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维先生与《仇池国志》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希隆 赵雨星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8-141,共4页
文章对近代陇上著名学者张维先生撰写《仇池国志》的缘起,该书的体例,参考的文献,学术价值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考察,认为1941年完成、1949年印行的《仇池国志》,是第一部系统完整地研究杨氏氐族政权始末的学术专著,该书的问世填补了中国史... 文章对近代陇上著名学者张维先生撰写《仇池国志》的缘起,该书的体例,参考的文献,学术价值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考察,认为1941年完成、1949年印行的《仇池国志》,是第一部系统完整地研究杨氏氐族政权始末的学术专著,该书的问世填补了中国史研究领域中的一项空白,为中国民族史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维 氐族杨氏 仇池国
下载PDF
浅析仇池国存在的原因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浩 强竹青 《陇东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40-43,共4页
仇池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氐族建立的一个地方性政权,先后断续存在了三百多年,它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延续如此长的时间,与当时特殊的国内政治局面及其优越的地理环境、相对发达的社会经济、优秀的民族精神、完善的政治体制和灵活的外交策略... 仇池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氐族建立的一个地方性政权,先后断续存在了三百多年,它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延续如此长的时间,与当时特殊的国内政治局面及其优越的地理环境、相对发达的社会经济、优秀的民族精神、完善的政治体制和灵活的外交策略有着重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氐族 仇池国 存在原因
下载PDF
论后仇池国与刘宋、北魏的三角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士伟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80-84,共5页
魏晋南北朝时,氐族杨定建立的后仇池国位于今甘肃省东南部,处于北魏和刘宋两大势力的夹缝中。为了生存发展,后仇池国分别对这两大势力奉表称臣,过着朝秦暮楚的生活,其目的就是想东食西宿、左右逢源,趁机壮大自己的势力。北魏和刘宋为了... 魏晋南北朝时,氐族杨定建立的后仇池国位于今甘肃省东南部,处于北魏和刘宋两大势力的夹缝中。为了生存发展,后仇池国分别对这两大势力奉表称臣,过着朝秦暮楚的生活,其目的就是想东食西宿、左右逢源,趁机壮大自己的势力。北魏和刘宋为了相互钳制对方,也尽力拉拢后仇池国,对其实行羁縻政策,双方甚至为争夺仇池而大动干戈,进行了你死我活的斗争。为灾荒所逼,后仇池国两次对刘宋发动战争,结果招来灭顶之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仇池国 刘宋王朝 北魏
下载PDF
仇池国文学考论 被引量:2
4
作者 霍志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20-126,共7页
南北朝时期,氐族杨氏在陇右地区曾建立前仇池国、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和阴平国五个相连的地方政权,立国时间持续386年。仇池国文学的发生与陇右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与十六国时期频繁的战争及仇池灵活的外交政策密切相关。仇池国文... 南北朝时期,氐族杨氏在陇右地区曾建立前仇池国、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和阴平国五个相连的地方政权,立国时间持续386年。仇池国文学的发生与陇右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与十六国时期频繁的战争及仇池灵活的外交政策密切相关。仇池国文学家迄今可考者仍有十余人,杨氐政权300余年的文坛并不寂寞。仇池国文学表现出氐人特定的文化精神,其丰富的原创性文学资源,不仅成为中国文学地图组成部分之一,也彰显出中国文学的民族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仇池国 仇池国文学 民族文学
