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4篇文章
< 1 2 1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周运动预适应增强脂肪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大鼠的效果
1
作者 娄国 张敏 付常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63-1370,共8页
背景:干细胞移植是心肌梗死的崭新疗法,然而梗死区域极其恶劣的微环境造成干细胞存活率低下并导致远期疗效甚微。运动预适应是一种通过运动诱导机体产生内源性保护效应的方式,可作为心脏康复预防与治疗的新策略。目的:评估运动预适应是... 背景:干细胞移植是心肌梗死的崭新疗法,然而梗死区域极其恶劣的微环境造成干细胞存活率低下并导致远期疗效甚微。运动预适应是一种通过运动诱导机体产生内源性保护效应的方式,可作为心脏康复预防与治疗的新策略。目的:评估运动预适应是否能够增强大鼠心肌梗死后脂肪干细胞移植的心脏保护效应,探讨血管生成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造模组、干细胞组以及干细胞运动组。利用冠状动脉闭塞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对照组同期行假手术;干细胞运动组于造模前进行8周有氧运动,造模后30 min进行脂肪干细胞移植;干细胞组仅进行脂肪干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后1 d和7 d,利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心肌总Akt(t-Akt)、磷酸化Akt(p-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总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t-eNOS)和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eNOS)蛋白表达量,计算p-Akt/t-Akt和p-eNOS/t-eNOS比值;4周后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检测心脏结构与功能以及心肌血流量,TTC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Masson染色法检测心肌间质胶原沉积,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心肌毛细血管密度,TUNEL染色法评估心肌细胞凋亡。结果与结论:(1)干细胞移植后4周:与对照组比较,造模组左心室缩短分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肌毛细血管密度和心肌血流量下降(P<0.05),心肌梗死面积、胶原容积分数和细胞凋亡增加(P<0.05);与造模组比较,干细胞组上述指标(除左心室缩短分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外)得到改善(P<0.05);与干细胞组比较,干细胞运动组以上各参数进一步改善(P<0.05)。(2)干细胞移植后1 d:与对照组比较,造模组t-Akt、p-Akt、VEGF、t-eNOS、p-eNOS蛋白表达量以及p-Akt/t-Akt、p-eNOS/t-eNOS比值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造模组比较,干细胞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干细胞运动组磷酸化p-Akt蛋白表达量以及p-Akt/t-Akt比值上调(P<0.05)。(3)干细胞移植后7 d:与对照组比较,造模组p-Akt、VEGF、p-eNOS蛋白表达量以及p-Akt/t-Akt、p-eNOS/t-eNOS比值下降(P<0.05);与造模组比较,干细胞组各参数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干细胞运动组p-Akt、VEGF、p-eNOS蛋白表达量以及p-Akt/t-Akt、p-eNOS/t-eNOS比值升高(P<0.05)。结果表明:运动预适应可增强脂肪干细胞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重塑的治疗效果,其机制与促进心肌血管生成并增加血流灌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脂肪干细胞 运动预适应 心肌梗死 血管生成 心脏重塑 血流灌注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棕色脂肪变的抑制作用
2
作者 刘晨洋 王瑾 +4 位作者 张文婷 王丽清 尹晓晓 赵俊楠 焦向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4859-4867,共9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脂肪细胞的来源之一,且表达所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成分,但血清血管紧张素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组织分化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并探究...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脂肪细胞的来源之一,且表达所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成分,但血清血管紧张素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组织分化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并探究血管紧张素1a型受体敲除对血管紧张素Ⅱ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野生型SD大鼠及血管紧张素1a型受体敲除SD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其培养至第3代,随机分为4组:野生组,基因敲除组,野生+血管紧张素Ⅱ组,基因敲除+血管紧张素Ⅱ组,在棕色脂肪诱导分化培养基中诱导分化14 d,后2组在每次更换分化培养基的同时加入100 nmol/L血管紧张素Ⅱ进行干预。采用Western blot、qRT-PCR、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棕色脂肪诱导分化、脂肪分解、β氧化和线粒体生物发生等相关标记物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可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细胞分化,敲除血管紧张素1a型受体基因能够通过促进脂肪分解、增强脂肪酸β氧化、促进线粒体生物发生、增强线粒体功能来改善血管紧张素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棕色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这些发现为肥胖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潜在治疗靶点,揭示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脂肪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作为治疗目标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棕色脂肪 线粒体 β氧化 血管紧张素Ⅱ1a受体
下载PDF
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的蛋白组学对比分析
3
作者 张鑫瑞 韩悦 +2 位作者 雷蕾 刘建宇 耿承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683-2689,共7页
