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7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藜芦醇抑制Notch1信号通路对抗小鼠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1
作者 李晓菲 崔芳 +3 位作者 刘菲 张瑞 史敏 李永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5,共9页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小鼠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对Notch1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5只6-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T-ALL组和Res组,其中Res组又进一步分为low-Res(L-Res)、middle-Re...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小鼠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对Notch1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5只6-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T-ALL组和Res组,其中Res组又进一步分为low-Res(L-Res)、middle-Res(M-Res)和high-Res(H-Res)3个浓度给药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瑞氏-吉姆萨染色法检测外周血及脾细胞悬液中白血病细胞百分比,HE染色法观察脾脏和骨髓组织病理形态,RT-q PCR法检测脾脏组织中Notch1、Hes-1、c-Myc、mi R-19b和PTEN 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1、Hes-1、c-Myc、p-PTEN和PTE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ALL组小鼠外周血中白血病细胞明显增多,脾脏及骨髓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弥漫性浸润,脾脏中Notch1、Hes-1、c-Myc、mi R-19b m RNA表达水平和Notch1、Hes-1、c-Myc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PTEN m RNA及其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经白藜芦醇处理后,H-Res组以上各项指标较T-ALL组均获得逆转。结论:白藜芦醇具有抗小鼠T-ALL的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Notch1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Notch1信号通路 小鼠
下载PDF
DNMT1与T淋巴细胞因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许晨晨 李轶勋 +3 位作者 李姿璇 程沈菊 史明霞 武坤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1期1528-1532,共5页
目的分析DNA甲基转移酶1(DNMT1)与T淋巴细胞因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初诊AML患者作为AML组(38例),另选取同期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骨... 目的分析DNA甲基转移酶1(DNMT1)与T淋巴细胞因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初诊AML患者作为AML组(38例),另选取同期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骨髓穿刺的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21例)。检测并比较两组骨髓DNMT1的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及T淋巴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干扰素-γ(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以及比较不同临床特征AML患者DNMT1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AML患者DNMT1表达水平与T淋巴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NMT1、T淋巴细胞因子单独及联合检测对AML的诊断效能。结果AML组DNMT1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白细胞计数(WBC)≥5.0×10^(10)/L、骨髓幼稚细胞比例≥60%、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60%、乳酸脱氢酶(LDH)≥300 U/L、骨髓外浸润、染色体核型预后不良患者DNMT1表达水平分别高于WBC<5.0×10^(10)/L、骨髓幼稚细胞比例<60%、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60%、LDH<300 U/L、无骨髓外浸润、染色体核型预后良好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组血清IL-2、IL-4、IL-10、INF-γ水平高于对照组,TGF-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NMT1表达水平与IL-2、IL-4、IL-10、INF-γ水平呈正相关(r=0.574、0.619、0.527、0.483,P<0.05),与TGF-β水平呈负相关(r=-0.475,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NMT1联合IL-2、IL-4、IL-10、INF-γ检测诊断AML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8、0.711、0.756、0.726。结论AML患者的DNMT1表达水平升高、T淋巴细胞因子表达失衡,二者存在一定相关性,DNMT1与部分T淋巴细胞因子联合检测对AML具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转移酶1 t淋巴细胞因子 急性髓系白血病 信使RNA 相关性
