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6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巴胆碱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陈超 王化冰 +3 位作者 索小燕 李征 张辉 李方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1935-1939,共5页
目的 观察大鼠失血性休克时卡巴胆碱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 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SPF级)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假休克组(SS组)、失血性休克组(HS组)、失血性休克+卡巴胆碱组(CBL组)。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按照Wiggers改良法制作,... 目的 观察大鼠失血性休克时卡巴胆碱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 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SPF级)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假休克组(SS组)、失血性休克组(HS组)、失血性休克+卡巴胆碱组(CBL组)。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按照Wiggers改良法制作,各组模型制备完毕后6 h,经右侧股动脉采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取右肺下叶肺组织检测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的底物(SSeCKS)、E-选择素蛋白质水平,取右肺下叶行透射电镜检查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SS组表达少量的TNF-α、SSeCKS、E-选择素,HS组和CBL组表达升高(P<0.05),与HS组相比,CBL组表达降低(P<0.05)。SS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膜表面光滑,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形态结构正常;HS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出现细胞水肿、坏死和凋亡表现(细胞膜表面皱折、细胞膜表面凹凸不平、细胞器水肿、异染色质染色加深边集等);CBL组较SS组,细胞有所损伤,但好于HS组。结论 大鼠失血性休克时卡巴胆碱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也可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合成和释放炎症介质减轻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血管内皮细胞 卡巴胆碱 SSECKS E-选择素
下载PDF
秃疮花异紫堇碱对LPS诱导的牛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因子和TLR2/MYD88/NF-κB通路的影响
2
作者 蒙琦 常亮 +4 位作者 丁姝元 周瑶 刘盛楠 王胜明 杨明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96-101,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秃疮花异紫堇碱(ICD)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牛肺微血管内皮细胞(CPA 47)炎症因子和Toll样受体2/髓样分化因子88/核转录因子-κB(TLR2/MYD88/NF-κB)通路的影响。选取CPA 47分为5组接种于6孔板中,每组设置4孔,对照组细胞加入1... 试验旨在探究秃疮花异紫堇碱(ICD)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牛肺微血管内皮细胞(CPA 47)炎症因子和Toll样受体2/髓样分化因子88/核转录因子-κB(TLR2/MYD88/NF-κB)通路的影响。选取CPA 47分为5组接种于6孔板中,每组设置4孔,对照组细胞加入1640培养基,LPS组加入脂多糖处理建立炎症模型,ICD高剂量组细胞加入20 mg/L ICD+50μg/L LPS,ICD中剂量组细胞加入15 mg/L ICD+50μg/L LPS,ICD低剂量组细胞加入10 mg/L ICD+50μg/L LPS。分别利用ELISA检测各组的炎性因子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LR2/MYD88/NF-κB通路中关键基因的表达量,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上述通路中各蛋白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处理组和ICD低剂量组牛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TLR2、NF-κB、MYD88的mRNA表达量和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LPS组相比,ICD高、中剂量组中IL-1β、IL-6、IL-8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TLR2、NF-κB、MYD88的mRNA表达量和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15~20 mg/L ICD可以有效缓解LPS诱导的牛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抑制LPS诱导的牛肺微血管内皮细胞TLR2/MYD88/NF-κB炎症通路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疮花异紫堇碱 血管内皮细胞 脂多糖 炎症因子 TLR2/NF-κB/MYD88通路
下载PDF
焦亡在ARDS引起的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3
作者 田雨 詹柱 张安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895-1900,共6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一种严重且难以控制的急性肺部炎症情况,常与多种损伤因素相关。细胞焦亡是一种由炎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触发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在AR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一种严重且难以控制的急性肺部炎症情况,常与多种损伤因素相关。细胞焦亡是一种由炎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触发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在AR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综述肺血管内皮细胞焦亡在ARDS进展中的作用,并指出其作为潜在药物靶点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管内皮细胞 焦亡 信号通路 治疗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通过激活NLRP3炎症小体诱导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焦亡 被引量:1
4