背景:从蛋白组学方面分析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来源外泌体促进组织修复的研究较多,但缺少二者之间的蛋白组学对比分析。目的: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进行蛋白组学分析。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从细胞上清液中提取外... 背景:从蛋白组学方面分析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来源外泌体促进组织修复的研究较多,但缺少二者之间的蛋白组学对比分析。目的: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进行蛋白组学分析。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从细胞上清液中提取外泌体并进行鉴定;运用DIA蛋白组学分析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差异表达蛋白,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GO和KEGG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以长梭形为主,类似成纤维样;②经BCA法测定外泌体悬液的蛋白质量浓度为7.66 mg/mL;③外泌体呈典型的茶杯型,可见双层膜的囊泡结构,中央为低电子密度成分,外泌体粒径分布峰值为112.2 nm,浓度为7.5×10^(11)粒子/mL,平均直径在70-140 nm之间;④外泌体有表面标记蛋白CD9、TSG101高表达;⑤GO分析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的差异表达蛋白主要集中在细胞外基质和突触等位置,与离子结合和核糖体的结合能力相关,在细胞黏附和翻译过程中最为显著;⑥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细胞外基质受体交互、核糖体和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等,并且与胆固醇和甲状腺等多种代谢性疾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蛋白组学 对比分析 组织修复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脂肪干细胞移植加速伤口愈合的临床前研究: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4
作者 蔺莉 焦琳茜 +3 位作者 于芳宁 马逸朝 张博 徐旭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753-2763,共11页
目的:研究表明,富血小板血浆和脂肪来源干细胞的组合可加速皮肤损伤的愈合,但仍缺乏二者联合治疗的系统证据。该文评价两种干预措施在临床啮齿动物皮肤创伤模型中的联合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及CNKI数据库,选择各数... 目的:研究表明,富血小板血浆和脂肪来源干细胞的组合可加速皮肤损伤的愈合,但仍缺乏二者联合治疗的系统证据。该文评价两种干预措施在临床啮齿动物皮肤创伤模型中的联合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及CNKI数据库,选择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7月发表的富血小板血浆与脂肪干细胞移植联合使用以及单独使用于实验动物皮肤伤口的研究,以伤口愈合及伤口中转化生长因子β、CD31、Ⅰ型胶原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为观察指标,使用RevMan 5.3和Stata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研究,其中8项研究使用大鼠作为实验对象,4项研究使用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实验组采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脂肪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独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后第3,7,10天的伤口愈合率均大于对照组[SMD=2.65,95%CI(1.29,4.01),Z=3.81,P=0.0001;SMD=3.38,95%CI(2.47,4.30),Z=7.24,P<0.00001;SMD=2.62,95%CI(1.50,3.73),Z=4.61,P<0.00001],实验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SMD=-2.12,95%CI(-3.5,-0.74),P=0.003],实验组伤口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CD31阳性率、Ⅰ型胶原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均高于对照组[SMD=5.65,95%CI(1.22,10.08),Z=2.50,P=0.01;SMD=2.49,95%CI(1.96,3.02),Z=9.28,P<0.00001;SMD=3.44,95%CI(0.72,6.17),Z=2.48,P=0.01;SMD=2.38,95%CI(0.97,3.79),Z=3.30,P=0.0010]。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富血小板血浆与脂肪干细胞联合治疗可提高伤口愈合率、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同时增加转化生长因子β、CD31、Ⅰ型胶原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加速伤口愈合。由于模型的局限性,需要进行更多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进行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脂肪干细胞 伤口愈合 临床前研究 荟萃分析 系统评价
下载PDF
年轻和老年小鼠脂肪来源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对比
5
作者 林美玉 姚翔 +3 位作者 高景 赵玺龙 潘兴华 阮光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4063-4068,共6页
背景:脂肪来源干细胞具有抗衰老的作用,但来自不同年龄供者的脂肪来源干细胞是否有区别,还需深入研究。目的:对比老年和年轻小鼠脂肪来源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分别从8周龄、14周龄C57BL小鼠脂肪组织中提取脂肪来源干细胞,对比分析... 背景:脂肪来源干细胞具有抗衰老的作用,但来自不同年龄供者的脂肪来源干细胞是否有区别,还需深入研究。目的:对比老年和年轻小鼠脂肪来源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分别从8周龄、14周龄C57BL小鼠脂肪组织中提取脂肪来源干细胞,对比分析老年和年轻小鼠脂肪来源干细胞的细胞周期、凋亡、增殖能力的差异,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老年和年轻小鼠脂肪来源干细胞衰老相关P21、P27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老年小鼠脂肪来源干细胞相比,年轻小鼠脂肪来源干细胞更有活力,形态更规则,凋亡更少,增殖更快,衰老相关P21、P27基因和蛋白表达量更低,说明年轻小鼠脂肪来源干细胞具有更好的抗衰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来源干细胞 脂肪组织 年轻 老年 小鼠 抗衰老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肝损伤的分子机制
6
作者 杨娜 刘杨 郝慧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5041-5050,共10页