下载PDF
激酶ULK1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3
作者 曹秀丽 黄佩 +4 位作者 马金花 黄茂林 官亚宁 陈艳 何志旭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76-383,共8页
目的 探讨ULK1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CEM-C7凋亡的影响及与AMPKα/ULK1轴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予不同浓度ULK1激活剂LYN-1604(0、1.2、2μmol/L)、ULK1抑制剂MRT68921(0、1.2、2μmol/L)干预CEM-C7细胞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各药... 目的 探讨ULK1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CEM-C7凋亡的影响及与AMPKα/ULK1轴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予不同浓度ULK1激活剂LYN-1604(0、1.2、2μmol/L)、ULK1抑制剂MRT68921(0、1.2、2μmol/L)干预CEM-C7细胞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各药物浓度对CEM-C7细胞株凋亡率的影响,筛选凋亡最明显的药物浓度进行后续实验,Edu及Soft agar实验检测其对CEM-C7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CEM-C7细胞株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其对CEM-C7细胞细胞核及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激活和抑制ULK1后ULK1、p-ULK1(Ser317)、Caspase3、Cleaved-caspase3、Bcl-2、Bax、PCNA、AMPKα、p-AMPKα(Ser172)的表达情况。结果 ULK1抑制剂及激活剂分别干预CEM-C7细胞24 h以后,与对照组相比,ULK1抑制剂可明显促进CEM-C7细胞发生凋亡,抑制CEM-C7细胞增殖,使细胞线粒体的膜电位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可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p-ULK1(Ser317)、p-AMPKα(Ser172)的蛋白水平表达下降,而ULK1激活剂对CEM-C7细胞株无明显影响。结论 ULK1可能通过AMPKα/ULK1轴影响其对CEM-C7细胞的凋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C-51样激酶1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CEM-C7细胞 凋亡
下载PDF
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单克隆IgM相关轻链型淀粉样变性1例报道
4
作者 张伟 蒋丽君 +9 位作者 李蓉 尹自长 王园园 陈俊敏 张延芳 马燕萍 包慎 智峰 李叶琼 顾义海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4419-4422,共4页
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是一种少见的T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年发病率约(0.2~0.72)/100万[1]。而轻链型淀粉样变性(AL)是来源于单克隆浆细胞或B细胞的淋巴增殖性疾病,年发病率约(5.1~12.8)/100万[2],一般AL中,最常见的单克隆... 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是一种少见的T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年发病率约(0.2~0.72)/100万[1]。而轻链型淀粉样变性(AL)是来源于单克隆浆细胞或B细胞的淋巴增殖性疾病,年发病率约(5.1~12.8)/100万[2],一般AL中,最常见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为IgA、IgG,而单克隆IgM相关AL(IgM-AL)少见,仅占AL 5%~7%[3]。T-LGLL和IgM-AL均为罕见病,并存者则更为罕见,目前国内尚未见报告,我科近期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 轻链淀粉样变性
下载PDF
福建沿海地区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膜基因的克隆和系统树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颖彬 张军 +4 位作者 张国忠 逄淑强 徐颖潇 杨丰 夏宁邵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3-197,共5页
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 1型 (HTLV 1)是最早发现的一种RNA肿瘤病毒。利用HTLV 1基因组长末端重复区 (LTR)或膜基因 (env)序列进行系统树分析 ,可分为C、J、WA、CA和M 5个亚型。为了解我国HTLV 1流行区毒株的主要基因型别 ,从福建莆田地... 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 1型 (HTLV 1)是最早发现的一种RNA肿瘤病毒。利用HTLV 1基因组长末端重复区 (LTR)或膜基因 (env)序列进行系统树分析 ,可分为C、J、WA、CA和M 5个亚型。为了解我国HTLV 1流行区毒株的主要基因型别 ,从福建莆田地区克隆出 3株HTLV 1的env基因。其序列与已知各亚型代表株进行系统树分析 ,结果表明均为C亚型。首次证实了中国大陆HTLV 1C亚型的存在。该地区地处福建沿海 ,近几个世纪以来对海外人口迁徙频繁。这一地区HTLV 1C亚型的存在是否与目前全球性C亚型的分布有关 ,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 膜基因 系统树分析