作者 赵佩佩 朱嘉睿 +2 位作者 李飞飞 张岑 张思功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5期6-13,共8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作用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并诱发内皮细胞死亡的具体机制。方法以200 ng/mL的体外分离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刺激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碘化丙锭染色法检测细胞死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焦亡标...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作用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并诱发内皮细胞死亡的具体机制。方法以200 ng/mL的体外分离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刺激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碘化丙锭染色法检测细胞死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焦亡标记物。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刺激后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死亡加剧,NLRP3炎症小体和焦亡相关标记物GSDMD、N-GSDMD表达明显升高,NLRP3抑制剂MCC950预处理可有效减弱NLRP3的激活,抑制细胞焦亡的发生。结论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可通过激活NLRP3炎症小体诱发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焦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血管内皮细胞 NLRP3炎症小体 细胞焦亡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脓毒症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5
作者 邵沙沙 殷惠美 +4 位作者 杨家乐 潘勇军 王敏 刘俊雅 冯俊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4期591-594,624,共5页
目的探寻丹参酮ⅡA对脓毒症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构建脓毒症肺损伤小鼠模型,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酮1组(10 mg/kg)、丹参酮2组(30 mg/kg)、丹参酮3组(50 mg/kg)、丹参酮4组(100 mg/kg)。药... 目的探寻丹参酮ⅡA对脓毒症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构建脓毒症肺损伤小鼠模型,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酮1组(10 mg/kg)、丹参酮2组(30 mg/kg)、丹参酮3组(50 mg/kg)、丹参酮4组(100 mg/kg)。药物干预24 h后检测肺组织病理变化、肺微血管通透性、肺组织湿/干重比、白细胞计数以及炎症因子等各项指标,假手术组仅行盲肠探查术。结果丹参酮各组较模型组小鼠肺组织损伤及评分均减轻(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各组小鼠肺组织Evans Blue含量、肺组织湿/干比明显降低(P<0.05),BALF白细胞计数、蛋白含量、炎症因子明显减少(均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其中丹参酮2组、丹参酮3组和丹参酮4组之间,肺组织病理损伤、Evans Blue含量、肺组织湿/干比以及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丹参酮ⅡA能够剂量依赖性地降低脓毒症所致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从而改善肺损伤;30 mg/kg剂量的丹参酮ⅡA即可达到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丹参酮ⅡA 血管内皮细胞 损伤 小鼠
下载PDF
红景天苷调控NF-κB、Bcl-2信号通路对烟雾暴露大鼠氧化应激及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6
作者 粟治胜 王晓江 +1 位作者 李正 刘东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3期434-438,共5页
目的探究红景天苷(SDS)通过调控B淋巴细胞瘤-2(Bcl-2)、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烟雾暴露大鼠氧化应激及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选取6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DS 10 mg/kg、SDS 40 mg/kg、SDS 70 mg/kg、醋酸泼尼... 目的探究红景天苷(SDS)通过调控B淋巴细胞瘤-2(Bcl-2)、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烟雾暴露大鼠氧化应激及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选取6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DS 10 mg/kg、SDS 40 mg/kg、SDS 70 mg/kg、醋酸泼尼松(PNS)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均建立烟雾致肺损伤模型,对照组与模型组大鼠每日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SDS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70、40、10 mg/kg剂量给予SDS混悬液2 mL灌胃;PNS组给予PNS混悬液3.6 mg/kg灌胃,均每日1次,连续21 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DA)、Bcl-2相关X因子(Bax)、NF-κB、p-NF-κB及细胞凋亡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Bcl-2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SDS各剂量组MDA、Bax、NF-κB、p-NF-κB及细胞凋亡均有所降低,SOD、Bcl-2也有所升高(P<0.05),且模型组与SDS 10 mg/kg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SDS 40 mg/kg组与PNS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大鼠肺组织良好;模型组肺损伤严重;药物干预后各组肺损伤均减轻。结论SDS可改善烟雾暴露大鼠肺损伤、氧化应激及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ax/Bcl-2及NF-κB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暴露 红景天苷 血管内皮细胞 BCL-2 NF-ΚB 氧化应激 大鼠
下载PDF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模型小鼠肺周细胞变化及对肺血管内皮细胞成管的影响
7
作者 胡广志 卢红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2-527,共6页