背景:急性肝损伤是由多种病因诱发的肝脏损害,如未及时治疗则会发展成急性肝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由于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和代谢器官,目前治疗急性肝损伤尚无最优方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因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活... 背景:急性肝损伤是由多种病因诱发的肝脏损害,如未及时治疗则会发展成急性肝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由于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和代谢器官,目前治疗急性肝损伤尚无最优方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因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活性已逐渐成为治疗急性肝损伤的有效工具。目的:综述目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经不同方式修饰后治疗急性肝损伤的进展和分子机制。方法:从PubMed、Web of Science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2000-2023年发表的相关文献,以“Acute liver injury,liver injury,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liver Injury Repair,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stem cell repair,Cell surface engineering,stem cell modification”为英文检索词,以“急性肝损伤,肝损伤,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肝损伤修复,干细胞移植,干细胞修复,干细胞修饰”为中文检索词,最终检索筛选出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的62篇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与结论:(1)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治疗急性肝损伤具有生物学优势,较其他两种主要间充质干细胞类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来源丰富、获取便捷、医学伦理问题少的特点,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强。(2)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降低免疫反应、分化为肝细胞、分泌生长因子和外泌体等多种途径,降低血清炎症因子表达,减少肝脏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抑制细胞焦亡和自噬,发挥抗凋亡作用,促进肝窦内皮细胞和肝细胞再生等分子机制改善肝损伤;目前尚无研究表明何种机制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肝损伤的最佳机制,多数观点认为这些分子机制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协同发挥治疗作用。(3)生物材料修饰和药物预处理等方式可以提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肝损伤的疗效:一方面,生物材料和药物修饰可以提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自身的功能,如提高增殖迁移能力,上调其分泌的生长因子水平,增强抗炎能力等,从而促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损伤部位存活;另一方面,生物材料和药物修饰可以抑制损伤部位炎性细胞活化,促进血管生长,改善损伤部位环境从而提高移植成功率。(4)总之,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分泌生长因子和外泌体、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及促进肝脏再生等途径在治疗急性肝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材料与药物修饰可以提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改善急性肝损伤的局部微环境,为进一步促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肝损伤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损伤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肝脏 脂肪组织 细胞移植 细胞修饰 细胞工程 损伤修复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调节肝星状细胞自噬的机制
7
作者 陈振坤 朱世伟 +1 位作者 肖竞楠 唐卫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5296-5303,共8页
背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释放大量外泌体参与各种病理生理过程,关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对肝星状细胞自噬的影响以及具体机制还有待于深入研究。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通过miR-15a-5p对肝星状细胞自噬的靶向调控... 背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释放大量外泌体参与各种病理生理过程,关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对肝星状细胞自噬的影响以及具体机制还有待于深入研究。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通过miR-15a-5p对肝星状细胞自噬的靶向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收集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腹股沟区脂肪组织,使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提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使用超速离心法提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取小鼠肝脏组织,使用胶原酶灌注消化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提取肝星状细胞。实验分2组:对照组肝星状细胞常规培养48 h,外泌体组将肝星状细胞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共培养48 h。通过Western blot、RT-qPCR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外泌体对肝星状细胞增殖活化、自噬及纤维化标志物表达的影响。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对肝星状细胞中miR-15a-5p以及下游信号通路Bcl-2、Beclin-1和Rubicon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外泌体组肝星状细胞中自噬标志物LC3-Ⅱ表达下降,自噬小体数目显著减少,脂滴重新生成,细胞体积减小同时增殖能力减弱,肝星状细胞活化明显受到抑制;②与对照组相比,外泌体组肝星状细胞中α-平滑肌动蛋白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miR-15a-5p表达显著增高(P<0.01),同时其下游靶基因Bcl-2表达显著下降(P<0.01),而自噬基因Beclin-1和Rubicon表达显著增高(P<0.01)。结果提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通过miR-15a-5p靶向抑制肝星状细胞中Bcl-2表达,促进其下游自噬基因Beclin-1、Rubicon表达,从而抑制肝星状细胞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肝星状细胞 自噬 miR-15a-5p Bcl-2 BECLIN-1 RUBICON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改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8
