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沙地气候事件可能对我国相应时期朝代的兴亡产生过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光释光测年环境变化人类活动
原文传递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重点图表设问(连载) 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6
作者 汪修建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4-88,共5页
关键词 高中 地理教学 人教版 必修内容 课本图表 学习重点 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解题思路 例题
原文传递
全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廉丽姝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3期84-87,共4页
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出发,对全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环境
下载PDF
新理念 新构架 新教法——以第五单元《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为例
8
作者 徐及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2-54,共3页
关键词 高中 地理教材 教材理念 教学方法 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开放型课题
原文传递
高中地理(人教版)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5.2“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9
作者 沈加海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5-56,共2页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区位论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何学习人文地理,是学生关注的问题。本节教材阐述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同时揭示了区位理论的学习、研究方法:案例综合分析法。掌握区位论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区位论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何学习人文地理,是学生关注的问题。本节教材阐述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同时揭示了区位理论的学习、研究方法:案例综合分析法。掌握区位论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对学生后续学习工业、聚落、交通、商业等区位理论,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区位选择 高中 地理教学 教学设计 人教版 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 人文地理 第五单元 “农业的区位选择”
原文传递
高中地理新教材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5.3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一)教学设计
10
作者 信恒蔚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3-65,共3页
关键词 高中 地理教学 地理教材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原文传递
高中地理下册(人教版) 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1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0-51,共2页
第一节农业生产活动 [概念释义] ▲农业生产的特点 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足从两个角度理解的,一是农作物本身的生态喜性(例如,冬小麦喜温凉,水稻喜高温多雨);二是农作物生长发育要求的生态环境(如光、热、水的组合状况)。二... 第一节农业生产活动 [概念释义] ▲农业生产的特点 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足从两个角度理解的,一是农作物本身的生态喜性(例如,冬小麦喜温凉,水稻喜高温多雨);二是农作物生长发育要求的生态环境(如光、热、水的组合状况)。二者相对应,喜温凉的冬小麦主要分布在温带,水稻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高温多雨地区,于是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 地理 人教版 下册 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原文传递
高中地理新教材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5.2“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12
作者 ■静娟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高中 地理教学 地理教材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学设计
原文传递
高中地理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5.6“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13
作者 刘玉霞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工业的区位选择” 教学设计 高中 地理 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教学目标
原文传递
高中地理(人教版)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5.2“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14
作者 雷春侠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42,共2页
1.区位理论是高中地理教材(“下册”)的核心理论之一,其中心就是以“最小投资”获取“最大效益”。从本节内容开始介绍区位理论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初步具有区位理论的基本观点。
关键词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高中 地理教材 教学设计 区位选择 人教版 区位理论 心理论
原文传递
对“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中几个问题的解释
15
作者 胡建民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3-34,共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五单元中,有些概念和问题学生常常不甚理解,现提出来加以分析。 1.季节性与周期性的差异。农业生产的对象(植物、动物等),其生长、发育、繁殖都需要有一定的自然条件(如温度),而自然条件随季节有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五单元中,有些概念和问题学生常常不甚理解,现提出来加以分析。 1.季节性与周期性的差异。农业生产的对象(植物、动物等),其生长、发育、繁殖都需要有一定的自然条件(如温度),而自然条件随季节有很大的变化,所以,农业生产活动必须按季节顺序安排。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调的是农事活动不违季节,否则会产生严重后果。例如,某种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为3个月,假设推迟1个月播种,那么以后3个月内的温度条件就不一定与其生长、发育、繁殖所需的温度条件相适应,这不但会影响此作物的收获,还会影响其他农业活动的安排。而周期性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的对象(植物、动物等)的生命过程有周期性;二是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如气候)的变化有周期性(主要在中纬度地区)。所以。农业活动应把这两个周期综合参考,使农业活动更加科学化。当然,这两个概念不能彻底分开,因为它们是有联系的,季节的变化是有周期性的,而周期性体现在季节变化之中。例如,“春华秋实”既体现了农作物生命活动的周期件.又体现了农作物生长状况的季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人教版 高中 地理 必修课 第五单元 学习难点 学习辅导
原文传递
高中地理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重难点解析与综合训练
16
作者 陈丽丽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0-83,共4页
关键词 高中 地理教学 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综合训练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测试题 参考答案
原文传递
全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利 刘富琴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47-48,共2页
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出发,对全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关系进行初步深讨。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环境
下载PDF
ESTUARINE AND COASTAL CHALLENGES IN CHINA 被引量:20
18
作者 陈吉余 陈沈良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74-181,共8页