背景:肺周细胞位于肺血管连接凹陷处,与肺血管的形成和稳定有着密切关系。然而,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病过程中肺周细胞如何影响肺血管内皮细胞活动的研究较少。目的:分析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不同时期肺周细胞亚群与内皮细胞间数目变化关系... 背景:肺周细胞位于肺血管连接凹陷处,与肺血管的形成和稳定有着密切关系。然而,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病过程中肺周细胞如何影响肺血管内皮细胞活动的研究较少。目的:分析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不同时期肺周细胞亚群与内皮细胞间数目变化关系,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蛋白聚糖NG2、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三阳性(PDGFR-β^(+)NG2^(+)α-SMA^(+))肺周细胞对肺血管内皮细胞早期成管活动的影响。方法:①动物实验:取新生C57BL/6小鼠12只,于出生24 h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氧组及高氧组,每组6只,高氧组小鼠暴露于体积分数85%O_(2)环境下喂养,建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动物模型;常氧组小鼠置于同一室内空气中喂养。出生后7,14 d取小鼠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肺周细胞3种亚群与血管内皮细胞数量。②细胞实验:将小鼠第3代PDGFR-β^(+)NG2^(+)α-SMA^(+)肺周细胞与小鼠肺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实验组),细胞比例为1∶4,以单独培养的小鼠肺血管内皮细胞为对照组。培养15 h后,分析两组血管内皮细胞成管差异。结果与结论:①动物实验: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7 d时,常氧组小鼠肺组织结构规则,存在明显肺泡结构,大小均匀;高氧组小鼠肺组织肺泡数量较少,肺泡形态不规则。14 d时,常氧组小鼠肺泡逐渐发育成熟,肺泡结构逐步规整,大小均匀,肺泡密度逐渐增加;高氧组小鼠肺组织结构相对紊乱,肺泡形成滞后体积逐渐增大,肺泡结构简单化。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与常氧组相比,高氧组7,14 d肺组织中的PDGFR-β^(+)NG2-α-SMA^(+)和PDGFR-β^(+)NG2^(+)α-SMA^(+)肺周细胞数量增加(P<0.01),PDGFR-β^(+)NG2^(+)α-SMA-肺周细胞与肺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减少(P<0.01,P<0.05)。②细胞实验:对照组肺血管内皮细胞排列成条索状向四周延伸,部分区域中形成类似管腔样结构;实验组未观察到PDGFR-β^(+)NG2^(+)α-SMA^(+)肺周细胞及其伪足,肺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的不规则网格状结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内皮细胞以团块样聚集为主。③结果表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小鼠肺组织以α-SMA^(+)周细胞亚群为主,PDGFR-β^(+)NG2^(+)α-SMA^(+)肺周细胞则能直接抑制肺血管内皮细胞成管活动,可能参与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过程中肺微血管发育异常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发育 血管成管 支气管发育不良 动物实验
下载PDF
BMP9对动脉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高婷 王丽红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8期1195-1200,共6页
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即第1大类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以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为特点的血管疾病,其主要表现是肺血管重塑和肺血管阻力增加,最终导致右心室衰竭甚至死亡。骨形态发生蛋白9 (Bone Morphogeneti... 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即第1大类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以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为特点的血管疾病,其主要表现是肺血管重塑和肺血管阻力增加,最终导致右心室衰竭甚至死亡。骨形态发生蛋白9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9, BMP9)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家族,主要由肝脏星状细胞产生,随血液循环到肺血管内皮细胞上与受体结合,在PAH中发挥相应的生物学效应,但是部分研究结果是相互矛盾的。本文对PAH中BMP9的信号通路及BMP9对肺血管内皮细胞作用的研究和进展进行综述。Arterial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AH), also known as the group 1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s a vascular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nd its main manifestations are pulmonary vascular remodeling and increased 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 which eventually leads to right ventricular failure and even death.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9 (BMP9) belongs to the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 family, which is mainly produced by hepatic stellate cells, which circulates to pulmonary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with blood and bind to their receptors to exert corresponding biological effects in PAH, but some research results are contradictory. This article briefly reviews the BMP9 signaling pathway in PAH and the research and progress of BMP9 on pulmonary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性动脉高压 BMP9 BMPRII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重塑
下载PDF
红景天苷通过NF-κB/Bcl-2信号通路对重症肺炎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IL-23、Th17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李梦雪 刘琼 +3 位作者 彭红星 黄会 徐伟 施玉琴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6期745-750,共6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通过核转录因子(NF-κB)/B淋巴细胞瘤2(Bcl-2)信号通路对重症肺炎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PVECs)凋亡及白介素-23(IL-23)、辅助性T细胞17(Th1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红景天苷组、抑制剂...