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人类生存境遇下的自然生态美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子程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31,共4页
自然生态美是自然生态本身呈现的整体样态之美,内含有多维度的价值。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形下,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在此生存境遇下,对自然生态美价值的阐释有助于改变传统美学对自然认知的偏颇,同时也说明生态文明时代新的美学... 自然生态美是自然生态本身呈现的整体样态之美,内含有多维度的价值。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形下,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在此生存境遇下,对自然生态美价值的阐释有助于改变传统美学对自然认知的偏颇,同时也说明生态文明时代新的美学观念的生成。自然生态美是衡量自然生态健康与否的一把重要的生命标尺,而其本身内含的和谐共生价值更是人类必须遵循的自然大法。自然生态美除具备一般意义上的怡情悦性的审美价值外,更具传统自然美学所不具有的精神生态价值。自然生态美作为当代意义上的自然美,彰显了生态文明时代人类维护自然尊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美学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生存境遇 自然生态美 价值
下载PDF
对人类生存境遇和自我存在意义的思考——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的恒定电影主题
2
作者 李萌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34-36,共3页
墨两哥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凭借处女作《爱情是狗娘》一举成名,随后的《21克》《通天塔》《鸟人》《荒野猎人》等影片都有不俗的表现。好口碑、高票房、多项大奖的取得无不彰显其不俗的艺术功力。亚利桑德罗-... 墨两哥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凭借处女作《爱情是狗娘》一举成名,随后的《21克》《通天塔》《鸟人》《荒野猎人》等影片都有不俗的表现。好口碑、高票房、多项大奖的取得无不彰显其不俗的艺术功力。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坚持人文主义创作,注重探索人生意义与生命价值.通过电影挖掘生活本质,讲述人生百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主题 人类生存境遇 存在意义 人生意义 《通天塔》 《21克》 《鸟人》
下载PDF
人类生存境遇下马克思“三形态”理论的多维阐释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月梅 张奎良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7-62,共6页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明确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马克思从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将人类社会分为三个阶段。人是自然的人,也是社会的人,人的自由解放始终是马克思关注的中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都会经...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明确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马克思从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将人类社会分为三个阶段。人是自然的人,也是社会的人,人的自由解放始终是马克思关注的中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都会经历三个阶段的发展。人在社会中的关系表现为人的依赖、物的依赖和人的自由个性三个阶段。劳动是人的本质体现,人自身的发展从劳动的状态和劳动的目的最能说明问题。自由是整个人类奋斗的目标,社会最终的发展结果,就是为了实现各个个人的自由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生存境遇 “三形态” 多维阐释
下载PDF
人类生存境遇的解构与重建——曹禺早期剧作中的生命哲学试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初清华 《东方丛刊》 2003年第2期174-187,共14页
关键词 曹禺 戏剧作品 生命哲学 人类生存境遇 时代精神 生存困境 悲剧人生 欲望 道德 人性
原文传递
永远走不出的幽暗洞穴--略论布鲁门伯格的《神话研究》
5
作者 胡继华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3年第8期67-74,共8页