作者 李杨 付丽丽 杨建堂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7,共7页
背景:头颈肿瘤放疗极易引起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肿瘤的治疗计划。间充质干细胞在多种疾病中表现出治疗潜力,外泌体是其发挥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尚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应用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相关研... 背景:头颈肿瘤放疗极易引起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肿瘤的治疗计划。间充质干细胞在多种疾病中表现出治疗潜力,外泌体是其发挥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尚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应用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相关研究。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中的作用。方法:提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并进行鉴定。通过3 Gy X射线辐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诱导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体外模型,在造模前给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预处理48 h,EdU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3 Gy X射线辐射构建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小鼠模型,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分别注入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小鼠尾静脉,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化评估口腔黏膜上皮组织的炎症变化。结果与结论:(1)与对照组相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均可促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克隆形成,增加口腔黏膜上皮细胞EdU阳性率;(2)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均能够缓解辐射处理小鼠口腔黏膜上皮组织的炎症;口腔黏膜上皮组织中CD45阳性细胞均减少,PCNA阳性细胞均增加。结果表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可促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小鼠口腔黏膜炎症具有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头颈部肿瘤 放疗 口腔黏膜 炎症 恶性肿瘤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过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促进骨质疏松大鼠牙槽骨缺损修复 被引量:1
9
作者 何莉君 漆小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7,共6页
背景:颌骨在骨质疏松症中最容易受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具有促进骨质疏松症骨再生的效果,然而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饰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骨质疏松症牙槽骨缺损的修复作用鲜有报道。目的:探究过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脂... 背景:颌骨在骨质疏松症中最容易受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具有促进骨质疏松症骨再生的效果,然而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饰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骨质疏松症牙槽骨缺损的修复作用鲜有报道。目的:探究过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骨质疏松大鼠牙槽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①将过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的慢病毒感染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检测绿色荧光蛋白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进行鉴定;②切除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于上颌两侧第一磨牙位置制备3 mm×3 mm×3 mm的圆柱形缺损;③假手术组和骨质疏松组大鼠植入明胶海绵,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植入空载体慢病毒感染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明胶海绵复合体,过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植入过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明胶海绵复合体,1个月后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与结论: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和过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转染效率均达到70%以上;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相比,过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②假手术组骨缺损区可见大量新骨生成;与假手术组相比,骨质疏松组有少量新骨生成,新骨面积明显减小,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与骨质疏松组相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和过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有大量新骨生成,新骨面积明显增加,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且过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优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均P<0.05);③结果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骨质疏松大鼠牙槽骨表达较少,过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促进骨质疏松大鼠牙槽骨缺损的成骨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骨质疏松 牙槽骨 修复