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通过核转录因子(NF-κB)/B淋巴细胞瘤2(Bcl-2)信号通路对重症肺炎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PVECs)凋亡及白介素-23(IL-23)、辅助性T细胞17(Th1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红景天苷组、抑制剂组、红景天苷+抑制剂组五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均建立重症肺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红景天苷组大鼠腹腔注射红景天苷(100 mg/kg);抑制剂组大鼠腹腔注射NF-κB抑制剂喹唑啉化合物(EVP4593)(5 mg/kg);红景天苷+抑制剂组大鼠腹腔注射红景天苷(200 mg/kg)+EVP4593(3 mg/kg);假手术组、模型组腹腔注射等容积的0.9%氯化钠溶液。所有大鼠持续干预7 d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白介素(IL)-17、IL-23,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中Th17细胞比例,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免疫印记检测大鼠肺组织中NF-κB/Bcl-2蛋白表达。取肺组织进行PVECs培养并检测第2代PVECs的增殖率及凋亡率。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各建模组大鼠血清中IL-23、IL-17、Th17细胞比例,肺组织中NF-κB/Bcl-2蛋白表达以及PVECs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VECs增殖率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病变严重;与模型组相比,红景天苷组、抑制剂组、红景天苷+抑制剂组大鼠血清中IL-23、IL-17、Th17细胞比例,肺组织中NF-κB/Bcl-2蛋白表达以及PVECs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VECs增殖率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病变有所好转;与红景天苷组、抑制剂组相比,红景天苷+抑制剂组大鼠血清中IL-23、IL-17、Th17细胞比例,肺组织中NF-κB/Bcl-2蛋白表达以及PVECs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VECs增殖率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形态基本恢复正常;红景天苷组与抑制剂组相比,血清中IL-23、IL-17、Th17细胞比例、肺组织中NF-κB/Bcl-2蛋白表达、PVECs凋亡/增殖率以及肺组织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景天苷可通过降低NF-κB/Bcl-2水平调节重症肺炎大鼠IL-23/Th17平衡,并有效抑制PVECs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红景天苷 血管内皮细胞 核转录因子 B淋巴细胞瘤2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对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10
作者 张雷 王俊轶 +3 位作者 何翔 吴敏 李国平 黄锦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探究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对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加重小鼠肺部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PAO1菌株感染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ULEC-5a 2 h后,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5(ATG5)、6-磷酸果糖-2-... 目的探究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对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加重小鼠肺部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PAO1菌株感染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ULEC-5a 2 h后,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5(ATG5)、6-磷酸果糖-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酶3(PFKFB3)和钙黏蛋白5(CDH5)的mRNA表达,免疫荧光检测ATG5、PFKFB3和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蛋白表达。采用小干扰RNA(siRNA)分别敲减ATG5、PFKFB3后,RT-qPCR检测ATG5、PFKFB3和CDH5的mRNA表达,免疫荧光检测PFKFB3和VE-cadherin的蛋白表达,并采用乳酸测定试剂盒检测细胞内乳酸的水平。采用PAO1菌株感染小鼠后,肺组织切片病理染色观察小鼠肺部炎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分析荧光标记的内皮细胞PFKFB3和VE-cadherin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AO1感染HULEC-5a细胞后,PFKFB3 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P均<0.05),CDH5 mRNA表达减少(P=0.023),VE-cadherin蛋白表达减少(P<0.001),且连续性被破坏,乳酸含量升高(P=0.017)。与PAO1感染HULEC-5a细胞比较,PAO1感染敲减PFKFB3的HULEC-5a细胞后,CDH5 mRNA表达增加(P=0.043),VE-cadherin荧光连续性得到恢复,乳酸含量降低(P=0.047);PAO1感染敲减ATG5的HULEC-5a细胞后,PFKFB3 mRNA(P=0.013)和蛋白表达(P=0.003)均增加,CDH5 mRNA(P=0.020)和VE-cadherin蛋白表达(P=0.001)均减少,乳酸含量升高(P=0.015)。PAO1感染小鼠后,病理HE染色结果显示,肺泡内明显的红细胞渗漏,炎症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宽和部分血管内皮细胞脱落。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小鼠比较,PAO1感染小鼠内皮细胞PFKFB3表达增加,VE-cadherin荧光减弱,且不连续。结论PA可能通过AGT5调控PFKFB3通路,破坏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进而加重小鼠肺部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血管内皮细胞 6-磷酸果糖-2-激酶/果糖-2 6-二磷酸酶3 自噬相关基因5 感染
下载PDF
组织块法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综合鉴定 被引量:22
11
作者 徐顺贵 吴国明 +3 位作者 徐智 冯起甲 王关嵩 张健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为组织块法培养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pu lmonary m icrovascu lar endothelial cells,RPMVECs)建立合理可靠的多指标综合鉴定方案。方法采用外周肺组织贴块法培养RPMVECs,抽取组织块进行切片观察,以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和... 目的为组织块法培养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pu lmonary m icrovascu lar endothelial cells,RPMVECs)建立合理可靠的多指标综合鉴定方案。方法采用外周肺组织贴块法培养RPMVECs,抽取组织块进行切片观察,以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对照,对培养细胞进行CD34、植物凝集素BSI、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鉴定,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组织切片显示组织块源于外周肺组织,CD3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植物凝集素BSI结合试验阳性,而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阴性,透射电镜未见W e ibel-Palade小体。结论Ⅷ因子相关抗原和W e ibel-Palade小体并非RPMVECs鉴定的理想指标,联合应用外周肺组织切片、CD34和植物凝集素BSI三指标为组织块法培养的RPMVECs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合理、可靠的综合鉴定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鉴定 大鼠
