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人-地关系看教育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长元 罗成意 +1 位作者 李望平 陈晋 《环境科学动态》 2003年第1期1-3,共3页
本文分析了人 -地关系在教育关系中的地位 ,认为它是人类教育活动永恒的主题。然而 ,从采猎文明时代敬畏自然的教育 ,到农业文明时代粗暴地对待自然的教育 ,教育在人 -地关系问题上一直在迷途中徘徊。文章首次揭示了人类教育活动在环境... 本文分析了人 -地关系在教育关系中的地位 ,认为它是人类教育活动永恒的主题。然而 ,从采猎文明时代敬畏自然的教育 ,到农业文明时代粗暴地对待自然的教育 ,教育在人 -地关系问题上一直在迷途中徘徊。文章首次揭示了人类教育活动在环境教育上的误区 ,分析了它在该问题上的觉醒 ,提出了环境应“走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教育 环境教育 自然 误区
下载PDF
大陆新移民代际冲突人-地关系解读——以《孩童如敌》为例
2
作者 盛周丽 《嘉应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87-90,共4页
以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地方"概念重释短篇小说《孩童如敌》,研究者会发现:跨界移动而造成的人-地关系骤变才是引发大陆新移民家庭内部代际冲突的主要根源。首先,原先的中国经验无法实现异地转化或移置;其次,现实生活中无所不在... 以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地方"概念重释短篇小说《孩童如敌》,研究者会发现:跨界移动而造成的人-地关系骤变才是引发大陆新移民家庭内部代际冲突的主要根源。首先,原先的中国经验无法实现异地转化或移置;其次,现实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界线阻碍了移民与新地之间有效连结的形成。因此,透过紧张的代际关系,研究者可以预见:在美国人地不相宜的大陆新移民很难找到维系其认同感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金 《孩童如敌》 人-地关系 地方
下载PDF
多民族村落产业转型中的人-地关系研究——以青海省湟源县X村为例
3
作者 谢英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4期57-62,共6页
多民族村落产业转型不仅涉及多民族文化背景的现实因素,同时人-地关系的一系列问题在市场化面前逐渐凸显。本文以青海省东部一个多民族村落为研究对象,对产业转型中人的主导因素与土地利用转型等问题进行分析,发现X村人-地关系的变迁和... 多民族村落产业转型不仅涉及多民族文化背景的现实因素,同时人-地关系的一系列问题在市场化面前逐渐凸显。本文以青海省东部一个多民族村落为研究对象,对产业转型中人的主导因素与土地利用转型等问题进行分析,发现X村人-地关系的变迁和经济发展在时代变迁中具有明显的互馈作用,人-地之间的和谐发展是多民族村落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 产业转型 人-地关系 土地利用转型
下载PDF
山东省城市人口-城区面积的异速生长特征探讨 被引量:50
4
作者 刘继生 陈彦光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5-141,共7页
基于不同的城市定义标准,对山东省城市体系的城市人口和城区面积进行分析,发现只有地级市明确地服从异速生长定律,而县级市的关系则不够明朗。研究表明,山东省城市人口-城区面积异速生长的标度因子均小于1,而且定义的城区越小则标度因... 基于不同的城市定义标准,对山东省城市体系的城市人口和城区面积进行分析,发现只有地级市明确地服从异速生长定律,而县级市的关系则不够明朗。研究表明,山东省城市人口-城区面积异速生长的标度因子均小于1,而且定义的城区越小则标度因子越大。由此可见,山东省城市体系的城区扩展速度整体上比较合理,不过在中小城市郊区地带的土地利用比大城市郊区地带要浪费一些。山东城市人口-城区面积异速生长关系的状态不是很好,这暗示城市体系的发展存在许多不协调的因素,借助数学模型变换揭示了其中结构退化的实质所在。文章指出,只有通过自组织方式在城市之间形成一种自下而上式竞争-合作关系,才能进一步完善城市体系的时空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体系 异速生长 城市人-地关系 分维 山东省
下载PDF
地方理论——迈向“人-地”居住环境科学体系建构研究的广义思考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中华 《发展研究》 2012年第7期47-55,共9页
地方理论(Place Theory)以"人-地"关系作为研究的根着点,探讨空间(环境)的地方性建构与人(社会)的地方感生产之间的关系,代表着对当代城乡规划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等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一种新角度、新方法、新理论和新视... 地方理论(Place Theory)以"人-地"关系作为研究的根着点,探讨空间(环境)的地方性建构与人(社会)的地方感生产之间的关系,代表着对当代城乡规划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等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一种新角度、新方法、新理论和新视野。地方理论强调从结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建构视角来分析,并解构人居环境的构成。本文从地方理论谈起,以地方理论中的"人-地"关系建构为策略,分析基于地方理论视角下的"人-地"建筑学、"人-地"风景园林学和"人-地"城乡规划学,并探讨应在当代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构出一个基于"地方理论"的"人-地"居住环境科学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理论 人-地关系 人-地”建筑学 人-地”风景园林学 人-地”城乡规划学 人-地”居住环境科学
下载PDF
“中华民族”的地缘之维——共同体意识构筑中的“人—地关系”与思想史路径 被引量:8
6
作者 袁剑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90-96,共7页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我们共同的称谓。理解和认知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及其"多元一体"格局,"人"的团结是其中应有之义,除此之外,对于"地"的团结以及"人-地关系"的新认知,将为...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我们共同的称谓。理解和认知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及其"多元一体"格局,"人"的团结是其中应有之义,除此之外,对于"地"的团结以及"人-地关系"的新认知,将为我们理解中华民族的古今关联提供新的可能。而在方法论的层面,如何从边疆思想史的角度去探寻中华民族与中国大地的整体关联,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地缘 共同体 人-地关系 边疆思想史