下载PDF
转录因子SP1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唐诗 王皓飙 +2 位作者 郭维 邹琳 刘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3,共7页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SP1对支架蛋白ARRB1的转录调节及其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的作用。方法:构建p GL3-ARRB1-luc、p CDNA3.1-SP1及其他可能结合的转录因子质粒,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ARRB1启动子区与转录因子结合;利...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SP1对支架蛋白ARRB1的转录调节及其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的作用。方法:构建p GL3-ARRB1-luc、p CDNA3.1-SP1及其他可能结合的转录因子质粒,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ARRB1启动子区与转录因子结合;利用慢病毒感染构建SP1过表达的稳定细胞株JK-SP1,RT-PCR及Western blot验证SP1与ARRB1表达的关系;进一步流式细胞术检测SP1对细胞凋亡、细胞周期以及细胞活性氧含量的作用。构建NCG小鼠异种移植模型,探讨SP1对白血病小鼠成模能力的影响。结果:p GL3-ARRB1-luc、p CDNA3.1-SP1质粒共转入HEK293T细胞后,虫荧光素高表达(P<0.001);同时,与对照组相比,稳定细胞株JK-SP1中ARRB1 m RNA水平、蛋白水平均增加(均P<0.01)。进一步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JK-SP1细胞凋亡比例更高(x=22.78%),细胞周期多阻滞于G1期(63.00%),活性氧含量增加。体内实验证明,尾静脉输注JK-SP1细胞的NCG小鼠生存时间更长(平均33.8 d),肝脾肿瘤细胞浸润相对较少。结论:转录因子SP1通过直接结合于ARRB1启动子区,促进ARRB1转录与表达,进而延缓体内、体外T-ALL疾病进程。本研究完善了ARRB1调控T-ALL进程的机制并为新的靶向药物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SP1 ARRB1
下载PDF
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1型病毒的感染复制及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梦云 宋早文 +2 位作者 方金勇 徐玲玲 赵铁军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324-330,共7页
主要针对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1型病毒(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 type 1,HTLV-1)及其与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adult T-cell leukemia,ATL)的关系,尤其是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1型病毒的感染、复制及致病机制进行了综述.HTLV-1属于逆转... 主要针对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1型病毒(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 type 1,HTLV-1)及其与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adult T-cell leukemia,ATL)的关系,尤其是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1型病毒的感染、复制及致病机制进行了综述.HTLV-1属于逆转录病毒,它的感染可导致成人T细胞白血病.HTLV-1病毒主要通过细胞与细胞间接触进行传播,并通过促进其感染细胞的增殖增加病毒拷贝数.病毒基因的调控及宿主免疫系统共同决定了体内HTLV-1病毒的载量.病毒编码的HBZ和Tax蛋白在ATL发生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在功能上相互配合,共同调节病毒的复制,诱导感染细胞增殖及病毒传播.对于HTLV-1病毒与ATL关系的深入研究,将对认识病毒和宿主的相互作用及相关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带来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1病毒 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 HBZ蛋白 tAX蛋白
下载PDF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染色体碎裂化发病率及相关遗传事件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超 段丽娟 +2 位作者 王瑞娟 杜朝阳 杨如玉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4期689-693,共5页