下载PDF
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改进及细胞鉴定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颖川 江伟 +2 位作者 周明 薛瑛 李亚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40-1443,共4页
目的改进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的原代培养方法,并对培养细胞进行相关鉴定。方法从动物选择、取材、循环灌注、植块贴壁等方面对体外分离PMVECs的原代培养方法进行改良。原代培养细胞经传代、冻存与复苏,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 目的改进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的原代培养方法,并对培养细胞进行相关鉴定。方法从动物选择、取材、循环灌注、植块贴壁等方面对体外分离PMVECs的原代培养方法进行改良。原代培养细胞经传代、冻存与复苏,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生长特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标志物Ⅷ因子相关抗原和CD31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与PMVECs的特异性结合物植物凝集素BSI的结合情况(FITC-BSI结合试验)。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培养细胞呈多边形或梭形,融合为单层后呈典型的鹅卵石或铺路石样镶嵌生长并有接触抑制现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细胞CD31和Ⅷ因子表达阳性;FITC-BSI结合试验呈阳性结果。结论改进的原代细胞培养方法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且成功率高;综合鉴定表明培养细胞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与PMVECs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鉴定
下载PDF
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19
13
作者 谢崧 杨晓静 +1 位作者 钱桂生 王关嵩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89-190,共2页
取大鼠周边肺组织进行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将肺组织切成小块,用含有20%新生牛血清、肝素90μg/ml、L-谷胺酰胺4mmol、青霉素100U/ml和链霉素100μg/ml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血细胞立即从... 取大鼠周边肺组织进行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将肺组织切成小块,用含有20%新生牛血清、肝素90μg/ml、L-谷胺酰胺4mmol、青霉素100U/ml和链霉素100μg/ml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血细胞立即从肺组织周围游出。继而是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其他细胞72h才游出。培养60h后取出肺组织块,培养瓶中只有微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细胞。后者可通过传代除去。获得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具有规律的鹅卵石样形态和对异植物血凝素结合试验及八因子相关抗原免疫荧光染色均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血管 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方法技术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TP方案术后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彦卓 潘乐康 +3 位作者 齐大亮 辛亮 崔焱 安广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多西紫杉醇和卡铂(TP)方案术后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中、长期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搜集2006年10月-2008年7月经病理确诊为NSCLC且行完全性手术切除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n=38):试验...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多西紫杉醇和卡铂(TP)方案术后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中、长期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搜集2006年10月-2008年7月经病理确诊为NSCLC且行完全性手术切除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n=38):试验组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TP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用TP方案治疗。术后随访40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无病生存时间(DFS)和总生存率(OS)的差异,检测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细胞(CEC)数量的变化及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39.4 vs 27.6个月,P<0.05),且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89.4%vs 57.9%,P<0.05)。治疗后两组CEC均有下降,第4周期化疗后试验组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Ⅰ、Ⅱ及Ⅲ期患者的MVD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M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低分化组MVD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结论与单纯化疗比较,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TP方案术后辅助治疗NSCLC能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提高3年生存率。CEC是一个较好的预测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效果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抑素 重组 非小细胞 无病生存 存活率 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密度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对百草枯刺激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5
