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科学技术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阎锡海 霍玉枝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3期91-94,共4页
本文探讨了科学技术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作用,认为科学技术具有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调节、理顺人与自然关系,检验、测定人与自然关系,改变、发展、预测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科学技术 协调程度 人-自然关系
下载PDF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视角——优化“人—自然”系统的途径选择 被引量:2
2
作者 蓝强 《岭南学刊》 2017年第1期27-33,共7页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要优化"人—自然"系统使之达到和谐。这就要求我们在价值选择上,必须大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需要,弘扬生态道德和维护生态公正;在实践选择上,必须把绿色化理念和原则融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要优化"人—自然"系统使之达到和谐。这就要求我们在价值选择上,必须大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需要,弘扬生态道德和维护生态公正;在实践选择上,必须把绿色化理念和原则融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在认识选择上,就是要大力培养人们的生态思维和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人-自然”系统 价值选择 实践选择 认识选择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的生态辩证法(一)——“人#1#自然”系统的历史生成 被引量:1
3
作者 蓝强 《云梦学刊》 2017年第3期63-68,共6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的生态辩证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人—自然"系统的生成、演化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因此,"人—自然"系统的生成是首先要研究的问题。"人—自然"系统的生成...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的生态辩证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人—自然"系统的生成、演化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因此,"人—自然"系统的生成是首先要研究的问题。"人—自然"系统的生成不是预定的或既成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历史发生过程。它大体上经历了原始发生、社会生成和系统发生三个阶段。自然运动推动着自然系统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演化,进而推动着"人—自然"系统原始发生。在自然运动的基础上,以劳动为基础和中介,产生了社会运动。这样,劳动就将自然和社会整合了起来。劳动推动着原初自然向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的生成,这也就是"人—自然"系统的社会生成。以劳动为中介进行的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生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即"人—自然"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人、自然、劳动、物质变换四者系统发生,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态辩证法 人-自然”系统 历史生成 劳动
下载PDF
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 被引量:1
4
作者 汤文曙 陈明秀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6-18,共3页
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既是人类永恒的课题,更是一个关系到人类发展的现实问题。任何一个负责的哲学家,在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作思考时都是涉及对自然的认识。马克思在人类历史和人的活动视野中阐述的自然观,集中说明了在社会发... 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既是人类永恒的课题,更是一个关系到人类发展的现实问题。任何一个负责的哲学家,在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作思考时都是涉及对自然的认识。马克思在人类历史和人的活动视野中阐述的自然观,集中说明了在社会发展中把握自然对人类的意义。卢卡奇提出“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的思想也是这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的自然 现存世界 人类学自然 人-自然系统
下载PDF
论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调节 被引量:1
5
作者 窦玉珍 彭峰 《城市环境》 2002年第2期3-5,共3页
文章阐述了生态伦理学上人对自然态度的两种观点,人对自然价值取向的转变,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调节的特征、意义和途径。
关键词 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道德 人-自然关系
下载PDF
略论人与自然的非线性关系
6
作者 姜春林 刘永振 《系统辩证学学报》 2004年第3期20-23,共4页
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非线性关系。从非线性科学的观点剖析了人与自然关系各阶段的特点 ,提出了强化良性非线性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及其实现的途径。
关键词 非线性科学 人类 自然 思维方式 人-自然”系统 社会决策
下载PDF
论“自然生态力”范畴 被引量:10
7
作者 高铭仁 王存金 孙卓廷 《东岳论丛》 2002年第5期73-76,93,共5页
社会生产力是标志人对自然生态系统作用的能力的范畴 ,不能概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部内涵。要全面概括必须提出与社会生产力相对应的新范畴。该范畴的提出具有现实必要性 ,而其提出的方法就是现实问题和矛盾分析方法。该范畴就是“自然生... 社会生产力是标志人对自然生态系统作用的能力的范畴 ,不能概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部内涵。要全面概括必须提出与社会生产力相对应的新范畴。该范畴的提出具有现实必要性 ,而其提出的方法就是现实问题和矛盾分析方法。该范畴就是“自然生态力” ,它是标志自然生态系统对人 (社会 )作用能力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范畴 ,包括 :产生人类的能力 ,一切资源能源产出供给能力 ,各层面规律的制约能力 ,自我建构复制修复消解能力 ,自然破坏能力 ,以及自然生态美化能力等。自然生态力范畴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态力 社会生产力 范畴 人-社会-自然
下载PDF
传统武术的整体性思维及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17
8
作者 侯介华 阎小平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中国武术 整体性思维 传统文化 武术思想 人-自然关系 价值取向
下载PDF
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寿德 张衡 万威武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0-33,,40,,共5页