下载PDF
罗哌卡因对大鼠脂肪干细胞增殖、凋亡及成骨分化的影响观察
10
作者 王静 唐琳 +3 位作者 宋双荣 苏小丽 任丽洁 王萍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52-55,共4页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对大鼠脂肪干细胞(ADSCs)增殖、凋亡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并提取大鼠ADSCs,传代培养后,取对数生长期ADSCs分别加入含0 mg/mL、200 mg/mL、500 mg/mL罗哌卡因的培养基100µL,分别记为对照组、200 mg/mL组、500...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对大鼠脂肪干细胞(ADSCs)增殖、凋亡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并提取大鼠ADSCs,传代培养后,取对数生长期ADSCs分别加入含0 mg/mL、200 mg/mL、500 mg/mL罗哌卡因的培养基100µL,分别记为对照组、200 mg/mL组、500 mg/mL组。取各组细胞,继续培养24、48、72 h时,采用CCK-8实验观察细胞增殖能力。取各组细胞,继续培养24 h,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取各组细胞,加入成骨诱导培养基,观察各组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包括成骨潜能(以ALP活性表示)、矿化能力(以OD值表示)和成骨相关蛋白骨钙素(OCN)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00 mg/mL组、500 mg/mL组细胞培养24、48、72 h时的增殖能力均显著下降,且500 mg/mL组低于200 mg/mL组。对照组、200 mg/mL组、500 mg/mL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78%±0.23%、4.15%±0.62%、5.88%±0.78%,组间相比,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200 mg/mL组、500 mg/mL组细胞ALP活性、矿化能力、OCN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且500 mg/mL组低于200 mg/mL组。结论200 mg/mL、500 mg/mL的罗哌卡因均可抑制大鼠ADSCs增殖能力,降低其成骨能力,促进其凋亡,且500 mg/mL罗哌卡因的抑制效果高于200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脂肪干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成骨分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对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1
作者 高杰清 程愈 +5 位作者 尹雅琪 苏婉露 王安宁 沈凯 母义明 于春虎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481-487,共7页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hepatitis,MASH)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体内实验:8周龄C57BL/6小鼠高脂喂养24周后,给予链脲佐菌素一次性注...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hepatitis,MASH)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体内实验:8周龄C57BL/6小鼠高脂喂养24周后,给予链脲佐菌素一次性注射制作MASH模型。将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MASH组(n=6)和MSCs组(n=6),另取6只同期正常饲料喂养小鼠为对照组(n=6)。MSCs组小鼠每周经尾静脉注射1×10^(6)MSCs,连续6周,MASH组和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输注。输注结束后,检测3组小鼠肝功能、血脂;HE染色、油红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qRT-PCR检测小鼠肝脏及血清中炎症因子的表达。(2)体外机制研究:提取6周龄C57BL/6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并分为3组(n=3):对照组、脂多糖(LPS)+干扰素-γ(IFN-γ)组及MSCs组。对照组为未处理的巨噬细胞;LPS+IFN-γ组:给予LPS和IFN-γ诱导为促炎型巨噬细胞;MSCs组:LPS+IFN-γ诱导后再经MSCs共培养24 h。处理结束后,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比较3组巨噬细胞表型变化,qRT-PCR比较巨噬细胞促炎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表达。结果(1)MASH小鼠给予MSCs输注后,血清AST、ALT水平低于MASH组[AST:(51.33±5.47)U/L vs.(83.33±4.50)U/L,P<0.05;ALT:(67.67±6.71)U/L vs.(111.33±5.47)U/L,P<0.05]。与MASH组相比,MSCs输注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下降趋势,甘油三酯(TG)下降明显[(0.69±0.24)mmol/L vs.(1.11±0.25)mmol/L,P<0.05],提示脂代谢得到改善。与MASH组相比,MSCs组肝细胞脂肪变减轻,炎细胞灶浸润减少,NAFLD活动度积分(NAFLD activity score,NAS)评分明显降低[(3.10±0.13)vs.(5.66±0.52),P<0.05]。MSCs组肝脏油红染色面积较MASH组明显减少[(36.30%±6.06%)vs.(53.10%±3.06%),P<0.05]。MSCs组炎症因子TNF-α、IL-1β及IL-6表达较MASH组明显下调(P<0.05),提示小鼠MASH明显减轻。(2)体外,LPS+IFN-γ诱导的促炎型巨噬细胞与MSCs共培养后,促炎表型CD11c的表达从79.01%±6.08%下降到39.67%±6.11%(P<0.05),抑炎表型CD206从22.67%±4.04%上升至44.67%±4.16%(P<0.05),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β表达明显下降(P<0.05),提示巨噬细胞的促炎能力被明显抑制。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减轻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可能与抑制促炎型巨噬细胞的促炎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 炎症 巨噬细胞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YAP影响人脂肪肉瘤SW872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12
