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宗教中“神圣与世俗”关系的异同比较 被引量:6
1
作者 张祎娜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8-104,共7页
"神圣与世俗"的关系是所有宗教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之一。从比较宗教研究的角度看,传统的基督宗教主要在神圣与世俗二元对立的模式中来处理这一问题。而传统的中国宗教,特别是中国本土宗教儒教、道教和中国化的佛教,其主流倾... "神圣与世俗"的关系是所有宗教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之一。从比较宗教研究的角度看,传统的基督宗教主要在神圣与世俗二元对立的模式中来处理这一问题。而传统的中国宗教,特别是中国本土宗教儒教、道教和中国化的佛教,其主流倾向是在神圣与世俗统一协调模式中来处理这一问题。中西宗教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彼此互补、交叉跃迁的可能。神圣与世俗的关系是处在动态的变化发展之中,现当代社会的中西宗教,其主流倾向均表现为宗教服务人间的大趋势。保证宗教神圣性和世俗性的协同并举是中西宗教共同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宗教 神圣与世俗 基督宗教中国宗教 宗教人间
下载PDF
《百年佛缘》研究
2
作者 白金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95-100,共6页
星云口述自传《百年佛缘》(增订版)于2013年在两岸先后出版,引发宗教及社会人士的广泛关注。该书具有明确的史学意识,述者尊重历史叙事的准则,力求详尽、真实地还原与述者相关的历史,使该书成为研究现当代历史可参考的文献之一。该书具... 星云口述自传《百年佛缘》(增订版)于2013年在两岸先后出版,引发宗教及社会人士的广泛关注。该书具有明确的史学意识,述者尊重历史叙事的准则,力求详尽、真实地还原与述者相关的历史,使该书成为研究现当代历史可参考的文献之一。该书具有鲜明的弘法意识,将人间佛教的理念贯彻始终,使该书成为星云宗教实践的载体之一。该书体现了星云的文学观,从中可以考察星云文学创作的轨迹和转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佛缘》 星云 史学价值 人间宗教 革新
下载PDF
东北亚文化与东北亚佛教
3
作者 陈维新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5-11,共7页
东北亚佛教的形成与发展是中日韩相互文化交流的结果。佛教与儒学、道教相互间都存在着某种需要的内在联系,佛教和儒、道融合与现世产生着必然的关联。东北亚佛教信奉大乘佛教具有多元化特点,是"人间佛教"。光大东北亚佛教理... 东北亚佛教的形成与发展是中日韩相互文化交流的结果。佛教与儒学、道教相互间都存在着某种需要的内在联系,佛教和儒、道融合与现世产生着必然的关联。东北亚佛教信奉大乘佛教具有多元化特点,是"人间佛教"。光大东北亚佛教理念和价值对建设"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亚文化 东北亚佛教 儒释道和合 大乘佛教 人间宗教
下载PDF
太平天国的“小天堂”——“人间天堂”宗教理想的中国实践 被引量:3
4
作者 秦宝琦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77,共8页
太平天国所崇奉的基督教,曾被西方传教士视为"异端",近年来又被国内一些学者贬为"邪教"。其实,太平天国的"人间天堂"宗教理想——小天堂,同明清时期的秘密教门所崇奉的"白阳世界"教义并无二致... 太平天国所崇奉的基督教,曾被西方传教士视为"异端",近年来又被国内一些学者贬为"邪教"。其实,太平天国的"人间天堂"宗教理想——小天堂,同明清时期的秘密教门所崇奉的"白阳世界"教义并无二致,因此可以称作"秘密洋教门"。太平天国"人间天堂"宗教理想的实践表明,夺得政权后的教主与骨干,确实过上了"人间天堂"的豪华生活,而广大信徒和起义参加者,却依然受着剥削与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的小天堂 人间天堂”宗教理想秘密教门
原文传递
白族本主崇拜中的亲情性
5
作者 韵红 《民族艺术研究》 2000年第1期29-33,共5页
要信奉和祭祀本主是白族地区影响最大、根植最深的宗教活动。由于白族的民族性格、民族精 神、人生观念等的影响,使本主崇拜具有浓烈的人间亲情性。其一:神的人格化,被尊为本主 神的帝王将相、民族祖先、平民百姓、自然物等都具有人... 要信奉和祭祀本主是白族地区影响最大、根植最深的宗教活动。由于白族的民族性格、民族精 神、人生观念等的影响,使本主崇拜具有浓烈的人间亲情性。其一:神的人格化,被尊为本主 神的帝王将相、民族祖先、平民百姓、自然物等都具有人间的品德和民族美德;其二:特异的 祭祀方式和娱神手段,使本主崇拜显现“人间宗教”特征;其三:本主丰富生动的情感生活,把 本主崇拜的人间亲情性勾画得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主崇拜 宗教信仰 人间亲情性 人间宗教
下载PDF
Jan Haicksz Steen's Woman at Her Toilet: "Provocative Innuendos"
6
作者 Liana De Girolami Cheney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年第10期1279-1289,共11页
Jan Haicksz Steen (1626-1679), a Dutch actor, poet and painter, engaged the viewer with various innuendos and double entendres in his paintings about Woman at Her Toilet. Decoding the conceits introduces the viewer ... Jan Haicksz Steen (1626-1679), a Dutch actor, poet and painter, engaged the viewer with various innuendos and double entendres in his paintings about Woman at Her Toilet. Decoding the conceits introduces the viewer to Dutch artistic astuteness and popular culture. Steen drew the observer into his picture plane through a series of emblematic vignettes. Although he raised questions about cultural mores, morality, and religiosity, none are judgmental. On the contrary, it is the viewer who might or might not articulate a moral judgment according to personal experiences. For Steen, the imagery, filled with complex conceits, is an artistic visual representation to delight the eyes, tantalize the senses, and maybe even spark the intell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tch bedrooms innuendos emblematic meaning cultural mores music and vanity symbolism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