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疹与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1
作者 邱欣 王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枣庄市妇幼保健院癫痫患儿服用抗癫痫药物后所致皮疹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的相关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1月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诊断为癫痫并服用芳香族抗癫痫药物的38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枣庄市妇幼保健院癫痫患儿服用抗癫痫药物后所致皮疹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的相关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1月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诊断为癫痫并服用芳香族抗癫痫药物的38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用药12周内是否出现皮肤型药物不良反应,将患儿分为皮疹组(21例)和耐受组(3779例未发生皮肤型药物不良反应的患儿中随机抽取100例)。采用靶向测序技术对患儿HLA基因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比较皮疹组、耐受组和一般人群间的HLA基因型结果。结果皮疹组和耐受组HLA-A*31∶01和HLA-C*04∶01基因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6.75,95%CI=1.47~30.99,P<0.01;OR=5.44,95%CI=5.44~25.52,P<0.05)。结论HLA-A*31∶01和HLA-C*04∶01基因可能是芳香族抗癫痫药物诱发皮疹的风险等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癫痫药物 药疹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HLA-B*58∶01基因型的快速低成本鉴别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初亚男 张婕妤 +1 位作者 封利颖 周国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3-697,共5页
采用焦磷酸测序技术和改进的全血基因组提取方法,建立了位于6号染色体的银屑病易感基因1候选基因1(Psoriasis susceptibility 1 candidate 1,PSORS1C1)rs9263726位点的焦磷酸测序方法,检出限达到0.4 ng/μL基因组DNA,20例标本的焦磷酸法... 采用焦磷酸测序技术和改进的全血基因组提取方法,建立了位于6号染色体的银屑病易感基因1候选基因1(Psoriasis susceptibility 1 candidate 1,PSORS1C1)rs9263726位点的焦磷酸测序方法,检出限达到0.4 ng/μL基因组DNA,20例标本的焦磷酸法和Sanger法测序结果完全一致。利用本方法对683例标本的rs9263726位点进行测序,得到中国人群该位点野生型(GG型)分布频率为87.6%,突变的GA型分布频率为11.7%、AA型分布频率为0.7%。通过对随机选取的46例标本rs9263726位点与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HLA-B*58∶01基因型的连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位点预测HLA-B*58∶01基因型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1.3%。本方法可用于HLA-B*58∶01基因型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HLA-B*58∶01 焦磷酸测序 rs9263726位点 基因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多态性与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罗建权 张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7期828-834,共7页
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HLA)是目前已知的人类最复杂基因系统。近年来研究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多态性与药物不良反应之间有着很强的遗传相关性,且部分研究成果在临床已得到很好地... 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HLA)是目前已知的人类最复杂基因系统。近年来研究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多态性与药物不良反应之间有着很强的遗传相关性,且部分研究成果在临床已得到很好地应用。本文就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多态性与药物不良反应之间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HLA)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基因组学
下载PDF
山西地区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德梅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5年第4期292-293,共2页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 山西地区 汉族人群 多态性分析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HLA等位基因 等位基因多态性 HLA基因分型 HLA系统 基因系统 遗传标志 疾病相关 免疫调控 地区差异 统计分析 结果报告
下载PDF
骨结核易感性与非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盛珣 梁亮 简月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29-133,共5页
骨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经血液和淋巴系统侵入骨而引起的骨坏死或骨吸收。目前,骨结核的形成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和非HLA基因相关。非HLA基因包括与骨骼代谢有关的维生素D基因、细胞因子基因、转录因子基因... 骨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经血液和淋巴系统侵入骨而引起的骨坏死或骨吸收。目前,骨结核的形成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和非HLA基因相关。非HLA基因包括与骨骼代谢有关的维生素D基因、细胞因子基因、转录因子基因等。本研究对近年来非HLA基因在骨结核易感性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讨论非HLA基因存在的意义及争议内容,以期对骨结核的研究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骨结核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 基因多态性 易感基因
下载PDF
