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宋代庄学对儒家思想的融摄——以仁义礼乐思想为例
1
作者 肖海燕 刘固盛 《暨南史学》 CSSCI 2013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宋代庄学的发展,与时代文化精神密切相关。在儒学复兴和儒、道、释三教合流的时代背景下,宋代庄学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大胆的融摄,表现出明显的儒学化倾向。宋代学者重新阐发《庄子》中的仁义礼乐思想,试图从本体的高度论证其存在的合理性... 宋代庄学的发展,与时代文化精神密切相关。在儒学复兴和儒、道、释三教合流的时代背景下,宋代庄学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大胆的融摄,表现出明显的儒学化倾向。宋代学者重新阐发《庄子》中的仁义礼乐思想,试图从本体的高度论证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且从多个角度论证毁弃仁义礼乐并非庄子本意,体现了宋代理学的基本精神和强烈的经世情怀对庄学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庄学 儒学化 仁义礼乐
原文传递
庄子的道家学说与当前的生存状态
2
作者 马立荣 邢燕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94-97,共4页
庄子思想是中国哲学的源头,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的弱国宋国,作为亡国者之后,宋人的"遗民"意识当是十分浓厚的。产生于这样一个国家的道家学说更易背负中华民族沉重的隐痛。他关于生死、荣辱、进退、材与不材的观点都与儒家学... 庄子思想是中国哲学的源头,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的弱国宋国,作为亡国者之后,宋人的"遗民"意识当是十分浓厚的。产生于这样一个国家的道家学说更易背负中华民族沉重的隐痛。他关于生死、荣辱、进退、材与不材的观点都与儒家学说相悖,他对当时的仁义道德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并否定判断社会政治制度是非善恶优劣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思想 材与不材 无为 仁义礼乐
下载PDF
试论管子以法治国的思想
3
作者 丘立才 《岭南学刊》 1997年第6期83-86,共4页
关键词 以法治国 以法治官 法度 治理方法 强制性 人们行为 基本特征 仁义礼乐 强制手段 权衡得失
下载PDF
“道”与老子哲学的基本精神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学琴 高晨阳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0-86,共7页
老子哲学是关于人生境界的形而上的学问,旨在依于“为道日损”的工夫而消除执为之心,上达于“无心”之境,以实现精神的自由和完善生命的存在。老子哲学的这一根本精神是围绕道范畴而展现其内容的,道含有三重义蕴:一是以冲虚自然为... 老子哲学是关于人生境界的形而上的学问,旨在依于“为道日损”的工夫而消除执为之心,上达于“无心”之境,以实现精神的自由和完善生命的存在。老子哲学的这一根本精神是围绕道范畴而展现其内容的,道含有三重义蕴:一是以冲虚自然为内容的境界形态的价值本体;二是以“致虚”或“日损”为内容而达到理想境界的工夫或方法;三是浑化掉种种差别的“无”之境界,是超越性的真善美的境界。道作为本体、工夫、境界的统一,彰显的是一个虚灵无执的心灵,从消极的层面上满足了人生的特定需要,对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哲学 万物 道体 本体论 主体自我 理想境界 生命价值 超越性 仁义礼乐 自然之美
下载PDF
儒道音乐美学思想在历史上的分镖与合流 被引量:1
5
作者 周畅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34-40,共7页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儒道两大家。各有特色和长短。它们开始是分道扬镳,继而逐渐合流。何以分?何以合?怎样分?怎样合?分合各有何意义?研究起来,颇有趣。其于把握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发展的脉络,不失为一途。《吕氏春秋》之前,儒道音乐美...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儒道两大家。各有特色和长短。它们开始是分道扬镳,继而逐渐合流。何以分?何以合?怎样分?怎样合?分合各有何意义?研究起来,颇有趣。其于把握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发展的脉络,不失为一途。《吕氏春秋》之前,儒道音乐美学思想基本上是分道扬镳1.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尼子 儒道 思想发展 仁义礼乐 吕氏春秋 孔子 乐之 道家 大音希声 分合
下载PDF
胡瑗易学管窥 被引量:1
6
作者 郑万耕 《周易研究》 1992年第3期9-17,43,共10页