15
作者 马俊清 路伟 +4 位作者 黄杨 余厚友 张永和 宋祖军 陈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08-812,共5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百草枯(PQ)刺激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rPMVECs原代培养后,分为空白对照组、PQ组(加入PQ溶液)和血必净组(加入PQ溶液30min后再加入三种浓度的血必净,分别为10、20...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百草枯(PQ)刺激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rPMVECs原代培养后,分为空白对照组、PQ组(加入PQ溶液)和血必净组(加入PQ溶液30min后再加入三种浓度的血必净,分别为10、20、50mg/mL)。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和内皮素(ET)含量,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3、12、24、48h)SOD活性和MDA、vWF、ET含量。结果PQ组四项检测指标在各时间点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浓度的血必净在各时间点上均有不同程度减慢SOD活力下降和降低MDA、vWF、ET浓度的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以高剂量的血必净作用最为明显;与PQ组比较,高剂量血必净组在各时间点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同时,三种浓度血必净组的SOD活力和MDA、vWF、ET浓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化,与PQ组比较,其变化速度相对较慢。结论血必净注射液通过提高SOD活力和降低MDA、vWF、ET含量而对PQ刺激rPMVECs的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百草枯 血管内皮细胞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 内皮
下载PDF
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姜明 金岩 +3 位作者 刘源 赵宇 刘鹏 董蕊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探讨以简单有效的方法获取大鼠微血管内皮细胞 ,为构建含有血管的组织工程产品提供种子细胞。方法 :用出生 1d的SD仔鼠的肺组织进行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组织块培养。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组织工程中心设计的方法对其进行纯化 ,... 目的 :探讨以简单有效的方法获取大鼠微血管内皮细胞 ,为构建含有血管的组织工程产品提供种子细胞。方法 :用出生 1d的SD仔鼠的肺组织进行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组织块培养。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组织工程中心设计的方法对其进行纯化 ,用经优化处理的内皮细胞培养液扩大培养。通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透射电镜鉴定其来源。结果 :用此法进行的原代培养 ,血细胞在换液和传代过程中被去除 ,成纤维细胞污染可经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组织工程中心设计的方案纯化去除。经鉴定获得的血管内皮细胞纯度较高 ,生长状态良好。结论 :由此获得的血管内皮细胞纯度高 ,生长状态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血管 细胞培养 血管内皮细胞 组织工程
下载PDF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系的建立及脂多糖作用后酪氨酸激酶受体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关嵩 蔡文琴 +1 位作者 钱桂生 关崧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 研究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LMVEC)系培养方法并探讨脂多糖 (LPS)对LMVEC酪氨酸激酶受体 (TKR)活性的作用。方法 贴块法培养大鼠LMVEC ,并进行系列鉴定。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正常组、LPS(1μg ml)作用 2、8、16h组的TKR活性的变化... 目的 研究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LMVEC)系培养方法并探讨脂多糖 (LPS)对LMVEC酪氨酸激酶受体 (TKR)活性的作用。方法 贴块法培养大鼠LMVEC ,并进行系列鉴定。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正常组、LPS(1μg ml)作用 2、8、16h组的TKR活性的变化水平。结果 获得的LMVEC具有规律的鹅卵石形态 ,对异植物血凝素结合试验及CD3 1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为阳性。LPS(1μg ml)作用 2h组LMVEC的TKR活性升高 ,8h组达最高 ,16h组的表达量低于 8h组 ,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别 (P <0 0 5 )。结论 脂多糖 (LPS)作用后LMVEC胞浆TKR活性升高 ,而胞膜TKR活性降低。提示在LPS所致的急性肺损伤等发病机制中TKR及其相关的信号途径可能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血管 内皮细胞 酪氨酸激酶受体 细胞培养 放射免疫法 疾病
下载PDF
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鉴定及其血管形成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高润娣 曹婕 +5 位作者 卢珊 应琳 高璇 陆国华 李和权 周建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6-188,192,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原代培养方法,并对其体外血管形成功能进行研究。方法:取小于1周龄的C57BL/6小鼠的肺组织边缘,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原代PMVECs。经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后,以每孔2×10...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原代培养方法,并对其体外血管形成功能进行研究。方法:取小于1周龄的C57BL/6小鼠的肺组织边缘,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原代PMVECs。经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后,以每孔2×104的密度接种于铺有基质胶的96孔细胞板,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2h 1次)其24 h体外血管形成过程。结果:镜下可见原代培养的PMVECs呈梭形或多角形,单层融合呈铺路石样。细胞抗Ⅷ因子相关抗原(ⅧF-Ag)染色阳性。免疫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大部分细胞摄取四甲基吲哚碳花青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胞质呈现红色荧光,细胞膜表面与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异植物血凝素(FITC-BSI)结合,呈现黄绿色荧光。PMVECs接种4~6 h后出现明显的管腔结构,10~12 h呈蜂窝状结构,此后管腔结构逐渐减少。结论:组织贴块法培养原代PMVECs操作简单,细胞得率和纯度高,并可在体外成功建立血管形成模型进行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血管生成
