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信念及其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
1
作者 吴学德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74-77,共4页
本文就信念的本质,信念和哲学、科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人类认识活动离不开信念,在哲学研究中,人们依赖信念去揭开笼罩在客观世界表面的面纱和迷雾,探究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在科学发现中,人们依赖信念去定向、预测、调动... 本文就信念的本质,信念和哲学、科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人类认识活动离不开信念,在哲学研究中,人们依赖信念去揭开笼罩在客观世界表面的面纱和迷雾,探究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在科学发现中,人们依赖信念去定向、预测、调动和激发潜意识,不断向新知识领域挺进。信念激励着人们生存的激情,使人迸发惊人的创造力和意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认识活动 哲学研究 处世原则 可知性 使人 思维结构 毕达哥拉斯派 秩序性 数学运算 相信自己
下载PDF
人类大转折时期的科技革命 被引量:1
2
作者 赵营波 《未来与发展》 1987年第4期21-24,66,共5页
人类正处在从同自然界相对立的状态走向同自然界和谐相处的大转折过程中。赵营波的文章认为,在这个大转折过程中,需要大幅度地缩小人类认识的自然界与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之间的距离,需要克服现代人类对自然界的冲击大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认... 人类正处在从同自然界相对立的状态走向同自然界和谐相处的大转折过程中。赵营波的文章认为,在这个大转折过程中,需要大幅度地缩小人类认识的自然界与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之间的距离,需要克服现代人类对自然界的冲击大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的巨大反差,需要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全面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转折 科学技术体系 科技革命 科技结构 人类认识活动 科技发展 科技体系 和谐发展 客观存在 经济活动
下载PDF
认识论维度的现代阅读解释学 被引量:1
3
作者 杨邦俊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6年第9期3-9,共7页
认识论是研究人类认识活动的本质及其过程的理论。现代阅读解释学,以我国现代教育分科教学产生以后汉语文学科的阅读理解、解释和说明为主要研究内容,旨在探究阅读的本质及其发生机制,理解的种类及其途径,解释和说明的方法、价值与意义等。
关键词 解释学 现代阅读 分科教学 现代白话文 人类认识活动 现代汉语 阅读教学 疑问语气 文化经典 心理活动过程
下载PDF
关于认识本质问题讨论综述
4
作者 史彦虎 韩虎龙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1991年第6期21-24,37,共5页
一,如何评价经典作家关于认识本质的论述第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唯一正确的、科学的认识论。经典作家关于认识本质的论述是建立在哲学基本问题的基础上的。他们把实践引入了认识论,把辩证法贯穿... 一,如何评价经典作家关于认识本质的论述第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唯一正确的、科学的认识论。经典作家关于认识本质的论述是建立在哲学基本问题的基础上的。他们把实践引入了认识论,把辩证法贯穿于认识论,因而科学地回答了认识的本质。我们只有划清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反映概念与光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主体 哲学基本问题 逻辑结果 论纲 研究层次 主体性 人类认识活动 经验教训 功能定义 评价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反馈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轩敏利 《实事求是》 1986年第1期22-25,58,共5页
本世纪四十年代前后形成的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作为科学领域的新成就,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供了丰富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材料,无疑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反馈方法是控制论的基本方法。它是建立... 本世纪四十年代前后形成的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作为科学领域的新成就,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供了丰富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材料,无疑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反馈方法是控制论的基本方法。它是建立在'反馈'和'信息'这两个科学概念的基础上。'反馈'概念最早出现在电子学中,但科学家们发现,它是生物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馈方法 人类认识活动 四十年代 输出信息 人类认识运动 控制论系统 负反馈机制 辩证关系 误差信息 大脑神经系统