胡瑗(993——1059)字翼之,泰州如皋人。以其先世居安定,人溯其源称之为安定先生。乃宋初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据记载,年七岁即善作文章,十三岁通晓《五经》,便以圣贤自期。后来往泰山与孙明復、石守道同学,攻苦食谈,终夜不寝,一坐十... 胡瑗(993——1059)字翼之,泰州如皋人。以其先世居安定,人溯其源称之为安定先生。乃宋初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据记载,年七岁即善作文章,十三岁通晓《五经》,便以圣贤自期。后来往泰山与孙明復、石守道同学,攻苦食谈,终夜不寝,一坐十年不归。其后,以经术教授吴中,受到范仲淹的尊重,聘为苏州学教授,“天下之士,从者如云”。并多次被范仲淹所推荐。滕宗谅知湖州,特聘胡瑗为湖州学教授。其教人有法,成绩卓著,几年之后,“东南学者无不以仁义礼乐为学”。庆历四年天子开天章阁,“建太学于京师,而有司请下湖州,取先生之法以为太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二气 周易 义理派易学 胡瑗 仁义礼乐 生成 范仲淹 人事 安定 天道
下载PDF
穀梁春秋哲学构建及其意义
7
作者 栗志恒 王璇 《人民论坛(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6-219,共4页
《春秋》激励人们勇于担当、奋发有为,通过拨乱反正而达到尊王攘夷。《穀梁》继承了《春秋》的基本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文章建构穀梁春秋哲学,并认为它对社会的失范(脱序)作出解释,并为引导礼崩乐坏的社会走向规范和秩序提出解决方法,... 《春秋》激励人们勇于担当、奋发有为,通过拨乱反正而达到尊王攘夷。《穀梁》继承了《春秋》的基本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文章建构穀梁春秋哲学,并认为它对社会的失范(脱序)作出解释,并为引导礼崩乐坏的社会走向规范和秩序提出解决方法,这对于我们时代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同文化形态之间的冲突有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穀梁 春秋 天下儒学 义的冲突 仁义礼乐
下载PDF
“擢德塞性”考辨
8
作者 赵季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9-60,共2页
“擢德塞性”考辨赵季《庄子·骈拇》:“枝于仁者,擢德塞性以收名声,使天下贫鼓以奉不及之法非乎?而曾、史是已!”其中“擢德塞性”,唐成玄英疏云:“擢用五德,既偏滞淫邪,仍闭塞正性。……擢,拔。谓拔擢伪德,塞其真性也... “擢德塞性”考辨赵季《庄子·骈拇》:“枝于仁者,擢德塞性以收名声,使天下贫鼓以奉不及之法非乎?而曾、史是已!”其中“擢德塞性”,唐成玄英疏云:“擢用五德,既偏滞淫邪,仍闭塞正性。……擢,拔。谓拔擢伪德,塞其真性也。”按此乃误疏。迄今注家仍沿袭其误,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学派 《庄子》 “德”字 成玄英 “性” 庄子后学 今注今译 儒家道德 王念孙 仁义礼乐
下载PDF
庄子及庄周学派的孔子观——从“庄子”一书谈起
9
作者 杨义银 王顺达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33-39,共7页
在《庄子》一书中,谈及孔子、孔子弟子,以及儒家仁义礼乐的地方,可说比比皆是,几乎每篇必具。由于《庄子》一书多“以寓言为广”,许多故事的确是作者编造出来的,无事实的根据。但是,我们不能因其无事实根据而忽略了它的理论意义和理论价... 在《庄子》一书中,谈及孔子、孔子弟子,以及儒家仁义礼乐的地方,可说比比皆是,几乎每篇必具。由于《庄子》一书多“以寓言为广”,许多故事的确是作者编造出来的,无事实的根据。但是,我们不能因其无事实根据而忽略了它的理论意义和理论价值,它是研究庄学同孔孟儒学的思想分歧的主要依据和材料。《庄子》书中有如《渔父》、《盗跖》、《胠箧》等篇,专“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必然反映孔、庄在思想上的分歧,而书中也有许多“颂扬”孔子的地方,这应如何看待呢?其实《庄子》书中所称赞孔子的大都打上了庄学的印记。如“仲尼日:‘……有先天地生者物邪?物物者非物,物出不得先物也,犹其有物也’”。(以下凡引《庄子》只注篇名)“仲尼日;‘自其异者视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孔子观 仁义礼乐 思想分歧 孔孟儒学 理论价值 自然人性论 学派 主要依据 伦理道德
下载PDF
歐陽修的治國之本論與排佛論
10
作者 楊曾文 《佛教文化研究》 2016年第2期191-209,390-391,共20页
宋代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撰寫《本論》,闡釋儒家所奉聖人之道和仁義禮樂思想,排斥佛教,但反對以強制手段禁毁佛教,主張以興儒家仁義禮樂來争取民眾,逐漸削弱乃至取代佛教。
关键词 歐陽修 本論 排佛 仁義禮樂
下载PDF
愤世的悲歌 执着的追求──谈庄子思想及其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11
作者 卢国栋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63-66,共4页