下载PDF
从对立统一观论人—地关系动力学
7
作者 徐公愉 《吉林地质》 1998年第1期43-47,共5页
人—地关系动力学将成为新世纪的地球科学的前沿学科。环境与发展已成为今日国际社会的共识。从对立统一观分析,人—地关系动力学具有整体性与局部性、缓变性与突发性、可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因果性、不可逆性与避防性、线性变化与指... 人—地关系动力学将成为新世纪的地球科学的前沿学科。环境与发展已成为今日国际社会的共识。从对立统一观分析,人—地关系动力学具有整体性与局部性、缓变性与突发性、可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因果性、不可逆性与避防性、线性变化与指数变化等特性。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制约,要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效支持下,保持、发扬优化条件,减少、防止恶化条件,使人类社会经济保持健康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资源 发展 对立统一 人-地关系 动力学
下载PDF
居民福祉及其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昂 杨琰瑛 +2 位作者 师荣光 胡斯威 米长虹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48-957,共10页
居民福祉的持续改善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然而人们对福祉的内涵理解并不统一,生态环境对居民福祉的贡献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深入认识居民福祉与生态服务之间的关系,对促进居民福祉提升和生态保护的双赢、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 居民福祉的持续改善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然而人们对福祉的内涵理解并不统一,生态环境对居民福祉的贡献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深入认识居民福祉与生态服务之间的关系,对促进居民福祉提升和生态保护的双赢、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对居民福祉的内涵、特征和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随后探讨了居民福祉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最后针对当前研究中的问题和不足,指出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指出:居民福祉具有多维性、地域性和尺度效应;主客观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是福祉测度的主要趋势;农户生计方式为深度解析居民福祉和生态系统服务的耦合机制提供了新视角;未来研究应融合多学科知识和方法,规范不同尺度的福祉评价体系,深入解析生态系统服务和居民福祉的耦合机制,将居民福祉纳入生态管理和科学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福祉 生态系统服务 主观福祉 客观福祉 人-地关系 耦合机制
下载PDF
试论人—地关系研究中的对称性问题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西安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4-118,共5页
针对地理学在人地关系理论研究上日益被其他学科挤向边缘的现实危险,本文剖析后认为,根本的症结在于地理学对这一问题始终缺乏一个最能切合地理学学理特征的基本抽象范式。本文将人—地关系对置双方置于地理系统等级序列的框架内,从“... 针对地理学在人地关系理论研究上日益被其他学科挤向边缘的现实危险,本文剖析后认为,根本的症结在于地理学对这一问题始终缺乏一个最能切合地理学学理特征的基本抽象范式。本文将人—地关系对置双方置于地理系统等级序列的框架内,从“分形论”、“界壳论”和“耗散结构论”的理论高度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审视,从而得出人—地关系的对称抽象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关系 抽象范式 人-地关系对称抽象原理
下载PDF
论城镇地质环境综合评价问题 被引量:9
10
作者 马传明 匡恒 +1 位作者 张晶晶 和泽康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0-104,共5页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遭遇和诱发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这严重危及了城镇安全及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地质环境自身良性演化及其可持续利用,保障城镇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文章系统分析了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中的人-地相互作用以及人-地相互关系,...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遭遇和诱发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这严重危及了城镇安全及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地质环境自身良性演化及其可持续利用,保障城镇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文章系统分析了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中的人-地相互作用以及人-地相互关系,并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协调理论和地球系统科学思想,构建了评价的基本流程:1人类活动-地质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研究;2人-地相互适应能力评价: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价、地质环境适宜性与功能区划、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3人-地相互关系评价:地质环境影响性评价、地质环境风险性评价;4人-地相互关系协调。