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社区警察人际交往的PAC理论及其训练模式 |
王飞
|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
2007 |
9
|
|
2
|
浅谈PAC理论在社区民警人际交往训练中的运用 |
刘飞
|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2 |
5
|
|
3
|
监狱人民警察人际交往的PAC理论及其训练模式 |
孙皓
|
《辽宁警专学报》
|
2010 |
4
|
|
4
|
PAC理论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 |
田飞龙
|
《商情》
|
2014 |
0 |
|
5
|
人际关系管理沟通问题研究——以PAC人际交往理论为视角 |
李强
|
《现代商贸工业》
|
2013 |
2
|
|
6
|
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研究——基于人际交往理论视域 |
刘晓华
|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7
|
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探析——基于符号互动理论的视角 |
黄秀娟
唐静
李晓莉
|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2
|
|
8
|
相互作用分析理论在图书馆馆读人际交往中的应用 |
袁梅梅
|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8
|
|
9
|
人际交往的不确定性减少理论(URT)述评 |
周爱保
周鹏生
|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9
|
|
10
|
论霍曼斯的人际交往理论 |
佟丽君
|
《求是学刊》
CSSCI
|
1997 |
17
|
|
11
|
增权理论在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中的价值揭示 |
张长伟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
2004 |
9
|
|
12
|
人际交往与沟通策略问题研究——基于伯恩PAC理论 |
王思敏
|
《成功》
|
2018 |
0 |
|
13
|
归因理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解读 |
蔡翥
汪凯
|
《卫生软科学》
|
2006 |
11
|
|
14
|
内隐人格理论实体论——渐变论维度对青少年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
杨安
|
《教育实践与研究》
|
2007 |
2
|
|
15
|
以位格理论分析社交媒体中的人际交往 |
王卉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6
|
网络虚拟人际交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挑战与应对 |
郭莹
|
《大学(教学与教育)》
|
2023 |
0 |
|
17
|
微信朋友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基于强弱关系理论的视角 |
肖斌
|
《教育科学文摘》
|
2016 |
0 |
|
18
|
认知行为疗法介入青年人际交往困扰的个案研究 |
陈颖
钟旭芬
|
《现代商贸工业》
|
2024 |
0 |
|
19
|
人际交往、社会冲突、理性与社会发展——齐美尔社会发展理论述评 |
周建国
|
《社会》
北大核心
|
2003 |
18
|
|
20
|
“剧本杀”对自我形象管理与人际交往的影响——基于拟剧理论的质化研究 |
陈美奇
崔丽
|
《传媒论坛》
|
2022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