Estuaries and coasts are conjunctions of four spheres (atmosphere, lithosphere, hydrosphere and biosphere) and important matter and energy convergence/divergence zones, where developed economy, dense population and hi... Estuaries and coasts are conjunctions of four spheres (atmosphere, lithosphere, hydrosphere and biosphere) and important matter and energy convergence/divergence zones, where developed economy, dense population and highly intensive exploitation induce adverse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serious destruction of resources, which have great impacts on coast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specially as the highly intensive development in river basins has direct and pronounced effects on estuaries and their adjacent coasts. In the new century, China’s estuaries and coast are faced with four main challenges: sharp decrease of sediment discharge into the sea, rapid increase of pollution matter into the sea, loss of coastal wetland, and the impacts of global sea level rise on the coastal lowlands of China. Therefore, it is undoubtedly very important and urgent to carry out studies on estuarine and coast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issue of 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at of rational use of coastal zone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tuaries and coasts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environmental changes resource utilization great challenges
下载PDF
Land Use Changes in Northeast China Driven by Human Activities and Climatic Variation 被引量:11
19
作者 WANG Zongming LIU Zhiming +5 位作者 SONG Kaishan ZHANG Bai ZHANG Sumei LIU Dianwei REN Chunying YANG Fe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9年第3期225-230,共6页
Human-induced land use/cover change (LUCC) form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land use/cover and its change at local, regional and global scales. In this p... Human-induced land use/cover change (LUCC) form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land use/cover and its change at local, regional and global scales. In this paper we conducted the study of land use change in Northeast China,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gricultural zones of the nation. From 1986 to 2000, according to the study results obtained from Landsat images, widespread changes in land use/cover took place in the study area. Grassland, marsh, water body and woodland decreased by 9864, 3973, 1367 and 10,052km2, respectively. By comparison, paddy field, dry farmland, and built-up land expanded by 7339, 17193 and 700km2, respectively. Those changes bore an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environment, especially climate change. On the one hand, climate warming created a potential environment for grassland and marsh to be changed to farmland as more crops could thrive in the warmer climate, and for dry farmland to paddy field. On the other hand, the changed surface cover modified the local climate. Those changes, in turn, have adversely influenced the local environment by accelerating land degradation. In terms of socio-economic driving forces, population augment,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policies were confirmed as main driving factors for land use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change remote sensing climate warming Northeast China
下载PDF
Revisi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ry Valleys in Hengduan Mountains Region 被引量:9
20
作者 TANGYa XIEJiasui SUNHu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04年第1期38-45,共8页
Dry valleys are a striking geographic landscape in Hengduan Mountains Region and are characterized by low rainfall, desert type of vegetation and fragile environment. Past efforts and resources have been concentrated ... Dry valleys are a striking geographic landscape in Hengduan Mountains Region and are characterized by low rainfall, desert type of vegetation and fragile environment. Past efforts and resources have been concentrated mainly on rehabilitation of degraded ecosystem and fragile environment, particularly reforestation, whil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en largely overlooked. Despite successes in pocket areas, the overall trend of unsustain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are continuing.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at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s the root cause of development of dry valleys, and development and formation of dry valleys is a natural process. Human intervention has played a secondary role in development of dry valleys and degradation of dry valleys though human intervention in many cases has speeded up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of the dry valleys.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at dry valleys are climatic enclaves and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hat combines rehabilitation of degraded ecosystems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should be adopted if the overall go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ry valleys is to be achieved. Promotion of niche-based cash crops, rural energy including hydropower, solar energy, biogas and fuelwood plantation is recommended as the priority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process climatic enclave root cause human intervention secondary rol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niche-based crops rural energ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