所建立的城镇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研究体系,是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与地质环境良性演化的协同调控技术,可为城镇化进程中减灾防灾、国土规划与地质环境安全保障提供理论先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杨秀平 翁钢民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6-105,共10页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对加强旅游目的地的管理、提升目的地相关主体的满意度、促进目的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的研究成为旅游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指标体系、计量模型、应用研究和...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对加强旅游目的地的管理、提升目的地相关主体的满意度、促进目的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的研究成为旅游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指标体系、计量模型、应用研究和管理工具等5个方面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提出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的研究方向和侧重点,指出:(1)针对旅游相关主体偏好的区间性特征、界定基于多主体需求的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体系,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供给指标与主体对旅游环境的需求要素角度构建指标体系;(2)提高旅游环境承载力计量模型的科学性与精确性,分析系统内部与系统之间的动态匹配机理、测度模型,模拟特定主体的行动轨迹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波动轨迹;(3)结合时代特征,关注典型区域,并展开应用研究;(4)对旅游环境可持续承载进行优化,分析可持续承载"潜力"转化为可持续承载"实力"的系统性管理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环境承载力 旅游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 旅游影响
下载PDF
异速生长定律与城市郊区化的分维刻画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彦光 余斌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0-373,378,共5页
从关于城市人口密度衰减的Smeed模型出发导出城市人口-城区面积异速生长关系式,然后导出刻画城市人口郊区化的Bradford-Kelejian模型;基于前述结果,从Beckmann城市体系异速生长方程出发导出反映城市郊区化的Mills模型,从而建立了Bradfor... 从关于城市人口密度衰减的Smeed模型出发导出城市人口-城区面积异速生长关系式,然后导出刻画城市人口郊区化的Bradford-Kelejian模型;基于前述结果,从Beckmann城市体系异速生长方程出发导出反映城市郊区化的Mills模型,从而建立了Bradford-Kelejian模型、Mills模型与Smeed模型及其参数与分形维数的数理关系.文章证明,关于城市密度的Clark模型不能与Bradford-Kelejian模型及Mills模型有效沟通;进而揭示:Bradford-Kelejian模型和Mills模型的理论基础在于城市结构的自相似性质即分数维特征,城市人口的负指数分布最终会通过自组织机制向呈现幂指数分布的分形几何结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郊区化 城市密度 城市人-地关系 异速生长 分维
下载PDF
长江中游洪灾形成的地学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长安 陈国金 皮建高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75-682,共8页
地质地貌条件是长江中游洪灾形成的背景条件 ,近代洪水位不断上升是人 -地不和谐作用下流域环境系统演化的结果。人类作用导致的多流归槽改变了长江中游河流的地貌过程和水文特性 ,致使洪水过程显著 ;大堤修筑导致堤外河漫滩出现泥沙加... 地质地貌条件是长江中游洪灾形成的背景条件 ,近代洪水位不断上升是人 -地不和谐作用下流域环境系统演化的结果。人类作用导致的多流归槽改变了长江中游河流的地貌过程和水文特性 ,致使洪水过程显著 ;大堤修筑导致堤外河漫滩出现泥沙加积 ,自 1 65 0年荆江大堤合拢以来 ,边滩总体淤积厚度为 2 .8~ 1 1 .0m ,平均淤积速率 1 2 .5 4~ 2 5 .64mm/a ;围湖造田导致江汉 -洞庭平原蓄洪空间减少和“小水大灾”局面的形成 ;漫滩筑堤围垸严重影响了长江行洪 ,仅荆江段就有围筑的民垸 84个 ,总面积为 4895 .95km2 ,民垸面积是泄洪面积的近 9倍。因此 ,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 ,正确协调人 -地 -水关系 ,重建良性循环的流域环境系统 ,是解决长江中游的水患的根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灾害 地学环境 人-地关系 长江中游地区
下载PDF
地籍数据库优化集成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詹长根 涂李蕾 +1 位作者 严盼 吴艺 《地理空间信息》 2016年第2期6-9,12,共5页
针对我国现行地籍数据库中存在的数据杂糅、组织异构、冗余量大等不足,将ISO/TC211土地管理域模型(LADM)拓展为适合我国国情的人-地关系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地籍数据组织结构进行优化集成,消除数据库中存在的数据冗余与异构,以构建通用... 针对我国现行地籍数据库中存在的数据杂糅、组织异构、冗余量大等不足,将ISO/TC211土地管理域模型(LADM)拓展为适合我国国情的人-地关系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地籍数据组织结构进行优化集成,消除数据库中存在的数据冗余与异构,以构建通用一体化地籍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籍数据库 集成优化设计 人-地关系模型 数据组织结构
下载PDF
三门峡市历史文化积淀地理环境因素分析
15
作者 袁维春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363-366,共4页
通过分析三门峡历史与文化赖以发生发展的地理环境 ,进而探讨其历史地理背景的特征与历史文化特征的联系 .
