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实践人道主义哲学通论(纲目)
1
作者 丛大川 《洛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1期12-15,共4页
关键词 理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人道主义哲学 社会 文化 辩证法 价值观念 人格
全文增补中
实践与评价:马克思实践人道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2
作者 丛大川 《洛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4期23-27,35,共6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人道主义哲学 实践 人道评价
全文增补中
新哲学体系的解蔽与遮蔽──读丛大川先生《马克思实践人道主义哲学通论(纲目)》有感
3
作者 朱宝信 《洛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6期9-12,共4页
马克思哲学形成的基石是科学的实践观,而科学实践观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的价值性和唯物史观的真理性的统一。丛大川先生的实践人道主义新体系,就其与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相比而言,具有显扬马克思哲学革命人道主义的重要特征,强调其... 马克思哲学形成的基石是科学的实践观,而科学实践观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的价值性和唯物史观的真理性的统一。丛大川先生的实践人道主义新体系,就其与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相比而言,具有显扬马克思哲学革命人道主义的重要特征,强调其改造世界的革命批判性,突出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性以及辩证法的主体性等优越之处。但若与笔者主张的马克思哲学两层次构成的实践唯物主义相比,则又有缺少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规律性、价值性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空悬性以及辩证法尚未达到现代化等不足之处。因此,这一新体系应是关于马克思哲学的革命人道主义价值观的系统理论,而不宜看作是马克思的全部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唯物主义 科学实践观 价值性 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人道主义哲学 丛大川 哲学体系
全文增补中
向唐君毅先生致敬——健全“人极”哲学,实现“致中和”社会 被引量:2
4
作者 周辅成 《邯郸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33-34,共2页
唐君毅(1909—1978)先生是一位精通中国、西方、印度哲学而又自成一套完整、精密体系的哲学家。留下遗著三十大卷,千万余言,是人类的宝贵遗产。他的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哲学而言,颇具有改革开放、独立创造的意义。唐先生一生为求建立一... 唐君毅(1909—1978)先生是一位精通中国、西方、印度哲学而又自成一套完整、精密体系的哲学家。留下遗著三十大卷,千万余言,是人类的宝贵遗产。他的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哲学而言,颇具有改革开放、独立创造的意义。唐先生一生为求建立一个健全的人道主义哲学而奋斗,为能实现高度的“致中和”的社会和谐而奋斗。对中国思想与中国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12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和香港法住文化书院在北京共同主办“唐君毅思想与当今世界”研讨会。周辅成先生应邀出席大会,并在开幕式上发言,征得周先生同意,将发言稿在本刊发表,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哲学 新儒家 人道主义哲学
下载PDF
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新发展观”——从哲学层面漫谈弗朗索瓦·佩鲁的《新发展观》
5
作者 丛大川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53-60,共8页
本文通过对卡尔·马克思哲学与佩鲁的《新发展观》的比较研究,从七个方面漫谈了佩鲁的《新发展观》基本思想,并着重从哲学层面分析了佩鲁的以人的“自由个性”和“丰富潜能”为中心的“新发展观”,最后提出了笔者十多年来所创意的... 本文通过对卡尔·马克思哲学与佩鲁的《新发展观》的比较研究,从七个方面漫谈了佩鲁的《新发展观》基本思想,并着重从哲学层面分析了佩鲁的以人的“自由个性”和“丰富潜能”为中心的“新发展观”,最后提出了笔者十多年来所创意的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轴心的“信息·生态·人道新文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人道主义哲学 新发展观 自由个性 潜能 文化价值 唯科学主义 唯经济主义 “信息·生态·人道”新文明观
下载PDF
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新发展观”——从哲学层面漫谈弗朗索瓦·佩鲁的《新发展观》
6
作者 丛大川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53-60,共8页
本文通过对卡尔·马克思哲学与佩鲁的<新发展观>的比较研究,从七个方面漫谈了佩鲁的<新发展观>基本思想,并着重从哲学层面分析了佩鲁的以人的'自由个性'和'丰富潜能'为中心的'新发展观',最后... 本文通过对卡尔·马克思哲学与佩鲁的<新发展观>的比较研究,从七个方面漫谈了佩鲁的<新发展观>基本思想,并着重从哲学层面分析了佩鲁的以人的'自由个性'和'丰富潜能'为中心的'新发展观',最后提出了笔者十多年来所创意的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轴心的'信息·生态·人道新文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道主义哲学 自由个性 文化价值 唯科学主义 唯经济主义 “新发展观” 马克思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实质─—与丛大川教授商榷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金福 《洛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3期12-16,共5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人道主义哲学 实践唯物主义 丛大川 辨证唯物主义
全文增补中
对实践派哲学的系统研究——读《实践派的探索与实践哲学的述评》
8
作者 萧丹 《北方论丛》 CSSCI 1991年第4期104-106,共3页