下载PDF
认识效益问题初探
6
作者 宋周尧 《长白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5-28,共4页
众所周知,主体的物质生产活动有一个效益问题.那么,主体的认识活动有没有一个认识效益问题呢?回答应该说是肯定的.但是,长期以来这一重要问题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缺乏必要的研究.传统的认识论研究方法基本上是一套理性思辨法、定... 众所周知,主体的物质生产活动有一个效益问题.那么,主体的认识活动有没有一个认识效益问题呢?回答应该说是肯定的.但是,长期以来这一重要问题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缺乏必要的研究.传统的认识论研究方法基本上是一套理性思辨法、定性分析法.当然这些方法的运用在一定阶段上对认识论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研究 物质生产活动 认识主体 效益问题 定性分析法 理性思辨 人类认识活动 结构要素 环境系统 规律性认识
下载PDF
关于情感意志诸因素之认识论意义研究概述
7
作者 李校利 《社科与经济信息》 1994年第10期27-29,共3页
近年来,随着认识主体性热的兴起,哲学界已开始注重情感、情绪和意志在人类认识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问题,现就其要者择述如下。学者们一致认为,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实践和认知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而忽视了作为非理性的情感、意志等因... 近年来,随着认识主体性热的兴起,哲学界已开始注重情感、情绪和意志在人类认识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问题,现就其要者择述如下。学者们一致认为,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实践和认知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而忽视了作为非理性的情感、意志等因素的认识论意义,这不仅限制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视野,妨碍了对认识活动研究的深化,从而未能揭示认识发展的微观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意义 认识过程 情感意志 人类认识活动 认识主体 主体性 认知因素 主体认识 实践观念 认识结构
下载PDF
认识模型论纲
8
作者 苟志效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21-27,共7页
审视现实的人类认识活动,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简单然而却十分重要的事实:人类认识主要是通过主体在自己内部建立客体的主观模型发生、实现和完成的。人类认识实际上是建立认识模型、理解认识模型、操作认识模型的过程。认识模型作为主... 审视现实的人类认识活动,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简单然而却十分重要的事实:人类认识主要是通过主体在自己内部建立客体的主观模型发生、实现和完成的。人类认识实际上是建立认识模型、理解认识模型、操作认识模型的过程。认识模型作为主体在意识中所建立的关于客体的主观映象、被用来标志主体所认识的事物本身,它通常外化为符号,并以符号的形式存在和表现出来。如果把人类认识看作一个不断发育成长的有机体,那么,认识模型便是构成这一有机体的细胞。这样看来,认识模型是真正表征认识本质的东西。只有了解认识模型,才能了解认识的本质。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准备对认识模型的起源、分类、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粗略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纲 动作思维 人类认识活动 这样看来 非逻辑 中所 物质外壳 思维成果 主体性 THINKING
下载PDF
认识本质新解
9
作者 苟志效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7-12,共6页
现实的人类认识活动实际上大都存在着这样一个共同模式,即主体把来自客体的信息加工成主观映象,然后把主观映象外化为符号,使它获得一种“第二客体”的人格。笔者认为:人类认识的这一共同模式中隐藏着认识本质的各种秘密。解剖这一模式... 现实的人类认识活动实际上大都存在着这样一个共同模式,即主体把来自客体的信息加工成主观映象,然后把主观映象外化为符号,使它获得一种“第二客体”的人格。笔者认为:人类认识的这一共同模式中隐藏着认识本质的各种秘密。解剖这一模式,对理解认识的本质无疑将有执一驭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主体 人类认识活动 象外 信息加工 直接同一性 抽象表现 执一 宏观领域 微观领域 唯心主义哲学
下载PDF
对实践标准的再认识
10
作者 苏毅 《桂海论丛》 1992年第4期52-54,36,共4页
1978年以来,实践标准的讨论,曾澄清了一系列理论问题。随着实践活动的丰富,对实践标准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然而,在工作中也常有人把'实践标准'理解为教条公式而滥用,将'实践标准'等同于'事实现象',这是对'... 1978年以来,实践标准的讨论,曾澄清了一系列理论问题。随着实践活动的丰富,对实践标准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然而,在工作中也常有人把'实践标准'理解为教条公式而滥用,将'实践标准'等同于'事实现象',这是对'实践标准'的误解,势必造成验证事物的误差。本文仅就正确运用实践标准问题作些探讨。一、科学地理解'实践标准'实践第一的观点已为人们所熟知,但实践标准应如何理解呢?我认为:第一, '实践标准'的客观性是由实践内容的客观性决定的,实践内容的丰富使实践标准趋于完善。列宁指出: '当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标准 哲学原理 人类实践活动 实践内容 分析综合 人类认识活动 社会经济理论 人类认识 自然科学史 个人成长