关键词 三门峡市 历史文化 地理环境因素 人-地关系 历史地理背景 地质特征 地貌特征
下载PDF
对立统一原理在我国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16
作者 罗金明 闫巍 +1 位作者 孟佳 王永洁 《高师理科学刊》 2016年第3期32-35,45,共5页
探讨了对立统一思想在自然系统中的体现以及当前环境问题的应用.自然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平衡结果使得在松嫩平原中西部生态脆弱带发育了肥沃的草甸土和黑土.人类不合理地开发打破了该区域淋溶去盐-蒸发积盐以及黑土区土壤水土流失与养分... 探讨了对立统一思想在自然系统中的体现以及当前环境问题的应用.自然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平衡结果使得在松嫩平原中西部生态脆弱带发育了肥沃的草甸土和黑土.人类不合理地开发打破了该区域淋溶去盐-蒸发积盐以及黑土区土壤水土流失与养分固定的平衡关系,导致大面积的盐渍化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发生.运用对立统一思想重新建立该地区自然要素的平衡,对于当前环境问题的治理以及和谐的人-地关系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问题 盐渍化 人-地关系 水土流失
下载PDF
迦南地——犹太文化的物质源头
17
作者 姜焕文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44-48,共5页
人是文明的创造者,土地是人的活动的载体和必要条件。人-地关系是犹太文明发生、发展的物质起点与基础,在其过程中既有地理要素对文化精神的嵌入,也有文化精神对地理要素的浸染。迦南地及周边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对犹太文化的产生... 人是文明的创造者,土地是人的活动的载体和必要条件。人-地关系是犹太文明发生、发展的物质起点与基础,在其过程中既有地理要素对文化精神的嵌入,也有文化精神对地理要素的浸染。迦南地及周边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对犹太文化的产生成长起到了广泛而深刻的潜在作用,后世犹太人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社会习俗、生活方式、文化品性均可从迦南地本身寻找到源头,也可从迦南地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找到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犹太文化 迦南 人-地关系 文化品性
下载PDF
近40年来三峡库区农村人口与居民点用地演变脱钩及驱动效应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兆林 鄂施璇 陈军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273-284,共12页
三峡库区是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而组成的独特的移民与生态敏感地理单元,库区农村居民点因受自然条件影响及人类活动的双重扰动,具有利用形态特殊性和驱动机制复杂性等特征。该研究基于人地关系视角,构建分析框架,采用核密度、Tapio脱钩模... 三峡库区是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而组成的独特的移民与生态敏感地理单元,库区农村居民点因受自然条件影响及人类活动的双重扰动,具有利用形态特殊性和驱动机制复杂性等特征。该研究基于人地关系视角,构建分析框架,采用核密度、Tapio脱钩模型和对数平均迪式指数分解法(LMDI,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分析三峡库区1980—2019年农村人口与农村居民点用地演变脱钩及驱动因素,揭示了库区人口变动与农村居民点演变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近40年来,库区农村人口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趋势相反。1980-2019年间,三峡库区农村人口持续减少,近40年净减少714.75万人,同期库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净增加11992.88 hm^(2),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增加主要来源于耕地占用。2)研究区衰退负脱钩和强负脱钩是农村居民点和农村人口动态变化的主要状态,1990-2000年及2000-2010年农村人口和农村居民点的强负脱钩区县数比2010—2019年和1980—1990年多,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伴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不减反增趋势明显,农村人口与农村居民点规模严重失衡。3)城镇化效应和利用集约度效应为增量效应,正向促进了农村居民点规模的扩张,而城乡人口结构效应是抑制农村居民点规模扩张的主导因素,区域总人口效应在1980-1985年间与2000-2019年间促进了农村居民点扩张,1985-2000年间抑制了农村居民点扩张,农村居民点规模扩张主要受居民点集约利用粗放的影响,区域总人口效应为减量效应的区县主要位于中部及东部区县,明显受库区移民使人口流出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与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模型 人-地关系 农村居民点用地 农村人口 脱钩分析 驱动效应 三峡库区
下载PDF
地理科学体系问题初探
19
作者 全石琳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0年第4期1-7,共7页
本文所确立的现代地理科学体系主要遵循三条原则。其一是要体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汇合研究的特性;其二是研究的中心内容以“人-地”相互作用关系为内涵,外延整个地球表层空间;其三是主要着眼于当代“人地”相互作用关系演变中直接... 本文所确立的现代地理科学体系主要遵循三条原则。其一是要体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汇合研究的特性;其二是研究的中心内容以“人-地”相互作用关系为内涵,外延整个地球表层空间;其三是主要着眼于当代“人地”相互作用关系演变中直接影响到国计民生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科学体系 地球表层 人-地关系
下载PDF
在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0
作者 唐冬琴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B10期273-273,291,共2页
关键词 环保意识 地理教育 学生 培养 环境教育 环境保护意识 人-地关系 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