不同类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的关系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胡默然 沈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123-127,共5页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相关疾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的关联性得到广泛临床关注。近年来,由于HLA分型技术的发展及对该类疾病发病机制认识的加深,一些新的疾病相关区域及位点被发现。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深入阐明该类疾病的病理...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相关疾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的关联性得到广泛临床关注。近年来,由于HLA分型技术的发展及对该类疾病发病机制认识的加深,一些新的疾病相关区域及位点被发现。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深入阐明该类疾病的病理过程和机制,为临床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格雷夫斯病 桥本氏甲状腺炎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与Graves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马冬艳 王毅鹏 《医学综述》 2019年第12期2299-2303,2310,共6页
Graves病(GD)是一种常见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是由复杂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是GD的重要遗传因子,HLA-Ⅰ、HLA-Ⅱ、HLA-Ⅲ类中易感性基因位点、保护性基因位点及各位点之间的连... Graves病(GD)是一种常见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是由复杂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是GD的重要遗传因子,HLA-Ⅰ、HLA-Ⅱ、HLA-Ⅲ类中易感性基因位点、保护性基因位点及各位点之间的连锁不平衡成为HLA基因与GD相关性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如HLA-DR、HLADQ基因等。目前研究方向逐渐从单纯基因型变异的研究深入至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变异及变异氨基酸构成蛋白结构变化。因此,深入研究HLA基因对了解GD的发病机制及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 易感基因 保护基因 连锁不平衡
下载PDF
基于克隆测序技术的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高分辨率分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8
作者 邢晓清 初亚男 +2 位作者 项铮 宋沁馨 周国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74-1579,共6页
运用优化的扩增和克隆测序技术,建立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基因的高分辨率分型方法。针对HLA-B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进行等位基因扩增,基于质粒不相容原理将杂合型等位基因有效克隆入质粒DNA中,经细菌培养后进行Sanger测序,根据测... 运用优化的扩增和克隆测序技术,建立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基因的高分辨率分型方法。针对HLA-B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进行等位基因扩增,基于质粒不相容原理将杂合型等位基因有效克隆入质粒DNA中,经细菌培养后进行Sanger测序,根据测序结果经ClustalX2软件分析和IMTG/HLA数据库的BLAST比对即可完成HLA-B基因的高分辨率分型。利用建立的方法对7例临床样本进行了HLA-B基因分型,并且与第三方直接碱基序列分析基因分型技术(PCR-SBT)进行比对,结果完全一致。本方法无需专业分型软件,准确度高,成本低;采用通用引物进行等位基因的扩增和测序,无需传统方法中繁琐的引物设计和过程优化,实现了HLA-B基因的高分辨率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B基因 克隆测序技术 Sanger测序 高分辨率基因分型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多肽性与不明原因反复流产免疫治疗妊娠结局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7
9
作者 郑妍 何庭宇 +2 位作者 何茜冬 易冰 季明芳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4-176,186,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多态性对不明原因反复流产(URSA)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①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URSA患者免疫治疗前、免疫治疗一疗程后封闭抗体(BA),并随访阳性者与阴性者的妊娠率。②采用52例封闭抗体...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多态性对不明原因反复流产(URSA)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①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URSA患者免疫治疗前、免疫治疗一疗程后封闭抗体(BA),并随访阳性者与阴性者的妊娠率。②采用52例封闭抗体阴性的URSA患者进行主动免疫治疗,随机抽取32例于免疫治疗前用SSP-PCR方法测定患者免疫治疗前及妊娠后血浆内的HLA-A、B、DR及G的表达率。结果:①免疫治疗后BA阳性者及阴性者的妊娠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HLA-G*010401及HLA*1502的表达频率在再次流产者中明显高于成功妊娠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5)。结论:HLA基因的多态性与免疫治疗妊娠结局似乎有更好的相关性,其中HLA-G*010401、HlA-DRB1*1502与免疫治疗后妊娠结局关系密切,有可能成为有价值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HLA) 封闭抗体(BA) 淋巴细胞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桑道乾 李志军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47-250,共4页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 类风湿关节炎 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HLA-Ⅱ类基因 关节功能障碍 遗传因素 进行性损害 滑膜炎症 生活质量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与哮喘的遗传易感性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韩爱萍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49-952,共4页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 遗传易感性 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发病率 哮喘患者 发达国家 儿童哮喘