《神话研究》一书,洋洋60万字,言之钧钧,意在回答一个听似简单的问题:在经由启蒙扫荡和理性浸润之后,神话为什么不仅没有绝迹,反而坚执地绵延在文学历史之中,赋予隐喻和意象体系以绵延不绝的生命力?在《理想国》第七卷之开篇,... 《神话研究》一书,洋洋60万字,言之钧钧,意在回答一个听似简单的问题:在经由启蒙扫荡和理性浸润之后,神话为什么不仅没有绝迹,反而坚执地绵延在文学历史之中,赋予隐喻和意象体系以绵延不绝的生命力?在《理想国》第七卷之开篇,柏拉图将“洞穴”意象构想为人类生存境遇的基本隐喻:只见万物幻影而不见真实阳光的囚徒,必须逃离幽暗的洞穴,而走向澄明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研究 “洞穴” 人类生存境遇 《理想国》 文学历史 柏拉图 绵延 意象
下载PDF
存在的忧思:史铁生的出发点与归宿——史铁生小说创作论 被引量:6
6
作者 李东芳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01-107,共7页
关键词 史铁生 小说创作 人类生存境遇 审美心理机制
下载PDF
论刘庆邦小说中的历史苦难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杰 《阅读与写作》 2008年第6期4-5,共2页
苦难作为人类生存境遇中无可规避的本质属性,从来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千百年来,文学正是因为苦难才显得深沉和伟大。苦难与人生的辩证关系自古也成为许多作家创作的题材,对苦难的叙事已成为世界性的文学母题之一。刘庆邦的小说... 苦难作为人类生存境遇中无可规避的本质属性,从来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千百年来,文学正是因为苦难才显得深沉和伟大。苦难与人生的辩证关系自古也成为许多作家创作的题材,对苦难的叙事已成为世界性的文学母题之一。刘庆邦的小说叙事也彰显着观照苦难并作出独特性理解的努力。作家秉承中国乡土小说源流中苦难叙事的传统,把“苦难”作为审视历史和生活的一个常规性视角,在对乡土居民历史苦难的叙述中完成了对当代中国现实生存状况的理性审视和精神穿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难叙事 小说叙事 刘庆邦 历史 人类生存境遇 文学母题 作家创作 乡土小说
下载PDF
民族精神与现代人的生存境遇
8
作者 大理(摘) 《西部论坛(陕西)》 2005年第6期32-32,共1页
张曙光、梅景辉在《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撰文认为,在哲学的视阈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探讨民族精神和人的生存境遇,既能够从民族精神的生成中探究人类生存境遇的变迁,亦能从人的生存境遇的提升中反观民族精神的发展及其丰富的... 张曙光、梅景辉在《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撰文认为,在哲学的视阈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探讨民族精神和人的生存境遇,既能够从民族精神的生成中探究人类生存境遇的变迁,亦能从人的生存境遇的提升中反观民族精神的发展及其丰富的的历史内涵。为此有必要对当前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理性精神、现代人生存境遇和全球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作认真考察,新时代的民族精神应是既继承优秀文化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生存境遇 民族精神 现代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中国传统文化 优秀文化传统 历史内涵 理性精神 全球化
原文传递
论现代小说象征的功能形态 被引量:5
9
作者 施军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5-74,共10页
 现代小说象征从功能形态看, 存在着其内蕴指向文化哲理、现实政治与心理情绪的三种类型的象征。以京派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等作家往往着意于对人类生存境遇的思考与对人生哲理的表达; 具有文化革命、政治革命倾向的作家一般表现出对现实...  现代小说象征从功能形态看, 存在着其内蕴指向文化哲理、现实政治与心理情绪的三种类型的象征。以京派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等作家往往着意于对人类生存境遇的思考与对人生哲理的表达; 具有文化革命、政治革命倾向的作家一般表现出对现实政治的关注, 以常见的直喻式象征增加作品表现的形象化效果; 以新感觉派为代表的都市小说则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都市景观, 通过色彩等象征意象的营造, 重在表达感官式意绪、潜隐的心理意识。这三种形态象征的生成受到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域外小说象征艺术的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形态 现代小说 人类生存境遇 现实政治 传统与现代 心理情绪 人生哲理 自由主义 文化革命 革命倾向 都市景观 都市小说 新感觉派 象征意象 心理意识 象征艺术 形象化 表达 作家 京派
原文传递
当代装置艺术范式刍议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立民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5-115,共1页
