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型禽流感(H5N1)病毒人-人传播的证据
1
作者 张友祥 卢洪洲 《世界感染杂志》 2005年第2期112-112,共1页
2004年8个亚洲国家发生高致病性A型禽流感病毒(H5N1)引起禽类死亡事件,并导致至少44个人感染,其中32人死亡。A型流感病毒(H5N1)是否会导致人-人间传播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尚缺乏人-人之间传播的证据。研究者为此在泰国调查... 2004年8个亚洲国家发生高致病性A型禽流感病毒(H5N1)引起禽类死亡事件,并导致至少44个人感染,其中32人死亡。A型流感病毒(H5N1)是否会导致人-人间传播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尚缺乏人-人之间传播的证据。研究者为此在泰国调查了一个染病家族内H5N1人-人之间传播的可能件。这个家庭中的其中一位感染者居住在较远的城市,但又对染病的初始病人提供了直接的医院内的护理,这种情况是比较罕见的,高度提示了人-人之间传播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人传播 证据 A型禽流感病毒 A型流感病毒 2004年 死亡事件 亚洲国家 人间传播 H5N1 致病性 家族内 研究者 感染者 医院内 可能性 染病
下载PDF
WHO确定了一族迄今为止没有人-人传播的新的病毒株
2
作者 鹿侠 《口岸卫生控制》 1997年第4期12-12,共1页
一种流感病毒-甲型(H5N1)—以前曾被认为只感染鸟类,现在已经在香港一位去年五月死于Reye症的三岁急性呼吸道疾病患儿身上被分离出来。 然而,这只是目前为止在人类中检测到的唯一一例。世界卫生组织急性和其他可传播性疾病监控部(EMC)的... 一种流感病毒-甲型(H5N1)—以前曾被认为只感染鸟类,现在已经在香港一位去年五月死于Reye症的三岁急性呼吸道疾病患儿身上被分离出来。 然而,这只是目前为止在人类中检测到的唯一一例。世界卫生组织急性和其他可传播性疾病监控部(EMC)的Daniel Lavanchy博士肯定地认为:“现在还没有证明这种亚型的病毒能通过人-人传播。所以现在没有必要采取特殊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O 流感病毒甲型 世界卫生组织 人-人传播 儿童
下载PDF
《中国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院内感染传播》导读 被引量:8
3
作者 张丽娟 《传染病信息》 2009年第1期18-21,共4页
2008年美国医学会著名杂志JAMA300期19卷发表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等国内外7家专业机构共同发表的研究论文《中国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院内传播感染》[1]。这是世界范围内首次报告的人粒细胞无形体人传人事件,也是中国第一次报... 2008年美国医学会著名杂志JAMA300期19卷发表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等国内外7家专业机构共同发表的研究论文《中国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院内传播感染》[1]。这是世界范围内首次报告的人粒细胞无形体人传人事件,也是中国第一次报道的人粒细胞无形体感染确诊病例。同期,美国纽约洲医学院著名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学专家Krause和Wormser教授对该项研究发现做了充分的肯定并发表了重要述评。本文就此作一导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院内感染 暴发流行 人-人传播
下载PDF
新研究发现对付流感的方法
4
作者 张宇(摘) 《国外药讯》 2008年第8期27-27,共1页
参与欧盟资助的FLUPOL项目的科学家最近阐明了流感病毒如何“劫持”它的宿主细胞生产机器。这一发现可能导致将来能开发出对付流感大流行的新药。政府和卫生机构尤其担心禽流感的高度烈性病毒株,如H5N1,发展人-人传播的能力。因此,... 参与欧盟资助的FLUPOL项目的科学家最近阐明了流感病毒如何“劫持”它的宿主细胞生产机器。这一发现可能导致将来能开发出对付流感大流行的新药。政府和卫生机构尤其担心禽流感的高度烈性病毒株,如H5N1,发展人-人传播的能力。因此,目前正在寻求终止这种病毒传播的新治疗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流感大流行 人-人传播 宿主细胞 卫生机构 H5N1 病毒传播 科学家
下载PDF
An Analysis on Proxemics Phenomen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5
作者 KE Zhuo-ying LIAN Yu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年第10期1320-1325,共6页
International culture communication is a new discipline which arouses people's attention and becomes more and more popular among the researcher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roxemics phenomenon b... International culture communication is a new discipline which arouses people's attention and becomes more and more popular among the researcher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roxemics phenomen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finds that those two countries have a great differences. American seems especially sensitive to their body spaces, and Chinese don't care much about it. In the book The Silence Language, Edward hall first uses the term proxemics, and he has given a detailed analysis of proxemics. Proxemics is the study of spatial distances between individuals in different cultures and situations. Cultural factors for proxemics has a great influence, and the factors such as gender and religion also has a profound significance on proximics. This thesis will mainly analyze this phenomenon in the way of the definition and theory ofproximics, especially, the ways how people deal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ulture situ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aders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and ability to communicate, prevent the errors in the protocol, this paper will further explain how to solve these cross-cultural problems in cross-cultural context, especially for Chinese learners. With some fresh insights into international culture communication research, hopefully the readers may benefit from this paper and communicate with foreign people in a better 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ximics phenomenon across cultur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下载PDF
