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源化肝嵌合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1
作者 张娅红 张琪 +1 位作者 张彩 魏渊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0-558,共9页
在人体药物代谢研究和肝病造模及药物筛选研究中,主要依赖于细胞培养做体外验证,实验动物模型做体内分析。然而离体环境下细胞状态不稳定;实验动物与人类之间存在种属差异,使得2种模型在预测体内药物代谢情况以及模拟人体肝病特征方面... 在人体药物代谢研究和肝病造模及药物筛选研究中,主要依赖于细胞培养做体外验证,实验动物模型做体内分析。然而离体环境下细胞状态不稳定;实验动物与人类之间存在种属差异,使得2种模型在预测体内药物代谢情况以及模拟人体肝病特征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人源化肝嵌合小鼠模型通过移植人肝细胞入活体小鼠的肝脏中并扩增,使其能发挥与人类肝脏相似的特异性功能。这一功能满足了多种研究需求,包括小鼠体内肝炎病毒的复制、肝脏代谢疾病的模拟、肝细胞靶点治疗药物的筛选,以及药物肝毒性评价等。因此,人源化肝嵌合小鼠是候选药物临床前药效验证和安全性评估的理想模型之一。本文针对三类代表性人源化肝嵌合小鼠模型,对其分类、构建原理、受限因素以及应用现状进行总结与展望,以期为人源化肝嵌合小鼠模型的选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化嵌合 免疫缺陷 药物代谢 药物筛选
下载PDF
建立人鼠嵌合肝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蒋黎 毛青 +2 位作者 王宇明 李俊刚 刘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56-859,共4页
目的 人胎肝细胞移植到具有正常免疫活性的大鼠体内是否不需要免疫抑制剂而能够存活。方法 Wistar大鼠出生前宫内腹腔注射人胎肝细胞,诱导胎鼠对人胎肝细胞产生免疫耐受,出生后2 4h内经脾移植人胎肝细胞。结果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 目的 人胎肝细胞移植到具有正常免疫活性的大鼠体内是否不需要免疫抑制剂而能够存活。方法 Wistar大鼠出生前宫内腹腔注射人胎肝细胞,诱导胎鼠对人胎肝细胞产生免疫耐受,出生后2 4h内经脾移植人胎肝细胞。结果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逆转录PCR(reversetranscriptionPCR ,RT PCR)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于不同时相点检测实验大鼠血清人白蛋白、肝组织中人白蛋白mRNA及人肝细胞型细胞角蛋白CK18。结果于4、6、8周龄大鼠血清中测出人白蛋白;4、6、8、10周龄大鼠肝组织中测出人白蛋白mRNA ;4、6、8、10、12周龄大鼠肝组织中有CK18的表达。结论 采用诱导胎鼠出生前对人胎肝细胞产生免疫耐受,出生后移植人胎肝细胞的方法,使移植到具有正常免疫活性大鼠体内的人胎肝细胞,不需免疫抑制剂而能够存活,并且保持人肝细胞的特性,产生人白蛋白,维持近12周。初步建立人鼠嵌合肝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 细胞移植 动物模型/
下载PDF
L02细胞建立人鼠嵌合肝动物模型
3
作者 林沪 毛青 +4 位作者 王宇明 蒋业贵 邓国宏 李俊刚 刘国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研究L02细胞移植到具有正常免疫活性的大鼠肝内的存活情况.方法:SD大鼠出生前宫内腹腔注射正常人L02肝细胞,诱导胎鼠对人L02肝细胞产生免疫耐受,出生2wk时经脾移植DiI染色后的人L02肝细胞,建立人鼠嵌合肝动物模型.采用免疫荧光、S... 目的:研究L02细胞移植到具有正常免疫活性的大鼠肝内的存活情况.方法:SD大鼠出生前宫内腹腔注射正常人L02肝细胞,诱导胎鼠对人L02肝细胞产生免疫耐受,出生2wk时经脾移植DiI染色后的人L02肝细胞,建立人鼠嵌合肝动物模型.采用免疫荧光、SP免疫组化、DiI荧光示踪等方法,分别检测人白蛋白、特异性人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以及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人L02肝细胞在鼠肝内的分布.结果:于移植后1,2,4,6,8,10wk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人L02肝细胞在鼠肝内的动态分布;移植后2,4,6,8wk大鼠均检测出人白蛋白,4wk时分泌最多;移植后2,4,6wk检测出特异性人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以4wk发现PCNA阳性细胞最多.结论:移植的人L02肝细胞在具有正常免疫活性的免疫耐受鼠体内能够存活、增殖,并产生人白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 L02干细胞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人源化鼠嵌合肝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瑞生 李晓娟 +1 位作者 沈宏辉 郭立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72-75,共4页