下载PDF
西北政局中的后仇池国初探
5
作者 高然 刘兵兵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34-38,共5页
后仇池国崛起于淝水之战以后的混乱局面之中,借助自身的地理、外部的环境等因素,通过军事、外交等手段影响西北政局,并借以逐步发展壮大。但受到自身政权核心始终局限于西北一隅、土地狭窄等因素的限制,虽然当各种势力在西北混战、局势... 后仇池国崛起于淝水之战以后的混乱局面之中,借助自身的地理、外部的环境等因素,通过军事、外交等手段影响西北政局,并借以逐步发展壮大。但受到自身政权核心始终局限于西北一隅、土地狭窄等因素的限制,虽然当各种势力在西北混战、局势交错复杂情势下,后仇池国能够一时左右逢源;但最终当北方走向统一、南方刘宋崛起的时候,后仇池国逐渐失去了回旋空间,其原本制衡西北的作用也使南北宋魏两朝如鲠在喉,导致了后仇池国的灭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仇池国 十六南北朝 西北政局
下载PDF
后仇池国述论 被引量:8
6
作者 徐日辉 《兰州学刊》 1986年第3期54-60,共7页
后仇池国是继前仇池国覆灭(公元371年)十四年后,于公元三八五年由氐人杨定建立的,公元四四二年为刘宋吞灭,凡三代五主五十七年。该国的地域在今甘肃东南、四川西北和陕西南部。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地方政权,后仇池国与前仇池国相比,更具... 后仇池国是继前仇池国覆灭(公元371年)十四年后,于公元三八五年由氐人杨定建立的,公元四四二年为刘宋吞灭,凡三代五主五十七年。该国的地域在今甘肃东南、四川西北和陕西南部。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地方政权,后仇池国与前仇池国相比,更具有国家的形式,有着独特的制度和广阔于前仇池国的疆域。不满六十年的历史,大体经历了开国、兴盛、亡败等几个阶段,现依次分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仇池国 刘宋 氐人 陕西南部 略阳郡 州刺史 五主 阴平郡 武都王 陇右
下载PDF
羲皇之乡·仇池山·仇池国
7
作者 李伯祥 《丝绸之路》 1995年第4期19-19,共1页
羲皇之乡·仇池山·仇池国李伯祥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属甘肃省唯一与四川、陕西相连的陇南地区。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历史悠久,古老的文化灿烂辉煌,仇池古国名闻遐迩,又因人文始祖伏羲诞生于此,故称“羲皇之乡”。西... 羲皇之乡·仇池山·仇池国李伯祥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属甘肃省唯一与四川、陕西相连的陇南地区。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历史悠久,古老的文化灿烂辉煌,仇池古国名闻遐迩,又因人文始祖伏羲诞生于此,故称“羲皇之乡”。西和县仇池山,驰名全国,享誉海外。仇池山俗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仇池 仇池国 伏羲庙 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 历史考证 赵朴初 书法 书法家 陇南地区
下载PDF
仇池国与华夏早期文明——《仇池古国遗珍》序
8
作者 赵逵夫 《档案》 2023年第7期53-57,共5页
仇池国前后存在300多年,而长期处于偏僻的陇南之地,尽可能避免卷入当时的政治、军事纷争,在每一时期对力量强大的王朝采取进贡、受封的方式,以保证避免受到侵扰。仇池国为白马氐所建,主事者杨氏,为氐人之正宗,远古时居渭水上游,即少典氏... 仇池国前后存在300多年,而长期处于偏僻的陇南之地,尽可能避免卷入当时的政治、军事纷争,在每一时期对力量强大的王朝采取进贡、受封的方式,以保证避免受到侵扰。仇池国为白马氐所建,主事者杨氏,为氐人之正宗,远古时居渭水上游,即少典氏,史载其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可见氐人、羌人的合婚,形成黄帝族、炎帝族。商周以后中原王朝强大起来,白马氐移居于地势险要的仇池山。仇池国对周边的强力政权采取联络、化解矛盾的方式,一则体现出对旧有社会形态的坚守,二则也体现出在中国历史上很多部族发展变化的情况,对我们认识早期部族的社会有很大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仇池 仇池国 华夏早期文明 白马氐 洛峪
