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9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恩格斯关于“人类认识继承性原则”的论述及其启示——基于《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论点理解
1
作者 郑昭华 《凯里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12,共6页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之一。在认识论上,恩格斯在书中阐释了“人类认识继承性原则”,其主要有三个观点:一是人类认识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之一。在认识论上,恩格斯在书中阐释了“人类认识继承性原则”,其主要有三个观点:一是人类认识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是对以往认识的摒弃与继承;二是人类认识的摒弃与继承是建立在一定的价值判断准则之上的,摒弃时要克服偏见,继承的客观依据应是实践结果;三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对德国古典哲学认识论的终结,“终结”之意并非全盘否定,而是选择性地摒弃和批判性地继承,也即“扬弃”。恩格斯对“人类认识继承性原则”的理解,为深刻领会“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真理内涵提供了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人类认识继承性原则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下载PDF
人类认识诸谜探解 被引量:1
2
作者 娄永清 林昆勇 《广西社会科学》 2003年第12期25-30,共6页
目前 ,人类认识之谜尚未完全破解。在继承和发展人类认识研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 ,力求探解人类认识中的认识能力之谜、认识内涵之谜和认识方法之谜 。
关键词 人类认识 认识能力之谜 认识内涵之谜 认识方法之谜
下载PDF
内在体验:人类认识的未来形态 被引量:2
3
作者 郝宁湘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4-58,共5页
在科学和理性被推举到至高无上的今天,理性认识被认为是整个人类认识过程中的最高阶段和最高形式。然而理性认识并非如此完善、完备,理性认识具有它内在的不完备性和局限性。①本文想要说明理性认识只是整个人类认识历史中的一个中介形... 在科学和理性被推举到至高无上的今天,理性认识被认为是整个人类认识过程中的最高阶段和最高形式。然而理性认识并非如此完善、完备,理性认识具有它内在的不完备性和局限性。①本文想要说明理性认识只是整个人类认识历史中的一个中介形态,这个中介形态必将随着人类自身的不断进化而被更高级的认识形态——内在体验所代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体关系 主体与客体 理性认识 人类认识 认识方式 离态 人的主体性 息相 物我合一 精神进化
下载PDF
人类认识与思维的发生与建构──“原始思维”研究的兴起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魁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4期91-96,共6页
本文通过对早期文化人类学家关于原始文化与原始思维研究的历史分析,探索人类认识与思维发生与建构的历史规律,为当代思维科学和人工智能的研究提供文化学的参照和依据,从而也为哲学认识论开辟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和视角。
关键词 原始思维 人类认识 “诗性智慧” 文化人类 原逻辑思维 原始文化 万物有灵论 弗雷泽 布留尔 原始巫术
下载PDF
论思维定势与人类认识的发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石瑾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3-15,共3页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 ,思维方式则以其自身特有的功能使得人类的这种能力得以表现出来。本文仅就思维定势——思维方式产生发展的心理基础——从认识论角度作一粗略探讨 ,以此寻求促进思维方式发展、提高主体思维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 思维定势 人类认识 思维方式 辩证思维
下载PDF
不可知论和人类认识的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华荣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21-26,共6页
简单地不加分析地把不可知论等同于唯心主义或其它哲学派别,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讲不通的。本文从哲学史发展的角度考察和分析了不可知论赖以建立的各自不同的哲学理论基础。指出:作为世界观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是作为... 简单地不加分析地把不可知论等同于唯心主义或其它哲学派别,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讲不通的。本文从哲学史发展的角度考察和分析了不可知论赖以建立的各自不同的哲学理论基础。指出:作为世界观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是作为不可知论的哲学基础,而不应把它们视为不可知论的哲学性质。不可知论的哲学性质乃是认识论中的形而上学,认识中的相对主义和经验主义是导致不可知论的两条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知论 唯心主义 不可知论者 人类认识 爱因斯坦 相对主义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思维和存在 马克思主义认识 哲学理论基础