动物模型是人类疾病研究、发病机制、药物研发的重要工具,对于困扰人类健康的肝脏疾病还没有理想的动物模型能有效地反映出人类疾病发病的机制。建立人源化鼠嵌合肝动物模型,对于研究人类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及疾病的... 动物模型是人类疾病研究、发病机制、药物研发的重要工具,对于困扰人类健康的肝脏疾病还没有理想的动物模型能有效地反映出人类疾病发病的机制。建立人源化鼠嵌合肝动物模型,对于研究人类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及疾病的诊治等方面都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 细胞移植 干细胞移植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KKA^y小鼠肝、肾的病变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谦 贾德贤 +5 位作者 娄金丽 苏玮莲 郝钰 黄启福 郭健 陈旺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41-243,F0002,共4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KKAy小鼠的糖尿病肝、肾的病变过程,探索KKAy小鼠作为2型糖尿病并发多脏器病变模型的价值。方法9~11周龄雄性KKAy小鼠(n=20)和对照组的雄性C57BL/J小鼠(n=25),测量14、16、20、24、28周龄小鼠空腹血糖和体重...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KKAy小鼠的糖尿病肝、肾的病变过程,探索KKAy小鼠作为2型糖尿病并发多脏器病变模型的价值。方法9~11周龄雄性KKAy小鼠(n=20)和对照组的雄性C57BL/J小鼠(n=25),测量14、16、20、24、28周龄小鼠空腹血糖和体重。两组动物分别于24、28周处死,测定血清肌酐、尿素;胆固醇、甘油三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光镜观察两组小鼠肾脏、肝脏的病理改变。结果①KKAy小鼠体重、血糖比同龄对照组C57BL/J小鼠高(P<0.01)。②24、28周龄KKAy小鼠血脂均较对照组高(P<0.05);24周龄KKAy小鼠肌酐,ALT比对照组高(P<0.05);28周龄KKAy小鼠的肌酐、ALT及AST比对照组高(P<0.05)。③242、8周龄KKAy小鼠肾脏系膜基质增多,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出现明显空泡,肾间质有纤维化;肝脏结构紊乱,肝细胞胞质有明显空泡,肝细胞脂肪变。结论KKAy小鼠14周龄以后可出现明显肥胖,高血糖,24周龄、28周龄出现高脂血症,有肝、肾形态和功能的损害,是较好的研究2型糖尿病病变过程及并发症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动物模型 KKAY小 肾损伤
下载PDF
大鼠部分活体肝移植动物模型制备技术再探讨 被引量:8
6
作者 王红鲜 张培建 +1 位作者 王跃全 胥连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60-1163,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部分活体肝移植可靠、稳定的动物模型。方法应用改良的“二套袖法”,在部分活体肝移植大鼠的筛选、手术操作技巧和术前、术后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改进。结果肝移植大鼠术后1周以上存活率67%。结论改进的大鼠部分活体肝移植术... 目的建立大鼠部分活体肝移植可靠、稳定的动物模型。方法应用改良的“二套袖法”,在部分活体肝移植大鼠的筛选、手术操作技巧和术前、术后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改进。结果肝移植大鼠术后1周以上存活率67%。结论改进的大鼠部分活体肝移植术成活率高,重复性好,可做为部分活体肝移植有关实验研究的可靠、稳定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移植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改良“二袖套法”制备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 被引量:5
7
作者 朱佳庚 钱立新 +1 位作者 贺厚光 张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8期698-700,共3页
目的 :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 方法 :在Kamada等用袖套法吻合血管的基础上 ,采取肝上、下腔静脉缝合的二袖套方法 ,根据不同实验目的在 3个月中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共 6 2只。 结果 :切取供肝时间平均32min ,修肝时间平均 12mi... 目的 :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 方法 :在Kamada等用袖套法吻合血管的基础上 ,采取肝上、下腔静脉缝合的二袖套方法 ,根据不同实验目的在 3个月中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共 6 2只。 结果 :切取供肝时间平均32min ,修肝时间平均 12min ,无肝期平均 18min。手术成功率提高到 90 %。 结论 :应用二袖套法制作的实验模型稳定 ,可作为肝移植实验研究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制作要点 被引量:11
