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仁义行”:一个重新认识晚明人文思潮的角度 被引量:1
1
作者 赵伟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113-119,共7页
晚明人文思潮中的“由仁义行”思想向来未被研究者注意。“由仁义行”是阳明心学把自己与程朱理学区别开来的重要命题之一 ,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都对孟子的这句话作了很多阐发。他们都认为“由仁义行”与“行仁义”在境界上有高低之别 ,... 晚明人文思潮中的“由仁义行”思想向来未被研究者注意。“由仁义行”是阳明心学把自己与程朱理学区别开来的重要命题之一 ,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都对孟子的这句话作了很多阐发。他们都认为“由仁义行”与“行仁义”在境界上有高低之别 ,只是程朱理学从众人和圣人有别 ,以及“格物致知”出发 ,看重“行仁义”对芸芸众生的现实可行性及必要性 ;相反 ,阳明心学尤其是王学左派 ,由人人自具圣人之心 ,以及“致良知”出发 ,则更推崇“由仁义行”的真实、自然、不加矫饰 ,并论述了其对众人而言的现实可能性。如果对这一思想进行深入分析 ,就会发现晚明人文思潮中的学者们并非“反封建” ,而是试图用“由仁义行”思想将晚明社会出现的纵欲、私心私欲的风气重新纳入“原儒”意义上的“仁义”范围 ,希冀以此解决当时社会存在的普遍危机与人们思想对儒学的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人文思潮 仁义行 仁义 王学左派
下载PDF
“仁且智”与“由仁义行”:孔孟理想人格考论
2
作者 万光军 《泰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53-59,共7页
传统文化往往笼统地以孔孟为一体,然而细究一下可知,孔子的理想人格是"仁且智",其理想人物应是周公;孟子的理想人格是"由仁义行",其最理想的人物应是舜。在理想人物从周孔到孔孟的转承中,孔孟理想人格呈现出推陈出... 传统文化往往笼统地以孔孟为一体,然而细究一下可知,孔子的理想人格是"仁且智",其理想人物应是周公;孟子的理想人格是"由仁义行",其最理想的人物应是舜。在理想人物从周孔到孔孟的转承中,孔孟理想人格呈现出推陈出新、互有交融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且智 孔子 周公 仁义行 孟子
下载PDF
孟子“由仁义行”道德观论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碧翠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46-48,共3页
孔子的理想人格统一于"仁智",告子大力主张"仁内义外",而孟子却提出了"仁义内在"的观点,这无疑是从"仁智"到"仁义"的变化,是儒学深入发展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孟子强调"由仁义行... 孔子的理想人格统一于"仁智",告子大力主张"仁内义外",而孟子却提出了"仁义内在"的观点,这无疑是从"仁智"到"仁义"的变化,是儒学深入发展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孟子强调"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不仅纯化了道德行为,而且以心性学为根基,形成了其缜密独特的道德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仁智 孟子 仁义 仁义行
下载PDF
浅析孟子“由仁义行”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4
作者 王香香 《汉字文化》 2022年第18期187-189,共3页
“仁”“义”是孟子思想中的两个重要范畴。何为仁义?如何践行仁义?这些也是孟子深切关注的问题。孟告之争中孟子提出“仁义内在”说,回答了仁义的来源;在此基础上,孟子在人畜之辨中提出“由仁义行”的思想,从实践仁义的动力、过程、范... “仁”“义”是孟子思想中的两个重要范畴。何为仁义?如何践行仁义?这些也是孟子深切关注的问题。孟告之争中孟子提出“仁义内在”说,回答了仁义的来源;在此基础上,孟子在人畜之辨中提出“由仁义行”的思想,从实践仁义的动力、过程、范围角度回答了如何践行仁义的问题,体现出“由仁义行”的自觉性、持久性和普适性,对当代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价值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仁义行 仁义 价值
原文传递
孟子仁义实践论辨正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法强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23,共6页