愤世的悲歌执着的追求──谈庄子思想及其对后世文人的影响卢国栋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一起,在建构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文化传统诸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儒道互补──主要是道家对儒家的补充──是两千年来中... 愤世的悲歌执着的追求──谈庄子思想及其对后世文人的影响卢国栋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一起,在建构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文化传统诸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儒道互补──主要是道家对儒家的补充──是两千年来中国思想的基本线索。认识庄子的本质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思想 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愤世 仁义礼乐 儒家思想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道家思想 浪漫主义 孔子 知识分子
下载PDF
论孔子对“礼乐”制度的批判精神
12
作者 单纯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14年第2期10-20,158,共11页
孔子的"仁义"思想本质上是一种"入世"哲学,是对于其生活的周代"礼乐"制度的批判性阐发。它以"家国天下"为社会制度环境,从中抽象出人道主义价值取向的社会伦理,以"孝"、"忠&qu... 孔子的"仁义"思想本质上是一种"入世"哲学,是对于其生活的周代"礼乐"制度的批判性阐发。它以"家国天下"为社会制度环境,从中抽象出人道主义价值取向的社会伦理,以"孝"、"忠"、"义"三者之间的递进关系"损益"推动制度变迁的政治理想,建构起社会"五伦"关系中的伦理公平性与政治正当性原则;他提倡的"仁孝"、"义勇"、"贵和"等核心观念,既表达了春秋时代批判"礼坏乐崩"的社会现实、评价"德政"与"刑礼"制度关系优劣的独立思想,也对中国传统社会制度的演变产生了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更是阐释当代中国社会制度的"中国特色"的重要精神资源。没有儒家"仁义"为核心的社会价值取向,就很难界定中华民族的制度文明;忽略了孔子对社会制度的批判精神,更无法说明儒家思想的本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益 仁义礼乐 社会伦理批判 中国特色
原文传递
汉初儒家对原始儒学的综合与拓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丁原明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0-58,共9页
以陆贾、贾谊、韩婴为代表的汉初儒家,在行仁义、尚礼治及重人为的天人观方面,是一本孔子而综合了孟、荀的思想。但汉初儒学不是对原始儒学的简单复制,而是根据当时社会实践的选择和思想界多元并存的情况进行了拓展,从而表现出行仁... 以陆贾、贾谊、韩婴为代表的汉初儒家,在行仁义、尚礼治及重人为的天人观方面,是一本孔子而综合了孟、荀的思想。但汉初儒学不是对原始儒学的简单复制,而是根据当时社会实践的选择和思想界多元并存的情况进行了拓展,从而表现出行仁义而不废“道术”、尚礼治而不废法治、重人为而不废“天人感应”的思想庞杂的特点。汉初儒家是从原始儒家到汉代新儒家的过渡环节,它既推动了汉代的思想融合,又为董仲舒重铸儒学做了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儒学 原始儒家 《韩诗外传》 汉初 陆贾 天人感应 黄老学 仁义 天人观 仁义礼乐
原文传递
宋孝宗与道教
14
作者 卿希泰 《宗教学研究》 CSSCI 1998年第3期1-4,共4页
本文以翔实的历史资料为依据,对南宋孝宗与道教的关系问题作了探讨。作者指出,孝宗的崇道思想是十分坚定的,不仅有具体的崇道措施,而且有理论作指导。特别是其撰写的《原道论》,既为其崇道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对三教合一思想作... 本文以翔实的历史资料为依据,对南宋孝宗与道教的关系问题作了探讨。作者指出,孝宗的崇道思想是十分坚定的,不仅有具体的崇道措施,而且有理论作指导。特别是其撰写的《原道论》,既为其崇道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对三教合一思想作了新的发挥,“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的结论,影响尤为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孝宗 道教 《宋史》 原道论 标点本 崇道 中华书局 仁义礼乐 金石略 三教合一
原文传递
出潜离隐的真性空间——试析《庄子》“见”的思想
15
作者 李惠然 《芒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85-86,共2页
