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襄公“仁义之师”败亡的根源探析——基于国际关系理论的视角
1
作者 陈翔 《黑龙江史志》 2014年第19期115-117,共3页
在礼崩乐坏、征伐不断的春秋时代,宋襄公高举"仁义之师"的大旗,奉行仁义道德政治,结果落得兵败身亡的结局。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角度来看,宋襄公实际上采取的是理想主义伦理政治观,而春秋是现实主义横行的时代,是权力政治主导的... 在礼崩乐坏、征伐不断的春秋时代,宋襄公高举"仁义之师"的大旗,奉行仁义道德政治,结果落得兵败身亡的结局。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角度来看,宋襄公实际上采取的是理想主义伦理政治观,而春秋是现实主义横行的时代,是权力政治主导的时代,是以"无义"为标签的时代。伦理政治在现实政治面前总是显得那么脆弱与无力,显得不堪一击。可以说,宋襄公"仁义之师"的覆灭是伦理政治对现实政治的败退,是理想主义对现实主义的失败,是应然追求对实然演绎的退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襄公 仁义之师 国际关系理论 现实主义 理想主义
下载PDF
古代中国的人道主义及对当代中国国际人道法理念的影响
2
作者 梁卓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16-20,共5页
国际人道法的发展离不开各国对其的文化认同。文章考察了古代中国的人道主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国际人道法理念的影响。认为,古代中国将战争理解为维护天下和平秩序的最后手段;发动正义战争的主要目的在于惩罚有罪者,而不应对无辜者施以伤... 国际人道法的发展离不开各国对其的文化认同。文章考察了古代中国的人道主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国际人道法理念的影响。认为,古代中国将战争理解为维护天下和平秩序的最后手段;发动正义战争的主要目的在于惩罚有罪者,而不应对无辜者施以伤害。由此,中国古代理论家纷纷提出了在战时保护无辜者的主张。这些主张与今天国际人道法的一些基本规则不谋而合。另一方面,古代中国的人道主义至今仍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中国的国际人道法理念。首先,中国充分肯定国际人道法的原则、精神和制度;其次,中国始终认为遵守国际人道法是正义战争的必然要求;再次,中国格外重视在战时对平民和战俘的保护问题。这些理念均与中国古代的人道主义遥相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人道法 人道主义 正义战争 交战正义 仁义之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