下载PDF
矛盾:人类认识的永恒──论认识的三维视角和六重矛盾及其根源
7
作者 李怀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90-93,共4页
矛盾:人类认识的永恒──论认识的三维视角和六重矛盾及其根源李怀如何选择自己的行为,又如何评价自己的行为后果,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人类。多少年来,公说婆道,莫衷一是。但是,无论哪种观点,都逃脱不了真理、价值、道德三维视... 矛盾:人类认识的永恒──论认识的三维视角和六重矛盾及其根源李怀如何选择自己的行为,又如何评价自己的行为后果,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人类。多少年来,公说婆道,莫衷一是。但是,无论哪种观点,都逃脱不了真理、价值、道德三维视角的制约,真理的崇拜者,从真理的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视角 价值认识 真理性认识 道德观念 人类认识 道德规范 道德认识 历史条件 利益主体 人类社会
下载PDF
简论人类认识的诸矛盾运动
8
作者 梁超伦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21-122,共2页
人类的认识运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复合矛盾运动。人类认识的发展即是这种复合矛盾运动的统一的发展。本文仅对此人类认识的诸矛盾运动作一初步探讨。一、主体与客体的基本矛盾运动。这是人类认识的本质上最基础的基本矛盾运动。主体与客... 人类的认识运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复合矛盾运动。人类认识的发展即是这种复合矛盾运动的统一的发展。本文仅对此人类认识的诸矛盾运动作一初步探讨。一、主体与客体的基本矛盾运动。这是人类认识的本质上最基础的基本矛盾运动。主体与客体是认识论的最基本的一对矛盾范畴,是整个认识及其运动的本质和根本点。如果没有这对矛盾及其矛盾运动,也就没有认识和认识论可言。主体是指人(包括个体和群体)及人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误认识 矛盾运动 主观能动性 人类认识 实践活动 思想 认识 客观事物 正确认识 初步探讨
下载PDF
人类认识发展方向探略
9
作者 袁贵仁 《社会科学研究》 1986年第5期115-117,共3页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方向的,人类认识也是这样,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所谓认识发展的方向,简单地说就是指人类认识指向哪一方,它是认识活动规律本身所表现出来的认识发展的趋势和认识进步的目标。探讨认识发展的方向问...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方向的,人类认识也是这样,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所谓认识发展的方向,简单地说就是指人类认识指向哪一方,它是认识活动规律本身所表现出来的认识发展的趋势和认识进步的目标。探讨认识发展的方向问题,是认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它不仅可以进一步揭示认识发展的规律,丰富认识论的内容,而且可以帮助认识主体正确地确定认识领域,选择认识课题,提高认识活动的目的性、自觉性和能动性。关于认识发展的方向问题,过去一般认为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些说法都没有错。但是在人们的理解中,似乎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沿着一个方向前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认识 认识发展 微观认识 发展方向 基本内容 活动规律 相互作用 认识发生 方向性 认识主体
下载PDF
简论人类认识重心转移的基本历程和规律
10
作者 姜涌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5期71-74,共4页
人类认识的发展首先是从认识客体开始的,进而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然后深入到对主体本身的认识。认识的重心是不断转移的。一人类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从古代印度哲学、中国古代哲学到古希腊哲学,它们研究的中心问题都是世界... 人类认识的发展首先是从认识客体开始的,进而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然后深入到对主体本身的认识。认识的重心是不断转移的。一人类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从古代印度哲学、中国古代哲学到古希腊哲学,它们研究的中心问题都是世界的本源问题,即所谓本体论问题。古印度学者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由地、水、火、风构成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把金、木、水、火、土看作是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认识 认识主体 唯物主义 中国古代哲学 认识客体 印度哲学 客体关系 思维 理性认识 赫拉克利特
下载PDF
试论人类认识的动态结构
