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百合碱对人肝窦内皮细胞的毒性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蔚倩 叶铉玲 +3 位作者 陈岩 熊爱珍 杨莉 王峥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33-839,共7页
目的利用人肝窦内皮细胞(human hepatic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HHSEC)探讨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的体外毒性及其毒性作用机制。方法CCK-8检测MCT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通过LC-MS检测毒性代谢物吡咯蛋白加合物(PPA)的水平;用... 目的利用人肝窦内皮细胞(human hepatic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HHSEC)探讨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的体外毒性及其毒性作用机制。方法CCK-8检测MCT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通过LC-MS检测毒性代谢物吡咯蛋白加合物(PPA)的水平;用试剂盒检测细胞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通过Hoechst染色、荧光底物法和Western blot来检测细胞凋亡情况;QT-PCR分析细胞中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MCT(5,10 mmol·L-1)能明显降低HHSEC的细胞存活率;在给药后的HHSEC和培养基中均检测到了大量PPA,且其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并明显降低了HHSEC中GSH含量。MCT能导致细胞核固缩,同时提高caspase-3蛋白酶活性,诱导细胞中凋亡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MCT诱导代谢活化关键酶CYP3A4,并使细胞中VEGFA和MMP9基因表达上调,NOS3基因则表达下调。结论MCT经HHSEC内代谢酶代谢活化,同时消耗细胞内GSH,破坏肝脏抗氧化系统,激活了HHSEC凋亡并影响内皮及血管系统等进一步加剧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百合碱 人肝窦内皮细胞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 阻塞综合征 毒性 凋亡
下载PDF
氯化钴诱导人肝窦内皮细胞缺氧模型特点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风 王清兰 +1 位作者 刘成海 陶艳艳 《肝脏》 2018年第3期217-220,259,共5页
目的观察氯化钴(CoCl_2)诱导人肝窦内皮细胞(HHSEC)缺氧模型特点。方法不同浓度CoCl2(0~800μmol/L)与HHSEC细胞孵育24 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50~200μmol/L CoCl2与HHSEC细胞孵育,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Matrigel管腔生成实验检测... 目的观察氯化钴(CoCl_2)诱导人肝窦内皮细胞(HHSEC)缺氧模型特点。方法不同浓度CoCl2(0~800μmol/L)与HHSEC细胞孵育24 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50~200μmol/L CoCl2与HHSEC细胞孵育,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Matrigel管腔生成实验检测细胞管腔形成情况;蛋白质免疫检测细胞HIF-1α、vWF、VEGF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HIF-1α核转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0~200μmol/L CoCl2组HHSEC细胞活力明显增加,细胞迁移到膜下的数量显著增多,并且形成丰富而密闭的管状结构。50μmol/L、200μmol/L CoCl2促进HHSEC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第八因子相关抗原(vW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其中200μmol/L CoCl2组HIF-1α、vWF表达较50μmol/L CoCl2组高。结论 50μmol/L、200μmol/L低浓度CoCl2可诱导人肝窦内皮细胞缺氧、血管新生,其作用机制与促进HIF-1α表达及核转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钴 人肝窦内皮细胞 缺氧 缺氧诱导因子-1Α
下载PDF
2型登革病毒对原代人肝窦内皮细胞凋亡、自噬以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戴雪婷 左丽 +3 位作者 赵军 袁静 裴华 孔维莹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40-345,共6页