孟子提出舜"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的命题,揭橥了仁义的实践方式,但却引发了诸多争议。历代学者对于"由仁义行"与"行仁义"的评判标准不一,导致对待"行仁义"的态度反差较大。从践行仁义的境界上... 孟子提出舜"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的命题,揭橥了仁义的实践方式,但却引发了诸多争议。历代学者对于"由仁义行"与"行仁义"的评判标准不一,导致对待"行仁义"的态度反差较大。从践行仁义的境界上看,"由仁义行"与"行仁义"只是工夫纯熟程度的区别;而从主体的道德自觉来看,二者则具有本质上的差别。结合具体语境与孟子思想脉络,发现根源于仁义本性,经由存养、扩充的"行仁义"工夫,最后实现义精仁熟的"由仁义行"境界,更为契合孟子仁义实践论的意蕴。历代关于孟子仁义实践论的诠释,存在着观念混淆、错位的问题,因而需要重新审视并予以辨正、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仁义行 仁义 工夫论 境界
下载PDF
从“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解释说起
6
作者 温洪隆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2期101-102,共2页
汉初贾谊的《过秦沦》,鲁迅先生曾称之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汉文学史纲要》)。然而对于其上篇分析秦亡的原因得出的结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二句如何解释,至今众说纷纭。一说:“攻守之势异,是说从前据险守固,各个... 汉初贾谊的《过秦沦》,鲁迅先生曾称之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汉文学史纲要》)。然而对于其上篇分析秦亡的原因得出的结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二句如何解释,至今众说纷纭。一说:“攻守之势异,是说从前据险守固,各个击破;今则祸起家门之内,到处皆是秦的敌人,进攻和防守的形势完全变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义 贾谊 解释 历史教训 攻守 形势 文学史 汉初 秦统一中国 秦始皇
下载PDF
儒学民生思想的困境及其出路
7
作者 朱锋刚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11年第10期8-10,共3页
传统儒学的治世思维模式直接影响着其解决民生问题的效力。儒学只有突破现有研究民生问题的简单模式,立足现实,才能找到关注民生问题的适当方式。囿于学术性研讨以期引起社会关注,从而推进诸如经济之类民生问题的解决,这却是儒学不能承... 传统儒学的治世思维模式直接影响着其解决民生问题的效力。儒学只有突破现有研究民生问题的简单模式,立足现实,才能找到关注民生问题的适当方式。囿于学术性研讨以期引起社会关注,从而推进诸如经济之类民生问题的解决,这却是儒学不能承担的。如何从细节入手关注人的安身立命,才是现代儒学思考民生的切入点。显然,现代学者就儒学的生存形态所做的探索远远不够,这直接影响到了儒学的生存土壤。而对儒学生存土壤肥力的改进与对公共知识分子担当精神的培育,既是儒学实现自身转化的关键,也是儒学解决民生问题的突破点。唯有如此,儒学探索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案才能为陷于现代性困顿中的人们开启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思想 儒学生存样态 仁义行
下载PDF
探寻墨学中衰的根源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建兵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0-223,共4页
墨学在秦以后很快淹没不彰的内在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墨家源出儒门又反出儒门,却未能在其全盛时期确立与儒家真正不同性质的政治主张,因此,在墨翟、禽滑离等才德卓异的领袖人物凋零后墨学很快就淹没在儒家主流的汪洋大海之中;第二,墨... 墨学在秦以后很快淹没不彰的内在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墨家源出儒门又反出儒门,却未能在其全盛时期确立与儒家真正不同性质的政治主张,因此,在墨翟、禽滑离等才德卓异的领袖人物凋零后墨学很快就淹没在儒家主流的汪洋大海之中;第二,墨家主张刻苦、节俭以利天下是很有感召力的,但由此将人生的主要内容固化为“非乐”、“自苦”则有违人之为人的本性,这一点大大削弱了其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第三,墨学先天缺乏创新的机制,在学派竞争中墨翟之后的墨者只知墨守陈法,不能与时俱进,终难担当起复兴学派的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学中衰 法先王 仁义 非乐 自苦 墨守陈规