11
作者 程伟礼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86年第6期25-30,共6页
在认识论史上,探究人类认识的内在结构的哲学家不乏其人.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家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就曾经按照知识的不同来源和不同的确定性程度,认为知识结构是由直觉的知识、论证的知识、感觉的知识三种等级所组成.康德在《纯粹... 在认识论史上,探究人类认识的内在结构的哲学家不乏其人.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家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就曾经按照知识的不同来源和不同的确定性程度,认为知识结构是由直觉的知识、论证的知识、感觉的知识三种等级所组成.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和《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中,系统地阐发了他关于人类认识的结构形式的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性认识 价值性认识 审美性 科学认识 理性认识 人类认识 认识结构 认识 认识主体 动态结构
下载PDF
场与粒子 人类认识物理世界的重大转变
12
作者 何祚庥 《科学文化评论》 2009年第1期113-121,共9页
此文为何祚庥教授为曹天予著作中译本所写的序言,承蒙作者授权本刊发表。原版信息:Tian Yu Cao,Conceptual Developments of 20th Century Field Theorie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中译本《20世纪场论的概念发展》,... 此文为何祚庥教授为曹天予著作中译本所写的序言,承蒙作者授权本刊发表。原版信息:Tian Yu Cao,Conceptual Developments of 20th Century Field Theorie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中译本《20世纪场论的概念发展》,吴新忠等译,桂起权校,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世界 人类认识 粒子 教育出版社 概念发展 中译本 何祚庥 CAO
下载PDF
论人类认识自身
13
作者 王复三 《商丘师专学报》 1994年第2X期15-22,120,共9页
人类在观念形态上将自身以主体性存在形式与自然界对立起来,标志着人类认识自身的开端。而后在探索人的本质之谜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确立人的自然本质和确立人的社会本质两次视角转换。在解决人与自身历史的关系上,马克思的历史决定... 人类在观念形态上将自身以主体性存在形式与自然界对立起来,标志着人类认识自身的开端。而后在探索人的本质之谜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确立人的自然本质和确立人的社会本质两次视角转换。在解决人与自身历史的关系上,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提供了关于规定历史的人们为自身创造的对象化历史所规定的辩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历史运动 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 视角转换 人的自然本质 人类认识 剧作者 认识 理论视角 思维方式
下载PDF
人类认识史中的青年期主体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建光 李学铭 丛彤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29-33,共5页
人作为认识与实践的主体,有着从形成期、转折期到成熟期、衰退期的阶段变化.每一阶段都需要深入研究,不过,作为转折期的青年阶段尤其重要.因为,它是主体从适应状态转向变革状态、从受动状态变为自觉主动状态、从吸收状态变为创造状态的... 人作为认识与实践的主体,有着从形成期、转折期到成熟期、衰退期的阶段变化.每一阶段都需要深入研究,不过,作为转折期的青年阶段尤其重要.因为,它是主体从适应状态转向变革状态、从受动状态变为自觉主动状态、从吸收状态变为创造状态的关键时期.因此,本文结合在人类认识史上,对主客体关系认识与对青年期认识的相互影响,进行比较、分析,力图对哲学认识论和青年学理论都有所启发.这样,通过对历史的分期研究和对个体的分段研究,促使主客体讨论进入更高的水平.原始社会:主体从属于自然与对青年期主体性的忽视在远古社会,人类处于自然狩猎状态,一切生活资料都直接依赖于自然界.所以,人将自己依附于自然,并且将自身主体性转化为客体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期认识 主体性 主客体关系 人类认识 转折期 青年学 原始社会 特殊价值 客体属性 哲学认识
下载PDF
人工智能:人类认识自己的整体对象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天恩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9-48,共10页
