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2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行》篇:戴仁而行,抱义而处——孔子为儒者赋予价值规定的经学文本解读
1
作者 余治平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6,共8页
在早期儒者转型的时点上,孔子致力于“君子儒”的建构,有意把儒者群体带出“小人儒”的困境。《儒行》篇是孔子第一次自觉而系统地为整个阶层的职业行为制定标准,率先为儒者立范立则,赋予仁义价值规定。“待聘”“待问”“待举”“待取... 在早期儒者转型的时点上,孔子致力于“君子儒”的建构,有意把儒者群体带出“小人儒”的困境。《儒行》篇是孔子第一次自觉而系统地为整个阶层的职业行为制定标准,率先为儒者立范立则,赋予仁义价值规定。“待聘”“待问”“待举”“待取”意味着早期儒者群体已经做好心理和行动的积极准备,耐心等候进用。儒者执持操行,面对货财乐好之利却不亏损道义。有道义充塞于心,具有强大的意志力和自制力,儒者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即便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儒者为道义而生,为道义而死。“往者不悔,来者不豫”则强调儒者须有抓住当下、直击本体的能力和品格。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则是早期儒者队伍自觉告别“小人儒”的庄重宣言,足见风骨气节。“不临深而为高”则要求儒者不与世沉浮而建构独立的精神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儒行》 赋予规定 经学诠释
下载PDF
“何必”曰“利”:孟子仁义观再探——以先秦义利的互训、对立关系为线索
2
作者 聂韬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04,212,213,共16页
《孟子》首章中“王何必曰利”的表述,在后世围绕“义利之辨”的儒家经学阐释以及当下学界的相关讨论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过往研究多聚焦探讨与阐发孟子之“利”的具体指涉,这可能是受限于宋明儒家之后一直流行未蔽的孟子被“圣化”之... 《孟子》首章中“王何必曰利”的表述,在后世围绕“义利之辨”的儒家经学阐释以及当下学界的相关讨论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过往研究多聚焦探讨与阐发孟子之“利”的具体指涉,这可能是受限于宋明儒家之后一直流行未蔽的孟子被“圣化”之风。然而,当我们将孟子的辟利之举置于先秦普遍义利互训的关系,即孟子所处的诸子论辩语境之中进行考察,孟墨二者的仁义观在“利他”性上呈现了较大的差异。以此重新审视《孟子》中的诸多记载,及孟子“何必曰利”的仁义之道,我们发现孟子不仅在思想层面排除“利”的负面内涵,也无可避免地将“利”的正面指涉———包括合理正当的“利他”动机,一并与“仁义”相隔离。此举让孟子之仁义既难达到“形而上”之利他的哲学高度,也使其“形而下”的施行范围受限于战国征战环境,受制于伦理纲常,无奈于国家强弱和大小,甚至在那些更为在乎如何权衡“利”的战国学者们眼中,成为诸侯王、谋士们借“仁义”之名来遮盖其“自利”之实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义观 义利互训 孟墨之别 利他 君亲伦常
下载PDF
大同与仁义:新主流电影的伦理现代性
3
作者 李婧琪 潘可武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8,共6页
新世纪以来,有关新主流电影的探讨逐渐兴起,其发展见证了大众价值取向及审美心理的变迁,反映出现当代语境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及社会大众的道德体悟。中国的电影长期受到中国传统伦理学的浸润,其中“大同”与“仁义观”是较为突出的两个方... 新世纪以来,有关新主流电影的探讨逐渐兴起,其发展见证了大众价值取向及审美心理的变迁,反映出现当代语境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及社会大众的道德体悟。中国的电影长期受到中国传统伦理学的浸润,其中“大同”与“仁义观”是较为突出的两个方面,具体体现为对于和谐、平等及人道主义价值观的塑造。此外,凸显了国人对于人际关系、道德行为及社会秩序的价值取向。通过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不仅传递了中国的文化及现实,也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倾注了独特的精神蕴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 新主流电影 电影伦理学 伦理的现代性
下载PDF
仁义与审慎:董仲舒“原心定罪”主张新解
4
作者 洪博文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8-35,共8页