下载PDF
主体认识超越机制初探
11
作者 沈跃春 杨根乔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14-21,61,共9页
现代社会改革的实践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呼唤着主体意识空前觉醒,也把人的认识本质等问题提到了突出的地位。认识的本质需要重新理解和研究,这在学术界似乎已成公论。但是,如何理解和研究,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为,探讨主... 现代社会改革的实践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呼唤着主体意识空前觉醒,也把人的认识本质等问题提到了突出的地位。认识的本质需要重新理解和研究,这在学术界似乎已成公论。但是,如何理解和研究,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为,探讨主体认识超越机制问题是深化对认识本质理解的重要途径之一。因为,认识作为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在主观对客观或主观自身的超越关系中实现的。所以,理解或研究认识的本质决不能忽视主体认识活动的超越作用。只有把认识放到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系统中去研究,才能全面地把握人类认识活动的本质特征。而这样一来,反思主体认识超越作用,就必须要进一步研究主体认识的超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认识 本质需要 认知结构 人类认识活动 主体性 社会改革 主体创造 认识主体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主体需要
下载PDF
试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 被引量:1
12
作者 吉彦波 《湖湘论坛》 1992年第5期26-29,共4页
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也应有统一性“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考察事物,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而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内部矛盾性。与此相反。
关键词 哲学教科书 认识过程 人类认识活动 事物内部 哲学纲要 普列汉诺夫 《毛泽东选集》 人类认识 酒泉教育学院 哲学原理
下载PDF
叙事中的听觉想象:评傅修延教授的《听觉叙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雅怡 《探索与批评》 2022年第2期179-185,共7页
早期人类倚仗声音传递信息,而自文字发明和印刷术兴起,阅读的必要性逐渐帮助视觉霸权崛起。自古希腊起,西方哲学家便将视觉当作认知的工具。柏拉图《理想国》中,身处洞穴中的囚徒只知道用眼睛观察,把洞内墙壁上的光影误认为真实的物体... 早期人类倚仗声音传递信息,而自文字发明和印刷术兴起,阅读的必要性逐渐帮助视觉霸权崛起。自古希腊起,西方哲学家便将视觉当作认知的工具。柏拉图《理想国》中,身处洞穴中的囚徒只知道用眼睛观察,把洞内墙壁上的光影误认为真实的物体。亚里士多德在探讨人类认识活动中最高级别的观照时,措辞离不开“看”与观察,他的表达方式依赖视觉譬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人类 西方哲学家 人类认识活动 视觉霸权 印刷术 听觉想象 传递信息 亚里士多德
下载PDF
适度论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晋斌 《前进》 1994年第12期41-43,共3页
适度论略张晋斌1在实际生活中,适度概念频繁出现,正以其重要的实践意义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但在我们的哲学教科书和其它理论读物中,有关适度理论的研究远未引起重视。实践不能满足于现有的适度理论,它强烈地呼唤着对适度的进... 适度论略张晋斌1在实际生活中,适度概念频繁出现,正以其重要的实践意义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但在我们的哲学教科书和其它理论读物中,有关适度理论的研究远未引起重视。实践不能满足于现有的适度理论,它强烈地呼唤着对适度的进一步规定及阐释,对适度的研究必须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教科书 理论读物 张晋斌 黑格尔哲学 质量互变规律 理论解释 人类认识活动 特定事物 抗日战争期间 西方哲学
下载PDF
自然概念辨析
15
作者 胥留德 《云南社科联通讯》 1989年第5期29-33,共5页
自从人猿相揖别以后,自然界就开始打上了人的烙印, '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从此,自然界的演化也就展开了新的形式,增添了新的内容。随着人类的进化,科技的发展,人们提出了一些新的自然概念。不同的自然概念的提出,反... 自从人猿相揖别以后,自然界就开始打上了人的烙印, '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从此,自然界的演化也就展开了新的形式,增添了新的内容。随着人类的进化,科技的发展,人们提出了一些新的自然概念。不同的自然概念的提出,反映了现实自然界内容的多样性和人们认识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 人化自然 人工自然 天然自然 自然史 人与自然 认识自然 人类认识活动 人类实践活动 苏联学者
下载PDF
试谈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的教学中几种推理方法的应用
16