目的 分析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染色体碎裂化的发病率及相关遗传事件。方法 纳入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32例,年龄23~61岁,平均年龄(26.49±8.49)岁。其中起源于早期前体T细胞(ETP)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4例,为ETP组;非ETP... 目的 分析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染色体碎裂化的发病率及相关遗传事件。方法 纳入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32例,年龄23~61岁,平均年龄(26.49±8.49)岁。其中起源于早期前体T细胞(ETP)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4例,为ETP组;非ETP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8例,为non-ETP组。单核苷酸多态性阵列(SNPa)和全基因组测序(WGS)检测染色体碎裂化并分析与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发展的相关遗传事件。结果 SNPa总计检测到249个基因组变异事件,其中有160个丢失,67个获得和22个拷贝中性杂合度损失。在ETP组中发现的基因组变异事件数量明显高于non-ETP组(P<0.05)。在32例患者中有9例检测到染色体碎裂化(28.13%),均为ETP组,并涉及两条(3例)、三条(4例)、四条(2例)染色体。染色体5、6、7、9、12和17经常受到影响。9例染色体碎裂化病例中主要的基因组变异基因包括SET-NUP214重排(5例)、SQSTM1-NUP214重排(1例)、TRB-HOXA重排(3例)。染色体碎裂化阳性病例的基因组变异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染色体碎裂化阴性病例(P<0.05)。相反,染色体碎裂化阴性病例中,基因组变异事件的发生率在ETP组和non-ETP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染色体碎裂化发病率为28.13%,并且都是发生在ETP,染色体碎裂化相关的主要基因组变异事件是SET-NUP214、SQSTM1-NUP214、TRB-HOXA重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碎裂化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SEt-NUP214重排 SQStM1-NUP214重排 tRB-HOXA重排
下载PDF
广州地区336731名无偿献血者抗人类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Ⅱ抗体调查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淏 李仲平 +3 位作者 梁浩坚 杜荣松 林诗雅 郑优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959-2961,共3页
目的了解人类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HTLV)在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的流行状况,为制定血液安全筛查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广州血液中心及其3个分站... 目的了解人类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HTLV)在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的流行状况,为制定血液安全筛查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广州血液中心及其3个分站(花都、增城和从化)共336 731份无偿献血标本进行抗HTLV-Ⅰ/Ⅱ抗体筛查。结果 336 731份无偿献血标本中共筛查出60份抗HTLV-Ⅰ/Ⅱ抗体阳性标本,筛查阳性率为0.018%(60/336 731)。60份抗HTLV-Ⅰ/Ⅱ阳性标本中S/CO值在1~2之间的占48.3%(29/60);S/CO值在2~4之间的占35.0%(21/60);S/CO值在4~6之间的占13.3%(8/60);S/CO值在8~12之间的占3.3%(2/60)。抗HTLV-Ⅰ/Ⅱ抗体阳性者中男性占62%(37/60),女性占38%(22/60),与抗HTLV-Ⅰ/Ⅱ阴性献血者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HTLV-Ⅰ/Ⅱ抗体阳性者年龄范围19~54岁,平均年龄(29.35±11.35)岁。广州、花都、增城和从化地区无偿献血者中抗HTLV-Ⅰ/Ⅱ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广州地区献血人群中抗HTLV-Ⅰ/Ⅱ阳性率为0.018%,广州、花都、增城和从化地区无偿献血者中抗HTLV-Ⅰ/Ⅱ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人群 人类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 流行状况
下载PDF
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感染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红阳 单易非 +2 位作者 王平 邱丙森 王松梅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 研究皮肤T细胞淋巴瘤 (CTCL)患者中是否存在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 (HTLV Ⅰ )的感染。方法 检测CTCL患者血清中的HTLV Ⅰ抗体以及患者外周血细胞和活检标本中的前病毒DNA。结果 PCR法检测CTCL患者外周血样 5 7例 ,其中HT... 目的 研究皮肤T细胞淋巴瘤 (CTCL)患者中是否存在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 (HTLV Ⅰ )的感染。方法 检测CTCL患者血清中的HTLV Ⅰ抗体以及患者外周血细胞和活检标本中的前病毒DNA。结果 PCR法检测CTCL患者外周血样 5 7例 ,其中HTLV Ⅰ前病毒DNA阳性患者 6例 ;ELISA法检测CTCL患者 5 4例 ,其中 1例为可疑阳性 ;Western印迹法检测CTCL患者 18例 ,其中HTLV Ⅰ抗体阳性者 4例 ,此 4例患者前病毒DNAPCR结果也为阳性。结论 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存在HTLV Ⅰ病毒感染 ,CTCL与HTLV Ⅰ有一定的关系。HTLV Ⅰ病毒感染可能是CTCL发病的诱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t细胞淋巴 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 感染 CtCL HtLV-1
下载PDF