从60年代后期起,一些西方学者即开始把南斯拉夫实践派哲学当作自己的理论研究课题。例如,H·帕森斯(Howard Parsons)于1966年发表了《当代波兰和南斯拉夫的人道主义哲学》;G·谢尔(Gerson Sher)于1977年发表了《实践:... 从60年代后期起,一些西方学者即开始把南斯拉夫实践派哲学当作自己的理论研究课题。例如,H·帕森斯(Howard Parsons)于1966年发表了《当代波兰和南斯拉夫的人道主义哲学》;G·谢尔(Gerson Sher)于1977年发表了《实践:社会主义南斯拉夫的马克思主义批判和持不同政见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哲学 系统研究 述评 南斯拉夫 人道主义哲学 持不同政见者 马克思主义 60年代
下载PDF
“跳格子的西西弗”——西西小说的存在哲学意蕴综论
9
作者 李钧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22年第2期173-195,共23页
四卷本《西西研究资料》收录的研究成果多探讨西西的技艺创新及递嬗进阶,远未从整体上揭示西西小说意蕴题旨的一致性与深刻性,因而并未降低西西解读的难度,也未有效揭示西西的文学史价值及其超越文学的形而上意义。本文认为,西西解读的... 四卷本《西西研究资料》收录的研究成果多探讨西西的技艺创新及递嬗进阶,远未从整体上揭示西西小说意蕴题旨的一致性与深刻性,因而并未降低西西解读的难度,也未有效揭示西西的文学史价值及其超越文学的形而上意义。本文认为,西西解读的难度首先缘于其作品中多层面的存在哲学意蕴;其次是其转益多师的知识分子写作技艺实验,西西以存在哲学为人生观与文学观,其创作历程是走出唯物论存在哲学、走向有神论存在哲学和人道主义存在哲学的过程;西西的自为存在及其作品的题旨意蕴早已超出了文本价值,使其俨然一位布道的使徒、“跳格子的西西弗”,对个体探讨存在意义具有照亮和启蒙的方法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西 唯物论存在哲学 有神论存在哲学 人道主义存在哲学 “跳格子的西西弗”
下载PDF
马克思的个人自由概念
10
作者 洪小兵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48-56,共9页
马克思是在对德国古典哲学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不断扬弃和对自己新世界观的逐步阐发的过程中来规定个人自由概念的。马克思的个人自由概念,即思辨理性自由、哲学人道主义自由与劳动自由既相互关联又有质的差别,既体现了辩证思维的逻辑原... 马克思是在对德国古典哲学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不断扬弃和对自己新世界观的逐步阐发的过程中来规定个人自由概念的。马克思的个人自由概念,即思辨理性自由、哲学人道主义自由与劳动自由既相互关联又有质的差别,既体现了辩证思维的逻辑原则,也反映了个人自由发展的现实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思辨理性自由 哲学人道主义自由 劳动自由
下载PDF
评马尔库塞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本主义化
11
作者 姚尧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16,140,共5页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公开发表是马尔库塞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转折点。与列宁的理解不同的是,马尔库塞认为,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哲学,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人道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建立在以...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公开发表是马尔库塞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转折点。与列宁的理解不同的是,马尔库塞认为,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哲学,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人道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建立在以"劳动"为基础的"感性本体论"之上,其实质是一种关于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学说。作为一位真诚的和足够值得我们尊重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尔库塞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整体性问题,强调要重视《手稿》提出的核心问题以及突出人的自由和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思想,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将历史唯物主义与人道主义哲学等同起来,这是我们不能认同的。从现代解释学的视角出发,我们或许可以宽容这种理解的差异的存在,并且希望能够经由不同理解的交流和碰撞而逐渐逼近真实的文本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人道主义哲学 劳动 “感性实践本体论”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园林中“点景”艺术与现代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
12
作者 华建业 《美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6-117,共2页
中国传统园林造景的山水之道 山水崇拜的根由是能给人的生存以支持和安定,后历代园林以山体水体为骨架血脉,是始于此。从“竹苞松茂”、“殖殖其庭”的西周园林(《诗·小雅·斯干》)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东周山水审... 中国传统园林造景的山水之道 山水崇拜的根由是能给人的生存以支持和安定,后历代园林以山体水体为骨架血脉,是始于此。从“竹苞松茂”、“殖殖其庭”的西周园林(《诗·小雅·斯干》)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东周山水审美,我们可以见到日渐突显“现世理性”和“审美”的两周园林的特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园林以儒家人道主义哲学为根基,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观念融会贯通,形成气魄雄伟、富于想象的园林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 园林 建筑环境 现代 艺术 山水审美 人道主义哲学 人的生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