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 ,近 2 0年来中国学者围绕这一学科基础理论问题的探讨、争论 ,取得了许多有价值、有特色的研究成果。总结这些年来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有利于认识中国环境伦理学发展的趋势 。
关键词 环境伦理学 中国 人-自然界关系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生态学视角下现代动物营养学的发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文立 孙振钧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5,共5页
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从动物营养学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入手,根据动物营养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了动物营养学发展的理想模式和关键技术。
关键词 现代生态学 动物营养学 生态系统 人-自然关系 生态工程技术 可持续发展 人类活动 人类生存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域下能源困境的伦理审思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雯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67-72,共6页
能源问题关系到人—自然—社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延续。能源问题反映了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的紧张,实质是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危机。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的紧张、"义"的沦丧、以经济理性僭越价值理性,是能源困境... 能源问题关系到人—自然—社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延续。能源问题反映了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的紧张,实质是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危机。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的紧张、"义"的沦丧、以经济理性僭越价值理性,是能源困境的根源。从"控制自然"到"遵循自然"的伦理觉悟,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生态文明实践,为人类超越能源困境提供了可能。建构经济—环境—伦理生态,达致义利相融、德得相通,强化企业、政府等组织的伦理责任,呼唤"类本质"的觉醒是人类超越能源困境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能源困境 人-自然-社会系统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生态辩证法的基本问题
12
作者 蓝强 《唐都学刊》 2017年第4期56-62,共7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生态辩证法是以"人—自然"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人—自然"系统的生成、演化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生态辩证法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从理...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生态辩证法是以"人—自然"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人—自然"系统的生成、演化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生态辩证法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从理论上看,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唯物辩证法,而且能够回应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挑战并超越这两者之争;从实践上看,生态辩证法研究可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的哲学指导,避免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陷入生态形而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态辩证法 人-自然”系统 劳动 物质变换
下载PDF
走向真正的环境审美:化解景观审美经验中的边界和对立 被引量:9
13
作者 埃米莉.布雷迪 程相占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1-15,共5页
为了使审美体验在环境公共行动中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美学家必须化解与景观和环境相关的审美体验、审美判断以及决策中的一系列对立性要素,诸如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对立、非人类与人类的对立、个体与群体的对立、地方民众与专家的对立。... 为了使审美体验在环境公共行动中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美学家必须化解与景观和环境相关的审美体验、审美判断以及决策中的一系列对立性要素,诸如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对立、非人类与人类的对立、个体与群体的对立、地方民众与专家的对立。真正的环境审美体验是积极的、参与性的、可交流的,而不是消极的、私人的、主体性的。通过这种体验,我们可以消除一些妨碍美学在公共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障碍。一些途径可以打破人与自然的界限,比如园艺、环境艺术以及相关的对于环境的审美估价方式,都能够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了鼓励对景观更加亲密、更加积极的审美参与,应当重视审美沟通的价值,即与更多的人讨论和分享我们的环境审美体验和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环境 人-自然关系 参与
下载PDF
中外工程哲学研究之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凡 蔡乾和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2-87,共6页
对比本世纪初我国和欧美工程哲学的进展,无论是理论来源,还是标志性的研究成果,中外工程哲学研究既有相同的特点,又各具特色。通过比较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对国内工程哲学的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
关键词 工程哲学 三元论 自然-人-社会 工程演化
下载PDF
《复活》的文艺生态价值解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文富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73-76,共4页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而生态批评以研究文学、文化与自然关系为课题,把生态与文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文学批评带来了一股新鲜活泼的自然之风。《复活》对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以及它们对人物思想、性格和...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而生态批评以研究文学、文化与自然关系为课题,把生态与文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文学批评带来了一股新鲜活泼的自然之风。《复活》对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以及它们对人物思想、性格和行动等的影响的描述,为我们勾画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二元矛盾的搏斗图,体现了较高的文艺生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艺批评 复活 人-自然 人-社会