整合酶抑制剂治疗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病毒载量和CD4^(+)T细胞的影响
11
作者 王萌 罗瑛 毛龙火 《当代医学》 2024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整合酶抑制剂治疗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病毒载量和CD4^(+)T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2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HIV-1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 目的探讨整合酶抑制剂治疗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病毒载量和CD4^(+)T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2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HIV-1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HIV-1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整合酶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CD4^(+)T细胞计数、病毒载量水平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1.5年,观察组CD4^(+)T细胞计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病毒载量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整合酶抑制剂治疗HIV-1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更大程度地降低病毒载量和提升CD4^(+)T细胞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酶抑制剂 人免疫缺陷病毒1 病毒载量 CD4^(+)t细胞
下载PDF
广西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I型病毒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
12
作者 葛宪民 王树声 +13 位作者 黄果勇 潘海东 王缨 章玲珠 周开姣 钱小燕 王红 沟上雅史 折户悦郎 铃木馨 大野智仪 吴容容 曹坤 大羽健一 《广西预防医学》 1996年第2期65-70,共6页
本文调查了HTLV-I的易感人群及某些特定人群共1580人(其中:献血员183人,各类病人375人,静脉吸毒者291人,自然人群731人).经PA法检测血清HTLV-I型抗体,发现29例阳性;阳性血清经日本HTLV-... 本文调查了HTLV-I的易感人群及某些特定人群共1580人(其中:献血员183人,各类病人375人,静脉吸毒者291人,自然人群731人).经PA法检测血清HTLV-I型抗体,发现29例阳性;阳性血清经日本HTLV-I检测中心用WB法检测仅有7例阳性;再经IF法进一步确认检测,最终证实无一例确切的HTLV-I型抗体阳性,所调查的地方不属HTLV-I流行区;但广西是否有某些地方存在HTLV-I的小流行区,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t淋巴细胞 白血病病毒 流行病学 调查
下载PDF
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单体核型伴dup(1)(q32,q44)染色体突变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鱼玲玲 吴涛 毛东锋 《医师在线》 2023年第3期44-46,共3页
单体核型(Monosomal karyotype,MK)与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预后不良有关,dup(1)(q32,q44)染色体突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中国国内尚无报告,其对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报告一例MK伴dup(1)(q32,q... 单体核型(Monosomal karyotype,MK)与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预后不良有关,dup(1)(q32,q44)染色体突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中国国内尚无报告,其对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报告一例MK伴dup(1)(q32,q44)染色体突变的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应用VDLD方案化疗后未缓解,给予贝林妥欧单抗治疗1个周期后,骨髓细胞形态学达到完全缓解,微小残留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单体核 dup(1)(q32 q44) 贝林妥欧单抗
下载PDF
人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I型(HTLV-Ⅰ)核心蛋白(p24)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14
作者 段震峰 滕志平 +3 位作者 纪志武 陈国敏 张永利 曾毅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81-384,共4页
人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I型(HTLV-Ⅰ)核心蛋白(p24)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段震峰,滕志平,纪志武,陈国敏,张永利,曾毅(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北京100052)关键词人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 人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I型(HTLV-Ⅰ)核心蛋白(p24)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段震峰,滕志平,纪志武,陈国敏,张永利,曾毅(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北京100052)关键词人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I型(HTLV-I),聚合酶链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白血病 病毒I 核心蛋白基因
