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俗教化视域下的孔子仁道精神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素芳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7-10,共4页
孔子在其"仁"学中积极运用了世俗教化形式。本文将从孝悌为本的家族精神,忠信守礼的社会精神,修己安民的民本精神,仁者爱人的人文精神等几个方面对孔子的"仁"道精神进行阐释,并从追求知行并重,注重深思慎独,培养理... 孔子在其"仁"学中积极运用了世俗教化形式。本文将从孝悌为本的家族精神,忠信守礼的社会精神,修己安民的民本精神,仁者爱人的人文精神等几个方面对孔子的"仁"道精神进行阐释,并从追求知行并重,注重深思慎独,培养理想人格等三个方面,对幸福生活和人生价值进行了一定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俗教化 孔子 仁道精神 现代价值
下载PDF
试析中国古代狱政文化的基本精神 被引量:1
2
作者 崔永东 《北方法学》 2010年第6期133-139,共7页
"仁道"精神与"教化"精神构成了中国古代狱政文化的基本精神,并且在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以同情和怜悯的态度对待监狱行刑及罪犯改造等方面与现代的"人道主义"也有相通之处。这对我们今天建构一种体现人道... "仁道"精神与"教化"精神构成了中国古代狱政文化的基本精神,并且在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以同情和怜悯的态度对待监狱行刑及罪犯改造等方面与现代的"人道主义"也有相通之处。这对我们今天建构一种体现人道主义精神的狱政文化也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狱政文化 仁道精神 教化精神
下载PDF
慈善激励:让更多“有为慈善”成为“生动慈善”
3
作者 刘美平 《中国社会工作》 2021年第4期41-41,共1页
慈善有三层境界。第一层慈善境界是“智者利之”。子曰:“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真正有仁道精神的人,但行好事,不问前程,而有头脑的人则是知道仁道对自己有利才去施行的。例如,有很多企业家投身慈善事业,他们的出发点可能不是为了慈善,... 慈善有三层境界。第一层慈善境界是“智者利之”。子曰:“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真正有仁道精神的人,但行好事,不问前程,而有头脑的人则是知道仁道对自己有利才去施行的。例如,有很多企业家投身慈善事业,他们的出发点可能不是为了慈善,而是想通过慈善活动,为自身和企业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提升影响力,或者享受说收优惠等,反过束促进企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活动 良性循环 仁道精神 促进企业发展 慈善事业 提升影响力 三层境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