下载PDF
丹参阻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效应与途径 被引量:9
19
作者 裴少伟 崔俊彪 +5 位作者 罗莉 刘晓辉 陈桂芝 宋晓冬 赵洪茹 纪秀凤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时对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999-02/08吉林大学第四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丹参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时对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999-02/08吉林大学第四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丹参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治疗,丹参组在一般常规治疗同时加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50g/L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加丹参注射液20mL,1次/d,连用14d。两组治疗前后均采血测定静脉血循环内皮细胞、血浆内皮素-1。采用ABL-520型血液气体酸碱分析仪检测动脉血酸碱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结果:纳入患者44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循环内皮细胞:丹参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明显[(0.87±0.23),(1.27±0.26)×107L-1,t=7.99,P=0.000];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1.09±0.28),(1.19±0.26)×107L-1,t=2.00,P=0.059];治疗后丹参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t=4.03,P=0.000)。②内皮素-1:丹参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明显[(70±14),(105±26)ng/L,t=8.64,P=0.000];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88±23),(99±24)ng/L,t=2.00,P=0.059];治疗后丹参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t=3.99,P=0.000)。③直线相关分析:循环内皮细胞与内皮素-1呈显著正相关(r=0.733,P<0.01);与动脉血氧分压呈显著负相关(r=-0.751,P<0.01);而与动脉血酸碱度、动脉血二氧化碳无明显相关性(r=-0.115,0.237,P>0.05)。结论:丹参对于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肺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使其免受损伤和对抗内皮素-1,使内皮素-1合成减少,或同时使内皮素-1灭活增加,从而达到阻抑或减轻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而带来的一系列病理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药理学 心病 药物疗法 内皮细胞 内皮血管肽类 代谢 动脉 药物作用 慢性源性心脏病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下载PDF
补肺化瘀汤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一氧化氮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冯原 陈斯宁 +7 位作者 江颖 周颖 廖海菲 冯洁 黎展华 朱林 林伟楠 李健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223-2229,共7页
背景肺癌是当今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而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率占肺癌的70%~80%,放化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措施,但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补肺化瘀汤是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方,对常见肺部疾病和肺癌均有一定的疗效,但现有... 背景肺癌是当今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而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率占肺癌的70%~80%,放化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措施,但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补肺化瘀汤是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方,对常见肺部疾病和肺癌均有一定的疗效,但现有研究仅局限于补肺化瘀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鲜见报道。目的观察补肺化瘀汤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进行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7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4)。对照组采用常规一线化疗方案(长春瑞滨+顺铂)进行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肺化瘀汤,1剂/d,3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NO、VEGF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中医证候评分、生存质量[KP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以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稳定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O、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KPS评分、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脱发、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肺化瘀汤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下调血清NO、VEGF水平,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生存质量,减轻化疗带来的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 一氧化氮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化瘀汤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