下载PDF
《孟子》与出土文献两则 被引量:3
9
作者 廖名春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24,共5页
《孟子·离娄下》"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之第二个"行",当训为"言""说"。此句意为"要依仁义行事,不能只说说而已"。孟子反对的不是"勉强施行仁义",而是只说不做的"... 《孟子·离娄下》"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之第二个"行",当训为"言""说"。此句意为"要依仁义行事,不能只说说而已"。孟子反对的不是"勉强施行仁义",而是只说不做的"假仁假义"。清华简《厚父》第五简"古天降下民……惟曰其助上帝乱下民"与《梁惠王下》引《书》相似,此之"乱(治)下民"即彼之"宠之","宠"读为"用",训为"治"。故赵岐以"宠之"断句,"四方"归下读正确;孙奭、朱熹"宠之四方"断句不能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仁义 清华简《厚父》 乱下民 宠之
下载PDF
论韩非法治思想的本体依据和理论阐释
10
作者 宫桂芝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1期49-53,共5页
论韩非法治思想的本体依据和理论阐释宫桂芝韩非所建构的以法为核心、以法术势为基本逻辑框架的法治思想代表了先秦中国法学的最高成就。这一成就的取得除了得益于聪颖的天赋和对社会的深刻认识之外,他深厚的哲学功底和对人性本质的入... 论韩非法治思想的本体依据和理论阐释宫桂芝韩非所建构的以法为核心、以法术势为基本逻辑框架的法治思想代表了先秦中国法学的最高成就。这一成就的取得除了得益于聪颖的天赋和对社会的深刻认识之外,他深厚的哲学功底和对人性本质的入木剖析无疑起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思想 韩非子 本体 虚静无为 以法治国 仁义 精神文明 和理论 道德建设 礼乐教化
下载PDF
徐偃王神话传说辩诬
11
作者 贾雯鹤 《中华文化论坛》 1998年第2期110-111,共2页
徐偃王是徐族历史上最显赫的一位君主,在《荀子·非相篇》里,他同仲尼、周公、皋陶、闳夭、傅说、伊尹、禹、汤、尧、舜等著名人物同列,似乎是一位了不起的角色,但等到我们要想全面了解他的行迹时,就不得不叹道:史迹茫昧,书... 徐偃王是徐族历史上最显赫的一位君主,在《荀子·非相篇》里,他同仲尼、周公、皋陶、闳夭、傅说、伊尹、禹、汤、尧、舜等著名人物同列,似乎是一位了不起的角色,但等到我们要想全面了解他的行迹时,就不得不叹道:史迹茫昧,书缺有间。所幸尚有零星片段的记载见诸古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偃王 神话传说 语言疾病 仁义 《说文》 东夷民族 《史记·秦本纪》 中国神话研究 后汉书 仁者寿
下载PDF
说几道无解的练习题
12
作者 张绍良 《语文知识》 1995年第11期44-45,共2页
语文课本的思考练习是为了加深理解的,但如果设计不当,则会导致无解——没法做,兹举几例:(一)二册第277页练习三的第①小题要求找意义相同的词。
关键词 加深理解 练习题 语文课本 无解 仁义 秦始皇 思考 设计 意义 要求
下载PDF
春秋初期越为徐地说新证——从浙江有关徐偃王的遗迹谈起 被引量:7
13
作者 曹锦炎 《浙江学刊》 1987年第1期142-143,共2页
“春秋初年之江浙,殆犹徐土”,这是三十年代郭沫若在他的名著《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中首先提出的,虽然不无猜测之辞,但确有先见之明。一九八二年三月,浙江省考古工作者在越国古都一绍兴市的坡塘公社狮子山,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墓葬,... “春秋初年之江浙,殆犹徐土”,这是三十年代郭沫若在他的名著《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中首先提出的,虽然不无猜测之辞,但确有先见之明。一九八二年三月,浙江省考古工作者在越国古都一绍兴市的坡塘公社狮子山,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墓葬,出土了一批青铜器,根据铭文,知道这批铜器系徐国制造。徐器在越地出土,无疑为郭说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证。我们在考证这批铜器铭文时曾指出,徐人势力深入浙江境内的事实,在地方志上早有所反映,浙江各地有许多与徐偃王有关的遗迹,这些遗迹,正是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个问题。徐国本是淮水流域的一个大国,史书及铜器铭文上称之为“徐戎”、“徐夷”、“淮夷”、“南淮夷”,其故地在今江苏省泗水一带。作为徐国的典型代表而常被后人称道的徐偃王,是一个颇具神话色彩的人物,《尸子》说他“有(?)(筋)而无骨”,“没深水而得怪鱼,入深山而得怪兽者多列于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偃王 青铜器铭文 春秋时期 徐人 越国 淮夷 徐夷 仁义 殷周 江浙