Personal Communication Freedom as a Problem and a Research Project
6
作者 Sergey G Korkonosenko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2年第1期317-328,共12页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integrated concept of personal communication freedom which did not appear earlier in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as independent object of research.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hypotheses concer...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integrated concept of personal communication freedom which did not appear earlier in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as independent object of research.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hypotheses concerning the maintenance and the humanistic importance of communication freedom. The special attention is given to a category of the person which unites in it so-called writers, readers and all other people who have been not included in process of a mass communication. As a result of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he offers the program of complex research of this phenomenon and construction of model of mass communications which should be based on an ideal of personal freedom and should reflect national-cultural features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In particular, it is a question of national-cultural model of media in Rus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SON FREEDOM mass communication national model
下载PDF
这种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如何传播
7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3-473,共1页
这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传播方式与季节性流感的传播方式一样。主要通过流感患者咳嗽或打喷嚏实现人-人传播。有时人可通过接触携带流感病毒的物品,然后再接触口、鼻而感染。
关键词 流感病毒 传播方式 H1N1 甲型 人-人传播 季节性 打喷嚏
原文传递
埃博拉病毒感染 被引量:1
8
作者 钱渊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217-218,共2页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感染人类所致疾病为埃博拉出血热,致死率高。在非洲一些国家流行,传播途径为人-人,方式为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或体液,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感染;不通过空气和水传播。感染的症状有发热、...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感染人类所致疾病为埃博拉出血热,致死率高。在非洲一些国家流行,传播途径为人-人,方式为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或体液,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感染;不通过空气和水传播。感染的症状有发热、剧烈的头痛、肌肉疼痛、虚弱、疲劳、腹泻、呕吐、腹痛(胃疼)和无法解释的出血(大出血或者渗血)。治疗的方法为对症,疾病的恢复依靠支持疗法和患者的免疫反应,幸存者在恢复期产生埃博拉特异性抗体。尚无获批准的疫苗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出血热 人-人传播 直接接触
原文传递
北京市通州区1起GⅡ型诺如病毒引起校园暴发疫情的调查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海运 郑燃燃 《职业与健康》 CAS 2022年第14期1988-1991,共4页
目的 通过对北京市通州区某小学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进行调查,了解其流行特征,为诺如病毒感染疫情预防与控制,以及制定规章制度和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21年4月8—10日北京市通州区发生诺如病毒疫情暴发的某小学所在班级的全体学生... 目的 通过对北京市通州区某小学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进行调查,了解其流行特征,为诺如病毒感染疫情预防与控制,以及制定规章制度和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21年4月8—10日北京市通州区发生诺如病毒疫情暴发的某小学所在班级的全体学生、家长及全体教职员工进行调查,收集首发病例及其他感染者基本资料,采集患者及其共同居住人和学校厨师的粪便和肛拭子标本及环境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21年4月8—10日,该班级共报告出现胃肠道症状病例27例,罹患率为50.9%(27/53),无重症和死亡病例;病例的临床表现主要呈现为腹泻(96.30%);流行病学曲线为点源暴露后人-人传播增值模式。病例主要集中在该学校三年级5班,不同楼层、班级间罹患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均为学生(平均年龄9岁);男性20例,罹患率70.4%(20/27),女性7例,罹患率28%(7/25),女性罹患率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2,P<0.05);教职员工未发现异常;发病前3天接触过患者以及暴露在患者呕吐物1 m内均是发病的危险因素(OR=40.25、88.00,95%CI=9.08~53.26、12.36~102.08);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如饭前洗手、洗手用洗手液或肥皂是疾病传播的保护因素(OR=0.08、0.09,95%CI=0.02~0.16、0.02~0.22)。采集肛拭子标本,10名病例的标本为诺如GⅡ型核酸阳性,1名无症状同班同学的标本为诺如GⅡ型核酸阳性,1名家长的标本为诺如GⅡ型核酸阳性;同时,在环境标本中也发现首发病例的座位和班级地面为GⅡ型核酸阳性。结论 该起暴发疫情是由GⅡ型诺如病毒感染引起,人-人接触在疫情中起到关键作用,不排除首发病例因接触隐性感染者而被感染。人-人传播中有关疫情防控等相关知识不足以及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疫情扩展蔓延并最终暴发的促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暴发疫情 隐性感染 人-人传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