原文传递
八峰崖石窟与仇池国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百岁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26-33,共8页
八峰崖石窟与仇池国或有一定关联。北魏统治仇池时期正好是北魏统治者信仰佛教、开窟造像的高潮时期。八峰崖石窟的开凿或是北魏空前崇佛、开窟造像之风扩展至陇南地区及仇池氐族杨氏政权信仰佛教、开窟造像的重要事件。北魏统治仇池时... 八峰崖石窟与仇池国或有一定关联。北魏统治仇池时期正好是北魏统治者信仰佛教、开窟造像的高潮时期。八峰崖石窟的开凿或是北魏空前崇佛、开窟造像之风扩展至陇南地区及仇池氐族杨氏政权信仰佛教、开窟造像的重要事件。北魏统治仇池时期在八峰崖开窟造像是很有可能的。民间传说仇池氐族首领杨茂搜曾在八峰崖开窟造像。关于仇池氐族杨氏最早于北魏时期在八峰崖开窟造像尚有若干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峰崖石窟 北魏佛教 仇池国 仇池佛教
原文传递
仇池国二十部护军镇考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郑炳林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07-215,共9页
仇池国,略阳氐人杨氏所建的一个政权.曹魏时杨腾子杨驹率部迁居仇池,至杨千万时被封为百顷氏王;杨唯敌、杨毅号左贤王、下辨公.至杨初时自立为仇池公,先后臣于刘曜、李雄、石勒、苻坚.前秦灭仇池,淝水之战失败之后,杨定复据仇池称仇池公... 仇池国,略阳氐人杨氏所建的一个政权.曹魏时杨腾子杨驹率部迁居仇池,至杨千万时被封为百顷氏王;杨唯敌、杨毅号左贤王、下辨公.至杨初时自立为仇池公,先后臣于刘曜、李雄、石勒、苻坚.前秦灭仇池,淝水之战失败之后,杨定复据仇池称仇池公.太元十九年(公元三九四年)杨定击乞伏乾归兵败被杀,杨盛即位,自号使持节、征西将军、秦州刺史、平羌校尉、仇池公.“分诸四山氏、羌为二十部护军,各为镇戍,不置郡县”.在统区全面推行镇戍制度,这在当时政区制度上是一件突出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仇池国 军镇 北魏 武都 宕昌 镇戍制 浊水 魏书 将军 晋书
原文传递
后仇池国立国原因初探
11
作者 王希礼 《同行》 2016年第12期444-444,437,共2页
后仇池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氐人杨定于前仇池国灭国14年后(公元385年)建立的又一地方割据政权。后仇池国的建立未必是历史的必然也非机缘巧合,主要得益于:纷乱、复杂的时势;以杨定为首的前仇池国王室后裔为政权建立提供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后仇池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氐人杨定于前仇池国灭国14年后(公元385年)建立的又一地方割据政权。后仇池国的建立未必是历史的必然也非机缘巧合,主要得益于:纷乱、复杂的时势;以杨定为首的前仇池国王室后裔为政权建立提供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立国信念;仇池故地的立国基础尚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仇池国 原因
原文传递
仇池政权民间文化与佛教探微 被引量:1
12
作者 樊翔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5-82,共8页
仇池杨氏政权于南北朝纷乱时期建立并自存绵延长达百年,其政权结构及其特点多为史学者所关注,但若仅从政治层面论述仇池国生存状态,则所得结果将无法完整还原仇池国人精神领域的诸项建设活动。从石窟考古线索入手,以仇池地区至今仍具生... 仇池杨氏政权于南北朝纷乱时期建立并自存绵延长达百年,其政权结构及其特点多为史学者所关注,但若仅从政治层面论述仇池国生存状态,则所得结果将无法完整还原仇池国人精神领域的诸项建设活动。从石窟考古线索入手,以仇池地区至今仍具生命力的民间巫傩文化积淀为背景,追溯仇池国人思维意识的渐进形成和发展过程,逐层揭示仇池国人思维意识与佛教行为发生的并性关系,进而对仇池国佛教世俗化做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仇池国 民间文化 石窟考古 民间巫傩文化 佛教 佛教世俗化
下载PDF
仇池杨氏政权初期有“左、右贤王”称号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荣娣 《丝绸之路》 2013年第2期66-67,共2页