下载PDF
血小板表达的HLA-G对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1型病毒蛋白Tax表达的影响
15
作者 张绍佳 赵桂增 +4 位作者 董航 李梦垚 于小佳 王李想 张晨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表达的HLA-G对人类嗜T淋巴细胞1型病毒(HTLV-1)蛋白Tax表达的影响。方法从抗凝全血中分离血小板,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分子HLA-G;运用ELISA技术检测血小板裂解前后分泌型HLA-G分子含量;使用血小板裂解液(PL)培养HTL... 目的探讨血小板表达的HLA-G对人类嗜T淋巴细胞1型病毒(HTLV-1)蛋白Tax表达的影响。方法从抗凝全血中分离血小板,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分子HLA-G;运用ELISA技术检测血小板裂解前后分泌型HLA-G分子含量;使用血小板裂解液(PL)培养HTLV-1的人淋巴瘤细胞MT2,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B)评价血小板表达的HLA-G对HTLV-1蛋白Tax表达的影响。结果血小板膜表面高表达膜型mHLA-G;血小板裂解后分泌型sHLA-G表达量(ng/mL)升高(15.73±1.01vs6.65±0.47),且随着血小板含量的升高而升高,呈剂量依赖效应;与胎牛血清相比,PL明显促进MT2细胞高表达HLA-G蛋白和HTLV-1病毒Tax蛋白,在PL中加入抗HLA-G抗体可有效抑制MT2细胞表达Tax、HLA-G蛋白。结论血小板上高表达的免疫耐受分子HLA-G可诱导人淋巴瘤细胞MT2高表达HTLV-1蛋白Tax,进而促进病毒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G 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 血小板 免疫调节
下载PDF
CD45RA/CD45RO过渡表达γδ型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刘蒙蒙 杜忠华 +2 位作者 胡瑞萍 高素君 韩薇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9期50-53,I0004,共5页
γδ型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是起源于T系定向前体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低,仅占T-ALL的0.3%~3.0%。恶性T细胞CD45RA/CD45RO表达模式以CD45RA^(-)CD45RO^(+)发生率最高,CD45RA/CD45RO过... γδ型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是起源于T系定向前体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低,仅占T-ALL的0.3%~3.0%。恶性T细胞CD45RA/CD45RO表达模式以CD45RA^(-)CD45RO^(+)发生率最高,CD45RA/CD45RO过渡表达者罕见。本文报道了1例CD45RA/CD45RO过渡表达γδ型T-ALL,对其免疫表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回顾相关文献,以期为此类疾病的诊断提出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表 过渡表达
下载PDF
麻黄附子细辛汤对哮喘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及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夏天 王欣 李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53-156,I0003,共5页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对哮喘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及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治疗的哮喘患者64例作为对象,选取入组患者入院后抽取的外周静脉血样本5mL,完成单个核细胞悬液制备,将制备的细胞随机分为空...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对哮喘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及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治疗的哮喘患者64例作为对象,选取入组患者入院后抽取的外周静脉血样本5mL,完成单个核细胞悬液制备,将制备的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地塞米松组与麻黄附子细辛汤组。空白对照组给予常规培养液培养,地塞米松组加入3μL浓度为10-5/mol的地塞米松溶液;麻黄附子细辛汤组加入麻黄附子细辛汤25μL,连续进行48 h干预,比较两组Th1、Th2、T淋巴细胞水平及细胞凋亡率。