原文传递
人类白细胞抗原Ⅱ基因对乙型肝炎病毒易感性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韩永年 杨金龙 +4 位作者 郑水根 汤群 游龙英 张工梁 杨影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17-420,共4页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DRB1和 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是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易感性及干扰素 (IFN)抗HBV治疗的影响。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技术检测上海地区 6 9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的HLA D...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DRB1和 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是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易感性及干扰素 (IFN)抗HBV治疗的影响。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技术检测上海地区 6 9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的HLA DRB1和 DQB1等位基因以及 2 0 0名健康准骨髓捐献者的HLA DRB1等位基因。其中 32例接受α 1b干扰素治疗 2 4周。结果 CHB患者HLA DRB1 0 6和 DRB1 0 8等位基因的频度高于健康人 (2 .17%对 0 % ,RR =3.96 3,95 %CI :3.4 2 5~ 4 .5 85 ,P =0 .0 17;11.5 9%对 5 .5 0 % ,RR=2 .2 5 3,95 %CI:1.14 7~ 4 .4 2 8,P =0 .0 2 1) ;而DRB1 0 7等位基因的频度则低于健康人 (2 .90 %对 7.75 % ,RR=0 .35 5 ,95 %CI:0 .12 3~ 1.0 2 5 ,P =0 .0 4 7)。IFN治疗的患者中 ,10例应答者DRB1 14等位基因频度高于 2 2例非应答者 (2 0 .0 %对 2 .3% ,RR =10 .75 0 ,95 %CI :1.116~ 10 3.5 5 8,P =0 .0 30 ) ;而DQB1 0 7分布则相反(10 .0 %对 38.6 % ,RR =0 .176 ,95 %CI :0 .0 36~ 0 .85 6 ,P =0 .0 2 2 )。结论 HLA等位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上海地区人群HBV的易感性和IFN抗HBV治疗有关。与其他HLA DRB1等位基因比较 ,HLA DRB1 0 6和 DRB1 0 8可能与HBV易感性有关 ,而HLA DRB1 0 7则相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 乙型肝炎病毒易感性 干扰素 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等位基因与HBV宫内感染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冯永亮 王素萍 +6 位作者 史晓红 魏俊妮 赵小嘉 安珊珊 陈晓 麻春林 张昌琳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3、DR7、DR13、DR53等位基因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探讨HBV宫内感染的遗传易感性,确定HBV宫内感染的易感基因和保护基因。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3、DR7、DR13、DR53等位基因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探讨HBV宫内感染的遗传易感性,确定HBV宫内感染的易感基因和保护基因。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检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各187例外周静脉血血块中HLA-DR3、DR7、DRl3、DR53等位基因型分布及频率。结果(1)宫内感染组孕妇HLA-DR3基因频率为24.14%(7/29),显著高于非宫内感染组孕妇的6.33%(10/158)(P=0.007)。其余各表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宫内感染组新生儿HLA-DR3基因频率为17.24%(5/29),显著高于非宫内感染组新生儿的5.06%(8/158)(P=0.033)。其余各表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母婴HLA-DR3同阳性在宫内感染组与宫内未感染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母婴HLA-DR7、DR13、DR53同阳性在宫内感染组与宫内未感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sAg阳性孕妇及其胎儿同时或任一携带HLA-DR3,易导致HBV宫内感染;HLA-DR3是HBV宫内感染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宫内感染 人类白细胞抗原DR等位基因(HLA-DR)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QA_1基因关联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杜意平 叶红军 +4 位作者 王俊萍 宋晨 邹兵 李坚 李伏娥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14-316,T001,共4页
目的 研究广东地区汉族人人类白细胞抗原 DQA1 (HLA DQA1 )基因与溃疡性结肠炎 (UC)的遗传关联。方法 应用HLA基因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核苷酸分型技术 ,以等位基因特异性的限制性内切酶 (ApalⅠ、BsajⅠ、HphⅠ、Fok... 目的 研究广东地区汉族人人类白细胞抗原 DQA1 (HLA DQA1 )基因与溃疡性结肠炎 (UC)的遗传关联。方法 应用HLA基因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核苷酸分型技术 ,以等位基因特异性的限制性内切酶 (ApalⅠ、BsajⅠ、HphⅠ、FokⅠ、MboⅡ、MnlⅠ )消化DQA1座位特异的PCR扩增产物 ,对 60例UC患者和 60例对照组的HLA DQA1 等位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UC患者HLA DQA1 0 30 1等位基因频率 (0 .5 0 )与对照组 (0 .19)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2 9,RR =5 .881,Pc=0 .0 2 3)。