董仲舒的‚原心定罪‛主张直接催生了汉代法治的‚《春秋》决狱‛实践。通常对‚原心定罪‛的解释会援引董仲舒的‚德主刑辅‛‚阳德阴刑‛思想,将阴阳与刑德比附论证。然而,这一解读方式忽略了董仲舒‚原心定罪‛主张在其篇章中与仁义、审慎论述的... 董仲舒的‚原心定罪‛主张直接催生了汉代法治的‚《春秋》决狱‛实践。通常对‚原心定罪‛的解释会援引董仲舒的‚德主刑辅‛‚阳德阴刑‛思想,将阴阳与刑德比附论证。然而,这一解读方式忽略了董仲舒‚原心定罪‛主张在其篇章中与仁义、审慎论述的相关性。从伦理视角看,董仲舒将‚仁‛理解为泛爱与理性思考,推究得到‚慎‛这一态度;将‚义‛理解为内在规范力量,推究得到‚以经正义‛这一方式,因而‚原心定罪‛无需通过阴阳比附论证也可成立。这种对董仲舒德刑思想的解读方式,有助于董仲舒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的现代化理解。此外,董仲舒对道德主体的行为自主性有更明显的肯定,动机在确定主体道德责任时有更重要的地位,这展现出他有在当代被解读为理由内在主义者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原心定罪 理由内在主义
下载PDF
知言与养气:孟子对仁义之道的新拓展
5
作者 孔德立 《管子学刊》 2024年第2期19-29,共11页
孟子之前的儒者不善言辩,时人称孟子“好辩”,孟子则以“不得已”加以辩驳。孟子的理由是:基于历史依据、现实需要和儒家仁义学说。孟子的“好辩”是“知言”的表现,并以“诐、淫、邪、遁”之辞剖析各类邪说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孟子阐... 孟子之前的儒者不善言辩,时人称孟子“好辩”,孟子则以“不得已”加以辩驳。孟子的理由是:基于历史依据、现实需要和儒家仁义学说。孟子的“好辩”是“知言”的表现,并以“诐、淫、邪、遁”之辞剖析各类邪说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孟子阐明了“浩然之气”:“气”有义、道为基础;道是仁道,义是行仁之路;“养气”是行仁义之道的方式。基于仁义之正和气之浩然,孟子进一步阐发了集义与仁政学说。孟子的“知言”与“养气”源头在孔子那里,经过孟子的阐释,成为支撑孟子仁义之道思想的基础理论与主要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知言 养气 集义 义之道
下载PDF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之“而”解
6
作者 孙孝龙 《学语文》 2024年第3期94-96,共3页
贾谊《过秦论(上)》结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历来多有误解,盖释“而”为“因而”,构建“仁义不施”与“攻守之势异也”之因果关系,实偏离贾氏之政治主张。贾氏《过秦论(中)》有明确申述:“取与守不同术也”“夫并兼者高诈力,安... 贾谊《过秦论(上)》结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历来多有误解,盖释“而”为“因而”,构建“仁义不施”与“攻守之势异也”之因果关系,实偏离贾氏之政治主张。贾氏《过秦论(中)》有明确申述:“取与守不同术也”“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如果再联系《过秦》三篇之副标题(或理解为解题)为“事势”,则“而”应当理解为“然而”,“仁义不施”与“攻守之势异也”为“事”与“势”之转折,见出“秦”未“审权势之宜”,从而为贾氏所“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秦论(上)》 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取与守不同术也 权势之宜
下载PDF
非洲猪瘟及防控策略研究——以荣昌区仁义镇非洲猪瘟防控为例
7
作者 颜蕾 《江西农业》 2024年第16期48-50,共3页
文章详细介绍了非洲猪瘟的特点与症状,通过专业的研究与分析,以重庆市荣昌区仁义镇非洲猪瘟防控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加强非洲猪瘟监控管理、科学开展无害化病猪处理、加大生猪流动管理力度、强化养殖人员防控教育及规范实验诊断等... 文章详细介绍了非洲猪瘟的特点与症状,通过专业的研究与分析,以重庆市荣昌区仁义镇非洲猪瘟防控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加强非洲猪瘟监控管理、科学开展无害化病猪处理、加大生猪流动管理力度、强化养殖人员防控教育及规范实验诊断等有效防控策略,优化非洲猪瘟的防控过程,满足区域猪瘟防控的需求,切实保障生猪养殖质量,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质量更佳的猪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症状 防控策略 义镇
下载PDF
阴阳和合:《周易》的夫妻仁义传播之道
8
作者 田素美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3年第1期108-118,223,共12页