下载PDF
陆贾的历史意识及其文化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秋升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7-73,共7页
陆贾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历史意识,可惜一向为研究者所忽略。本文主要通过陆贾的著作《新语》对此进行阐明与分析,指出陆贾不但关注历史、研究历史、撰写历史,而且对历史的价值及其实现有独到认识。本文重点探讨了陆贾心目中的历史规律... 陆贾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历史意识,可惜一向为研究者所忽略。本文主要通过陆贾的著作《新语》对此进行阐明与分析,指出陆贾不但关注历史、研究历史、撰写历史,而且对历史的价值及其实现有独到认识。本文重点探讨了陆贾心目中的历史规律——道德仁义支配着历史的变化。以往人们往往低估了陆贾对汉初文化建设的贡献,实际上,单就其历史意识而言,他不但改变了秦人鄙弃历史的态度和历史无用论的认识,而且为儒学及文化的复兴提供了契机,陆贾同时也开辟了秦史研究之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贾 历史意识 《新语》 《楚汉春秋》 历史规律 道德仁义 研究历史 司马迁 仁义 历史变化
下载PDF
正考父“作《商颂》”新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梅显懋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59-60,共2页
拙文《〈商颂〉作年之我见》,提出了“《商颂》可能在商代就已具粗陋原形”,而“今存《商颂》五篇,必经春秋时宋人修润”的看法。近日重考《史记·宋微子世家》中“宋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欲追道契、汤、... 拙文《〈商颂〉作年之我见》,提出了“《商颂》可能在商代就已具粗陋原形”,而“今存《商颂》五篇,必经春秋时宋人修润”的看法。近日重考《史记·宋微子世家》中“宋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欲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一段记载,觉得似亦可证成拙见,特补说于此。长期以来,《史记》中这段记载一直作为主《商颂》作于春秋说者的重要证据之一,然司马迁此处所言“正考父…作《商颂》”之“作”字,未必就是“创作”的意思。朱东润先生说:“现代人提到‘作’字,总会联想到‘创作’,其实,古人底‘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考父 司马迁 商颂 春秋 孔子 宋襄公 史记 仁义 创作 现代人
下载PDF
论陆贾的儒学观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宗华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8-73,共6页
论陆贾的儒学观梁宗华陆贾是西汉初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对其思想归属,或有异议。《汉书·艺文志》列其著作《新语》入儒家类,《四库全书总目题要》称“汉儒自董仲舒外,未有如是之醇正也”;近世则有视陆贾为道家者,以其倡言无... 论陆贾的儒学观梁宗华陆贾是西汉初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对其思想归属,或有异议。《汉书·艺文志》列其著作《新语》入儒家类,《四库全书总目题要》称“汉儒自董仲舒外,未有如是之醇正也”;近世则有视陆贾为道家者,以其倡言无为,祟俭尚静,实属新道家,或以为陆贾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贾 儒学思想 仁义 仁义学说 重民思想 统治者 清静无为 儒家学说 黄老道家 “无为而治”
下载PDF
《过秦论》思想新探 被引量:2
17
作者 邓鉴坤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77-80,共4页
贾谊为什么要写作《过秦论》呢?或者说《过秦论》的立足点是什么呢?论者大多认为是为了给汉文帝提供一面镜子,希望汉文帝能够以强大的暴秦迅速败亡为鉴戒,对人民施行仁义,以免重蹈复辙,这固然没有错;但我认为仅仅这样理解,就未免是以偏... 贾谊为什么要写作《过秦论》呢?或者说《过秦论》的立足点是什么呢?论者大多认为是为了给汉文帝提供一面镜子,希望汉文帝能够以强大的暴秦迅速败亡为鉴戒,对人民施行仁义,以免重蹈复辙,这固然没有错;但我认为仅仅这样理解,就未免是以偏概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文帝 变法 发展变化 贾谊 革新 基本内容 政治主张 思想 仁义 秦国