结果麻黄附子细辛汤组IFN-r、TNF-β水平,均高于地塞米松组与空白对照组(P<0.05);麻黄附子细辛汤组IL-4、IL-5水平,均低于地塞米松组与空白对照组(P<0.05);地塞米松组IFN-r、TNF-β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地塞米松组IL-4、IL-5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麻黄附子细辛汤组CD_(3)^(+)、CD_(4)^(+)、CD_(4)^(+)CD_(8)^(+)水平,均高于地塞米松组与空白对照组(P<0.05);麻黄附子细辛汤组CD_(8)^(+)水平,低于地塞米松组与空白对照组(P<0.05);地塞米松组CD_(3)^(+)、CD_(4)^(+)、CD_(4)^(+)CD_(8)^(+)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地塞米松组CD_(8)^(+)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麻黄附子细辛汤组干预后淋巴细胞凋亡率为23.59%,高于地塞米松组7.34%与空白对照组4.26%(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用于哮喘中有助于促进Th2细胞凋亡,促进机体恢复Th1/Th2平衡,从而抑制哮喘发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附子细辛汤 哮喘 th1th2 细胞因子 细胞凋亡 地塞米松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转Notch1基因T淋巴细胞白血病双荧光示踪斑马鱼模型的建立及鉴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卿恺 陈芳源 +3 位作者 沈莉菁 林文洁 孙瑞林 钟济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7-262,279,共7页
目的在血管内皮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斑马鱼系(fli1-EGFP)中,转入Rag2启动子驱动的人源性截短型Notch1基因(ICN1),从中筛选并鉴定发生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斑马鱼,建立稳定传代的红绿双色示踪的T-ALL斑马鱼疾病模型。方法构... 目的在血管内皮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斑马鱼系(fli1-EGFP)中,转入Rag2启动子驱动的人源性截短型Notch1基因(ICN1),从中筛选并鉴定发生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斑马鱼,建立稳定传代的红绿双色示踪的T-ALL斑马鱼疾病模型。方法构建Rag2-ICN1-EGFP质粒,显微注射到斑马鱼胚胎的单细胞期,利用荧光体视显微镜筛选F0代,并建立稳定传代的转基因鱼系。通过荧光体视显微镜、RT-PCR、Western blotting验证IC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利用流式细胞术、外周血涂片方法鉴定T-ALL斑马鱼模型的表型。结果在867条显微注射重组质粒的斑马鱼中,鉴定发现有20条(2.3%)转基因阳性斑马鱼,为F0代转基因斑马鱼,其中雄鱼9条,雌鱼11条。在已性成熟的F0代成鱼之间采取一对一形式交配,产下F1代,通过荧光体视显微镜、RT-PCR、Western blotting在大体观、mRNA以及蛋白水平验证了ICN1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和外周血涂片结果显示,转基因F1代斑马鱼与fli1-EGFP斑马鱼相比,红细胞比例显著降低,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结论成功构建转Notch1基因红绿双色示踪的T-ALL斑马鱼模型,为深入探讨Notch在促进T-ALL发生中的调控机制以及利用这种疾病模型进行高通量的活体药物筛选提供了研究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斑马鱼 双荧光示踪
下载PDF
儿童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NOTCH1基因突变的特征及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闫慧 刘兰波 +4 位作者 丁丽霞 李本尚 沈树红 汤静燕 莫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70-875,共6页
目的阐明NOTCH1基因突变在儿童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28例T-ALL患儿NOTCH1基因的异二聚体(HD)区及脯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PEST)区测序,研究T-ALL患儿中NOTCH1基因突变的发生率、位点、... 目的阐明NOTCH1基因突变在儿童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28例T-ALL患儿NOTCH1基因的异二聚体(HD)区及脯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PEST)区测序,研究T-ALL患儿中NOTCH1基因突变的发生率、位点、类型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28例T-ALL患儿中,15例(51.57%)患儿的NOTCH1基因发生突变,均为杂合性突变。突变患儿入院时外周幼稚淋巴细胞比例及骨髓幼稚细胞比例与无突变患儿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28例患儿的一年缓解率为75.0%(21/28),其中突变患儿的一年缓解率为80.0%(12/15),无突变患儿为69.2%(9/13)。此外,3例复发的突变组患儿至一年随访时均已死亡(一年时病死率为20%),而4例复发的无突变患儿经再次化疗后至一年随访时均存活(一年时病死率为0%)。结论儿童T-ALL患者中NOTCH1基因突变发生率高、位点多样;NOTCH1突变者初诊时疾病更严重,短期预后较好、而复发后挽救治疗预后更差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NOtCH1基因 儿童
下载PDF
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Ⅰ型病毒和疾病
20
作者 周光金 肖勇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1996年第6期299-303,共5页
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Ⅰ型病毒是人类逆转录病毒家族中最早发现的一种。本文对其生物学特征、基因的分子结构和它导致成人T细胞白血病及热带下肢痉挛性瘫痪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白血病 病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