《周易》“观物取象”,以“阴阳思想”阐发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对立统一的发展规律。以人类的家庭成员为喻,阐述了“阴阳相济,生生不息”的生命伦理观,构建以家庭亲密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基本伦理,成为协调家庭人际关系和制约人际传播的准则,... 《周易》“观物取象”,以“阴阳思想”阐发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对立统一的发展规律。以人类的家庭成员为喻,阐述了“阴阳相济,生生不息”的生命伦理观,构建以家庭亲密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基本伦理,成为协调家庭人际关系和制约人际传播的准则,并由家庭延伸到社会。《周易》文本中的家人卦、乾卦、坤卦、咸卦、恒卦,通过乾坤定位、刚柔定性、阴阳相济、心意相通共构了“阴阳和合”和谐夫妻关系的传播历程。在社会转型,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和沟通模式巨变的今天,《周易》丰富的家庭传播思想和夫妻沟通智慧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义传播 乾坤定位 阴阳和合
下载PDF
德本论:华夏道德仁义礼体系的一个经济学视角梳理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春雷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48,165,共19页
道德仁义礼是理解华夏思想传统的纲目,核心是德。德本义之“内得于己”者可以是物事之得,儒、道与经济及其他现代科学在实用、生存理性路径上可一体贯通。德本体系是一个内在一致、以社会结果为导向的、关于个人修身及社会治理的完整思... 道德仁义礼是理解华夏思想传统的纲目,核心是德。德本义之“内得于己”者可以是物事之得,儒、道与经济及其他现代科学在实用、生存理性路径上可一体贯通。德本体系是一个内在一致、以社会结果为导向的、关于个人修身及社会治理的完整思想体系;民本是其治理原则的必然引申;而个人德行的底线要求是先公后私。广义之德内涵丰富,礼、义是预制模块式或境遇性更强些的局部行为优化解,粗略逼近社会组织问题之理想德解。仁,可以视为德之涉及社会人际互动的投影,系孔子凝练出来用作礼义之纲领原则者,其应用也是结果导向。道、中庸则是修德方法论。在生产力和社会网络爆炸式发展的当下,回归德本有助于融通古今中外,与世推移,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义礼 中庸 民本 效率 社会效益 实用理性
下载PDF
忠孝仁义:论古代中华政教之精义
10
作者 狄芮 孙振玉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36-41,共6页
忠孝仁义为古代中华道德要目,其约总之义,不仅在于其以基本之义,代表了道德细目的多样为言,更在于其自身就包含纲常名教的“精粹微妙之义”。四目之中,齐家治国在孝与忠、立人之道在仁与义、以及所包含的政教之精义在互爱互敬。四目之中... 忠孝仁义为古代中华道德要目,其约总之义,不仅在于其以基本之义,代表了道德细目的多样为言,更在于其自身就包含纲常名教的“精粹微妙之义”。四目之中,齐家治国在孝与忠、立人之道在仁与义、以及所包含的政教之精义在互爱互敬。四目之中,以孝为最大,平移至国即为忠,故“以孝治天下”,被先王首选为治国方略。又有孝以“爱”同仁相媲美、以“敬”与礼相连通。四目凝结着古代中华政教的核心价值,而“义”的存在更为特别,即,它独自承诺了古代中华价值之实践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忠孝 中华政教 精义
下载PDF
《老子》“德经”首章四辨——兼论老子对仁义真性的执守与呼唤
11
作者 韩少春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儒道思想有同有异,同的是他们对人的仁义真性都很执着,尤其是道家,甚至比儒家还要痴迷。异的是在获得仁义的途径上,他们则是大相径庭的。遗憾的是由于《老子》经文的讹变与误解,致使其哲学妙趣每每得不到揭示。有关这一点,我们通过对《... 儒道思想有同有异,同的是他们对人的仁义真性都很执着,尤其是道家,甚至比儒家还要痴迷。异的是在获得仁义的途径上,他们则是大相径庭的。遗憾的是由于《老子》经文的讹变与误解,致使其哲学妙趣每每得不到揭示。有关这一点,我们通过对《老子》三八章,也即“德经”第一章的经文辨正,不难获得真切的认识。具体说来,在三八章的经文里,“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三句末尾的“为”字都应读“伪”,“上仁”句的“以”字也系“已(止)”之假借,而“失道而后德”之“德”字上复脱一“失”字。老子的“仁本论”所以迟迟得不到肯认,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此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三八章 义真性 儒道异同
下载PDF
《太极图说》“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句探微——从朱学的视角看
12
作者 郎嘉晨 《船山学刊》 2023年第5期120-128,共9页
周敦颐《太极图说》的“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一句,素称难解。己丑(1169)中和之悟以后,朱熹对该句的诠释历经反复,其定说保存在成于乾道癸巳(1173)的《太极解义》及《通书解》中。朱熹对该句的理解虽符合儒家的义理,且有其经典的来源和... 周敦颐《太极图说》的“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一句,素称难解。己丑(1169)中和之悟以后,朱熹对该句的诠释历经反复,其定说保存在成于乾道癸巳(1173)的《太极解义》及《通书解》中。朱熹对该句的理解虽符合儒家的义理,且有其经典的来源和训诂的依据,却未必是周敦颐的本义。在朱熹解的基础上,结合《通书》中的相关段落,对“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句,完全可以提出一种既不越出朱子学的义理架构,又更符合周敦颐本义的解释。并且,这一解释还可以回应张栻、吕祖谦、牟宗三、劳思光等对其提出的各种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敦颐 朱熹 太极图说 通书 中正
