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蒙的人际准则
1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I0025-I0025,共1页
1、不相信那些一见你就没完没了地夸奖你的人。 2、不讨厌那些曾经与你公开争论、批评你的人。
关键词 王蒙 人际准则 批评 纠纷
下载PDF
王蒙的人际准则
2
作者 王蒙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I0001-I0001,共1页
1.不相信那些一见了你就夸奖歌颂个没完没了的人。 2.不讨厌那些曾经公开地与你争论、批评你的人。 3.一般不做自我辩护,但可以澄清一些观点、一些选择、一些是非。
关键词 人际准则 王蒙 自我辩护
下载PDF
朱熹论“絜矩之道”管见
3
作者 牟真金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81-85,共5页
朱熹论"絜矩之道",缩小了它的内涵与外延;加上历朝对"忠"之重视,"絜矩"易为"忠恕"所掩盖。其实,先秦儒家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诸己... 朱熹论"絜矩之道",缩小了它的内涵与外延;加上历朝对"忠"之重视,"絜矩"易为"忠恕"所掩盖。其实,先秦儒家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等表述,可以作为"絜矩之道"的经典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絜矩之道 忠恕 均平 人际交往准则
下载PDF
朱熹论“忠恕一贯”之道发微
4
作者 牟真金 《昭通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31-35,共5页
"忠恕之道"本是先秦儒家人际交往行为之圭臬,但经后世朱熹等儒家学者的注疏递嬗而意涵不彰。朱熹更是站在理学的高度,分别从天地、圣人、学者的层面,运用"理一分殊"范式,从本体论,体用论,对"忠恕之道"进... "忠恕之道"本是先秦儒家人际交往行为之圭臬,但经后世朱熹等儒家学者的注疏递嬗而意涵不彰。朱熹更是站在理学的高度,分别从天地、圣人、学者的层面,运用"理一分殊"范式,从本体论,体用论,对"忠恕之道"进行了建构。这种建构缩小了"忠恕之道"的内涵与外延,且与基督教的"黄金定律"相比,在传播意义上,缺乏经典表述。其实,先秦儒家"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和"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二者,紧密结合,是对"忠恕之道"的经典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朱熹 忠恕之道 人际交往准则
下载PDF
中西观念差异与理解
5
作者 孙达丹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81-83,共3页
观念支配人的言行 ,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行差异实质是观念差异。所以从观念出发 。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理解 言行差异 观念差异 人际相处准则 好恶心理 中国 西方 价值取向
下载PDF
朱子论“絜矩之道”析评
6
作者 毕明良 《吕梁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6-10,共5页
"絜"与"度"、"矩"同义,"絜矩"乃同义复合词,其意为尺度、规矩、准绳、准则。先秦儒家"絜矩之道"阐述的是一种人际行为准则。具有简明性、权威性特征的"絜矩之道"应该来说... "絜"与"度"、"矩"同义,"絜矩"乃同义复合词,其意为尺度、规矩、准绳、准则。先秦儒家"絜矩之道"阐述的是一种人际行为准则。具有简明性、权威性特征的"絜矩之道"应该来说具备成为中国传统社会普遍人际行为准则的潜质。然而,汉唐以来,特别是朱子却将"絜矩之道"完全阐释成了一种政治原则或治国之道。正是这种阐释,使得"絜矩之道"作为一种人际行为准则的意涵暗而不彰。"絜矩之道"在中国社会未能成为人人遵循的普遍人际行为准则,朱子应该来说与有责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絜矩之道 朱子 人际行为准则 政治原则 恕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