下载PDF
主客体关系的嬗变与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吕逸新 陈红兵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5-10,共6页
主客体关系与生态伦理思想直接相关,主客体关系的嬗变必然会带动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古代文化中,主体与客体主要是一种一体关系,人对自然采取敬畏的态度,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类生态伦理思想是潜在的、自发的。近现代文化中,“主客二分... 主客体关系与生态伦理思想直接相关,主客体关系的嬗变必然会带动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古代文化中,主体与客体主要是一种一体关系,人对自然采取敬畏的态度,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类生态伦理思想是潜在的、自发的。近现代文化中,“主客二分”思维模式取代了古代文化中主客一体直觉体悟式的原始思维方式,人对自然的认识关系取代了人与自然的共在、融合关系,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人类生态伦理思想处于缺失状态。当代生态文化中,主体与客体是有机统一的关系,生态文化把自然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人—社会—自然”看作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强调“人—社会—自然”的协同发展,体现了人类生态伦理思想的深度觉醒与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 主客体关系 生态伦理思想 人-社会-自然
下载PDF
班级生态德育的基本策略思考
17
作者 马达文 《跨世纪》 2008年第2期192-193,共2页
生态伦理学奠基人莱奥波尔德认为人的道德观念是按三步发展的:人-人关系的道德,人-社会关系的道德,人-自然关系的道德。生态伦理学扩大了伦理的对象范围,扩大了德育的范围,从而也扩大了德育功能的范围。目前世界上生态问题日益突... 生态伦理学奠基人莱奥波尔德认为人的道德观念是按三步发展的:人-人关系的道德,人-社会关系的道德,人-自然关系的道德。生态伦理学扩大了伦理的对象范围,扩大了德育的范围,从而也扩大了德育功能的范围。目前世界上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国内学者们纷纷提出了生态德育的命题,生态德育也开始了基于班级或学校的实践。生态德育是一种生态教育活动,体现了一种新的德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德育 班级 生态伦理学 道德观念 人-自然关系 社会关系 德育功能 生态问题
下载PDF
在自然界实现人道主义——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芬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17,共6页
本文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辩证法思想 ,并且特别指出 :片面强调人的需要 ,强调人对自然的控制、支配和征服 ,而忽视自然本身发展规律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制约 ,忽略人也是自然界的一员 ,最终会断送人自己。在全球环境... 本文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辩证法思想 ,并且特别指出 :片面强调人的需要 ,强调人对自然的控制、支配和征服 ,而忽视自然本身发展规律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制约 ,忽略人也是自然界的一员 ,最终会断送人自己。在全球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是研究和解决当代生态问题的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道主义 生态自然 马克思 恩格斯 内在统一 人-自然关系 生产实践 共产主义 自然主义
原文传递
恩格斯劳动视域中的生态伦理观--对《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的伦理解读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爱华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7-75,共9页
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恩格斯着重从自然和社会两个层面系统地考察了劳动如何创造了人本身以及人—自然—社会伦理关系何以产生。在恩格斯看来,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的根本标志是劳动。劳动及其工具的生产促使人与自身... 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恩格斯着重从自然和社会两个层面系统地考察了劳动如何创造了人本身以及人—自然—社会伦理关系何以产生。在恩格斯看来,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的根本标志是劳动。劳动及其工具的生产促使人与自身的自然和外在于人的自然关系发生变革,这一变革不仅使人的需要与活动方式多样化,而且形成了人—自然—社会的多元伦理关系。然而,劳动本身向脑力劳动发展,尤其是向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发展,使人产生了认识的误区,进而产生了劳动的计划性及其悖论,基于对这一问题的反思,恩格斯提出了以历史唯物辩证法的相互联系性为核心的、协调人—自然—社会的生态伦理观,以及超越历史上生产方式局限的生态伦理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从猿到人 人-自然-社会伦理关系 生态伦理观
原文传递
流域科学及其集成研究方法 被引量:44
20
作者 程国栋 李新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1-819,共9页
文章讨论了流域科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基础建设.流域是自然界的基本单元,又具有陆地表层系统所有的复杂性,使得流域成为适合开展地球系统科学实践的绝佳单元.流域科学是流域尺度上的地球系统科学,它在过去20多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目标是... 文章讨论了流域科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基础建设.流域是自然界的基本单元,又具有陆地表层系统所有的复杂性,使得流域成为适合开展地球系统科学实践的绝佳单元.流域科学是流域尺度上的地球系统科学,它在过去20多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目标是理解和预测流域复杂系统的行为,同时服务于流域可持续发展.然而,流域科学面临认识复杂系统、实现尺度转换和模拟人-自然系统协同演进等困难,这些困难的核心是方法论的困难.本文重点讨论了流域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自组织复杂系统方法、统计力学主导的升尺度方法、基于选择和进化原理的达尔文学说、强调人-自然协同演进的水经济和生态经济思路、以及非结构化问题综合集成方法.这些方法一起,正在搭起整体和还原方法之间的桥梁,构建起一个兼顾硬集成和软集成,既考虑自然系统又考虑人,并在实践上可操作的研究方法体系.这些方法将推进流域科学走向成熟,并为整个陆地表层系统科学方法论研究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科学 陆地表层系统科学 地球系统科学 自组织复杂系统 尺度 达尔文学说 人-自然协同演进 综合集成 宏观科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