作为对象化活动的产物,人工智能的创造达到了自人类开始制造工具之后对象化的最高层次。在人类认识自己的过程中,对象化活动的产物是更高层次的“镜子”,正是通过对象化活动及其产物,人类才能越来越到位地认识自己。就人类目前的存在和... 作为对象化活动的产物,人工智能的创造达到了自人类开始制造工具之后对象化的最高层次。在人类认识自己的过程中,对象化活动的产物是更高层次的“镜子”,正是通过对象化活动及其产物,人类才能越来越到位地认识自己。就人类目前的存在和发展状况而言,人工智能已经达到了人类认识自己的整体对象化层次。在这一层次,分别基于人类知识、大数据和信息的人工智能三个亚层次从低到高渐次展开。作为人类认识自己的整体对象化,人工智能构成了更高层次的整体观照,不仅使人类能更到位地认识自己,为通用人工智能核心机制的突破提供进路启示,而且为在机制层次深化关于对象化和非对象化之间关系的理解提供了时代条件。正是在通用人工智能核心机制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由人类活动的整体对象化看到人类认识自己的两个关键环节——意识之谜和生命之谜突破的具体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类认识自己 对象化 对象性活动 非对象化
下载PDF
人类认识的符号学研究途径
16
作者 刘发中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7-31,38,共6页
对人类认识的内在本质与机制的探讨有许多途径,符号学是其中之一。本文并不想用符号学分析代替其它任何一种途径,它们各有自己的价值与作用。
关键词 符号学分析 人类认识 物质实体 背景知识 物质状态 关联性 作用机制 内在本质 客体 认识主体
下载PDF
不可知论与人类认识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建远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5期111-113,共3页
不可知论是贯穿于哲学历史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派别。对于这一种哲学思潮,我们应该从历史的总体来加以认识。不可知论的基本特征是割裂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由此进而否认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可能性。在历史的总体研究中,我们可以从不可... 不可知论是贯穿于哲学历史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派别。对于这一种哲学思潮,我们应该从历史的总体来加以认识。不可知论的基本特征是割裂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由此进而否认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可能性。在历史的总体研究中,我们可以从不可知论的基本特征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确认识 思维方式 思维方法 不可知论 康德 派别 基本特征 人类认识 意识 总体研究
下载PDF
比较之比较研究──论比较方法在人类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康渝生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6-9,共4页
关键词 比较方法 人类认识 辩证逻辑方法 地位和作用 类比方法 形式逻辑 比较研究 客观事物 其它方法 分析与综合
下载PDF
哲学认识与科学认识的形成及其对人类认识的影响
19
作者 罗勇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8-43,共6页
哲学认识产生的标志在于明确自身的认识对象,而科学认识形成的关键则在于其独特的认识方法的创立和应用。科学认识和哲学认识的分化和形成使人类开始摆脱以神为认识的中心和最终目的的时代,开辟了以研究自然界规律为目的的人类认识新纪... 哲学认识产生的标志在于明确自身的认识对象,而科学认识形成的关键则在于其独特的认识方法的创立和应用。科学认识和哲学认识的分化和形成使人类开始摆脱以神为认识的中心和最终目的的时代,开辟了以研究自然界规律为目的的人类认识新纪元;使人类认识从单纯地解释世界阶段进入运用认识成果改造世界的时代;两种认识形式的分化和形成还给哲学认识带来了深刻的危机和严重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认识 科学认识 人类认识 认识形式 哲学家 数学方法 自然哲学 独立地位 牛顿 工匠传统
下载PDF
对人类认识特性的整体把握——张浩先生《认识的另一半》读后感
20
作者 丁润生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20-120,共1页
著名哲学家、思维科学家张浩研究员的力著《认识的另一半:非理性认识论研究》,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诚如此书内容简介中说,这是目前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非理性认识论的学术专著。全书九章连同导论近60万字的大部头,... 著名哲学家、思维科学家张浩研究员的力著《认识的另一半:非理性认识论研究》,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诚如此书内容简介中说,这是目前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非理性认识论的学术专著。全书九章连同导论近60万字的大部头,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各种非理性认识要素的功能与其主要表现形式和它们形成的客观基础,以及它与各方面的关系等等。要全面评价这样一部巨著,实非笔者愚力所及,有待更高明的学者专家大手笔。只是作为张先生厚爱的首批赠书者之一,有机会较早阅读此书。故略谈点个人初读这部专著后的一些体会,或称几点读后感。既请作者指教,也可供其他读者阅读此书时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后感 人类认识 张浩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非理性认识 认识论研究 特性 学术专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