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仁心本体”与“体用不二”——以熊十力孟子学诠释为中心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少恩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19-124,共6页
熊十力吸纳佛学的法相唯识宗,借鉴西方哲学的本体论、知识论,归宗孟子心学、《易经》,从人的本心、本体和宇宙入手创立了新唯识学体系,然后以此思想体系为框架展开对孟子学的诠释。他认为,孟子的仁心即宇宙万有之源和本体,心体本心就是...
熊十力吸纳佛学的法相唯识宗,借鉴西方哲学的本体论、知识论,归宗孟子心学、《易经》,从人的本心、本体和宇宙入手创立了新唯识学体系,然后以此思想体系为框架展开对孟子学的诠释。他认为,孟子的仁心即宇宙万有之源和本体,心体本心就是性,从而在本体论上打通心体、性体。工夫所至即其本体,此"仁心"本体并非外在之物,而是"体用不二"之工夫修养,孟子的操舍存亡、修身立命、反求诸己即"冥悟证会"的工夫次第,并经此工夫修养而达至"万物皆备于我矣"的知天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孟子学
新唯识学
仁心本体
体用不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君毅早年的感通体验及其形上意义——唐君毅的生命体验及其哲学建构(一)
被引量:
2
2
作者
何仁富
汪丽华
《宜宾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9,共9页
哲学家的哲学思想建构与其个人的生命经验所具有的内在关联,对于不同哲学家是不一样的。唐君毅作为一位用生命建构自己思想的哲学家,其思想建构的基点,是其早年的感通体验。唐君毅早年生活中的诸多想象性体验,是以现实中的某种生命经验...
哲学家的哲学思想建构与其个人的生命经验所具有的内在关联,对于不同哲学家是不一样的。唐君毅作为一位用生命建构自己思想的哲学家,其思想建构的基点,是其早年的感通体验。唐君毅早年生活中的诸多想象性体验,是以现实中的某种生命经验为引子,将生命、死亡、悲欢离合等重大问题从想象中带到当下,由个别的生活经验"一念翻转",体验到普遍性的生命情感。这种体验本质上是一种"感通",是自己主动"想象性"地将自己的内在生命情感通达自己生命以外的"他者"。这种感通是对个体生命内在仁心本体的体证,是唐君毅生死哲学建构的形上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想象性生死体验
感通
仁心本体
生死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仁心本体”与“体用不二”——以熊十力孟子学诠释为中心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少恩
机构
河北工程大学哲学研究所
出处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19-124,共6页
基金
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华简与文
武
+2 种基金
周公史事研究"(项目编号:14BZS099)
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孟学史研究"(项目编号:17YJC720036)
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秩序与方法:荀子‘统类’哲学研究"(项目编号:SD18108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熊十力吸纳佛学的法相唯识宗,借鉴西方哲学的本体论、知识论,归宗孟子心学、《易经》,从人的本心、本体和宇宙入手创立了新唯识学体系,然后以此思想体系为框架展开对孟子学的诠释。他认为,孟子的仁心即宇宙万有之源和本体,心体本心就是性,从而在本体论上打通心体、性体。工夫所至即其本体,此"仁心"本体并非外在之物,而是"体用不二"之工夫修养,孟子的操舍存亡、修身立命、反求诸己即"冥悟证会"的工夫次第,并经此工夫修养而达至"万物皆备于我矣"的知天之境。
关键词
熊十力
孟子学
新唯识学
仁心本体
体用不二
Keywords
XiongShili
Mencius
New Mere Consciousness Theory
benevolence ontology
Essence Function monism
分类号
B222.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26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君毅早年的感通体验及其形上意义——唐君毅的生命体验及其哲学建构(一)
被引量:
2
2
作者
何仁富
汪丽华
机构
浙江传媒学院生命学与生命教育研究所
出处
《宜宾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9,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君毅生死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7BZX009)
文摘
哲学家的哲学思想建构与其个人的生命经验所具有的内在关联,对于不同哲学家是不一样的。唐君毅作为一位用生命建构自己思想的哲学家,其思想建构的基点,是其早年的感通体验。唐君毅早年生活中的诸多想象性体验,是以现实中的某种生命经验为引子,将生命、死亡、悲欢离合等重大问题从想象中带到当下,由个别的生活经验"一念翻转",体验到普遍性的生命情感。这种体验本质上是一种"感通",是自己主动"想象性"地将自己的内在生命情感通达自己生命以外的"他者"。这种感通是对个体生命内在仁心本体的体证,是唐君毅生死哲学建构的形上基础。
关键词
唐君毅
想象性生死体验
感通
仁心本体
生死哲学
Keywords
TANG Junyi
imaginative life and death experience
sensitization
benevolent body
philosophy of life and death
分类号
B26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仁心本体”与“体用不二”——以熊十力孟子学诠释为中心
张少恩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唐君毅早年的感通体验及其形上意义——唐君毅的生命体验及其哲学建构(一)
何仁富
汪丽华
《宜宾学院学报》
201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