作者 陈华 沙娜 +2 位作者 刘宁 李阳 胡海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0-1008,共9页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条件培养基(CM)与人脂肪肉瘤SW872细胞共培养后对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探讨hMSCs CM对脂肪肉瘤细胞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MSCs,采用慢病毒方法分别转染慢病毒空载体shNS(...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条件培养基(CM)与人脂肪肉瘤SW872细胞共培养后对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探讨hMSCs CM对脂肪肉瘤细胞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MSCs,采用慢病毒方法分别转染慢病毒空载体shNS(对照组)和慢病毒shRNA Yes相关蛋白(YAP)(shYAP-hMSCs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hMSCs中YAP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提取CM。体外培养SW872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hMSCs CM组和shYAP-hMSCs CM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划痕愈合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YA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hYAP-hMSCs组hMSCs中YAP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表明成功构建了shYAP-hMSCs稳定转染细胞株。CCK-8法,与对照组比较,hMSCs CM组SW872细胞增殖活性升高(P<0.05),shYAP-hMSCs CM组SW872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1);流式细胞术,与对照组比较,hMSCs CM组SW872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变化(P>0.05),shYAP-hMSCs CM组SW872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细胞划痕实验,与对照组比较,hMSCs CM组SW872细胞划痕愈合率升高(P<0.05),shYAP-hMSCs CM组SW872细胞划痕愈合率降低(P<0.01);Western blotting法,与对照组比较,hMSCs CM组SW872细胞中YAP、MMP-9和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YAP-hMSCs组SW872细胞中YAP、MMP-9和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结论:hMSCs参与调控人脂肪肉瘤SW872细胞增殖和迁移,其机制可能与YAP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条件培养基 脂肪肉瘤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Yes相关蛋白
下载PDF
电针促进脂肪干细胞在体成骨分化改善骨质疏松的机制
13
作者 郭佳 舒晴 +2 位作者 张思钰 赵娟 田峻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12-1419,共8页
目的 探讨电针(electroacupuncture, EA)联合自体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 ADSCs)移植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及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EA组、ADSCs组和EA+AD... 目的 探讨电针(electroacupuncture, EA)联合自体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 ADSCs)移植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及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EA组、ADSCs组和EA+ADSCs组,每组10只。采用大鼠卵巢切除建立模型,在造模手术后2个月开始干预,EA组予双侧“脾俞”“肾俞”电针治疗,频率2 Hz,连续波,强度1 mA。每次10 min,每周3次,连续8周。ADSCs组将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ADSCs经尾静脉移植体内。每次1×10~6个,每周1次,连续8周。EA+ADSCs组予电针治疗,联合自体ADSCs移植,干预连续8周。检测大鼠股骨骨微结构及骨组织病理变化、血清骨代谢指标,股骨Wnt3a、β-catenin和Runx2基因及蛋白表达,及Runx2/β-catenin蛋白的共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密度显著降低(P<0.01),骨小梁间距变大;与模型组比较,EA组大鼠骨密度显著增高(P<0.01),骨小梁数量和厚度增加,Wnt3a、β-catenin、Runx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Runx2/β-caten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ADSCs组Runx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EA+ADSCs组骨小梁结构均优于ADSCs组和EA组,并且Runx2/β-caten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ADSCs移植联合电针可以有效改善卵巢摘除大鼠模型骨质疏松状况,这种作用可能和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脂肪干细胞 骨质疏松症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下载PDF
miR-210-5p对小鼠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分析
14
作者 郑世雄 杨巍 刘合亮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3,共7页
