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发生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
作者 高磊 冯崴 +1 位作者 王廷涛 王茂松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GTR1)A1166C多态性和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并比较AGTR1多态性在健康体检成人(正常组,121名)、高血压病人(高血压组,105例)、高血压合并心肌... 目的:探讨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GTR1)A1166C多态性和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并比较AGTR1多态性在健康体检成人(正常组,121名)、高血压病人(高血压组,105例)、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病人(合并组,95例)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正常组、高血压组和合并组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3组基因型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等位基因与C等位基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不同高血压分级病人AA基因和等位基因A分布频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GTR1 A1166C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有关,C等位基因携带可能增加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肌梗死 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血清DEC1、HMGB1及AngⅡ水平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建明 黄鹂丽 +1 位作者 宋小娜 鹿滨麒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537-539,602,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DEC1、HMGB1及Ang Ⅱ水平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5月-2019年5月100例治疗的老年帕金森患者96例,其中,认知障碍帕金森患者45例,非认知功能障碍患者51例,预后良好组患者59例,预后不良患... 目的研究血清DEC1、HMGB1及Ang Ⅱ水平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5月-2019年5月100例治疗的老年帕金森患者96例,其中,认知障碍帕金森患者45例,非认知功能障碍患者51例,预后良好组患者59例,预后不良患者37例,分析不同预后以及不同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血清DEC1、HMGB1及Ang Ⅱ水平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分析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患者的血清DEC1、HMG B1及Ang Ⅱ水平与认知状态以及预后情况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不同认知状态以及预后帕金森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以及预后不良组患者的MoCA评分高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以及预后良好组,UPDRS评分低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以及预后良好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以及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血清DEC1、HMGB1及Ang Ⅱ水平显著高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以及预后良好组,血清DEC1、HMGB1及Ang Ⅱ水平分别与UPDRS评分、MoCA评分呈现正相关以及负相关,血清DEC1、HMGB1及Ang Ⅱ均为帕金森认知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DEC1、HMGB1及Ang Ⅱ分别于患者的认知障碍功能以及预后不良情况呈现显著相关,在临床治疗中,可将血清DEC1、HMGB1及Ang Ⅱ为患者预后不良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转录调节因子 认知功能障碍 高迁移率族蛋白1 人血管紧张素ⅱ
下载PDF
Protective effects of icariin on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 injured by angiotensin Ⅱ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秋娟 潘志伟 +3 位作者 王玉 杨涓 贾莹 孔令义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8年第1期16-21,共6页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icariin (ICA) on angiotensin Ⅱ(Ang Ⅱ)-induced injury in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line (ECV-304). The ECV-304 cells were cultured in vitro. After 24 h incubating with...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icariin (ICA) on angiotensin Ⅱ(Ang Ⅱ)-induced injury in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line (ECV-304). The ECV-304 cells were cultured in vitro. After 24 h incubating with icariin, the model of AngⅡ-induced injury in ECV-304 was established. The cell viability (MTT method),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release and Nitric oxide (NO) production in the medium, the capacity of scavenging superoxide anion radicals (O2^-) and hydroxyl radicals (.OH) were measured. The activiti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tot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T-NOS),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 and constitutive nitric oxide synthase (cNOS) in the cells were determined. Compared with the Ang Ⅱ-treated group, ICA can significantly raise the viability of EC, increase the activities of SOD, T-NOS and cNOS, increase the production of NO, enhance the capacity of scavenging superoxide anion radicals ( O2^- ) and hydroxyl radicals(.OH), and lower LDH leakage and iNOS activit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CA can protect endothelial cells (ECV-304) from Ang II-induced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ARIIN Angiotensin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line Nitric oxide
下载PDF
缬沙坦对压力超负荷下心肌肥厚中ANF、AngⅡ水平的影响
4
作者 董海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6期289-290,共2页
目的探讨压力超负荷下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拮抗剂缬沙坦对心钠素(ANF)、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 24只3月龄健康SD雄性大鼠,采用不完全结扎腹主动脉方法建立大鼠高血压心肌肥厚模型,将其随机分为手术组(不完全缩窄腹主动... 目的探讨压力超负荷下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拮抗剂缬沙坦对心钠素(ANF)、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 24只3月龄健康SD雄性大鼠,采用不完全结扎腹主动脉方法建立大鼠高血压心肌肥厚模型,将其随机分为手术组(不完全缩窄腹主动脉)、手术加药物组[缬沙坦1 mg/(kg·d)]及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鼠尾测压仪监测术前及术后3、7、14、28 d各组大鼠尾动脉血压;测定心肌肥厚指数;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肥厚心肌ANF、AngⅡ水平。结果术后3、7、14、28 d正常对照组和手术加药物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显著低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8 d手术加药物组与正常对照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心肌肥厚指数为(32.9±1.38)mg/g,心肌ANF含量为(347.12±23.25)pg/ml,心肌AngⅡ含量为(98.36±10.61)pg/ml,显著高于手术加药物组[(27.66±2.14)mg/g、(161.92±10.69)pg/ml、(48.37±9.41)pg/ml]和正常对照组[(25.20±1.93)mg/g、(93.58±2.49)pg/ml、(35.33±6.5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加药物组的心肌ANF和AngⅡ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肥厚指数及ANF、AngⅡ含量可作为间接判断高血压心肌肥厚程度的指标,缬沙坦能削弱心肌肥厚的形成,并能降低心脏局部ANF、Ang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厚 心钠 人血管紧张素ⅱ 缬沙坦
下载PDF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点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邓全敏 梁萍 刘瀚旻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0-424,共5页
儿童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发生率、住院率和病死率均较成人低,而这种基于年龄的病情程度差异原因尚不明确,探讨儿童发病机制可帮助分析针对高危人群的治疗方法。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受体,可限制... 儿童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发生率、住院率和病死率均较成人低,而这种基于年龄的病情程度差异原因尚不明确,探讨儿童发病机制可帮助分析针对高危人群的治疗方法。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受体,可限制血管紧张素2介导的肺毛细血管渗漏和炎症,对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表达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儿童期定期的疫苗接种及较频繁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导致规律的免疫激活,结合其强大的固有免疫系统功能,有助于COVID-19患儿感染早期的病毒清除。同时,儿童肺泡上皮细胞的再生和修复能力较强,有助于感染的早期恢复。另一方面,心肺基础疾病、肥胖和吸烟等危险因素在儿童中相对较少。居家隔离政策、学校及时关闭等社会因素对降低儿童感染率也起到保护作用。但是,伴有其他疾病如免疫缺陷的儿童可能属于高危人群,需给予密切关注。针对儿童COVID-19的免疫和保护机制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人血管紧张转化酶 发病机制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