下载PDF
孟子“仁义”思想及其现代性意义研究
13
作者 朱梦雅 《哲学进展》 2023年第7期1409-1415,共7页
在儒家传统思想中,仁义思想的形成不仅仅是由“仁”与“义”两个概念相加而得到的,还包括人性论思想。孟子通过与告子的辩论,重新规定仁、义、礼、智的内涵,提出了“仁义内在”的理论,确立了“居仁由义,非行仁义也”的道德实践路径。并... 在儒家传统思想中,仁义思想的形成不仅仅是由“仁”与“义”两个概念相加而得到的,还包括人性论思想。孟子通过与告子的辩论,重新规定仁、义、礼、智的内涵,提出了“仁义内在”的理论,确立了“居仁由义,非行仁义也”的道德实践路径。并由内圣工夫走到外王,讲说仁政的重要性并劝诫统治者施行仁政。孟子仁义思想的形成,不仅在儒学史上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而且对于现代社会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内在 由义 现代价值
下载PDF
“仁义内外”与道德自律和他律——基于宋明理学的新解读
14
作者 蔡雨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年第3期133-137,共5页
仁义内外之辨作为中国古代道德哲学中与道德来源、道德实践行为动机、道德自律与他律等问题紧密相关的概念,一直都是学界研究的重点。近年来的研究以先秦各家对于仁义内外问题的横向比较为主,缺少宋明理学的解读视角。本文试以程朱陆王... 仁义内外之辨作为中国古代道德哲学中与道德来源、道德实践行为动机、道德自律与他律等问题紧密相关的概念,一直都是学界研究的重点。近年来的研究以先秦各家对于仁义内外问题的横向比较为主,缺少宋明理学的解读视角。本文试以程朱陆王的道德哲学思想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对比不同的仁义内外观,分析解读其在宋明时期的发展与衍变。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以道德自律和他律为主的道德实践行为动机问题,进而理解仁义内外问题在当今时代的道德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 宋明理学 道德自律
下载PDF
荀子“仁义之兵”的阐述路径及其对现实挑战的回应
15
作者 王芸芸 《孙子研究》 2023年第2期38-50,共13页
荀子“仁义之兵”思想的阐述,有两个基本路径:一是荀子秉承孔子的军事思想,力图打造“仁义之兵”,以“禁暴除害”。二是荀子面对父母之国“亡国之形”的现实,欲以构建“仁义之兵”以弥补其军事地理上的不足。但当时盛行“以便从事”的... 荀子“仁义之兵”思想的阐述,有两个基本路径:一是荀子秉承孔子的军事思想,力图打造“仁义之兵”,以“禁暴除害”。二是荀子面对父母之国“亡国之形”的现实,欲以构建“仁义之兵”以弥补其军事地理上的不足。但当时盛行“以便从事”的用兵之道,对荀子的“仁义之兵”构成了现实的挑战。荀子从“本末关系”和“壹民”两个角度入手,对“仁义之兵”在现实层面遭受的挑战进行了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义之兵 齐鲁文化 军事地理 现实挑战
下载PDF
董仲舒仁义思想及其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16
作者 仇小萌 《科学咨询》 2023年第5期212-214,共3页
董仲舒的仁义思想是对儒家仁义思想的创新与发展,也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仁义思想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仁义思想的创新和发展以及仁义思想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等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董仲舒仁... 董仲舒的仁义思想是对儒家仁义思想的创新与发展,也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仁义思想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仁义思想的创新和发展以及仁义思想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等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董仲舒仁义思想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高校可以通过强化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帮助大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来推动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义思想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启示