8
作者 彭方兴 郑本波 +4 位作者 刘立新 权毅 智星 杨家印 严律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17-119,149,共4页
 目的 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 参照 Kamada等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经门静脉灌注肝脏,改进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法为单线连续缝合法。结果 210只大鼠原位肝移植24 h存活率为91.0%(191/210),平均无肝期17 min,1周生存率...  目的 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 参照 Kamada等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经门静脉灌注肝脏,改进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法为单线连续缝合法。结果 210只大鼠原位肝移植24 h存活率为91.0%(191/210),平均无肝期17 min,1周生存率为85.2%(179/210)。结论 改进大鼠原位肝移植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法,可缩短受体无肝期,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并能提高原位肝移植大鼠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移植 吻合 下腔静脉 生存率 动物模型 连续缝合法 结论 参照 目的
下载PDF
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建立的体会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志红 钱海鑫 +2 位作者 秦磊 周晓俊 殷骏 《肝胆外科杂志》 2009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成功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方法通过改良的双袖套法对130对SD大鼠进行了原位肝移植。前面40对为预试验组,中间60对为实验熟练组,后面30对为实验完善组。观察手术成功率和术后生存率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预试验组的手术成功率... 目的成功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方法通过改良的双袖套法对130对SD大鼠进行了原位肝移植。前面40对为预试验组,中间60对为实验熟练组,后面30对为实验完善组。观察手术成功率和术后生存率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预试验组的手术成功率和7天生存率分别为27.5%和0;实验熟练组分别为75.0%和40.0%;实验完善组分别为93.3%和86.7%。结论熟练和完善的外科操作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缩短无肝期时间是术后长期生存的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实验性大鼠肝性脑病动物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熊益群 周大桥 +2 位作者 李航森 李之清 贺劲松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2002年第6期340-342,共3页
目的 建立适用于疗效观察的大鼠肝性脑病动物模型。方法 用CCl4 诱导 ,结扎、切除 2 3肝叶 ,建立大鼠肝性脑病动物模型。结果 症状及肝功能、血氨、脑电图、病理变化都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大鼠肝性脑病动... 目的 建立适用于疗效观察的大鼠肝性脑病动物模型。方法 用CCl4 诱导 ,结扎、切除 2 3肝叶 ,建立大鼠肝性脑病动物模型。结果 症状及肝功能、血氨、脑电图、病理变化都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大鼠肝性脑病动物模型研制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脑病 动物模型 症状 病理变化
下载PDF
裸鼠肝内移植瘤及腹水瘤型HBV动物模型的建立
11
作者 焦建中 周永兴 +3 位作者 姚志强 冯志华 李光玉 王剑波 《肝脏》 1996年第2期69-71,共3页
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研究的深入进行,迫切需要建立体内高效率持续复制HBV的动物模型。我们用HBV基因转染的肝癌细胞株(2.2.15)接种于裸鼠肝脏和腹腔,结果肝移植瘤出现早,出瘤率高,实验周期短,带瘤裸鼠血清和肝肿瘤组织内有... 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研究的深入进行,迫切需要建立体内高效率持续复制HBV的动物模型。我们用HBV基因转染的肝癌细胞株(2.2.15)接种于裸鼠肝脏和腹腔,结果肝移植瘤出现早,出瘤率高,实验周期短,带瘤裸鼠血清和肝肿瘤组织内有病毒标志物的高效表达,是一种较好的HBV治疗药物体内研究与评价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动物模型 移植瘤 腹水瘤 治疗 体内研究 病毒标志物
