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迎气口脉法指导针刺五输穴治疗偏头痛验案一则 被引量:1
1
作者 尤少斌 周文强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3期69-70,73,共3页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病理机制尚不明确的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原发性痛症,对患者日常生活乃至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可用于该病的对症药物存在局限性,而在非药物治疗手段里,不良反应低、安全性高的针灸疗法得到了广泛认可。周...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病理机制尚不明确的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原发性痛症,对患者日常生活乃至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可用于该病的对症药物存在局限性,而在非药物治疗手段里,不良反应低、安全性高的针灸疗法得到了广泛认可。周文强主任在临床上运用人迎气口脉法指导针刺五输穴治疗各类痛症颇有成就,笔者在门诊跟师期间采用该法治疗偏头痛行之有效,现将1则临床验案记录如下,以供参考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迎气口 针刺 五输穴 偏头痛 验案
下载PDF
长桑君人迎气口脉法——长桑君脉法传人李树森治疗痹证肢体麻木的经验
2
作者 彭学征 李树森(指导)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19期86-89,共4页
人迎气口脉法作为中医临床重要的脉诊方法,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有专篇论述,但《黄帝内经》并未说明人迎与气口的具体诊脉部位,历代医家对此莫衷一是。长桑君人迎气口脉法及脉息术是长桑君脉法传人李树森老师的祖传绝学。长桑君人迎气... 人迎气口脉法作为中医临床重要的脉诊方法,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有专篇论述,但《黄帝内经》并未说明人迎与气口的具体诊脉部位,历代医家对此莫衷一是。长桑君人迎气口脉法及脉息术是长桑君脉法传人李树森老师的祖传绝学。长桑君人迎气口脉法将人体疾病分为六经,依据人迎气口脉的“一盛、二盛、三盛”辨别病在六经中的哪条经络上。脉息术是李树森老师从《黄帝内经》中研究整理出来的一项重要中医理论。长桑君人迎气口脉法结合脉息术,根据“少气、平人、脉躁”三种状态,能够方便区分疾病是在手六经,还是在足六经上。长桑君人迎气口脉法、脉息术能精准指导中医临床经络辨证、分经取穴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文章结合案例介绍长桑君人迎气口脉针法治疗痹证肢体麻木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桑君人迎气口脉针法 脉息术 痹证肢体麻木 临床经验
下载PDF
人迎气口脉法在妇科盆腔炎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何美秀 王薇 +2 位作者 赵茹 杨成君 彭卫东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第5期102-104,共3页
人迎气口脉法首见于《灵枢》,是《黄帝内经》中记载最多的诊脉法,同时这套脉法能明确具体病变的部位,为临床带来了极大便利。导师经过大量临床后总结出,以左右手关前一分初步判断定病性,即定疾病的阴阳属性,以同手关前一分与关脉对比来... 人迎气口脉法首见于《灵枢》,是《黄帝内经》中记载最多的诊脉法,同时这套脉法能明确具体病变的部位,为临床带来了极大便利。导师经过大量临床后总结出,以左右手关前一分初步判断定病性,即定疾病的阴阳属性,以同手关前一分与关脉对比来定病位,即先定病性,再定病位,这样为临床诊病提供了简捷、实用,又易于掌握的一个技巧。同时将人迎气口脉法应用于妇科盆腔炎性疾病后显著提高了临床诊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迎气口脉法 脉法应用 妇科 盆腔炎性疾病
下载PDF
人迎气口脉法指导下针刺五腧穴治疗慢性痛症验案举隅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传淮 周文强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周文强主任运用人迎气口脉法指导针刺五腧穴治疗慢性痛症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门诊跟师学习,整理病理及相关文献,从理论基础及源流、临床运用与特点、在慢性痛症治疗中的临床验案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总结周文强主任运用人迎气... 目的:探讨周文强主任运用人迎气口脉法指导针刺五腧穴治疗慢性痛症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门诊跟师学习,整理病理及相关文献,从理论基础及源流、临床运用与特点、在慢性痛症治疗中的临床验案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总结周文强主任运用人迎气口脉法指导针刺治疗慢性痛症临床经验。结果:周老师认为人迎气口脉法源于《黄帝内经》,理论独特,虽在传承中出现分歧,但经临床实践仍验之有效,通过脉法能准确分析患者病位所在及阴阳盛衰,再针刺五腧穴从根本上调整人体阴阳之平衡,又可经脉法评估针刺效果,治疗大部分疾病特别是改善慢性痛症效果显著。结论:人迎气口脉法指导下针刺五腧穴能调整阴阳盛衰,恢复其协调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且脉法、取穴、施针均较为简便,值得临床上学习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人迎气口 痛证 医案
下载PDF
人迎气口脉诊定位辨析及临床应用实例 被引量:4
5
作者 黄海城 钟国新 +4 位作者 汤小荣 杨晗 李慧靖 王琳 易玮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第9期86-88,共3页