[目的]观察miR-210-5p在小鼠脂肪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脂肪干细胞分空白对照组、miR-210-5p模拟物阴性对照组、miR-210-5p模拟物组、miR-210-5p抑制物阴性对照组和miR-210-5p抑制物组,采用CCK-8... [目的]观察miR-210-5p在小鼠脂肪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脂肪干细胞分空白对照组、miR-210-5p模拟物阴性对照组、miR-210-5p模拟物组、miR-210-5p抑制物阴性对照组和miR-210-5p抑制物组,采用CCK-8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盐矿化结节形成能力,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10-5p水平及成骨分化标志物BMP2、Smad1、Smad5和Runx2 mRNA表达水平,进而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BMP2、Smad1、Smad5和Runx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iR-210-5p模拟物组细胞增殖活力显著升高(P<0.01),矿化结节显著增加,BMP2、Smad1、Smad5和Runx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miR-210-5p抑制物组细胞增殖活力显著降低(P<0.01),矿化结节显著降低,BMP2、Smad1、Smad5和Runx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结论] miR-210-5p可能通过调控BMP2/Smad信号通路促进小鼠脂肪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10-5p BMP2/Smad信号通路 小鼠脂肪干细胞 成骨分化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胶填充颞部凹陷的临床应用
15
作者 夏学颖 邹敬江 +3 位作者 孙赛 柳丛 李丽燕 陈容容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9期26-29,共4页
目的 探讨脂肪干细胞胶填充颞部凹陷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医学美容科收治的因颞部凹陷要求手术修复患者24例(48侧)临床资料。采用肿胀吸脂术抽取皮下脂肪,制备脂肪干细胞胶。采用深注... 目的 探讨脂肪干细胞胶填充颞部凹陷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医学美容科收治的因颞部凹陷要求手术修复患者24例(48侧)临床资料。采用肿胀吸脂术抽取皮下脂肪,制备脂肪干细胞胶。采用深注浅铺法(选取颞部凹陷最深处2~4个点进针,分别于颞肌-骨膜间隙锐针注射、颞浅筋膜浅层钝针平铺)进行脂肪干细胞胶移植。术后定期随访,调查凹陷严重程度评价量表,医师、患者及第三方满意度。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单侧移植剂量6.0~12.0 mL,平均8.9 mL。术后有2例皮肤出现局部淤青,1周左右逐步消退,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 6~12个月,颞部轮廓及饱满度、皮肤质地均得到改善,无局部结节、无凹凸不平。32侧(66.7%)颞部凹陷术后改善≥2级,医师、患者双方及第三方满意率均大于 87.5%。结论 应用深注浅铺法行脂肪干细胞胶填充颞部的临床效果好,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颞部凹陷 凹陷严重程度评价量表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中miR-423-5p及PI3K/AKT通路的影响
16
作者 张颖 孙理华 +1 位作者 张雅玲 王娟 《解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425-430,共6页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ADSCs)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组织中miR-423-5p、PI3K、AKT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心梗模型组(模型组)、心梗模型+rADSCs组(干预组),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麻醉后仅开胸后缝合,模型组、干预组大鼠麻...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ADSCs)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组织中miR-423-5p、PI3K、AKT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心梗模型组(模型组)、心梗模型+rADSCs组(干预组),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麻醉后仅开胸后缝合,模型组、干预组大鼠麻醉后结扎前降支,干预组在缝合前心脏原位注射大鼠脂肪干细胞(10^(6)个细胞/只)。观测并称量各组大鼠心脏质量,用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423-5p、PI3K、AKT的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KT、p-AKT、PI3K、p-PI3K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干预组大鼠的心脏组织质量显著升高,其中模型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变性坏死严重,胶原纤维沉淀,可见明显的炎性浸润,干预组的大鼠心肌细胞的坏死情况、炎性浸润、胶原纤维沉淀较模型组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PI3K、AKT、miR-423-5p的mRNA表达水平和p-PI3K、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干预组中以上指标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鼠脂肪干细胞可以降低心梗模型大鼠心肌组织损伤和纤维化,改善梗死后的心功能。其内在调控机制可能为分泌miR-423-5p,抑制PI3K、AKT的转录水平和蛋白磷酸化水平,发挥保护和治疗心肌梗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细胞 脂肪干细胞 miR-423-5p PI3K/AKT通路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脑内定向移植治疗大鼠脑出血的机制研究
17
作者 卜美玲 穆晓颖 赵晨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0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脑内定向移植治疗大鼠脑出血的机制。方法对从大鼠腹股沟处吸脂来源的脂肪组织进行ADSC的分离、传代培养、鉴定、冻存和复苏、体外诱导分化及储存。建立大鼠脑出血微创抽吸术模型30只,采用抽签法将其分...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脑内定向移植治疗大鼠脑出血的机制。方法对从大鼠腹股沟处吸脂来源的脂肪组织进行ADSC的分离、传代培养、鉴定、冻存和复苏、体外诱导分化及储存。建立大鼠脑出血微创抽吸术模型30只,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三组,A组:磷酸盐缓冲液3 ml;B组:ADSC 1×10^(8)悬浮于3 ml磷酸盐缓冲液;C组:ADSC诱导分化的神经干细胞1×10^(8)悬浮于3 ml磷酸盐缓冲液。采用ADSC脑内定向治疗脑出血,通过Rogers Scale积分进行神经行为功能评价,在第1、3、5、7周进行,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超速离心法从血清中提取外泌体,分析其在三组大鼠中的差异。结果三组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在第1、3、5、7周C组大鼠Rogers Scale评分均低于同时间的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大鼠同组比较第5、7周Rogers Scale评分低于第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3、5、7周A、B两组大鼠血清外泌体浓度均低于同时间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SC通过脑内定向移植能够减轻脑出血大鼠模型症状,可能与其分泌外泌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脑出血 定向移植 外泌体