仇池杨氏政权是聚集在今陇南、陕南和川北交界处的以氐族为主体的地方性割据政权,历时约300年之久,而其政权初期的统治者自称“左、右贤王”,并非受刘曜影响,其关键在于民族融合。部分匈奴屠各徙至陇右,使得杨氏有机会与其接触并... 仇池杨氏政权是聚集在今陇南、陕南和川北交界处的以氐族为主体的地方性割据政权,历时约300年之久,而其政权初期的统治者自称“左、右贤王”,并非受刘曜影响,其关键在于民族融合。部分匈奴屠各徙至陇右,使得杨氏有机会与其接触并受其影响,接受了匈奴文化,使用“左、右贤王”称号。但后来因为汉文化居主流而开始汉化,“左、右贤王”称号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仇池国 氐族 杨氏政权 左贤王 右贤王
下载PDF
武兴国之始末 被引量:1
14
作者 甄逸伦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74-76,共3页
公元472年,杨文度建立了武兴国,这在南北朝历史中是一件重要事情。杨文度,杨僧嗣从弟,父杨伯宜,乃原仇池国主杨盛第二子,即杨唯当之弟。杨僧嗣从弟仇池国主杨元和因国小民弱,加之本身懦弱,虑不能自立而投降北魏后,僧嗣遂自立为武都王于... 公元472年,杨文度建立了武兴国,这在南北朝历史中是一件重要事情。杨文度,杨僧嗣从弟,父杨伯宜,乃原仇池国主杨盛第二子,即杨唯当之弟。杨僧嗣从弟仇池国主杨元和因国小民弱,加之本身懦弱,虑不能自立而投降北魏后,僧嗣遂自立为武都王于葭芦(今甘肃武都东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兴 仇池国 武都王 宋明帝 杨绍先 文度 葭芦 北秦州 东益州 从弟
下载PDF
仇池诸国通考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雁翔 《暨南史学》 CSSCI 2009年第1期91-112,共22页
仇池本是山名,位于甘肃西和县南,氐族杨氏于此建国,于是有'仇池国'之称。历史上的仇池国主要是指杨茂搜建立的前仇池国、杨定重建的后仇池国,而杨氏后裔所建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也被史家认为是仇池国的延续。这五个政权绵延... 仇池本是山名,位于甘肃西和县南,氐族杨氏于此建国,于是有'仇池国'之称。历史上的仇池国主要是指杨茂搜建立的前仇池国、杨定重建的后仇池国,而杨氏后裔所建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也被史家认为是仇池国的延续。这五个政权绵延250多年,几乎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相始终,在中国历史上这个大分裂的年代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和名列史册的'十六国'相比,其影响力毫不逊色。但处于南北朝中间地带的仇池政权,因国力所限,每每称臣于南朝政权或北方政权,所以被古代史家忽视,相关记载凌乱不堪,系统梳理本属必要。兹以正史记载为基点,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仇池诸国的地理形势、发展过程、地域物产、败亡因由等方方面面情况逐一考述之,以期理清其兴亡始末,使仇池国史的轮廓更为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仇池 仇池国 仇池国 武都 武兴 阴平
原文传递
甘肃省西和县法镜寺石窟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百岁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4-167,共14页
法镜寺石窟是陇南市境内开凿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石窟之一。现存24个窟、可见造像(含残骸)19身,清康熙、雍正年间碑3通。石窟始凿于北魏中晚期,其开凿与古代少数民族活动有某种联系,或与仇池国有关。法镜寺自古佛教活动兴盛,石窟所在的... 法镜寺石窟是陇南市境内开凿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石窟之一。现存24个窟、可见造像(含残骸)19身,清康熙、雍正年间碑3通。石窟始凿于北魏中晚期,其开凿与古代少数民族活动有某种联系,或与仇池国有关。法镜寺自古佛教活动兴盛,石窟所在的石堡乡"五台山"之名当是在崇拜文殊菩萨、渴求巡礼五台山的背景下产生的。而法镜寺的中心柱窟则体现出佛教石窟艺术由印度风格向中国风格的转变、石窟开凿的大体年代,北方丝绸之路和陇蜀祁山古道对于佛教及其石窟艺术传播的重要性。法镜寺石窟保护现状堪忧,建议有关部门进行修复、保护、研究、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镜寺石窟 始凿年代 仇池国 佛教信仰 中心柱窟