作者 唐鹤立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受人类认识活动的普遍规律所制约,又不同于这个普遍规律,因此教学过程不是科学发展过程的简单重复。由于教学过程是一种叙述过程,而不是研究过程,就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不管是通过间接经验或直接经验的...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受人类认识活动的普遍规律所制约,又不同于这个普遍规律,因此教学过程不是科学发展过程的简单重复。由于教学过程是一种叙述过程,而不是研究过程,就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不管是通过间接经验或直接经验的途径去获得基础知识,都是人类已知的东西,而不是象科学家那样去探求未知的东西。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原子 推理方法 原子轨道 叙述过程 玻尔 科学发展过程 物质波 波粒二象性 人类认识活动 几率密度
下载PDF
贴切自然 余韵悠远——谈新闻导语中比喻的运用
17
作者 冯根良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42-42,共1页
善用比喻,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老舍在《言语与风格》一文中说:“没有比一个精到的比喻更能给予深刻的印象的.”他这是就文学作品而言的。事实上,新闻作品中比喻运用得贴切自然,同样可以增添情趣.加强文采,使文章形象生动。... 善用比喻,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老舍在《言语与风格》一文中说:“没有比一个精到的比喻更能给予深刻的印象的.”他这是就文学作品而言的。事实上,新闻作品中比喻运用得贴切自然,同样可以增添情趣.加强文采,使文章形象生动。一个真正懂得语言艺术的作者,向来都是很重视比喻作用的。在新闻写作中,导语在全篇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如何使开头叫人一见倾心,适当运用比喻即是手段之一。我们可以从一些新闻作品中受到某些启迪. 一、导语中的比喻要富有个性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导语 新闻写作 文学作品 人类认识活动 语言艺术 个性色彩 群众语言 文中 乳制品工业 新颖奇特
下载PDF
医学视听教育与思维能力的开发
18
作者 李丹卓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1992年第3期134-135,共2页
教育,从它的对象来说,既有对儿童、青少年一代的教育,也有对成年人的教育;从组织形式来看,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论对哪一个阶层的教育,也不论采取什么样形式的教育,都离不开视与听,而往往视听结伴而行,方能收到理想的效... 教育,从它的对象来说,既有对儿童、青少年一代的教育,也有对成年人的教育;从组织形式来看,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论对哪一个阶层的教育,也不论采取什么样形式的教育,都离不开视与听,而往往视听结伴而行,方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这里谈一谈医学视听教育与人的思维能力开发的关系。 1.什么是思维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它是运用推理和表象,对客观对象进行间接和概括地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听教育 思维能力 人类认识活动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思维过程 有对 教学媒体 智力活动 现代媒体
下载PDF
新闻资源的再开发
19
作者 张桂林 《青年记者》 2011年第7Z期104-104,共1页
对新闻资源的开发利用,记者的着眼点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因此,它必须遵循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通过不断实践,准确判断所掌握的新闻信息资源的新闻价值、资料价值、市场价值。但是。
关键词 人类认识活动 发展变化过程 资料价值 开发利用 采访对象 次比 因果关系 利用效率
下载PDF
毛泽东关于认识主体的几个基本观点
20
作者 高铁军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1985年第7期25-32,共8页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从许多方面研究过认识主体的问题,并力求揭示它的本质,例如,笛卡儿是近代哲学家中最先把主体的意识同外部自然界对立起来,并提出考察自我意识是一切认识活动的起点,是建立知识可靠性的基础。康德认为哲学研究人...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从许多方面研究过认识主体的问题,并力求揭示它的本质,例如,笛卡儿是近代哲学家中最先把主体的意识同外部自然界对立起来,并提出考察自我意识是一切认识活动的起点,是建立知识可靠性的基础。康德认为哲学研究人的认识,必须先研究人的认识本性,必须考察主体自我意识的内部结构与活动规律。他认为,为了保证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心须从主体本身去寻求知识普遍必然性的基础。因此,他认为认识是主体的天赋认识形式(规律)与感觉材料统一,从自我意识的创造活动的统一性中,把握知识的形式过程。黑格尔则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出发,认为主体是普遍的绝对精神(实体化了的自我意识),但它自身不能独立存在,而必须通过'逻辑阶段',展开自己,使自己外化为自然界,通过自然界发展出人类的思维,又通过人类的思维的发展认识自己,达到绝对的自我意识,从而达到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因此,在黑格尔那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主体 普遍必然性 自我意识 认识形式 认识过程 哲学研究 主体认识 近代哲学 人类认识活动 个体认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