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算法围猎下的抵抗者:青年社交媒体可见性管理行为的扎根分析
1
作者
凌霄
许雅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6-53,共8页
算法时代,随着社交媒体逐渐沦为人际电子监视的渠道,青年用户通过一系列自我可见性管理行为作出抵抗,维护着个体的隐私边界与心理舒适区。研究以扎根理论为基础,通过爬取在线数据的方式进行质性分析,对3052份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
算法时代,随着社交媒体逐渐沦为人际电子监视的渠道,青年用户通过一系列自我可见性管理行为作出抵抗,维护着个体的隐私边界与心理舒适区。研究以扎根理论为基础,通过爬取在线数据的方式进行质性分析,对3052份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构建出青年用户社交媒体可见性管理行为的模型。研究发现,在当前人际电子监视语境下,迫于对监视风险与隐私收益的权衡,以及对角色压力与社交过载的倦怠,身负隐私侵犯经历的用户往往倾向于通过身份、关系、内容、互动四个维度,强化对个人信息可见性的精细控制。这一行为既是平台与用户双重规训下积极主动的隐私管理,也是隐私犬儒主义的体现。研究丰富了用户社交媒体“戒断”的光谱,全面揭示了青年用户在线隐私保护的复杂性,为理解“社交回报—隐私保护”的平衡提供了启发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电子监视
可见性管理
扎根理论
角色压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亲密关系中的电子监视行为何以发生——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苏状
骆文佳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80,共12页
人际电子监视是不涉及公私机构,由个人发起的,主要应用于亲密关系中的社交媒体监视行为。文章通过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在福格的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建构出亲密关系中人际电子监视行为影响因素模型。该模型包含行为动机、...
人际电子监视是不涉及公私机构,由个人发起的,主要应用于亲密关系中的社交媒体监视行为。文章通过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在福格的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建构出亲密关系中人际电子监视行为影响因素模型。该模型包含行为动机、行为能力、触发条件和行为阻力四个主范畴和相应的九个子范畴,人际电子监视的行为动机因素主要源于不确定性、焦虑依恋和情感投资,而促成行为动机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行为能力因素是媒介监视可供性和主体监视上手性,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内部人际冲突和外部媒介信号是人际电子监视的触发条件和正向调节因素,而监视抵抗和主观规范是人际电子监视的行为阻力和负向调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电子监视
社交媒体
亲密关系
福格行为模型
原文传递
传播技术如何改变亲密关系——社交媒体时代的爱情
被引量:
20
3
作者
董晨宇
段采薏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8-52,共5页
在社交媒体时代,爱情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情感需求,因为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巨大变迁。社交媒体的可供性,如匿名性、可及性、移动性与储存性等,在赋予"网恋"更多可能性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规范性困境。不同于流...
在社交媒体时代,爱情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情感需求,因为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巨大变迁。社交媒体的可供性,如匿名性、可及性、移动性与储存性等,在赋予"网恋"更多可能性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规范性困境。不同于流行话语中对"网恋"的乌托邦想象与反乌托邦恐慌,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梳理,从线上恋情的开始、维系与终结三个阶段出发,探讨了社交媒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及其可能造成的复杂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可供性
超个体传播
人际电子监视
网络跟踪
原文传递
题名
算法围猎下的抵抗者:青年社交媒体可见性管理行为的扎根分析
1
作者
凌霄
许雅
机构
淮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安徽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6-53,共8页
基金
2023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2023AH051518)
2023淮南师范学院校级重点科研项目(2023XJZD011)。
文摘
算法时代,随着社交媒体逐渐沦为人际电子监视的渠道,青年用户通过一系列自我可见性管理行为作出抵抗,维护着个体的隐私边界与心理舒适区。研究以扎根理论为基础,通过爬取在线数据的方式进行质性分析,对3052份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构建出青年用户社交媒体可见性管理行为的模型。研究发现,在当前人际电子监视语境下,迫于对监视风险与隐私收益的权衡,以及对角色压力与社交过载的倦怠,身负隐私侵犯经历的用户往往倾向于通过身份、关系、内容、互动四个维度,强化对个人信息可见性的精细控制。这一行为既是平台与用户双重规训下积极主动的隐私管理,也是隐私犬儒主义的体现。研究丰富了用户社交媒体“戒断”的光谱,全面揭示了青年用户在线隐私保护的复杂性,为理解“社交回报—隐私保护”的平衡提供了启发性思考。
关键词
人际电子监视
可见性管理
扎根理论
角色压力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亲密关系中的电子监视行为何以发生——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苏状
骆文佳
机构
东华大学传播系
出处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80,共12页
文摘
人际电子监视是不涉及公私机构,由个人发起的,主要应用于亲密关系中的社交媒体监视行为。文章通过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在福格的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建构出亲密关系中人际电子监视行为影响因素模型。该模型包含行为动机、行为能力、触发条件和行为阻力四个主范畴和相应的九个子范畴,人际电子监视的行为动机因素主要源于不确定性、焦虑依恋和情感投资,而促成行为动机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行为能力因素是媒介监视可供性和主体监视上手性,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内部人际冲突和外部媒介信号是人际电子监视的触发条件和正向调节因素,而监视抵抗和主观规范是人际电子监视的行为阻力和负向调节因素。
关键词
人际电子监视
社交媒体
亲密关系
福格行为模型
分类号
G21 [文化科学—新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传播技术如何改变亲密关系——社交媒体时代的爱情
被引量:
20
3
作者
董晨宇
段采薏
机构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8-52,共5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批准号:2017JT001)
文摘
在社交媒体时代,爱情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情感需求,因为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巨大变迁。社交媒体的可供性,如匿名性、可及性、移动性与储存性等,在赋予"网恋"更多可能性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规范性困境。不同于流行话语中对"网恋"的乌托邦想象与反乌托邦恐慌,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梳理,从线上恋情的开始、维系与终结三个阶段出发,探讨了社交媒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及其可能造成的复杂影响。
关键词
社交媒体
可供性
超个体传播
人际电子监视
网络跟踪
分类号
G21 [文化科学—新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算法围猎下的抵抗者:青年社交媒体可见性管理行为的扎根分析
凌霄
许雅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亲密关系中的电子监视行为何以发生——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
苏状
骆文佳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5
原文传递
3
传播技术如何改变亲密关系——社交媒体时代的爱情
董晨宇
段采薏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2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