目的研究2型登革病毒(DENV-2)感染原代人肝窦内皮细胞(HHSECs)后,HHSECs的凋亡、自噬,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Beclin-1 mRNA水平的表达,分析DENV-2致病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DENV-2(MOI=1)作用于HHSECs,Real-ti... 目的研究2型登革病毒(DENV-2)感染原代人肝窦内皮细胞(HHSECs)后,HHSECs的凋亡、自噬,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Beclin-1 mRNA水平的表达,分析DENV-2致病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DENV-2(MOI=1)作用于HHSECs,Real-time PCR动态检测DENV-2 NS1部分序列;CCK-8法动态检测DENV-2对HHSECs的毒性作用。real-time PCR动态检测被感染HHSECs的ICAM-1、Beclin-1 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被感染HHSECs的细胞凋亡率,以及LC3B和ICAM-1的表达。结果被DENV-2作用后的HHSECs有NS1部分基因序列的表达。DENV-2感染细胞后,CCK-8法检测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10.90±1.24)%(12 h)、(16.40±0.42)%(24 h)、(17.00±0.46)%(36 h)、(29.60±0.26)%(48 h)。Real-time PCR检测HHSECs中Beclin-1及ICAM-1 mRNA的表达,以未感染组为对照,2^-△△Ct值于24 h达峰值,分别为46.77±2.55和40.97±4.91。流式细胞术动态观察被DENV-2感染的HHSECs的凋亡,于12 h较明显,凋亡率为13.17%;36 h时LC3B的表达率(35.50%)达到峰值;ICAM-1的表达率分别为9.17%(12 h)、14.7%(24 h)、12.7%(36 h)、11.6%(48 h)。结论HHSECs对DENV-2易感。DENV-2可激活HHSECs,诱导ICAM-1上调;可促进自噬的发生,于早期诱导HHSECs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原代人肝窦内皮细胞 凋亡 自噬 BECLIN-1 ICAM-1
原文传递
肝窦内皮细胞对肝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符思远 罗杏英 +4 位作者 门秀丽 张文健 娄晋宁 许诚 李宓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566-572,共7页
目的:探讨永生化人肝窦内皮细胞(IHLESC)能否提高肝细胞的代谢、解毒及合成功能。方法:设立永生化人肝细胞(IHH)单独培养组和IHLESC与IHH共培养组,评价两种不同培养方式对肝细胞代谢、解毒和合成功能的影响;将两组细胞分别接种于微载体... 目的:探讨永生化人肝窦内皮细胞(IHLESC)能否提高肝细胞的代谢、解毒及合成功能。方法:设立永生化人肝细胞(IHH)单独培养组和IHLESC与IHH共培养组,评价两种不同培养方式对肝细胞代谢、解毒和合成功能的影响;将两组细胞分别接种于微载体上,分别与肝衰竭患者血浆共孵育,比较两组IHH的解毒功能。结果:相比于单独培养组,共培养组IHH密切接触,聚集成团。共培养组IHH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鸟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1A1(UGT1A1)、白蛋白(ALB)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单独培养组(P<0.01)。共培养组血浆总胆红素的下降及血浆尿素的上升均比单独培养组显著(P<0.01)。结论:用IHH与IHLSEC在微载体上共培养制备成新型生物人工肝的核心材料,可提高生物人工肝细胞的代谢、解毒及合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生化人肝细胞 永生化人肝窦内皮细胞 共培养 功能衰竭
下载PDF
莪术二酮通过VEGF/VEGFR2信号通路对肝癌HepG2细胞微环境下HHSEC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曹如柔 周坚 +3 位作者 王其美 章茜 王容容 陈茂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1835-1839,共5页
目的探讨莪术二酮对肝癌HepG2细胞微环境下的人肝窦内皮细胞(human hepatic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HHSEC)增殖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5%、1%、2%、4%、8%)的HepG2细胞上清液处理HHSEC后的细... 目的探讨莪术二酮对肝癌HepG2细胞微环境下的人肝窦内皮细胞(human hepatic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HHSEC)增殖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5%、1%、2%、4%、8%)的HepG2细胞上清液处理HHSEC后的细胞增殖率;HHSEC分为空白组、阳性对照组及莪术二酮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以M199培养基、含1μg/L顺铂注射液的M199培养基、0.5、1、2μg/L浓度的莪术二酮工作液培养。应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莪术二酮干预后HHSEC内的VEGF、VEGFR2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2%、4%及8%的HepG2细胞上清液可促进HHSEC的增殖(P<0.05);在4%HepG2细胞上清液作用下,0.5、1、2μg/L莪术二酮均可抑制HepG2细胞上清液对HHSEC的增殖作用(P<0.05),随着浓度的增加,HHSEC增殖率降低明显,不同浓度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epG2细胞微环境下,与空白组相比,莪术二酮高剂量组HHSEC中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莪术二酮中、高剂量组VEGFR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莪术二酮对HepG2细胞微环境下的HHSEC具有抗增殖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epG2细胞微环境下HHSEC中VEGF和VEGFR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二酮 VEGF/VEGFR2 HepG2细胞 人肝窦内皮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