下载PDF
改良二袖套管法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150例体会
12
作者 张伯 钱海鑫 秦磊 《当代医学》 2010年第10期15-16,共2页
目的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改良的二袖套法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实验150例,观察术后并发症及存活率。结果受体平均无肝期为13分钟,受体手术时间45分钟,24小时存活率97%,两周存活率为90%。结论改... 目的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改良的二袖套法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实验150例,观察术后并发症及存活率。结果受体平均无肝期为13分钟,受体手术时间45分钟,24小时存活率97%,两周存活率为90%。结论改良二袖套管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术操作简便,具有无肝期短,手术成功率高,重复性好,提高了大鼠肝移植动物模型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制作
13
作者 彭勇 李敬东 +3 位作者 肖江卫 刘海忠 刘作金 龚建平 《肝脏》 2009年第4期316-318,共3页
关键词 原位移植 动物模型制作 动物器官移植 实验研究 终末期 器官保存 排斥反应
下载PDF
大鼠部分肝移植动物模型制备及技术改进
14
作者 王跃全 张培建 王红鲜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7-649,共3页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部分肝移植动物模型。方法:在大鼠原位全肝移植实验的基础上,参照Steinbauer等的方法建立大鼠部分肝移植动物模型。对80只SD大鼠施行40例部分肝移植,并在大鼠部分肝移植的麻醉、手术操作技巧和术前、术后处理...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部分肝移植动物模型。方法:在大鼠原位全肝移植实验的基础上,参照Steinbauer等的方法建立大鼠部分肝移植动物模型。对80只SD大鼠施行40例部分肝移植,并在大鼠部分肝移植的麻醉、手术操作技巧和术前、术后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改进。结果:肝移植大鼠术后成活率90%,1周以上存活率60%。结论:改进后的大鼠部分肝移植模型,成活率高,重复性好,可作为部分肝移植有关实验研究的可靠、稳定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移植 技术改进 模型制备 动物模型 手术操作技巧 移植模型 移植实验 方法建立 SD大 术后处理 实验研究 成活率 存活率 改进后 重复性
下载PDF
SD大鼠肝切除动物模型的建立
15
作者 黄爱民 杨萍 +3 位作者 乔伟伟 周佳来 黄灵红 潘华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2002年第3期186-186,共1页
关键词 SD大 切除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四氯化碳致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文献再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高辉 吕文良 +3 位作者 闫暾 李娟梅 武庆娟 赵婷 《实验动物科学》 2021年第3期39-46,共8页
目的通过相关文献阅读分析,比较目前利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纤维化的造模方法,制订出最佳的造模方案,为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获取近五年相关文献,选取实验病理结果和... 目的通过相关文献阅读分析,比较目前利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纤维化的造模方法,制订出最佳的造模方案,为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获取近五年相关文献,选取实验病理结果和血清学检查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对文献进行评分。对相关实验影响因素做出评价,进而制定出模型诱导的标准。结果模型组病理结果均显示出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和小叶间纤维间隔形成,血清检查ALT和AST指标较空白对照组均有明显的增长。结论四氯化碳油剂诱导肝纤维化模型是可靠的实验方案,且动物品系、药物作用途径、四氯化碳浓度等因素均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化碳 纤维化 动物模型 文献评价
下载PDF
大鼠肝纤维化实验动物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0
17
作者 蔡碧莲 文亦磊 罗伟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659-662,共4页