结论 HLA DQA1 0 30 1与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关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发病机制 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基因启动子区序列多态性与肺结核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时广利 胡秀玲 +2 位作者 荣长利 郭艳玲 宋长兴 《中国医药》 2008年第11期691-692,共2页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地区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基因启动子区序列多态性与肺结核的相关性。方法北方汉族肺结核患者97例为肺结核组,北方汉族健康人62例为对照组,采用PCR-SSP法对2组的HLA-DRB1基因启动子区进行PCR扩增,启动子...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地区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基因启动子区序列多态性与肺结核的相关性。方法北方汉族肺结核患者97例为肺结核组,北方汉族健康人62例为对照组,采用PCR-SSP法对2组的HLA-DRB1基因启动子区进行PCR扩增,启动子区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结果肺结核组和对照组的HLA-DRB1基因启动子区序列完全一致;对照组启动子区序列与数据库检索的序列比较有3个突变点:-26位的T被C替代,-49位的C被G替代,-78位的C被G替代。结论中国北方地区人群HLA-DRB1基因启动子区序列具有多态性,但此多态性与肺结核的发病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基因 启动子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玉环 高峰 《医学综述》 2010年第17期2604-2606,共3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的慢性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具体病因、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近来一系列研究表明其发生与基因多态性所致的遗传易感性相关。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是一个引人注意的U...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的慢性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具体病因、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近来一系列研究表明其发生与基因多态性所致的遗传易感性相关。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是一个引人注意的UC易感基因,具有高度多态性,与UC发病及临床表型有关,现就人类白细胞抗原Ⅱ基因与UC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 溃疡性结肠炎 基因多态性 易感基因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多态性与胃肠道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方佳慧 黄永坤 刘梅 《医学综述》 2012年第9期1281-1283,共3页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目前发现的与疾病关联最为密切的基因复合体,决定疾病易感性和个体差异。胃肠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是人类最为常见的疾病。HLA-Ⅱ类基因多态性可以改变HLA分子、抗原和T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性,并因此控制对外来抗...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目前发现的与疾病关联最为密切的基因复合体,决定疾病易感性和个体差异。胃肠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是人类最为常见的疾病。HLA-Ⅱ类基因多态性可以改变HLA分子、抗原和T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性,并因此控制对外来抗原(或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致人类疾病的易感性和临床表现不同。现就HLA-Ⅱ类基因多态性与胃肠道疾病的相关性研究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 基因多态性 胃肠道疾病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介导人类白细胞抗原-G基因转染恒河猴树突状细胞对T细胞的增殖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哲 胡明道 +3 位作者 田大广 魏晓平 于恒海 陈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通过与树突状细胞(DC)表面的免疫球蛋白样转录体(ILT2)和ILT4(CD85d)结合,广泛参与机体的免疫耐受的过程。探讨经HLA-G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后的恒河猴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刺激T细胞的增殖作用。方法麻醉恒河猴... 目的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通过与树突状细胞(DC)表面的免疫球蛋白样转录体(ILT2)和ILT4(CD85d)结合,广泛参与机体的免疫耐受的过程。探讨经HLA-G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后的恒河猴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刺激T细胞的增殖作用。方法麻醉恒河猴获取新鲜骨髓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的单个核细胞行免疫磁珠法获得CD34+细胞。添加小剂量细胞因子联合诱导分化CD34+细胞,从而获得树突状细胞。介导HLA-G的重组腺病毒经过转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后,检测病毒感染效率,Western blot检测HLA-G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中的表达。以恒河猴T细胞作为反应细胞,将介导HLA-G的重组腺病毒转染的不同状态下的DC为刺激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实验。设置5组:即成熟树突状细胞组(mDC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imDC组);imDC(L)组:在第7天成功获得imDC后加入脂多糖100 ng/m L;imDC(V)组:重组腺病毒介导HLA-G感染的imDC,方法同前;imDC(L+V)组:重组腺病毒同样转染imDC,同时在培养过程中添加100ng/m L的脂多糖。根据DC与T细胞不同比例(1∶5、1∶10、1∶20、1∶40)计算各组刺激指数(SI)。结果成功培养获得恒河猴未成熟树突状细胞,HLA-G在该细胞中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发现DC的纯度高达92.3%,imDC组则高达72.39%,CD4+T细胞阳性率纯度>80%。