下载PDF
论孟子人学思想的三重维度
17
作者 周晓莹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4-41,共8页
人与自然分离是孟子人学思想的前提,人意识到自我在自然中的独特性,意味着人理性的觉醒。孟子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自然是人对象化的存在,人应该善用自然,厘清自身欲望的限度,以保证人对自然的可持续利用。孟子人学思想的核心是仁义道德... 人与自然分离是孟子人学思想的前提,人意识到自我在自然中的独特性,意味着人理性的觉醒。孟子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自然是人对象化的存在,人应该善用自然,厘清自身欲望的限度,以保证人对自然的可持续利用。孟子人学思想的核心是仁义道德,他将人作类上的疏解,其终极价值在于完成群体意志,即维护群体的秩序,实现群体的最大化发展。以此为立场,从主体修养来看,人的终极价值在于实现宗法制度下的伦常道德;从王道政治来看,王权的合法性和仁政的具体内涵都指向群的意志与存在。孟子的人学思想奠定了儒家学派的基本立场,研究孟子人学思想的理论特点有助于勾勒儒家哲学的思考视域,把握儒家传统的精神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人学 义道德 政治 自然
下载PDF
仁义河特大桥南桥台边坡软岩流变性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赵法锁 张伯友 +4 位作者 彭建兵 卢全中 王勇智 范文 宋飞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527-1532,共6页
仁义河特大桥南桥台边坡以石膏角砾岩为主,为了定量分析该边坡的变形、破坏及发展趋势,采集了边坡的软岩试样9组,在室内进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单轴压缩流变试验、三轴压缩流变试验及样品试验前后的薄片、电子显微镜扫描分析等,从而揭... 仁义河特大桥南桥台边坡以石膏角砾岩为主,为了定量分析该边坡的变形、破坏及发展趋势,采集了边坡的软岩试样9组,在室内进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单轴压缩流变试验、三轴压缩流变试验及样品试验前后的薄片、电子显微镜扫描分析等,从而揭示了所研究边坡软岩的力学作用规律、微结构变化特征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河特大桥 桥台 边坡 软岩 石膏角砾岩 流变试验
下载PDF
从道德仁义到仁义道德 被引量:3
19
作者 万光军 丁乃顺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12期26-30,共5页
《老子》提出了"道德仁义"的表达,《庄子》有所强化,反映了道家对儒学的优越和歧视。《孟子》以仁义为道德,多方面深刻展开了仁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韩愈完成了从"道德仁义"到"仁义道德"的转变,为后... 《老子》提出了"道德仁义"的表达,《庄子》有所强化,反映了道家对儒学的优越和歧视。《孟子》以仁义为道德,多方面深刻展开了仁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韩愈完成了从"道德仁义"到"仁义道德"的转变,为后世所认可。从道德仁义到仁义道德的转变,反映了儒道互补以及儒学对道家的相对胜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义道德 老庄 孟子 韩愈
下载PDF
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与现代思想道德教育刍议 被引量:6
20
作者 邓立 杨未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2-184,共3页
中国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是对中华几千年文化影响深远的核心价值观,是传统主流文化的重要代表;传统美德中内化于心、寓教于德的信念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是中华文明得以弘扬的必要条件,是当代思想道德教育必须... 中国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是对中华几千年文化影响深远的核心价值观,是传统主流文化的重要代表;传统美德中内化于心、寓教于德的信念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是中华文明得以弘扬的必要条件,是当代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加以重视的道德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美德 义礼智信 思想道德教育 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