目的:探讨四氯化碳(CCl4)诱导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最佳给药方式。方法:将3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三组:①正常对照组10只;②四氯化碳溶液复合乙醇造模组10只;③四氯化碳溶液造模组1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四氯化碳溶液复合乙醇造... 目的:探讨四氯化碳(CCl4)诱导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最佳给药方式。方法:将3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三组:①正常对照组10只;②四氯化碳溶液复合乙醇造模组10只;③四氯化碳溶液造模组1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四氯化碳溶液复合乙醇造模组给予剂量为0.3 ml/kg的40%四氯化碳悬溶液(2次/周),并从实验第2周开始经口灌胃无水乙醇;四氯化碳溶液造模组给予剂量为0.3 ml/kg的40%四氯化碳悬溶液(2次/周)。观察造模过程中各组大鼠死亡情况;造模结束后,腹主动脉采血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通过HE及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对比分析不同给药方式CCl4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效果。结果:造模第10周结束后,两组造模组比较,造模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造模周期结束后,正常对照组、四氯化碳溶液复合乙醇组、四氯化碳溶液组造模大鼠非正常死亡分别为0只、2只及3只,死亡率分别为0%、20%、30%;四氯化碳溶液复合乙醇组、四氯化碳溶液组大鼠血清ALT、AST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氯化碳溶液复合乙醇组大鼠血清ALT、AST的含量与四氯化碳溶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含量较四氯化碳溶液组有明显升高;HE及Masson染色发现正常对照组、四氯化碳溶液复合乙醇组、四氯化碳溶液组分别有0只、5只、3只大鼠肝组织达到了S5级以上(含S5级),成功率分别为0%、50%及30%。结论:四氯化碳溶液复合乙醇组大鼠死亡率低,成模率高,造模周期短,为制作肝纤维化模型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动物模型 四氯化碳 乙醇 功能
下载PDF
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程飞 纵滔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60-162,共3页
关键词 原位移植 动物模型 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探讨 被引量:13
19
作者 周贤 刘翼 +1 位作者 夏国栋 邵泽勇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4-115,119,共3页
目的寻找肝纤维化最佳模型。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血清组、四氯化碳皮下注射组、四氯化碳腹腔注射组,每组30只,各组分别给予猪血清腹腔注射、40%四氯化碳皮下和腹腔注射造模(每周2次),观察造模过程中大鼠死亡情况以及4周及6周各组... 目的寻找肝纤维化最佳模型。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血清组、四氯化碳皮下注射组、四氯化碳腹腔注射组,每组30只,各组分别给予猪血清腹腔注射、40%四氯化碳皮下和腹腔注射造模(每周2次),观察造模过程中大鼠死亡情况以及4周及6周各组大鼠肝纤维化的程度。结果3种方法都能成功制备肝纤维化模型。从动物死亡情况来看,四氯化碳腹腔注射组死亡率明显高于前两组;血清组死亡率最低,但与四氯化碳皮下注射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从模型形成时间来看,血清组造模时间较长,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四氯化碳皮下注射组与四氯化碳腹腔注射组在模型形成时间上无明显差异。结论四氯化碳皮下注射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动物死亡率较低,肝纤维化形成时间较短,是一种制作肝纤维化模型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乙型肝炎实验动物模型达乌尔黄鼠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占菊 王晓波 +1 位作者 赵晓梅 陶晓红 《哈尔滨医药》 1989年第2期62-64,F003,共4页
近年来在对乙肝的防治研究中,国外相继发现了一些与HBV相似的动物模型:土拨鼠肝炎病毒(wHV).地松鼠肝炎病毒(GSHV).鸭肝炎病毒(DHBV),并把这一类病毒以HBV为代表组成一个新的病毒科.称之为嗜肝DNA病毒科。它们与HBV有相似的结构... 近年来在对乙肝的防治研究中,国外相继发现了一些与HBV相似的动物模型:土拨鼠肝炎病毒(wHV).地松鼠肝炎病毒(GSHV).鸭肝炎病毒(DHBV),并把这一类病毒以HBV为代表组成一个新的病毒科.称之为嗜肝DNA病毒科。它们与HBV有相似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BV 乙型 实验动物模型 达乌尔黄 DNA病毒 类病毒 土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