下载PDF
辨“攻守之势异”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湘潭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85-87,共3页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贾谊《过秦论》(上)这篇课文,其中心论点就是文末的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如何解释这个结论,对理解全篇课文关系极大.这里的两句话是什么关系?其中的“而”字是表示什么关系的连词?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贾谊《过秦论》(上)这篇课文,其中心论点就是文末的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如何解释这个结论,对理解全篇课文关系极大.这里的两句话是什么关系?其中的“而”字是表示什么关系的连词?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弄清“攻守之势异”是什么意思.课文后边的注释这样说:“[攻守之势异也]攻和守的形势不同.攻,指秦始皇和始皇以前兵力强,攻略四国.守,指二世和子婴时兵力弱而困守关中.”我觉得这说法不够清楚.以至和课文的意思有所抵梧.比如课文中写道:“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这是说二世时秦朝威力的强大,也是陈涉起义的背景.我们知道,陈涉起义后,其部将周文曾率兵攻进函谷关,但不久就被秦将章邯率兵驱出函谷关,全军覆没.而后章邯又相继打败了陈涉、项梁,陈涉、项梁相继死难,起义受到严重挫折.这说明秦朝当时的兵力并不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守之势异也 陈涉 六国 兵力 始皇 仁义 《过秦论》 起义 函谷关 攻略
下载PDF
董仲舒刑德理论发微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乾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5期47-51,共5页
董仲舒刑德理论发微周乾董仲舒,汉武帝时期的卓越思想家,提倡“独崇儒术”,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政治理论,对当时及其以后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现实,都有深刻的影响。刑德理论在其政治思想中,更是重要部分。它所讲述的统治者应如何施政,... 董仲舒刑德理论发微周乾董仲舒,汉武帝时期的卓越思想家,提倡“独崇儒术”,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政治理论,对当时及其以后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现实,都有深刻的影响。刑德理论在其政治思想中,更是重要部分。它所讲述的统治者应如何施政,规定大政方针,与其全部思想比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刑德 “明德慎罚” 《管子》 阴阳 政治思想 仁义 政治理论 周公旦 精神实质
下载PDF
从《新语》看陆贾的政治思想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捷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50-53,共4页
陆贾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和思想家,他所著述的《新语》一书,为西汉统治者提供了一整套治国安民的理论,成为汉初制定各项政策的指导原则。本文试图对其做一些初步的探讨。据《史记》所载,陆贾是楚国人,在亡秦灭项的斗争中,曾为刘邦手... 陆贾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和思想家,他所著述的《新语》一书,为西汉统治者提供了一整套治国安民的理论,成为汉初制定各项政策的指导原则。本文试图对其做一些初步的探讨。据《史记》所载,陆贾是楚国人,在亡秦灭项的斗争中,曾为刘邦手下的一个谋士。汉朝建立以后,陆贾曾两次被派遣出使南越,劝说当地的割据者赵佗奉汉称藩,因而被拜为中大夫。刘邦死后,吕后当权。陆贾又帮助丞相陈平、太尉周勃谋划,除掉了外戚吕产、吕禄,迎立了文帝。陆贾在西汉王朝兴国安邦的事业中是有贡献的。但陆贾最大的贡献,还在于他根据汉初政治局势的要求,著述了《新语》一书,为西汉统治者提供了治国安民的思想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贾 新语 政治思想 统治者 汉初 黄老学派 思想武器 仁义 思想家 地主阶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