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帝·市场经济·人间秩序——戈德曼《隐蔽的上帝》讨论之境
1
作者 阎秀荣 《山东社会科学》 2003年第6期21-24,共4页
本文循着吕西安·戈德曼《隐蔽的上帝》所展现的思想视域回顾了哲学发展的简要历史 ,认为哲学史也可说是人类摆脱蒙昧状态建立人间秩序的不断尝试的历史。我国目前的社会改革是一场社会秩序的大变革 ,哲学要在其中实现思想的解放和... 本文循着吕西安·戈德曼《隐蔽的上帝》所展现的思想视域回顾了哲学发展的简要历史 ,认为哲学史也可说是人类摆脱蒙昧状态建立人间秩序的不断尝试的历史。我国目前的社会改革是一场社会秩序的大变革 ,哲学要在其中实现思想的解放和建设作用 ,需要吸取别国转轨时期的历史教训 ,真正继承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的哲学思想的精华。我国正在进入马克思主义所由产生的历史现实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帝 市场经济 个人 共同体 人间秩序
下载PDF
试论周敦颐思想中隐涵的“天人合一”义理旨趣——纪念周敦颐诞辰一千周年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新民 《船山学刊》 2017年第6期64-77,共14页
周敦颐为重建儒家形上学及宇宙生成论思想体系,讨论了"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以及"理""性""命""诚"等一系列相关哲学命题,目的在于打通"人道... 周敦颐为重建儒家形上学及宇宙生成论思想体系,讨论了"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以及"理""性""命""诚"等一系列相关哲学命题,目的在于打通"人道"与"天道"的固有内在联系,解决价值与存在的统一及人的德性生命如何可能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社会的秩序建构做出合理的定位,表现出深刻的"天人合一"哲理意涵,体现了宋明理学极为重要的一个理论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敦颐 天人合一 宇宙生成论 人间秩序关怀
下载PDF
贾平凹:家园寻梦人
3
作者 蓝爱国 《艺术广角》 1998年第3期36-39,共4页
贾平凹的晚近作品愈来愈充满不可理喻的玄奥怪戾之气。《废都》《白夜》《土门》三部写城市的长篇小说,均非现代抑或传统、儒释道抑或世纪末、本土抑或西方等主流话语可以轻松阐述。贾平凹向来以善变著称,在80年代有“谜一样的贾平凹”... 贾平凹的晚近作品愈来愈充满不可理喻的玄奥怪戾之气。《废都》《白夜》《土门》三部写城市的长篇小说,均非现代抑或传统、儒释道抑或世纪末、本土抑或西方等主流话语可以轻松阐述。贾平凹向来以善变著称,在80年代有“谜一样的贾平凹”之称,但其90年代城市三部曲所呈现的贾平凹显然不只是独特,更有某些值得人们深入思考的文化裂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乌托邦 意识形态 张承志 儒家 作品 城市 人间秩序 心灵 思想体系
下载PDF
“天堂”纪事
4
作者 黄蓉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01年第6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司马迁 天堂 泰戈尔 “圆满” 大逆不道罪 人间秩序 中试基地 爱因斯坦 主席台 虐待老人
下载PDF
从中国文化看福山的局限
5
作者 谢幼田 Zhu Yuan 《孔学堂》 2017年第1期14-25,共12页
人类历史并不是沿着一元直线发展,而是多元平行,各有其文化特点和动力。人类历史不可能像福山、黑格尔所想象的终结在基督教文化之上。宋明理学早就提出了中国理想的人间秩序,这是在唤起社会精英"不忍人之心"的基础上,构建的... 人类历史并不是沿着一元直线发展,而是多元平行,各有其文化特点和动力。人类历史不可能像福山、黑格尔所想象的终结在基督教文化之上。宋明理学早就提出了中国理想的人间秩序,这是在唤起社会精英"不忍人之心"的基础上,构建的以民为本的德治原则。德治原则会吸收西方民主制度的长处,经历困境和不断创新,中国文化会出现柳暗花明的春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中心论 一元历史观 天下为公 中国文化的人间秩序
下载PDF
中国传统终极价值观辨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宏维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4-40,共7页
关键词 终极价值 中国传统 儒学 精神境界 精神追求 人间秩序 封建社会 文化传承 精神价值 价值观念体系
原文传递
从秦人价值观看秦文化的特点 被引量:41
7
作者 林剑鸣 《历史研究》 1987年第3期66-79,共14页
一目前,国内外多数学者都认为,文化可以分为几个层次:首先是物质层次,其次是制度层次,再次是风俗习惯层次,最后是思想与价值层次,而根植于文化深层的价值层次乃是文化的核心.在中西方对比研究中,有一种意见引起学术界极大的兴趣,即认为... 一目前,国内外多数学者都认为,文化可以分为几个层次:首先是物质层次,其次是制度层次,再次是风俗习惯层次,最后是思想与价值层次,而根植于文化深层的价值层次乃是文化的核心.在中西方对比研究中,有一种意见引起学术界极大的兴趣,即认为中西方文化之所以存在差异,就在于对世界价值之源的认识和态度不同.在西方,对人间秩序和道德价值从何而来的问题,古代的思想家从超越源头和人世关系着眼,去寻求一个"理念"世界.于是,走了一条"外倾"之路;而中国古代的哲人,对超越现实的价值之源则采取"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的态度,承认"天"就在每个人心中,所谓"尽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以自我的道德修养代替对"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观 秦文化 秦人 中国传统文化 秦国 宗法制 道德修养 诸侯国 公元前 人间秩序
原文传递
规范的失序和思想的鸣叫
8
作者 袁志红 周为筠 《天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社会变革引起的思想大震荡正当于丹在“百家讲坛”上把《论语》熬成一锅心灵鸡汤时,北大学者李零的新书《丧家狗:我读论语》出版了。李零以训诂的刀片对《论语》进行了条分缕剖,把孔子“还原”为一个“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 社会变革引起的思想大震荡正当于丹在“百家讲坛”上把《论语》熬成一锅心灵鸡汤时,北大学者李零的新书《丧家狗:我读论语》出版了。李零以训诂的刀片对《论语》进行了条分缕剖,把孔子“还原”为一个“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孔子,这位被誉为至圣先师的儒家学派创始人,真的就像是一个堂吉诃德一条四处颠沛流离惶惶然找不到自己家园的丧家狗孔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论语》曾被树为万世经典,李零的这部新书无疑就像是一块天外来石砸在了这面镜子上,立即引起文化和学术界的强烈反响。有人认为是给当今国学热开了一味“清醒剂”;新儒家则对此进行强烈批评,蒋庆称该书“轻侮圣贤”,康晓光斥之为“垃圾”,陈明这样总结道:“作家的文采、训诂家的眼界、愤青的心态=这本书”。“丧家狗”引发了一场思想的大地震,折射出当下种种文化思潮看待儒学和传统的视界与心态,引发的争议远远超出了这本书所具有的价值。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德泽深厚,从孔子至今绵延已逾2500年,可谓渗透于国人的血脉骨髓。孔子被历代统治者尊为圣人,《论语》被树为万世经典。正因为孔子这样的符号本身内涵深厚,不单纯是一种哲学或宗教,而是一套全面安排人间秩序的思想体系,其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秩序 孔子学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