下载PDF
后凉史事述略——兼述氐族文化渊源 被引量:1
17
作者 黎尚诚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1984年第2期30-34,共5页
氐人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五胡十六国纷争是这个民族最活跃的历史时期,它先后建立了两个政权.一为前秦,略阳氐人苻健所建.一为后凉,略阳氐人吕光所建.前秦是中原政权,都长安,苻坚曾一度统一了北方.后凉是前秦崩溃后在... 氐人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五胡十六国纷争是这个民族最活跃的历史时期,它先后建立了两个政权.一为前秦,略阳氐人苻健所建.一为后凉,略阳氐人吕光所建.前秦是中原政权,都长安,苻坚曾一度统一了北方.后凉是前秦崩溃后在河西建立了北方割据政权.这两个政权,《晋书》、《魏书》均有专传记载.此外,不属十六国数中的武都仇池国也是略阳氐人杨氏所建.由此可见,氐人在十六国时期是相当活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时期 氐人 五胡十六 仇池国 苻坚 《魏书》 中原政权 西南夷 苻健 略阳
下载PDF
八峰崖石窟散记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晓峰 《丝绸之路》 2000年第5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八峰崖石窟 仇池国 杨茂搜
下载PDF
《晋书·载记》略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陶新华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21-25,30,共6页
《晋书·载记》主要记录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及一些汉族人建立的所谓“僭伪”政权的历史.历来评论《晋书》的,对其有所涉及,但尚未有人作专门的讨论.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搜集有关材料,对其作一粗浅的探讨.一、关... 《晋书·载记》主要记录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及一些汉族人建立的所谓“僭伪”政权的历史.历来评论《晋书》的,对其有所涉及,但尚未有人作专门的讨论.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搜集有关材料,对其作一粗浅的探讨.一、关于取材《史通·古今正史》:“皇家贞观中,有诏以前后晋史十八家,著作虽多,未能尽善,乃敕史官更加纂录,采正典与杂说十余部兼引伪史十六国书,为纪十、志二十、列传七十、载记三十,并叙例、目录合为百三十二卷.”三十卷《载记》,所据的资料就是“伪史十六国书”.《史通·正史》与《隋书·经籍志》对这些“伪书”作了列举,记有:前赵史:和苞撰《汉赵记》十篇,田融撰《赵书》十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春秋》 《晋书》 张重华 鸠摩罗什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十七史商榷》 《隋书·经籍志》 《华阳志》 仇池国 十六时期
下载PDF
西秦王乞伏乾归
20
作者 康复 《兰州学刊》 1986年第3期89-93,69,共6页
鲜卑是中华民族中一支古老的民族。秦汉时期,鲜卑兴起于西伯利亚东部,游牧于西拉木伦河与洮儿河之间,依附于匈奴。东汉时期,匈奴西迁,鲜卑进入匈奴故地,势力迅速壮大。鲜卑大人檀石槐统一诸部,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军事联合体性质的国家。... 鲜卑是中华民族中一支古老的民族。秦汉时期,鲜卑兴起于西伯利亚东部,游牧于西拉木伦河与洮儿河之间,依附于匈奴。东汉时期,匈奴西迁,鲜卑进入匈奴故地,势力迅速壮大。鲜卑大人檀石槐统一诸部,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军事联合体性质的国家。这个国家地域极其辽阔,东西一万二千里,南北七千里,塞外匈奴旧地被囊括无余。两晋南北朝时期,鲜卑以姓氏分为拓跋、慕容、宇文、乞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乞伏乾归 乞伏 檀石槐 南北朝时期 秃发利鹿孤 秦王 西迁 汉时期 仇池国 乞伏司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