《庄子》的自然主义思想,目的是为了给万物争取存在的空间。他"见"的思想意味着我与世界之真性的出潜离隐。其核心是:随着每个个体丧我显吾的达成,"我"脱去了遮蔽真实生命的内在束缚,同时也消除了控制占有他者的意... 《庄子》的自然主义思想,目的是为了给万物争取存在的空间。他"见"的思想意味着我与世界之真性的出潜离隐。其核心是:随着每个个体丧我显吾的达成,"我"脱去了遮蔽真实生命的内在束缚,同时也消除了控制占有他者的意志欲求。本文以独到见解,剖析了庄子思想的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哲学 他者 真性 庄子思想 仁义礼乐 价值与意义 空间 自然主义 庄子学派 世界
原文传递
老子:一个介于入世与出世之间的哲人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生龙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9年第2期56-61,共6页
我读《老子》,每恨典籍所载老子事迹太略,因而常掩卷想见其为人。思之既久,印象渐深。认为其为人在入世与出世之间:他既是一个深沉的忧世者,积极的救世者,深婉的讽世者,又是一个激昂的愤世者,孤高的傲世者和沉潜的遁世者。这六... 我读《老子》,每恨典籍所载老子事迹太略,因而常掩卷想见其为人。思之既久,印象渐深。认为其为人在入世与出世之间:他既是一个深沉的忧世者,积极的救世者,深婉的讽世者,又是一个激昂的愤世者,孤高的傲世者和沉潜的遁世者。这六者隐含着他思想的发展轨迹及特征: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入世与出世 统治者 “有为” 仁义礼乐 精神价值 生命价值 绝圣弃智 欲望 辩证法
原文传递
《孔子家语》中儒道兼综的倾向 被引量:1
17
作者 那薇 《孔子研究》 1987年第2期65-69,128,共6页
荆州学派是汉魏之际重要的学术中心。这一时期经学逐渐向玄学转变,王肃的《孔子家语》是荆州学派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著作,研究《孔子家语》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玄学的产生经历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逐渐演化过程。《家语》是站在维护、挽救... 荆州学派是汉魏之际重要的学术中心。这一时期经学逐渐向玄学转变,王肃的《孔子家语》是荆州学派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著作,研究《孔子家语》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玄学的产生经历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逐渐演化过程。《家语》是站在维护、挽救儒家学说的立场上,以老子思想去朴实、论证儒家学说。《家语》中的孔子以老子为师,西周是以老子知雄守雌为座右铭的;《家语》中的道是无为而无不为的,融铸老子的道于自身的体系中;《家语》中的礼具有“五至”“三无”“三无私”的性质,富于道家的色彩;《家语》中的圣人能够体天地之道,合天地之德,既体现了宇宙的根本之道,又明了儒家的仁义礼乐,集儒道于一身。这正反映了儒道兼综已成为汉魏之际学术的必然之势,儒家学说必须向道家学说靠拢和转向,才能够延续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道兼综 孔子家语 孔子观 儒家学说 荆州学派 王肃 无为而无不为 圣人 仁义礼乐 老子思想
原文传递
浅析庄子的“坐忘”义
18
作者 陈毅力 孙星 《汉字文化》 2020年第7期74-75,共2页
庄子是中国首位提出"坐忘"的思想家,他的"坐忘"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批判当时社会中所盲目寻求的仁义礼乐,反对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而不断地求索的行为,提倡寻求超越形体与意识的存在。弄清楚庄子的"坐忘... 庄子是中国首位提出"坐忘"的思想家,他的"坐忘"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批判当时社会中所盲目寻求的仁义礼乐,反对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而不断地求索的行为,提倡寻求超越形体与意识的存在。弄清楚庄子的"坐忘"思想,对于研究庄子以及道家思想发展的脉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忘” 庄子 仁义礼乐 吾丧我 心斋
原文传递
论《儒林外史》中吴敬梓的社会理想及其转变
19
作者 姬玉 《人文之友》 2019年第16期109-110,共2页
清代是瓦解与新立的交点,传统的社会结构受到了冲击,百姓们的思想观念与精神世界也有了新的诉求,但社会的黑暗现实和人们精神上的腐朽堕落刺激了吴敬梓,加之自幼接受的儒家教育与新兴的人文精神、自由思想产生了碰撞,所以他借作品表达... 清代是瓦解与新立的交点,传统的社会结构受到了冲击,百姓们的思想观念与精神世界也有了新的诉求,但社会的黑暗现实和人们精神上的腐朽堕落刺激了吴敬梓,加之自幼接受的儒家教育与新兴的人文精神、自由思想产生了碰撞,所以他借作品表达出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期望,从塑造士林众人百般丑态,到描写杜少卿等几位真正符合儒家文化的名士,再到推出市井四位奇人,人物及故事的深入发展也展现了吴敬梓对社会未来更新的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义礼乐 真儒名贤 市井四奇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