混合淋巴细胞实验分析DC刺激T细胞增殖结果表明,不同DC与T细胞比例(1∶5、1∶10、1∶20、1∶40)下,imDC组SI为1.63±0.03、1.52±0.04、1.39±0.03和1.21±0.01;mDC组SI为2.23±0.05、2.01±0.03、1.65±0.02和1.54±0.05;imDC(L)组SI为2.25±0.04、1.96±0.02、1.62±0.03和1.48±0.01;imDC(V)组SI为1.46±0.04、1.33±0.02、1.20±0.04和1.04±0.02;imDC(L+V)组SI为1.67±0.03、1.59±0.04、1.38±0.03和1.24±0.03。与imDC组比较,mDC组、imDC(L)组SI明显增高(P<0.01);与imDC(V)组比较,imDC组、mDC组、imDC(L)组、imDC(L+V)组SI明显增高(P<0.01);与imDC(L+V)组比较,mDC组、imDC(L)组SI明显增高(P<0.01)。结论重组腺病毒介导HLA-G转染的恒河猴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能够有效抑制恒河猴T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G基因 T细胞 免疫耐受 恒河猴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基因表达与高危型HPV感染及宫颈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郝玉娟 周辉 曹蒙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6-11,共6页
目的了解宫颈癌不同病变程度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基因表达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基因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将92例宫颈病变患者按病变严重程度分为宫颈炎37例、CINⅠ... 目的了解宫颈癌不同病变程度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基因表达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基因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将92例宫颈病变患者按病变严重程度分为宫颈炎37例、CINⅠ级组9例、CINⅡ级组12例、CINⅢ级组10例、宫颈癌组24例,将58名健康者设为健康组,比较各组人类白细胞抗原-I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各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宫颈病变不同程度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基因表达及人乳头瘤病毒分型,对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基因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宫颈癌发病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首次性生活年龄、流产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年龄、受教育程度、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宫颈炎组、CINⅠ级组、CINⅡ级~Ⅲ级组及宫颈癌组宫颈上皮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基因、蛋白表达水平依次递减,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炎、CINⅠ级组、CINⅡ级~CINⅢ级组、宫颈癌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分别为18.92%、55.56%、81.82%和87.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感染分型中HPV16、HPV18感染率较高。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宫颈病变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基因整体表达显著低于低危型患者(P<0.05),但两者人类白细胞抗原-Ⅰ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中,宫颈癌组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基因表达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基因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癌发病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基因表达减弱或缺失与宫颈癌发生关系密切,可能增加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风险,导致宫颈病变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基因 宫颈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DQB1与儿童十二指肠溃疡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钟雪梅 许春娣 +3 位作者 奚容平 陈舜年 许玲娣 范丽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92-694,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B1等位基因与儿童十二指肠溃疡(DU)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遗传关联性。方法采用非同位素标记的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杂交的方法,对上海地区汉族健康儿童80例、DU患儿58例...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B1等位基因与儿童十二指肠溃疡(DU)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遗传关联性。方法采用非同位素标记的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杂交的方法,对上海地区汉族健康儿童80例、DU患儿58例的HLA-DQB1等位基因进行分型;并同时检测DU患儿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在DU患儿中,HLA-DQB1×05031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儿童(分别为:6.02%、0.63%,P<0.05,RR=9),而在H.pylori阳性和H.pylori阴性DU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LA-DQB1×05031与DU呈正相关,DU患儿与正常对照组儿童之间存在着遗传学的差异;虽然H.pylori感染是DU的重要致病因素,但HLA-DQB1×05031并不是通过H.pylori感染而影响DU的遗传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人类白细胞抗原一DQBl等位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