本研究通过深度阅读《黄帝内经》《难经》的有关具体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并付诸临床,探究人迎气口脉法的定位以及结合《难经》等经典的临床应用。得出人迎气口的位置在左右手关脉之前,通过人迎气口脉法可以在临床中明确地确定病变经脉,... 本研究通过深度阅读《黄帝内经》《难经》的有关具体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并付诸临床,探究人迎气口脉法的定位以及结合《难经》等经典的临床应用。得出人迎气口的位置在左右手关脉之前,通过人迎气口脉法可以在临床中明确地确定病变经脉,以及根据脉象的浮沉、四时脉象的不同等方式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结合病案阐述人迎气口脉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迎气口 脉诊 定位 难经 黄帝内经
下载PDF
浅谈左人迎右气口脉法 被引量:3
6
作者 耿晨 董海航 +1 位作者 何俗非 王邈 《河南中医》 2022年第2期186-189,共4页
人迎气口脉法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被多次提到并用于疾病的诊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内经》并未明确说明人迎和气口的具体位置,历代医家对《内经》人迎气口脉法诊脉位置的理解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人迎在颈,气口在腕,即&q... 人迎气口脉法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被多次提到并用于疾病的诊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内经》并未明确说明人迎和气口的具体位置,历代医家对《内经》人迎气口脉法诊脉位置的理解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人迎在颈,气口在腕,即"人迎在人迎穴,气口在手太阴脉动点";一种是人迎在颈,气口在足,即"人迎在人迎穴,气口在趺阳脉动点";还有一种是人迎气口均在腕,人迎在左,气口在右,即"人迎、气口分别在左、右手太阴脉动点"。王叔和的《脉经》最早明确提出"左为人迎,右为气口",其中,《脉法赞》中记载:"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脉法赞》中"左为人迎,右为气口"的定位更符合《内经》本意,人迎气口脉法中人迎与气口的位置均在腕部,运用左人迎右气口脉法可以指导临床针灸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迎气口脉法 人迎 《黄帝内经》 《脉经》
下载PDF
人迎气口脉法指导针刺五输穴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婷 周文强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21期52-53,57,共3页
中风患者往往并发顽固性呃逆,增加患者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恢复,常规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周文强主任根据《黄帝内经》经典理论,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人迎气口脉法指导针刺五输穴,调整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在治疗各类疑难杂症方面... 中风患者往往并发顽固性呃逆,增加患者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恢复,常规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周文强主任根据《黄帝内经》经典理论,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人迎气口脉法指导针刺五输穴,调整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在治疗各类疑难杂症方面疗效良好,笔者在临床跟师过程中采用该治疗方法治疗顽固性呃逆,取得了确切的疗效,现介绍验案1则,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思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人迎气口 呃逆 中风 医案
原文传递
三阴三阳脉法源流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超 蔡超产 +3 位作者 徐旻灏 吴琼 刘寨华 徐世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78-1781,共4页
本文以三阴三阳脉法为统领,从起始源头至发展巅峰再到发展稳定纵向论述了以诊断三阴三阳为核心的脉法演变,分别是标本脉法、人迎气口脉法、四时阴阳脉法;横向论述了各脉法自身的演变发展关系,分别是标本脉法与寸口分部候经脉法,人迎气... 本文以三阴三阳脉法为统领,从起始源头至发展巅峰再到发展稳定纵向论述了以诊断三阴三阳为核心的脉法演变,分别是标本脉法、人迎气口脉法、四时阴阳脉法;横向论述了各脉法自身的演变发展关系,分别是标本脉法与寸口分部候经脉法,人迎气口脉法与寸口对比诊法,《黄帝内经》四时阴阳脉法与扁鹊四时阴阳脉法;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各脉法的具体操作方法,与其相适应的临床模式,予以诊断阴阳之多少,分辨手足六经,进而明确十二经脉之所病为特长的三阴三阳脉法,做一系统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本脉法 人迎气口脉法 四时阴阳脉法 三阴三阳脉法
下载PDF
从《灵枢·终始》中拓展探讨中医思维 被引量:3
9
作者 周遵明 黄海梅 +2 位作者 王玉妹 何科杰 赖新生 《四川中医》 2018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根据《灵枢·终始》,扩展探讨《内经》时期的中医临床思维。方法:通过研读《灵枢·终始》,参考《黄帝内经》其余篇章及后世名医著作,探讨《黄帝内经》时期的中医临床思维。结果:该篇虽篇幅较短,但引出了《内经》的基本思想... 目的:根据《灵枢·终始》,扩展探讨《内经》时期的中医临床思维。方法:通过研读《灵枢·终始》,参考《黄帝内经》其余篇章及后世名医著作,探讨《黄帝内经》时期的中医临床思维。结果:该篇虽篇幅较短,但引出了《内经》的基本思想,记载了非常经典的中医临证思维,包括天人思维、脉诊和针刺思维、用药思维等,结合《内经》其余篇章及后世名医著作,更加深刻的体现这些思维对中医临床之重要性。结论:《黄帝内经》记载的天人思维、脉诊和针刺思维及用药思维,对现代中医临床,将有非常深刻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终始 人迎气口 脉诊 针刺 五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