在当代装置艺术中,社会学性质的范式是最为重要的范式之一。社会学性质的装置范式主要以直接介入生活、反思人类生存境遇的方式而存在,一般通过拼贴、挪用等艺术策略来处理历史和社会现实的主题,在艺术上追求功能性的美学特征和沟通... 在当代装置艺术中,社会学性质的范式是最为重要的范式之一。社会学性质的装置范式主要以直接介入生活、反思人类生存境遇的方式而存在,一般通过拼贴、挪用等艺术策略来处理历史和社会现实的主题,在艺术上追求功能性的美学特征和沟通性的互动效应,反对现代主义的视觉享乐以及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装置艺术的社会介入通常是批判性的,它所表达的思想对社会、政治、对人性、对宗教等既定存在都重新进行反思、诘问和批判,并通过艺术符号化语言展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置艺术 艺术范式 当代 人类生存境遇 为艺术而艺术 社会学 直接介入 社会现实 艺术策略 互动效应
原文传递
走进弗朗西斯·培根
11
作者 吴京垿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7-117,共1页
弗朗西斯·培根(1909-1992)是英国现代艺术家中最富独创性的画家.20世纪上半叶是西方艺术领域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风格的绘画作品层出不穷,培根的作品以怪诞的变形、异乎寻常的想象给人带来触目惊心之感.他那些噩梦般的影像碎片再... 弗朗西斯·培根(1909-1992)是英国现代艺术家中最富独创性的画家.20世纪上半叶是西方艺术领域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风格的绘画作品层出不穷,培根的作品以怪诞的变形、异乎寻常的想象给人带来触目惊心之感.他那些噩梦般的影像碎片再现了战争之后人们的生存危机.培根把这种忧患情绪形象化,重新营构了一个痛苦而恐怖的世界.画家呈示给我们的除了一种新的绘画观念外,还有他对人类生存境遇的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朗西斯 培根 20世纪上半叶 人类生存境遇 绘画作品 西方艺术 绘画观念 艺术家 形象化
原文传递
《1946》之于“去蔽的存在”
12
作者 张燕楠 《艺术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51,共2页
《1946》是一部揭示人类生存境遇及未来命运的一部作品。它讲述了二战后中国政府遣返侵华日军及日本侨民的一段历史。画面上有数以百计的人物。王希奇先生革命性地改变了传统的油画的透视原理,创造性的使用了多点透视与散点聚焦的技法,
关键词 去蔽 人类生存境遇 日本侨民 侵华日军 中国政府 二战后 革命性 创造性
原文传递
光阴并非虚度——读帕瓦龙的诗
13
作者 杨海英 《江南(诗)》 2015年第6期13-15,共3页
在生态危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的今天,科技和工业,其实都不能从根源上解决人类生存的这一困境,人文思想才是促进建立生态意识、进行人类自我救赎的精神力量。帕瓦龙以宽广的视野和丰富的人生经验,从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的维度审视人类生存... 在生态危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的今天,科技和工业,其实都不能从根源上解决人类生存的这一困境,人文思想才是促进建立生态意识、进行人类自我救赎的精神力量。帕瓦龙以宽广的视野和丰富的人生经验,从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的维度审视人类生存境遇,抒写了具有时代价值的诗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人类生存境遇 理想主义精神 全球性问题 生态危机 生态意识 人文思想 精神力量
原文传递
艺术探索的多种可能性 谈“入口——李晖个展”
14
作者 晏燕 《东方艺术》 2010年第3期23-23,共1页
是艺术,也是人类生态发展的可选方案 人口的迅猛增长"、"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大气变暖",这类词语为人类生存境遇敲响了警钟,同时也渗透到每个人的生存危机意识中。2009年12月19日在北京现画廊举行的"入口——李晖个展",反... 是艺术,也是人类生态发展的可选方案 人口的迅猛增长"、"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大气变暖",这类词语为人类生存境遇敲响了警钟,同时也渗透到每个人的生存危机意识中。2009年12月19日在北京现画廊举行的"入口——李晖个展",反映的就是艺术家李晖的生存危机意识。李晖通过对人类历史和社会的研究,提出了一个解决现代社会种种生存问题和社会矛盾的计划——身高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探索 入口 可能性 人类生存境遇 危机意识 社会矛盾 开发和利用 2009年
原文传递
新评价
15
《新读写》 2017年第7期64-64,共1页
《个人的体验》是大江健三郎将萨特存在主义内化,使这一思想与日本社会现实、乃至人类生存境遇发生深刻关联的一部成功之作。个体的苦难与觉醒投射出了人类生存的普遍意义,作家由此发出了对主体选择与责任的呼唤。
关键词 人类生存境遇 《个人的体验》 评价 萨特存在主义 大江健三郎 社会现实 普遍意义 主体选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