下载PDF
hASCs的单克隆培养及干细胞相关标志物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顾繁 高建华 鲁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67-1069,1075,共4页
目的通过对人体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hASCs)进行单克隆培养,以获得单克隆hASCs。并比较不同克隆干细胞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方法①临床手术切取脂肪组织,经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细胞培养并传至第2代后,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形成实验。②针... 目的通过对人体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hASCs)进行单克隆培养,以获得单克隆hASCs。并比较不同克隆干细胞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方法①临床手术切取脂肪组织,经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细胞培养并传至第2代后,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形成实验。②针对获得的单克隆hAS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克隆CD29、CD34、CD44、CD54、CD106、ABCG2的表达。结果①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共获得10个单克隆细胞群,并成功扩增到第9代后冻存。②不同克隆细胞群体具有相似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但增殖活力各异。③干细胞相关标志检测显示:各个群体均高表达CD29(92.9±7.4%)、CD44(94.6±6.8%),低表达ABCG2(2.5±1.4%),但CD34、CD54和CD106的表达在不同群体间有明显差异。结论酶消化法获得hASCs是含有不同分化潜能干细胞以及其他多种细胞的混合群体。用单克隆培养的方法可能获得纯化的单一细胞群,不同的克隆之间的表面抗原表达既有共性和又有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不同克隆间分化潜能的不同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 组织工程 克隆形成实验 免疫表型
下载PDF
米托蒽醌甲磺酸盐预处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犬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谭宁 李巴仑 +7 位作者 韩苗 李琛琛 景远翔 寇正 李娜 彭莎 赵献军 华进联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8-1344,共17页
本研究在高脂饮食(high-fat diet, HFD)饲喂和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in, STZ)注射的联合作用下成功建立小鼠及犬糖尿病模型,旨在探究米托蒽醌甲磺酸盐(mitoquionl mesylate, MitoQ)预处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 本研究在高脂饮食(high-fat diet, HFD)饲喂和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in, STZ)注射的联合作用下成功建立小鼠及犬糖尿病模型,旨在探究米托蒽醌甲磺酸盐(mitoquionl mesylate, MitoQ)预处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DMSCs)对糖尿病动物模型治疗效果的提升作用及机制。取正常培养状态的ADMSCs及添加1μmol·L^(-1)MitoQ处理的ADMSCs,对MitoQ处理的细胞形态变化、生长、增殖、迁移及抗氧化能力等进行检测。选取48只8周龄的昆明(KM)雄性小鼠和12只中华田园犬,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模型组(Diabetes组)、ADMSCs单独治疗组(ADMSCs组)和MitoQ预处理ADMSCs联合治疗组(MitoQ-ADMSCs组)。常规方法制作小鼠及犬糖尿病模型,对模型小鼠和犬分别进行ADMSCs和MitoQ-ADMSCs细胞静脉移植治疗,细胞数为2×10^(6)·只^(-1)(小鼠)和1×10^(7)·只^(-1)(犬),每周1次,连续3周。持续监测临床指标变化,治疗结束后1周收样,血清学、组织学、氧化应激及犬血清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MitoQ预处理ADMSCs不会影响其细胞形态,但能促进其生长、增殖及迁移能力,同时增强其抗氧化能力;ADMSCs和MitoQ-ADMSCs移植治疗后,发现MitoQ显著促进ADMSCs降低血糖的能力,且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和机体血糖调节能力;ADMSCs经MitoQ预处理后有效减轻糖尿病伴发的肝代谢功能障碍和血脂代谢异常;ADMSCs可以减轻胰腺和肝组织损伤,促进胰岛素分泌,减轻肝糖原合成障碍和纤维化水平,而MitoQ处理能够显著改善ADMSCs治疗效果;MitoQ预处理ADMSCs能够有效提升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损伤,进而增强治疗效果;MitoQ预处理ADMSCs可以显著促进机体内与抗氧化相关的代谢物表达上调。结果揭示,MitoQ能够通过提高ADMSCs的抗氧化能力、加速组织损伤修复,从而更好地治疗小鼠及犬糖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托蒽醌甲磺酸盐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糖尿病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纤维化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扶凝 代会博 +2 位作者 唐蕾 单云 盛梅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9-434,共6页
纤维化疾病由于其广泛性和复杂性带来了重大临床挑战,探究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并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势在必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ADSC)是适用于再生医学的理想干细胞,可作为许多疾病的替代治疗方案。近年来研... 纤维化疾病由于其广泛性和复杂性带来了重大临床挑战,探究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并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势在必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ADSC)是适用于再生医学的理想干细胞,可作为许多疾病的替代治疗方案。近年来研究表明,ADSC有显著的抗纤维化潜力。本文就ADSC抗组织纤维化过程中涉及的上皮⁃间充质转变、成纤维细胞活化、抗炎及免疫调节等潜在干预靶点进行综述,旨在为防治纤维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纤维化 治疗 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